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唐高宗真相(四)永徽疑案

上一集讲到永徽十七大唐政坛的政治格局是李治当皇帝,舅舅长孙无忌当家。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的舅舅又是托孤大臣,政治经验丰富,再加上唐高宗李治能够当上皇帝,长孙无忌起的作用最大,所以长孙无忌这个时候权力大点似乎并不过分,但是在永徽三年的时候发生了一起影响深远的案件,房遗爱谋反案。

    在这个案件的审理中舅舅长孙无忌与外甥长孙无忌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长孙无忌的权力因为这个案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实这个案件起因很小,原本只是唐朝高官房玄龄的家庭内部纠纷,在房玄龄死后,他的儿子们之间报出来了兄弟不和睦的丑闻,但是这个家庭纠纷案却被长孙无忌审成了一个震动当时政坛的谋反大案,房遗爱谋反案,历史上有人证明这是长孙无忌想趁此机会弄权打击政治对手的结果,也有人提出质疑,其实这个案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高宗想铲除朝廷不稳定因素。

    那么一个小小的家庭纠纷如何演变成京天谋反大案的呢?

    房遗爱谋反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孟宪实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揭秘唐高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解说词:上一集讲到永徽十七大唐政坛的政治格局是李治当皇帝,舅舅长孙无忌当家。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的舅舅又是托孤大臣,政治经验丰富,再加上唐高宗李治能够当上皇帝,长孙无忌起的作用最大,所以长孙无忌这个时候权力大点似乎并不过分,但是在永徽三年的时候发生了一起影响深远的案件,房遗爱谋反案。在这个案件的审理中舅舅长孙无忌与外甥长孙无忌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长孙无忌的权力因为这个案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实这个案件起因很小,原本只是唐朝高官房玄龄的家庭内部纠纷,在房玄龄死后,他的儿子们之间报出来了兄弟不和睦的丑闻,但是这个家庭纠纷案却被长孙无忌审成了一个震动当时政坛的谋反大案,房遗爱谋反案,历史上有人证明这是长孙无忌想趁此机会弄权打击政治对手的结果,也有人提出质疑,其实这个案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高宗想铲除朝廷不稳定因素,那么一个小小的家庭纠纷如何演变成京天谋反大案的呢?房遗爱谋反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孟宪实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揭秘唐高宗。

    孟宪实:我们现在就说说这个房遗爱谋反案,最开始是怎么发生的呢?给他一个题目,都是公主惹的祸,房玄龄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房遗直,二儿子就是这个房遗爱,这个老二取的是公主,高阳公主。老三叫房遗则,房玄龄一生谨慎,他是唐朝当宰相年头最长的一个,他临死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屏风,很漂亮的屏风,每个儿子送了一幅。屏风上面写的字,写什么字,把古代有名的家训都写在上面,提醒儿子们每天看这个家训,要干什么呢?要戒骄戒躁,不说明哲保身,但是要保持忠心,保持一个身名,不要出问题。可是这些不孝子孙,特别这几个儿子,这个情况根本不像房玄龄希望的那样,房玄龄刚死家里就出了问题。谁的问题呢?就是高阳公主,高阳公助是唐高宗很喜欢的一个公主,有一段时间就是皇帝的掌上明珠。

    以至于房遗爱这个驸马都尉,他比别的驸马都牛,为什么呢?因为皇帝喜欢高阳,所以这个女婿也跟着一块喜欢了,高阳这个公主做法可是很奇怪,公主就有公主的脾气。房玄龄一死他就鼓动房遗爱和房遗直分家,先把家产分了,这个我们现在可能都不太明白这个事,但在当时一个家庭如果分家这不是什么好事,父亲一死立刻分家,这说明兄弟不睦,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房玄龄生前有一个爵位叫梁国公,你不是亲王,你不是人家皇家的人,国公就是最高的爵位了。这个爵位后来就传给了他的长子房遗直,然后高阳公主就对这个爵位感兴趣,就希望他的夫君把这个爵位夺回来,于是就在家里面闹,闹腾,要跟房遗直要这个爵位,房遗直也不想给,房遗直就把这个事情直接讲给了唐高宗,唐高宗听了以后勃然大怒,把这个高阳公主叫来臭骂了一顿,然后不知道怎么骂的,反正从此以后爷俩的关系掰了,高阳公主对皇帝满独资意见,唐高宗再不像以前那样喜欢高阳了。

    这个时清海没完,高阳有一次跟房遗爱出去打猎,在一个风景很美的山里面碰见一个和尚,这个和尚叫辩机,这个高阳公主一见就喜欢。就是那一次就把房遗爱支走了,他就跟那个和尚发生关系了,那个就是辩机和尚,从此以后这俩人关系就没完没了了,她是公主,他有钱,等于包养了这个和尚,天天给钱,发钱,发了很多很多的钱,结果这个事情大家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比如房遗爱他哪能不知道呀,他的夫人红杏出墙了,这个公主还有办法,找来两个美女专门伺候她的夫君,然后自己跟和尚泡在一起。这个事情开始是没人知道的,后来有一个盗窃案件发生了,御史治盗窃案,小偷偷一个很漂亮的枕头,可能不仅是镶花雕银也可能有珠宝,反正是一个很漂亮的枕头给偷了,大概是这么样。

    就问这是谁的枕头,从哪偷来的,小偷给抓住了。他说这是辩机的,一个和尚,和尚讲究朴素的生活,这个辩机很不朴素呀,还有这么高级的枕头,哪来的。三问两问给问出来了,高阳公主赐的,赐给人家枕头,这关系不一样。最后就查出来了,查出唐高宗气死了,这多丢人的事呀,公主跟和尚有这种关系,唐高宗就把辩机腰斩了,杀掉了,然后把高阳公主身边的那个帮忙的丫鬟、婢女杀了十来个。这个事情发生以后高阳公主跟皇帝的关系,跟唐高宗的关系就是彻底掰了。他认为是不是他的父亲不理解所以就气得不得了,气到什么程度呢?以至于唐高宗去世的时候公主无哀容,还没有一点悲伤的表示,他不哭,他心里是恨他父亲的,恨唐太宗的。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唐太宗已经死了,现在他的弟弟李治当了皇帝,现在她还是想夺房遗直那个爵位,梁过公,这些公主就想怎么把这个爵位夺下来呢。上次闹腾的时候被唐太宗臭骂了一顿,看来这招不行。直接跟皇帝说吧,把爵位拿过来给房遗直,这不行,上一次已经试过了不成功。这回就想一招绝的,那么他想一个什么招呢?这招挺高,史书有记载,《资治通鉴》是这么说的,高阳公主谋储宜直夺其封爵,使人诬告,宜直无礼于已。什么意思?目标还是夺那个爵位,但是得有个手段,这个手段就是诬告,诬告什么呢?诬告房遗爱对自己无理,我们现在叫什么呀?叫非礼,耍流氓。这个房遗直这个大伯子对弟媳妇无理。这个是非常文雅的说法,这个概念你可以用想象去延伸,他到底是怎么无礼了。他为什么想起这招呢?她怎么想的没说,没告诉咱们,但是估计可能有这么两个方向可以考虑。现在的皇帝是咱家兄弟,对吧。他不像父亲那么严厉,那是肯定的。这种案件发生了一定会照顾姐妹,照顾公主的,一想你们房家闹什么闹,哪有你们房家这么无礼的,公主也敢菲利,高宗一听肯定生气。如果这个案子查出来最多是了不起,查出真相,没有非礼的事情,公主不过是有点诬陷而已,公主诬陷这个大伯子又能怎么样呢,那恐怕叫去训了训了不起了。但是一旦如果无礼这个事被证实,这个流氓罪跟我们现在想象的可不一样,因为他是有姻亲关系的,在唐代有一个概念,就叫内乱。内乱不是内部的战乱,就是乱伦的,用强迫的手段最后达到了一个乱伦的后果,这个是非常严重的罪行,是十恶不赦之条。

    如果这个罪被证实,房遗直肯定杀掉,杀了房遗直这不就简单了吗,你看公主水平高,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房遗直干掉了,那个爵位自然就让给弟弟了,让给最大的弟弟那就是房遗爱了。

    解说词:高阳公主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掌上明珠,从小就娇生惯养,自从弟弟李治继位后,高阳公主就越发胡作非为,骄傲专横,她为了帮助丈夫房遗爱夺得爵位,不惜诬告自己丈夫的哥哥房遗直对自己非礼。事发之后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唐高宗命令长孙无忌来审理这个案子,这个案子究竟是如何审理的呢?高阳公主的如意算盘最终会奏效吗?

    孟宪实:要说这个流氓案要审也不复杂,我们现在凭空都能想象出来,那就很简单吗。高阳公主肯定说有这个事,房遗直说没有这个事,就各举证吗,个人各举个人的证吗,证据举到一起无非会有三种结果:房遗直自己不能做自我辩护,案件成立,杀头完事。房遗直能够举出证据,证明他没有违法,那么就算公主诬告,诬告简单的训斥两句也没事。第三种结局谁也说不清楚,没有很坚强的证据能证明确实房遗直非礼公主,那这个案子就是查无证据结案也可以。后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后来结果是这个案子不成立,房遗直非礼公主这个案件是不成立的,那很简单这个案子就结束了,你告的就是流氓罪,没有就算了,最多算是诬陷或者是理解有误就完了。

    结果事情到这根本就没停下脚步的意思,案情忽然之间就发生了变化,一个流氓案就变成了一个谋反案。长孙无忌一开始就没有被这个所谓的流氓案捆住手脚,他侦查的方向根本就没有限制在流氓案这个事上。而是进行了广泛彻底深入地调查,那应该是把所有的有关系的人都叫来了,把所有能利用的矛盾都充分的利用,公主都跟什么人来往,经过调查在辩机以后高阳公主还跟几个人有来往,这些人有两个和尚,一个道士。有一个叫智冔的和尚会算命,这个很厉害,给高阳一算命把关系算到一起去了,还有一个和尚叫惠弘,这人更厉害,能捉鬼,鬼咱们平时看都看不见,他能给捉到,这个更厉害。所以高阳公主也喜欢,还有一个道士叫李晃,这个道士水平很高,医术水平很高,你看高阳也不是什么人都喜欢的,就喜欢有一技之长的和尚和道士。

    可是这种生活作风案上升不了政治上去,所以这个事就算了,过去了。他要查那些有打击力度的案情,结果给查出来,这个公主自己的行为不是一般的不检点,生活作风是另外的问题,在政治上看起来也不检点,根据两唐书的记载是这样,公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吉祥步星次。意思是什么呢?陈玄运是一个宦官,他跟公主关系不错,跟公主一起了解内省的状况,就是公主们的状况,一起看星云变化,这个有什么毛病呢?在今天我们这不算毛病。吃完饭碗去香山,然后看看星象,看看星星,认识几个星星,那是织女,那是牛郎,现在是业余爱好,根本没关系,很好的一个业余爱好,喜欢天文吗。但那个时候唐代不行,整个古代都不行,因为那时候有一个观念,说人是和天天象联系在一起的,有机会看天象的人,懂得看天象的人可以透过天象看出政治变化,或者看出未来的政治变化。所以唐代有法律规定,除了专业人员别人是不许看天象的。所以在这个上面栽的人也很多,都是政治案件,你领着朋友在半夜里面跑外面看星星,这个被人家发现麻烦很大的。因为什么呢?你一定是先有不良动机企图通过天象来窥探朝廷的秘密。

    公主她就犯了这么一个错,这就是属于谋反罪证最主要的谋反罪证就是这样。公主原来的设想是什么呢?原来的设想是把房遗直干掉,让自己的夫君多得那个爵位,梁国公的爵位,可是她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人家长孙无忌就找这个机会呢。怎么说呢?在贞观后期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不是一路人,他们在拥护太子这个问题上立场不一样。

    解说词: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过解还是要追溯到唐太宗晚年立太子的问题上,当时在朝廷上分为两派,一派是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首的支持晋王李治当太子,另一派是以房玄龄为首支持魏王李泰当太子。所以双方是水火不容,自从贞观十七年李治被立为太子后,长孙无忌就总想打压房玄龄,但是房玄龄是唐太宗倚重的大臣之一,有唐太宗的保护长孙无忌也拿房玄龄没有办法。而此时唐高宗已死,李治当上了皇帝,因此房家的内部纠纷案一出正好给了长孙无忌一个机会,所以长孙无忌才会跳出来趁乱整治一下以房玄龄为首的反对派。

    孟宪实:长孙无忌可是官场老手,他知道找案件的薄弱环节,谁是薄弱环节呢?房遗爱。经过调查长孙无忌有更重大的发现,发现房遗爱他们有一个阴谋集团,他们被证实出来一些谋反的语言了。房遗爱是那种没事找事,碰事怕事的人,现在这个案子出来了,人家要追他谋反。他不想死啊,谋反肯定是死,他不想死,没有活够呢,那怎么办呢?他想活下来。想活的愿望很强烈,强烈到什么程度呢?被长孙无忌给发现了,这个人不想死,不想死就可以利用,那就好吧,古往今来都有一条立功就授奖,说你立功吧,你有立功表现这个情况就可以讨论了,他就想立功,想出卖朋友,用出卖朋友的方式保住自己的性命。

    解说词: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房遗爱这个人既胆小又怕事,他为了保存自己,不仅交代出自己谋反,根据史书记载他还牵连出了众多的皇亲国戚。其中在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就是房遗爱竟然供认出了唐高宗的哥哥吴王李恪,及唐高宗的叔叔李道宗,也是这个谋反集团的重要成员,那么房遗爱为什么敢供认出唐高宗的哥哥吴往李恪,以及唐高宗的叔叔李道宗,这两个大人物孟宪实先生认为,对于这个历史真相的探究还要追溯到唐太宗时期的太子之争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孟宪实:吴王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嫁给唐太宗两个人生了吴王,因为李恪有一点隋朝的血脉,所以他在争夺太子这个问题上,他是资格有点欠低的。就是隋朝的血脉是他的不利条件,而且他又不是皇后生的,所以算庶出,所以这两条使得他争夺太子的地位他资格比较欠,所以贞观时期没有看到他有什么这方面的动作,真的没有看到。但是唐太宗某些时候还很喜欢这个儿子,虽然是庶出,说这个孩子文武双全,脾气、秉性类我,像我。所以在立了李治做太子以后曾经跟长孙无忌商量过,说这个李治还是太弱,要不要用李恪,这个李恪英果类我,英明、果断都像我。还是让他来当太子,长孙无忌一口就给否决了,说那不行,唐太宗说为什么不行呀?因为他不是你的外甥吗?他说也不是,这个皇储这个事哪能今天立明天就废的呢,这朝廷就不稳了,他说了这个话。

    当然唐太宗因此以后就没有提过这个事,可是这个事情大家还都知道了,所以吴王恪跟长孙无忌的关系当然就紧张了,唐太宗都想立吴王恪,你这个大臣给拦住了,那吴王恪当然心里有气呀。长孙无忌挡住了吴王恪的皇位之路,他自己心里也知道怎么回事。所以长孙无忌现在最想陷害的人,最想搞掉的人就是这个吴王恪,因为吴王恪不仅老皇帝唐太宗曾经说他好,在官场上人旺也特高,他们都觉得他了不起。历书上是有记载的,《资治通鉴》这么说,恪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无忌深忌之,欲因事铢以绝众望,遗爱知之,因言与恪同谋冀如麧干承基得免死。这是《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载。

    这记载是什么意思呢?吴王恪人望特高,所以长孙无忌特嫉恨,长孙无忌名无忌,他还是有嫉恨的。他嫉恨吴王恪。他的这个心里就被房遗爱了解到了,房遗爱希望把吴王恪搞进来,拉进来自己立功,讨好长孙无忌,然后自己就可以立功免死。那么长孙无忌跟吴王恪的矛盾大家是知道的,长孙无忌想杀吴王恪这谁知道。如果长孙无忌不告诉或者暗示或者提醒房遗爱,房遗爱怎么知道他想杀他,那是高宗的哥哥,名望那么高,哪敢想说杀就杀呀。所以肯定地说百分之百地说一定是长孙无忌告诉了房遗爱或者让房遗爱明确无误的了解到了这个情况,我想杀他,你把他弄进来,你就没事了,你就立功了,我就不杀你了。

    一定是有这种事先许诺在前,房遗爱的行动才会采取,要不然房遗爱傻呀,那房遗爱为什么敢呀,后来房遗爱果然这么做了,说吴王恪跟我一起谋反了,提供了一系列的证明,其实根本就没这事。那边是急需要这样的情况,急需要这样的情报就把吴王恪给拉进来了,就说吴王恪跟房遗爱一起谋反,谁是证明呢?房遗爱是证明,房遗爱怎么说怎么说,吴王恪辩护没有理想,没有意义,人家不听。不仅是吴王恪被拉进来了,还有别人呢?皇帝的宗亲李道宗,在皇帝的宗亲里面,就是宗室的成员里面李道宗是立功最大的人,唐太宗说过他也是三大名将之一,这个人其实是很不错,战场上能打仗,晚年很注意修养,读书读得很好。所以名望也很高,史书上怎么说的呢,史书上说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两个人素与道宗不协,关系不好。所以也用这个案件把李道宗搞进来了,怎么搞李道宗,也不能说李道宗也参加谋反了,就说李道宗跟房遗爱有交通,就是他俩关系太密切,房遗爱那么谋反了,他这个问题也不小,虽然不能按谋反罪来,那流放了。所以最后决定让李道宗决定流放岭南。

    所以这个案件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一个永徽年间最大的政治事件。

    解说词:根据史书的记载,按照长孙无忌的审理,所有牵扯到房遗爱谋反案的人都背叛重型,其中有高阳公主驸马薛万彻,柴令武,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等一干人,被判死刑,李道宗被判流放,房遗爱虽然按照长孙无忌的要求陷害他人以求自保,但最终也难逃被长孙无忌杀人灭口的厄运噩运。但是通过孟宪实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房遗爱谋反案其实是一个口说无凭的案件,李恪和李道宗由于与长孙无忌有过节,所以才被牵连进去的,那么历史的真相是这样吗,长孙无忌虽然权倾朝野,但是他上面毕竟还有个顶头上司,皇帝李治。那么高宗面对着自己的众多亲戚被判死刑,他究竟是什么态度呢?

    孟宪实:正在这时高宗不干了,高宗出面干预了。干预的结果怎么样呢?等我们一点点讲,本来这个案子是长孙无忌一手操作的,从审讯,从开始到最后,然后他毕竟不是皇帝,这些人判死刑或者判自尽都需要皇帝批的,要皇帝下令的,都要经过皇帝手。这个没法绕过去,所以必须得承包给皇帝。高宗一看死了这么多人,你想想这都是什么人,要么是公主,要么是亲王,要不是驸马,全是他们家的人,这一顿杀了这么多人,而且都是大人物,名望很高的人。可是高宗又没有参与审判高宗只能动用他其他的力量来干预这个事,然后就当着这些主要的大臣们,高宗哭了,流了泪,说什么呢?欲丐其死可乎,我想替他们乞求一下,不要让他们死掉,就是饶他们一命,你要流放也行,怎么着也行,只要他们活着就行。可不可以啊?你想那么多大臣,至少宰相们都在场,不仅宰相,一定是更高级的会议,因为还有兵部尚书在场。高宗哭了,当着众人的面泪流满面说这一个是我的叔叔,一个是我的哥哥,我可以不可以求点情,让他俩不死呀。没人理他,没人说行啊,皇帝都说话了,总得考虑点皇帝的情面吧,没有人说话,后来兵部尚书叫崔敦礼,他说不行,把高宗的要求驳回,按照长孙无忌的审判执行了。

    所以这个皇帝的地位大家就可想而知,我们虽然没有经过皇帝制度,但是我们至少头脑中皇帝应该是至高无上的,他说话应该算术的,他想保护兄弟应该能保住的。但是在永徽这个政治结构中,在这种权力结局中皇帝无所作为,他的意志没有人能贯彻,人家想挡他,很简单一句话就把他嘣回去了,这还是皇帝吗。所以这是名以上是皇帝,实际上权力一点也没有,崔敦礼当众把高宗挡回去了替谁挡的,替长孙无忌挡的呀,对不对,长孙无忌哪能起来说陛下你这个话不合适,该杀就得杀,长孙无忌不会说这话的,大人物,核心人物,只动脑不动手的,最多动动口,也不能动手,而且是背后的。小人物就会出来干这种事,所以崔敦礼表现得很英勇,上来把皇帝给挡回去了,挡回去了有没有报酬啊,有报酬,回头就把他升了,他从兵部尚书升为门下省的长官,门下侍中。

    解说词: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的谋反案件打击了一大批自己的潜在政治对手,树立了自己的政治权威,之后又通过一系列人事安排,他把自己的政治死党都安排到了三省去任要职,唐朝的三省是中央政府最高机构,它包括中书省,门下省,上疏省,中书省负责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上书省负责执行,事实上如果高宗要做一件事情也需要经过三省的长官才能够执行的,而长孙无忌对三省的绝对控制等于是架空了唐高宗,那么唐高宗李治难道对此就没有察觉吗。是高宗太懦弱了还是他深长不露呢?

    孟宪实: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所有的大官都是长孙无忌的兄弟,都是他的哥们儿,高宗原来还可能有说话的,现在没有了。这种情况,这种政治格局,这种权力结构高宗了解不了解啊,24岁了,好几个孩子的父亲,他懂不懂啊,他是不是傻啊不懂,不会的。史书说得很清楚,李治这个人身体弱了点,可是身体弱不等于傻,头脑好使。你想他是多才多艺的人,音乐水平很高的,唐朝有一个很有名的音乐是一个经典曲目叫《春萤啭》,那个作曲是李治,早晨起来听外面的春萤在唱歌,就把这个旋律给记下来,回头让月工做了谱,做了曲,然后就成了《春萤啭》,一个很有名的曲子。那李治书法水平也很高,对不对,你看不论音乐还是书法,他们李家都是世传的,这方面水平都很高。当然这是属于才艺,但是具备这种才艺的人一定是很敏锐的人,你听小鸟一唱歌就能做的曲子来不容易,他能。所以从很多迹象上来看李治对于朝廷现在这个局面是清晰的,永徽三年有一天大概是春天的时候,高宗讲了这么一件事,这事讲得很奇怪,我是觉得很奇怪,他是说给谁听的呢?他说我昨天去城门楼了,叫安福门楼。看什么呢?看长安风俗,过去啊我听说西域来的少数民族很擅长打这个马球,骑马打球,这是唐代很有名的体育运动,很擅长,后来我就看了一次,看了他们果然打得不错,昨天我登上城门楼一看,那伙胡人还在打马球,而且打得特别卖力,很使劲,打得也很精彩。我就立刻产生了警惕心,你看这个皇帝很警觉,他说什么呢?他说我不过是看一看,我并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可是那些胡人他要干什么呢,他就是有意要表演给我看,然后让我喜欢这个运动,甚至然后再往下发展什么什么的。

    别看离那么老远,我根本看不出长什么样,但是他们那些动作,我就看懂了,他们是想引诱我,但是我不上当,我把那球场拆了,想引诱我不容易,想骗我不容易。我拆了,然后把把这个话给大臣们讲,我觉得特有深意。说他们打马球那帮人,那点计量,那么老远的计谋都被我看见了。你在我身边设置了这么大的圈套,把皇帝紧紧的包围起来了,这事我满不到呀,你说高宗看不到,你以为他真傻呀,长孙无忌你以为他真傻啊。

    他这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这事我懂,我看出来了,甭骗我。所以历史既然把这件事记下来了,我觉得就是在表明高宗是明察秋毫的,那么样一个遥远的事,一个打马球的事都跟自己联系起来,旁边这事他都置若罔闻,视若无睹,可能吗,不可能。当着满朝文物去求情,人家不理他,哭的那个伤心的,可怜的样,他自己不知道难受啊。他不知道他自己的意志伸张不了呀,他不知道意志没有办法在朝廷上贯彻呀,我觉得他是知道的。但是关键是从哪儿找到突围的那个突破口,从哪儿找,朝廷,朝外,社会,从什么地方找,从什么地方李治这个高宗皇帝他能找到突破长孙无忌这个围呢?下次再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