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正说纪晓岚(七)纪晓岚与和珅关系之迷

  在上一集中,我们讲述了“竹苞”二字的来龙去脉,证实了我们的主人公纪晓岚并未与和珅发生直接的冲突。但是,我们一直在疑惑着,像纪晓岚这样一个讽刺挖苦别人成性的人,当年许多乾隆朝的大臣都他戏弄过,当他在比自己年轻将近三十岁的和珅手下工作的时候,他会服气吗?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一切就真的会像我们预料的那样发展吗?纪晓岚与和珅之间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在当年的历史上有什么破天荒的事情要发生?

  关于纪晓岚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了许多,但是他却当过一个裁判,这样的故事听起来却是有些新鲜,只是不知道乾隆皇帝把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纪晓岚,他该怎么办?面对两边都是乾隆皇帝的红人,谁也不能得罪,乾隆皇帝、和珅都在看着他,纪晓岚该怎样应对?

  然而这样一个裁判的故事,却要从科举考试谈起,在中国的历史上究竟有过多少位状元,究竟又有过多少位“连中三元”者?这是我们一直想知道,但却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而这样的科举考试恰恰就与和珅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个关系会是什么呢?像和珅这样一个已经声名显赫的人物,科举考试又和他会有什么关系呢,怎么还会有冲突?曾经那一次科举考试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旁观者的时候,纪晓岚在和珅与别人的矛盾冲突中,做了一个出色的裁判。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与和珅发生冲突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的朋友的时候,纪晓岚还能当个裁判吗?他还能袖手旁观吗?面对这样一种很可能发生,又让他

  左右为难的情形,纪晓岚又会怎么做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其实我们说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一般,我用的这个词有可能有些夸张,说忘年交,两个人毕竟是差二十多岁,所以这是忘年呀,我们说一个老年的或者是中年的纪晓岚,他看到和珅,一个青年的和珅的时候,他每每看到和珅就会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偏激、单纯、孤傲、桀骜不驯,他知道和珅的如此作为,一定会吃大亏,所以每当纪晓岚看到自己的上级和珅发生了一些问题的时候,他都会善意地去提醒,毕竟纪晓岚,我们说从家庭背景来讲,他与和珅很相似,从两个人的学问来讲,咱倒不敢说和珅能跟纪晓岚比,但是和珅在满洲人当中,也是人中龙凤,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应该说纪晓岚觉得有这种责任,有这种义务去提醒和珅。

那和珅呢,在生活上,会经常的给纪晓岚予照顾,在工作中纪晓岚与和珅两个人,既有因政见不同带来的激烈争吵,但是也有什么,两个人配合的非常默契的时候,最默契的就是我们第九讲要介绍的修《四库全书》了,其实更多的情况是什么?是在和珅年轻气盛的和珅,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纪晓岚他的角色是什么样的一个角色呢?这一讲就是我们要讲到的问题。

与和珅发生冲突的人有两种,从纪晓岚这儿来讲有两种,一种是跟自己没关系的,另一种是与和珅发生冲突的是自己的好朋友,面对着这两种人,两种不同的人,纪晓岚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面对着第一种人,与和珅发生冲突的,跟他没有关系的人,更多的情况下,纪晓岚是一个旁观者,不去管他,和珅这个人很有本事,他会自己处理掉,这个人也跟我没关系,但是如果这个人是皇帝心中的另外一个红人,而和珅也是皇帝心中的第一红人,这两个人要吵起来的时候,乾隆皇帝他就会想到,还是让纪晓岚来吧,所以这就是我们这一讲讲到的第一个问题,纪晓岚是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纪晓岚的角色就是裁判,就是那个法官。

关于纪晓岚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了很多,但是他当这样一个裁判的故事,却是有些新鲜,只是不知道乾隆皇帝把这样一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纪晓岚,他该怎么办?两边都是乾隆皇帝的红人,谁也不能得罪,乾隆皇帝、和珅都在看着他,我们在这里也真是为纪晓岚担心,不过,还是先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

要谈这个故事呢,我们还得从清朝的考试制度说起,我们在前面讲纪晓岚的时候,曾经讲过清朝的考试制度,有观众问,说老师中国一共有多少状元呀,一共有多少个连中三元者?这里我回答一下,我们知道,清朝它继承了以前中国历届的科举考试办法,科举考试分成两类,一类是童子试,童子试要经过三个阶段,县试、府试和院试,冲出这三次考试重围的人搞生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秀才,只有取得生员或者是秀才资格的人才能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正式的科举考试也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乡试,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类是会试,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会试考中者叫贡士,乡试的考中者叫举人,然后贡士再参加考试叫殿试,殿试的考中者叫进士,其中的第一名叫状元,如果这样都加一块就叫连中三元,那么中国从唐高祖武德五年,这一年也就是我们讲的,公历的622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位状元,第一个状元叫孙伏迎,从他开始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中国出现的最后一个状元,在那一年中国的科举考试作废,出现的最后一个状元叫刘春霖结束,在前后1280多年,从128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中,一共出现了约1400位文武状元。

我们反过头来再看大清朝,大清朝从646年开始,开科举试,这一年是顺治三年到1905年结束科举考试制度,前后一共考了112期,一共有112次殿试,其中出现了114位状元,有人说多俩,是因为顺治九年和顺治十二年是满汉单独分开考试,所以这两年各出了两个状元,不是一个,这样114个状元,中国一共是1400位状元,清朝一共是114位状元。在所有的状元当中,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者,连中三元者有几个呢?一共是十五位,我看到有的人说十三位,有的人说十四位,还有的人说十五位,我考证了一下十五位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看到这里我们有些迷惑,这历史上的十五位连中三元的传奇人物,究竟与纪晓岚以及和珅会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他们两人也曾经连中过三元,看样子我们还得先看看这十五位连中三元的传奇人物都是谁?

第一位是唐朝781年出现的,这一年是建中二年,这一年是辛酉科考试,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位连中三元者,叫崔元翰,此后中国又出现了十四位,那这十五位当中唐朝有两个,除了崔元翰之外,还有一位便是张又新,宋朝最多,宋朝有六个连中三元者,两宋你想想时间也很长,三百多年,出现了六个连中三元者,那么他们是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六人,金统治的时间一百多年,他也有一位连中三元者较孟宗献,元朝也有一人叫王宗哲,明朝有两位一个叫黄观,一个叫商辂两个人,清朝说十四位,十五位的区分就是在清朝这儿,清朝一共有三位,一位是王玉璧,一位是钱棨,还有一位叫陈继昌,三位,有的老师讲是两位,这三位我介绍一下,王玉璧是清朝唯一一位武科连中三元者,而且这个人他不是清朝连中三元,他是从明朝考到清朝,1636年他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结果考中武科第一名,武科的乡试,武科第一名叫解元。然后到了清朝了,他又去参加考试,1651年,顺治八年,这一年连续参加了会试和殿试,在会试上他取得第一名会元,然后又参加殿试又取得第一名,状元,所以他这个状元有点特殊,是中国唯一的一位武科连中三元者,是唯一的一个跨明清两朝的连中三元者,所以有的统计的时候就把王玉璧这个人给抛开了,这样说那就是十四个。

还有第二位是江苏人钱棨,他在1779年乡试中中解元,在1781年他进京参加考试,先参加会试中了会元,然后参加殿试的时候,乾隆皇帝一张嘴多不容易啊,已经连中两元了,你回家吧,甭考了,就算你连中三元吧,所以他没参加考试就连中三元了,殿试没参加,乾隆皇帝特批。所以这个人的身份也成了问题,但是当时可是举国同情,乾隆皇帝亲自写诗,我们大清朝到这儿一百多年了,可出来了一个两中三元者,人家哪朝都没一百多年才出,一开始几十年就出一个连中三元者,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一百好几十年,其实要考还未必,所以这个连中三元者是打折扣的,当时都人都写诗赞赏他,专门编了一本书就给他,这本书里头全都是诗,就是称赞他连中三元的,大清朝为什么这么急于出现这么一个呢?讲究的就是国泰民安,讲究的就是人人好学,这是一个文三元。

后面有爹这么做,儿子也会继续这么做,下一个连中三元者是在嘉庆年间,是在嘉庆的二十五年,也就是最后一年,他在这一年就死了,在嘉庆二十五年,广西人陈继昌再度连中三元,他是大清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连中三元者,这是我们介绍的参加科举考试制度中国有多少个状元,1400位文武状元,有十五位连中三元者。

当我们一一盘点了中国历史上的这十五位连中三元的特殊人物之后,我们似乎还是没有看到这样的考试制度,将会给纪晓岚与和珅带来什么,我们也似乎没有看到,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像和珅这样一个已经声名显赫的人物,科举考试又和他会有什么关系,怎么还会有冲突,这一年的科举考试究竟发生了什么?

就是从1795年,这一年是乾隆六十年,从这一年发生的一个案件说起,这是乾隆皇帝当的最后一年皇帝了,就在这一年科举考试在会试的过程当中,会试的主考官,这个人姓窦,叫窦光鼐,说起这个窦光鼐可不是别人,这个人跟刘墉的父亲刘统勋的年岁应该说是差不多,而且更有甚者,他这个人还跟刘墉他们家是一个县的,山东诸城人,他们两家关系很好,窦光鼐这个人由于他年岁比较大,资格比较老,他比皇上岁数不小呀,所以这个人一生耿直,长期在浙江为官,他在浙江管什么呢?主管了几十年的学政工作,学政工作就是主管科举考试,主管了几十年浙江地方上的科考工作。1795年这一年,皇帝命他为当年的会试主考官,聚集天下才子来北京参加会试,会试成功之后,把这些人,贡士调到皇帝那儿,由皇帝主持殿试。

结果窦光鼐这个人在主持会试的时候就犯了一个错误,什么错误呢?他公然违背了大清朝康熙年间定下来的一个制度,定下来的什么制度呢?省级平衡,省级平衡的一个原则,考试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似的,择优录取,全国大排队,不是那样诸位,不能那么考,他当时是怎么考呢?每个省出现二十八位举人参加考试,二十八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考中贡士,就得在二十个人里头毕竟有一个到皇帝那儿参加进士的考试去,到皇帝那儿状元、榜眼、探花,绝对不是一个声的,你这前十名,第一名是南方的,第二名就得是北方的,第三名就得是中国西边的,你明白吧,你得搞省级平衡,区域平衡,考试可不那么简单,但是这个窦光鼐他自以为自己的资格老,脾气比较直,他觉得皇上这个不对,这一百多年都错了,从我这儿改,他就擅自给改了,就按照考试的实实在在的标准。

结果考试下来出了大问题,什么大问题呢?前两名都出自一个省,这一个省是浙江省,他在那儿呆了好几十年了,这还不是天下怪事,怪事在于这两个人都出自于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都出自一家,亲哥俩,弟弟王以鋙第一名,会元,哥哥王以衔是第二名,亲哥俩,一家取俩,当时这一公布啊“群议哗然”,这是史书上原文,所有的大臣议论纷纷,社会一下从上到下全乱了,所以它这一全乱了不要紧,我们可以看这个朝廷就没法维系下去了,社会处于动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您浙江省人高兴了,全国其他省的人都不高兴了,那么多官员呀,一下就急了。

这样特别的事情在清朝科举考试历史上,还真是破天荒的头一回,不知道得到消息之后的乾隆皇帝,究竟会怎么处理,在群臣的一片慌乱中,我们故事的主角和珅与纪晓岚还一直掩藏在幕后,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呢?

在这个时候,和珅出面了,为什么呢?这个和珅跟窦光鼐可是有仇的,关于他与窦光鼐的仇我们没有详细的讲,窦光鼐这个人他在浙江得罪了各个和珅的亲信,把和珅那几个亲信给弹劾下去了,王望就是从浙江过去的嘛,还有富勒浑等人,都是和珅的亲信,所以都让窦光鼐给弹劾下去了,和珅记着这个仇恨,得罪不起呀,这个人资格太老了,好不容易有一次机会,立即决定弹劾他,于是找到皇帝,在皇帝面前开始说坏话,两种可能,一种为了显摆自己在长期以来主持浙江工作中的什么呢?自己的功劳,所以这样做。第二种,很有可能根本这俩人是假的,他受了贿了,拿了人家东西了,事先把考题告诉人家,我建议您弹劾他。

这个时候皇帝想,前两名亲哥俩,千古奇闻,从有科举考试605年到1795年,1190年,第一回,天下奇闻,皇帝也纳闷,这个中间肯定有问题,查,派谁去查呢?派纪晓岚,为什么派纪晓岚,这个时候的纪晓岚已经修成了《四库全书》,纪晓岚在文学上,在这个方面上造诣天下第一,所以他去肯定没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纪晓岚在平行四边形的一头,他的对面是乾隆皇帝,他的两面是和珅和窦光鼐,形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力怎么使,你谁都不能得罪,还要把这事让你对面这个人觉得处理得很好。这个时候纪晓岚可就为难了。

让这样的一个平行四边形达到平衡,让这四股僵持的势力都能够满意,这让以前喜欢拿别人开玩笑,自己特立独行的纪晓岚犯了难,他讽刺别人那是一流的,但是让他走这个翘翘板,可就有些难为我们的主人公纪晓岚了,那么纪晓岚他到底行不行呢?

怎么办呢?他做了以下三个工作。第一个工作他与和珅等人联名上书弹劾窦光鼐,要求将窦光鼐降职处理,降几级呢?降四级处理,原来您要是二品官,现在您就五品、六品去了,降四级处理,皇帝同意,降职处理,其它那两个副主考连通降四级处理,分别降四级。那么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到纪晓岚是不是因为刚才说的,就能够证明纪晓岚站在了和珅一边呢?不能这么说,因为事是由窦光鼐挑起来的,他就得负责任,首先是你违背了康熙皇帝的圣旨,破坏了省级平衡的原则,导致朝廷所有官员人心大乱,是你把这个矛盾,长期存在的矛盾已经由康熙皇帝镇压下去的矛盾你又给挑起来,我们客观的说南方的教育水平是高,北方、西方当时确实是低,但是,你作为一个满洲人的皇帝,你必须得搞省级平衡,否则的话你这个政府就没法运转,窦光鼐作为一个朝臣,你不经皇帝同意擅自改变原则,你降四级罪有应得,这不存在是纪晓岚涉嫌打击报复的问题,没有这个问题,不存在纪晓岚支持和珅的问题,他就是一个从全局来考虑,这是第一点。

第二,纪晓岚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取消第一名会元王以鋙的考试资格,你就到这儿就完了,你就是中了贡士,不是第一,第一叫会元,你就普通一个贡生,等着吧,这轮没你了,你见不着皇帝了,给你轰回家去,那轰回家去得有原则,什么原则呢?你得有个说法,什么说法呢?他看到了王以鋙的试卷上多处涂涂抹抹,卷面模糊,试卷比较脏,这样的卷子也能得第一,让天下人耻笑,第一名的卷子应该从头到尾一个字没有改,涂涂抹抹,虽然是涂抹之后文章读起来也算流利,但是从字上来讲就不值得一看,就不值得天下效仿,这个卷子根本就前十名,没戏,你不能成为进士,你没有资格。那么,这是不是打击报复,不是,我们必须得说,哥俩当中必须得有一个人回家,不管是谁回家,得有一个人回去,亲哥俩,不把你们发回去这个省级平衡的原则怎么做呀,谁让你是弟弟呢,谁让你是会元呢,你弟弟还考第一,你不回家谁回家呀,谁让你小呢?回去吧,过两年再来,还有时间嘛,事后证明确实有时间,和珅一死他就来考来了,当然没考中第一,但是就是进士,完了,你等两年就等两年吧,而且你必须得回去,你回家和珅高兴,我也高兴,我也是北方人呀,纪晓岚是直隶人呀,我也高兴,除了你浙江人不高兴,大家都高兴,多好。

第三,对于这个哥哥王以衔怎么处理呢?他这个试卷原来点的是第二名,现在经过重新点之后,把他弟弟给弹出去了,他由第二名降到第四名,他前面增加了三个人,降到第四名,重新考试,这是殿试,重新殿试之后仍然定,这不是皇帝出面了,因为是官司了,这一年特殊,每年都应该皇帝弄,这一年特殊,由纪晓岚定,重新阅卷之后,将这十个人的名次重新打乱封卷之后,确定王以衔为状元,打击了窦光鼐,是因为他破坏了省级平衡的原则,他违背了康熙皇帝的圣旨,将王以鋙轰回家是因为哥俩不能同场,必须得有人回家,所以让弟弟回去,但这两种做法不能证明说这哥俩确实没本事,不能这么说,所以第一仍然是第一,只不过这次是第二得第一了,由哥哥王以衔仍然确定第一,殿试结束,纪晓岚把前十名的试卷都是封着的,封着纪晓岚也能知道这是谁的试卷,交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打开试卷一看王以衔,谁录的,纪晓岚说臣,谁同意的,和珅说奴才,这不一样,汉人在皇帝面前得说臣,满洲人在皇帝面前得说奴才,皇帝给汉人布置事情,汉人得说是,皇帝给满人得说“喳”,这都不一样的,官员的问答都不一样的。皇上说啊,你录的,是,你同意的,喳,第二升第一了。

这个时候和珅就开始说话了,这次啊,皇上我跟你保证,所有的人都没有作假,没有一个作假的,但是如果您不同意,您换一个也行,皇上说换什么换,都点出来了,撕开了,皇上说话不算数,皇上看看着这第一就换,这是皇帝作为吗,不换了。哎呀,看来,这第一和第二联名高中,很偶然的事还真是在我大清朝发生了,算了算了,下回再考吧。这个事情应该说就过去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纪晓岚在这个案件中所做的这三步棋,得到了当时所有大臣们,包括和珅的赞同,皇帝也觉得件事做的漂亮,这是我们讲的第一点。

当旁观者的时候,纪晓岚在和珅与别人的矛盾冲突中做了一个出色的裁判,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与和珅发生冲突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的朋友的时候,纪晓岚还能当裁判吗,他还能够袖手旁观吗?面对这样一种很可能发生,又让他左右为难的情形,纪晓岚又会怎么做呢?

他协调,当然协调的成功与否这个咱不敢说,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听你的话,因为你不是裁判,你不是皇帝命令,你只是凭着你同他们两个人的感情,但这两个人可能都是纪晓岚的朋友,但两个人可能完全不说话,比如说阿桂,纪晓岚见着阿桂叫师哥,但是阿桂这个人从来没跟和珅说过一句话,这是可以的,两个人都是纪晓岚的朋友,纪晓岚经过新疆的发配,应该说改变了很多,改变了太多,所以我们讲这第二个案子,就是我们讲的谁呢?前面讲过的一个人曹锡宝弹劾刘全超制案。

这个案子呢,我们前面在《正说和珅》里面谈了,说乾隆皇帝晚年和珅委托刘全给自己盖一个别墅,和珅没有出面,一切由刘全操办,结果被曹锡宝也是一个御使,他发现了,他想刘全一个奴才呀,怎么能盖这么大的房子,超制了,然后转眼就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纪晓岚,我说我想弹劾刘全,当时纪晓岚就劝说,你可不能弹劾,详细的弹劾的过程我们前面在说《正说和珅》里面说过了,这里就不再说了,问题在于呢?曹锡宝没有听从纪晓岚的劝说,没有服从纪晓岚的协调,没有给纪晓岚这个面子,而是毅然决然的跑到皇帝那儿,写了一个奏章,交给皇帝弹劾和珅的家奴,你搞明白了再说呀,纪晓岚劝,你这个事搞明白了再说,搞不明白千万别弹劾,不行,我非得要弹劾,你不明白,纪晓岚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盖那么大,纪晓岚他是一个书生,他哪儿知道人家和珅该办喜事了,该讨儿媳妇了,他不知道,他不懂这个,你不懂人家皇上懂呀,你还弹劾人家。

皇上一瞧,曹锡宝弹劾刘全,你不知道刘全盖的房子是给我闺女的,你还想弹劾谁,你弹劾我得了,你怎么认识奴才的,你那么大一个官员你怎么知道,你天天跟奴才混在一起,主子跟奴才混在一起,这本身就应该是处死,皇帝想,第一曹锡宝是冲我来的,收拾。第二,曹锡宝一定知道内情,谁告诉他刘全干的,这个人一定同时也是和珅的朋友,这个人是谁,谁跟曹锡宝好又跟和珅好,曹锡宝一定有后台,后台一定是纪晓岚,查,圣旨就下来了,这边查曹锡宝,那边就查纪晓岚,纪晓岚天天在皇帝面前写奏章,皇上一连下了两道圣旨来批判纪晓岚,你什么作为,纪晓岚在那儿申辩,不是我,不是我。最后,曹锡宝被发配,很快就死了,那纪晓岚呢,好在经过一番辩解,而且毕竟写了《四库全书》嘛,所以没有受到处分,这是我们讲的这一个事,还好这个协调者,虽然说没协调好,但是没有受到处分,这是我们讲到的第二个,我们讲了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前面我们讲到了,那纪晓岚他一生中,给大清朝,给中国留下的最重要的财富是什么呢?我们下次再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