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二十五)淮南大案
我们这一集讲淮南大案,这是汉武帝一朝发生的最大的一次诸侯王的叛乱。淮南王刘安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鼎鼎有名的人物,他曾经召集他的门客编纂了流传到今天的《淮南子》一书,所以是一个很有名的一个学者。而且刘安这个人还会弹琴,琴弹的也很好,刘安的地位也很高,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在武帝一朝他的辈分很高,汉武帝呢?汉武帝是汉文帝的孙子,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所以刘安和谁同辈呢?刘安是和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是同辈人,刘安就是汉武帝的亲叔叔,这样一个关系。
那么,他的太子怎么会被雷被告了状呢?“被”这个字就是我们今天那个被子的“被”,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读“被”,雷被的告状是淮南王谋反的一个导火索,而雷被的告状又是和淮南王刘安的太子关系很密切,事情的起源是由于他的太子学剑,太子学剑以后,找雷被比试,结果受伤了。然后雷被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于是雷被上京城告状,这时候淮南王想到了谋反。
由于汉武帝没有对淮南王进行大的处罚,淮南王谋反的事情就放下了。后来他的孙子刘健也到京城告状,为自己和自己的父亲鸣不平,淮南王谋反的事情被暴露,他又想到了谋反这件事情。
但还没有来得及发动,他的手下,一个将军向汉武帝告密,结果淮南王自杀,他的儿子和夫人被杀,这一场汉武帝朝最大的叛乱,还没有发动就胎死腹中。淮南王刘安很自负,认为自己有才,但他有文才,没有治国之才,实际上他是一个志大才疏之人,他没有什么政治才能。但是他太看重自己,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他背上了包袱,这是他失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汉武帝一生有三次重要的谋反案,一次是淮南王刘安的谋反,一次是衡山王刘赐的谋反,还有一次就是太子刘据的谋反。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从辈分上来讲是汉武帝的皇叔,刘据是汉武帝的儿子,更是汉武帝未来的接班人,那么汉武帝的这些亲人们为什么要起来反对汉武帝呢?汉武帝又是如何处理这三次谋反的呢?这三次谋反对汉武帝一生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之《淮南大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