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千古中医故事之华佗篇(二)华佗之死
返回列表
发帖
文化大使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文化大使
当前离线
UID
81
帖子
2426
主题
262
精华
0
积分
423
威望
423
金钱
500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5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6-21 21:28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 千古中医故事之华佗篇(二)华佗之死
百家讲坛
,
河南大学
,
大人物
,
王立群
,
故事
关于华佗之死人们始终把它和历史上另一个大人物曹操联系在一起,曹操为此也背上了千古骂名,但是也有人认为是华佗自己害了自己。
那么在曹操与华佗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直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什么要杀死身怀绝迹的华佗呢?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精彩讲述。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文化大使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文化大使
当前离线
UID
81
帖子
2426
主题
262
精华
0
积分
423
威望
423
金钱
500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5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6-21 21:29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文化大使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文化大使
当前离线
UID
81
帖子
2426
主题
262
精华
0
积分
423
威望
423
金钱
500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5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9-11 09:32
|
只看该作者
王立群:华佗之死流传量最广的说法是三国演义的讲法《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借助与小说、评书、电视、电影、传播得非常广,《三国演义》是怎么写的呢?说曹操得病,头风病,头痛请华佗给他看病,华佗说你这个病根在脑子里,我需要要让你喝一副药,然后用利斧劈开你的脑袋,取出来病根,你这个病才能治好。
当然这个手术就很厉害了,曹操这个人疑心很重,他就觉得华佗这个医疗方案不怀好意。他认为华佗是想借这个机会替关羽报仇杀死自己,所以一努之下把华佗关到监狱里杀了。这是现在在一般群众中间知道最多的华佗之死是死于要给曹操劈开脑袋,曹操不干把华佗给杀了。但是这是历史真相吗?
解说词:关于华佗之死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曹操是杀死华佗的罪魁祸首,人们把指责和谩骂都指向了曹操,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华佗之死是他自己要挟曹操的结果,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曹操和华佗一个是乱世枭雄,一个是流芳郎中,两个人似乎关系不大,华佗为什么会死在曹操的手上,我们还是先把视线放在第一个问题上,曹操为什么要召见华佗。
王立群:《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是在记载了大量的华佗的神奇事迹之后才写了一句话,太祖闻而召佗,太子是曹操,曹操听说了华佗的事以后召华佗的,而在召华佗之前记载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我们上一集讲过的陈登之死。这样一来曹操召华佗就有三种可能。第一,曹操听说了华佗大量的神奇治病的事情召见华佗,这是第一。
第二,曹操听说陈登如其而死召华佗。
第三,曹操听了上面两种说法以后召华佗。
我们先讨论第一种,就是曹操听了大量的有关华佗的神奇治病的方法召华佗来。有没有可能性呢?有,因为曹操跟华佗都是沛国谯人,他两个是老乡。因此华佗的神奇的治疗术曹操不可能不知道,不知道是奇怪,知道是正常。
第二种情况就是曹操听说了华佗预言陈登三年以后病要复发,如果没有良医还会死,结果陈登如期而死召见华佗。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呢?这种可能性取决于曹操和陈登的关系到底怎么样。熟悉三国史的人都知道陈登是曹操最信任,最器重的人,所以陈登之死有向个方面震惊了曹操。第一华佗预言如期兑现,华佗寓言他三年以后必发兑现了。第二,陈登是如期而死,说他将来三年以后发病果然发病死了,而陈登跟曹操的关系又非常密切所以陈登之死对曹操的影响非常之大。再加上老百姓的传闻所以我认为第三种可能性最大,一方面听到老百姓中间传闻华佗是神医,另一方面听说陈登自己最信任的陈登三年后发作死了,所以就动了召华佗之心。因为此时华佗在曹操心中间神医的地位已经毫不动摇的确立起来了。所以曹操要召华佗。
当然曹操要召华佗首先是曹操得有病啊,曹操恰好有病,就是我们说头风病,而且他这个头风病,头风病是持续性的神经痛,很难判断什么原因造成的。所以一方面从客观上来说华佗的医术神奇,从主观上来说曹操也的确患病,这样曹操就动了召华佗之心。当然这个召华佗是分两步的,一开始他把华佗叫过来的时候,史书记载是常在左右,经常在曹操的身边。而且曹操的头痛病一发作华佗就给他来针灸,针灸以后针拔痛止特别神,针不拔疼就停止,这个常在左右就是说曹操的病并不是很重,不是每天都发作,所以他发作的时候需要他,不发作的时候就未必要请到身边。
也就是此时曹操对华佗的依赖性还不强。后来第二个阶段史书记载叫太祖亲理,就是太祖指曹操,亲理就是曹操亲自处理国家大政,这个时候史书记载曹操是得病笃重,就是病得很重了,然后使佗专视,召见华佗专门为自己看病。大家注意这两个词,前面是常在左右,现在发展成专视,就是专门为自己看病。前边是一般性需求,现在是特殊性需求,这两个需求量差别很大,层次上差别很大。那么“太祖亲理”是什么时间呢?据我估计应当大体在袁绍集团灭亡之后,我们知道曹操是建安元年给就是公元196年把汉献帝迎到许都,也就是许昌。这个时候曹操是丰田子以令天下虽然她已经权卿朝野,但这个时候还轮不到他公开地处理朝政。建安十年以后曹操掌握了东汉政府的实权,亲自处理朝政,这就是太祖亲理。当然随着处理朝政的繁忙,工作的繁忙带来的是曹操的病重,头风病天天发作,这个时候曹操就离不开华佗了。才让他专视,但是华佗在曹操身边只待了一阵请假走了,什么理由呢,什么借口请假走的呢?
解说词: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佗在曹操身边又开始了常在左右发展到后来成为曹操的专职医生。一方面是说明了华佗的医术精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曹操对华佗的依赖和需要。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华佗请假离开了,这是为什么呢?华佗在曹操身边工作的怎样,是什么原因让他离开曹操,华佗离开后对华佗已经产生依赖的曹操会怎么办呢?
王立群:两个史书记载的略有不同,后汉书记载回家取药方,三国志记载收到家信。曹操怎么办呢?曹操准假,曹操不能不准。你想想他回家取药方你不让他回家取,他说我没有药方怎么给你治病。他收到家书,你不让他回去,你肯定不能笼络住华佗之心,曹操准假让他走了。
这是我们所说的请假的理由,但是《后汉书》在讲华佗请假回去的时候讲了三点理由,《后汉书》说的这四点理由第一是华佗此人性格古怪,第一性格古怪。第二他内心很不得意。第三他耻于为医,不愿意当医生。第四,回家想家了。这是四点理由,《三国志》的记载只有一个理由久远思家归,就是离家时间长了,离家远了想回家看看。《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略有差异,当然三国志在前,后汉书在后,华佗请假回家以后以他妻子有病为由多次续假不去。曹操又是写信催又是让地方官来催华佗都不去。最后曹操急了,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华佗为什么曹操那么催他,他不去呢?《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都差不多,三国志的记载是佗侍能厌食事,后汉书的记载是侍能厌事。这两个记载一样,就华佗仗着自己的医术高明不愿意去为曹操一个人服务,一查发现他妻子装病,这就是欺骗,这就把华佗抓起来送到许县投入狱中,华佗投入狱中以后曹操以下一个重要谋士叫荀雓曾经劝过曹操说华佗不能杀,华佗这个人医术才高明了,他的生死关系着多少人的生死,不能杀。
结果曹操说了一句非常典型的话,这句话等会儿我们还要详细分析。这句话叫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别发愁,杀了华佗难道天底下再找不到像他这样的人吗,当然这样的人据三国志的记载用了一个词叫鼠辈,老鼠的鼠,同辈的辈,鼠辈,找不到像这样的人吗,很看不起华佗。结果最后是巨星陨落,神医往死。
解说词:不知曹操是出于何种心里他还是杀死了华佗,一个巨星就这样陨落了,而华佗在死后除了五亲戏之外,他的很多东西都没有流传下来。因此后世的人们倍感惋惜,而人们在惋惜之余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曹操一直是以爱才惜才,重才著称但他这一次为什么一反常态杀死医术高超的华佗呢。曹操杀死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王立群: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看,我们一方面从曹操这儿看,一方面从华佗这来看,从曹操这方面来看华佗是可杀,而且是杀而无事,杀了没事。曹操为什么说杀华佗是卡杀呢,华佗确实犯罪欺骗罪,按照当时的法律欺骗曹操是可以杀的,这叫可杀。同时杀了华佗以后会惹什么麻烦吗?不会。华佗是个医生,医生当时是叫做方士。《三国志》把他收入《方技传》,就是社会地位很低下的人,杀了一个社会地位很低的人对政权没有威胁,所以曹操称他为鼠辈。所以叫可杀,而且杀而无事。
所以对曹操来说他可以杀,因为中国古代历来有两句话很流行,叫上医医国,其次疾人。作为一个读书人最高明的是治理国家叫上医医国。下一档的叫疾人,就是为一般的人看病,有本事的人去治国,没有本事的人去给老百姓看病。华佗是一个看病的医生,在那个时代不受重视,所以给杀了。作为华佗这一方来说有没有责任呢,华佗也有点责任,这个责任主要是这么三点。第一,他不愿意给曹操当侍医,本来是个走方郎中,四处游走,现在要给一个人看病不愿意。第二点思乡之心切,就是思乡之心太浓了,光想着自己的家。第三,不了解曹操。曹操是什么人?曹操是军阀,是枭雄,是东汉的丞相。这么一个人华佗显然对他太缺乏了解了,他不知道曹操是掌握生杀大权的人,而且华佗找了一个理由也很拙劣一个理由,说我自己的妻子有病,这是很容易查出来的,一旦查出来怎么办,华佗想都没有想,华佗为曹操杀自己提供了一些借口。当然两个人都有责任,主要责任在曹操,我不能说曹操杀了华佗,华佗来得为自己的死负责任,这个道理讲不通。但是我们说华佗确实有他幼稚之处。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有一些人说曹操不是爱才吗,为什么要杀华佗这样的有才之士呢?
封建专制制度从来都是把人和才分开来谈的,曹操爱人才是不对的,这样的讲法不对。曹操爱的只是才,并不是有才的人,人和才要分开,因为在所有的封建专制制度下面当官的人,他能看重的只是一个人的才,并不重视你这个人。所以我们不能笼统的讲曹操爱惜人才,只能说曹操爱才。因为曹操要是真是重视人才的话,你就得尊重华佗这个人,尊重华佗的选择,华佗不愿意去是他自己的权利,他愿意为谁治病是他自己的权利,你没有办法剥夺他的权利。曹操以这个为理由杀华佗,而且把曹操称之为鼠辈。刚才我说过曹操说了一句很重的话,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你听听这句话他把华佗称为鼠辈,那就是既不重视华佗这个人,因为他没有重视他的选择,又不重视华佗这样的才,因为照曹操看来像这样的人满天下都是,其实曹操恰恰看错了,人才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稀缺资源。
杀了华佗后来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有病了,没人给他看病,当他的小儿子临死的时候曹操后悔了,不该杀华佗。因为人才历来是稀缺资源,所以曹操杀华佗实际上是既不重人又不重才,所以《三国演义》记载的华佗要为曹操劈开头颅的那个说法纯属虚构,不是历史的真实。
但是这个虚构也不是完全不靠谱,它起码有两点,第一华佗有麻醉伞能够进行腹腔手术,他给它发挥一下要做颅腔手术。第二华佗确实死于曹操之手,所以小说的作者把它一发挥就成了我们开始所讲华佗要劈开曹操的脑袋,曹操不干把华佗杀了。
解说词:根据前面王立群先生的分析华佗之死曹操罪魁祸首难辞其咎,但是关于华佗之死还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叫要挟说,这一派观点认为华佗仰仗着自己高超的医术要挟曹操给自己官做,结果曹操不理会华佗,华佗就不给曹操治病,曹操一努之下杀了华佗。那么王立群先生对这一观点是如何评价的呢?华佗是否真得如此呢?
王立群:这是一个荒谬新说,所以有必要我们简单地做一番辩护。这就是所谓“要挟说”说华佗要挟曹操,什么理由呢?提出这个谬说的人还提出了三点理由,第一说华佗这人心里失衡。第二,他是养病自重。就是曹操杀华佗杀了以后,说华佗本来可以治好我的病,为什么不给我治呢,他有意要养着我病,我的病叫他这么我养着,一直不给我除根,他的地位就提高了,养病自重。第三是夸大病情,本来就是个头疯病,华佗来把曹操的病情给夸大了,这三条貌似有理其实一条都站不住脚。我把这三条我们简单做一个剖析,先说第一点心里失衡。什么叫心里失衡呢?华佗是个读书人,本来想做官,官没有做上最后当了医生,他自己感到耻辱。三国志和后汉书,华佗传都记载了华佗确实有这个感觉,当了医生耻辱。但是说他心里失衡我的有几点我们要提出来说一下。第一生缝乱世不愿为官。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不愿意做官。早年有陈桂就是陈登的父亲推举他做孝廉,后来由太尉黄绾征辟,这个孝廉跟征辟是东汉为官的两条路,曹操就是二十岁举孝廉走上仕途的,华佗都不干,前面是征闭推荐,他都没有去后来他怎么可能依附曹操愿意做官呢?实际上华佗是生缝乱世不愿为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要挟要官,有悖逻辑,说他要挟曹操去要官这个不合逻辑。提出新说的人说华佗为什么会要挟曹操呢?两个理由,一个是心里不平衡,一个是认为当医生耻辱,我们可以推想一下。心里不平衡就一定要要挟曹操吗?换句话说因为心里不平衡所以要挟曹操,这个因果关系成立吗,这里我要讲因果关系有两种,一个原因必然生出一个结果,这叫必然性的因果,一个原因出现两个以上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叫或然关系,不叫必然关系。因为心里不平衡他也可能去要挟,他也可能不去要挟。所以因为心里不平衡去要挟曹操给官,这叫或然性因果关系,不是必然性因果关系,所以不能成立,这个违反形式逻辑。
再一个耻于为医。认为当医生是耻辱,所以要挟曹操。这也是一个或然关系,因为当医生是耻辱的,他可能去要挟曹操,他也可能不去要挟,又是一个或然。所以这个提出新说的人实际上是把或然性因果讲成必然性因果,因此我说要挟要官有悖逻辑。
第三,养病之说纯属强词。曹操不是说杀了华佗以后说华佗可以治好我的病,他不治,有意的养着病。当医生养着一个病人的病,不给他除根,这个话也不能成立,这叫强词夺理。你想想曹操是以养病加罪于华佗,假如华佗能够除根,能够给曹操的病他为什么不断根而求官呢?假如他想做官的话,我干脆一步到位把你病只好,断根求官吗。所以养病之说也不能成立。
第四点,华佗是乐于从医,而是耻医。华佗确实早年做一个读书人想为官,没有做成后来做了医生。但是在行医的几十年中间华佗跟医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知道乱世中的老百姓非常需要良医。所以我们可以举三件事,华佗深入狱中在临死之前还把一部医书交给狱卒,他想传下来告诉那个狱卒,这部书可以活人,可以救活人,所以一般人说这个书叫《活人书》。但是这个狱卒害怕曹操的法律严酷,没有敢接受,华佗就要了一把火把这个医书给烧了。你想想一个医生在临死之前还想把自己总结的医书传下来,他是乐于为医,还是耻于为医,这是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有一次华佗在路上走,突然听见一个病人痛苦的呻吟声,华佗就立即停来车来主动看他一下,原来是一个病人啊吃东西咽不下去,很痛苦,很想吃,但是吃了又咽不下去。发出痛苦的叫声。其实这个人并不知道华佗是医生,并没有求他,华佗听见呻吟声跑过去的,然后华佗就告诉他我刚才路过那条街上有一个卖大米的店,那个店里面既有醋又有蒜泥,他说你赶快去要点醋和蒜泥让那个病人喝了,说完华佗就走了。这一家人赶快找到那个卖大饼的家买了三升醋和蒜泥,多少啊,然后把这三升醋和蒜泥全喝了,喝完以后这个病人就开始吐,结果吐出来一条虫,这其实是一种寄生虫,这个小故事你看华佗听见病人痛苦的呻吟,他就主动去看病,看完说了一个方子就走了,钱也没有收。然后这个病人打听到华佗的家,到他家去,他车旁边挂着虫,一到华佗的家还没有到家门口华佗的小孩就看见这个车来了,而且挂着一条虫,华佗的儿子就判断车上坐的这个病号肯定是碰见我爹了,车边那条虫就是个证明,结果这个病人到华佗家里一看,华佗家里墙上挂了几十条同样的虫。说明华佗行医已经是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了,怎么能说它痴迷呢?
第三,华佗传五禽戏,让后人学习五禽戏健身,华佗又把他神奇的针灸术传下来给他的弟子,可见华佗是乐于为医的,不是耻于为医。所以说华佗这个人心里失衡纯属强词。
再说第二条养病自重,这个我要提出两点,养病自重是谁说的呢?是曹操说的。什么时间说的呢?杀了华佗之后说的,曹操杀了华佗之后说的话大家就得琢磨琢磨了,华佗是神医啊,在杀华佗之前荀鬻就劝阻他,曹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把华佗杀了。杀了华佗以后肯定会收到舆论的谴责,曹操得为自己开拓罪责,所以才提出了养病说,所以这个养病说是曹操说的。他为自己开拓罪责的成分很重,不能作为定论来看。
还有一点缺乏理解,曹操是病人,作为病人来说求治心切,华佗是医生,作为医生来说治疗曹操的头风病叫治疗无门。医生跟患者的想法不一样,作为患者是求治心切,你一步到位把我病治好了,作为医生来说医疗无门,所以病人跟医生之间有时候很难相互理解。华佗认为不能够手到病除,曹操认为你养病自重,这也是养病自重说出现的一个原因。
最后一点夸大病情。这个夸大病情说也是没有道理的,头风病确实很难治,到今天这种病,这种神经性疼的病还很难治好。华佗只不过是如实告诉了曹操,而且头风病一般都有病发症,曹操的头风病一犯就是心慌、头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华佗如实相告,曹操却认为他是夸大病情,所以提出新说的这三个说法都不能成立。那么华佗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真正的死因其实是第一触怒了曹操,曹操又是写信,又是派人华佗是骗着曹操死活不去,触怒了曹操,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点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曹操既没有把华佗看成人,尊重华佗的选择。又没有看重华佗的才,而是把华佗看成是鼠辈。既不重视人,又不重视才,他能不杀华佗吗。重人重才只要有任何一点体现出来他就不会杀华佗。
唐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刘禹锡,刘禹锡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华佗论,刘禹锡在华佗论这篇文章中间说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执柄着之恚真可畏诸。我先解释一下执柄者,执柄者就是掌权的人,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恚就是愤怒。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掌权的人的愤怒,真可畏诸,意思是多少可怕啊。一个掌权的人如果是发了脾气,发了火真是让人感到害怕。
刘禹锡的话说得非常准,曹操就是执柄者,由于曹操的生气其实刘禹锡只看到了第一点触怒曹操,他没有看到第二点就是曹操没有把华佗当做人和才来看待,这才导致神医的被杀,后果非常严重,最起码有一点麻沸散失传了,中医的外科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华佗的重要的秘方也没有传下来。所以华佗之死是中医学识上的一个重大损失,一直到今天在我们讲华佗的时候我们对神医华佗之死仍然抱着一种深深的惋惜之情,关于华佗就讲到这里。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 草根心情交流区 』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