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项羽二十七岁就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他三十一岁就兵败乌江,自杀身亡。项羽这短暂的一生的大起大落是政治幼稚还是军事失策?这一切与项羽的性格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在前面的节目中,王立群教授为我们讲述了项羽在追随叔父项梁的反秦斗争中屡建奇功。项羽正是靠着他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节节取胜,夺得了西楚霸王的统治地位,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这无疑也显示出了他的霸者风范。可是后来项羽却抱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力而一意孤行,尤其是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显示出了其政治幼稚,更让人不解的是,在与刘邦争霸的关键时刻,荥阳之战前,项羽竟然弃用他的重要谋士范增。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项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项羽究竟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呢?
项羽在处理“说者”给他的建议的时候,面对沐猴而冠的说法,竟烹杀了那个无辜的“说者”。这里项羽给人的印象是不能够虚心纳谏,小肚鸡肠,自以为是。项羽打江山难道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吗?那么项羽究竟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呢?项羽的性格对他的事业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项羽的太自信使他不能明察人才,独断专行使他失去了别人为他出谋划策的机会,最好也落得自己是经常发脾气,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可是项羽也是要打天下的,他也是要用人的,他为什么会如此刚愎自用呢?项羽为什么不能够把握自信的度,而自信得过了头?不是过了一点点,而是过了这么一大截子呢?
在我们的印象中刘邦只是一个会问“为之奈何”的人,他一不会打仗,二不会治国,三不会出谋,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能够作为君主,能够作为一把手统领那么多人才呢?而项羽在战场上战必胜,攻必克,却不能聚拢自己手下的众将领呢?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呢?项羽和刘邦究竟差在哪里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座客《百家讲坛》,为您细致分析项羽的性格之谜,敬请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