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家讲坛 王立群读宋史第二部《宋太宗》(三)赵普罢相
百家讲坛 王立群读宋史第二部《宋太宗》(三)赵普罢相
赵普是赵匡胤身边最重要的大臣,俩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宋太祖赵匡胤把赵普看作自己的左右手,事无巨细,都征求赵普的意见。但是到开宝六年也就是公元973年,担任了十年宰相的赵普被罢相,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那么赵普为什么会被罢相呢?这一切是怎样形成的呢?
宰相赵普与开封府尹赵光义之间的斗法,从赵光义坐上开封府尹的位子就开始了,然而二人并没有发生直接正面的冲突,赵光义一直躲在幕后,赵普采取的是打击赵光义党羽的方式站在幕前。姚恕之死就是赵光义集团与赵普集团斗法的又一个产物,太祖虽然也与赵光义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在一些关键事件上往往成为赵普的后盾。所以说开始斗法的实力很不对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普与太祖的关系也逐渐出现微妙的变化,到后来赵普竟然连宰相的位子也保不住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赵普的失势呢?
史书中说,自从雷德骧事件开始,赵匡胤开始对赵普产生了不信任,事实也不尽然。当初雷德骧鲁莽闯殿告发赵普的时候,太祖对赵普还是相当信任的;雷有邻的告发,使太祖彻底不信任赵普了,接着对赵普的处理就很能证明这种猜测。雷氏父子的告御状,代表了太祖与赵普关系的两个极端:相当信任与相当不信任。这种转变当然不会仅仅因为雷有邻的一次告发就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过程的。也就说,在雷有邻告发赵普之前,还发生了一些事情,直接影响了太祖与赵普的关系。那么,在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太祖与赵普的关系出现裂痕呢?
赵匡胤和赵普的关系经过了一个有绝对信任到不信任的过程,在雷德骧事件时,赵匡胤是绝对信任赵普的,但到了三年之后的赵玭事件,赵匡胤就失去了对赵普的信任,召集文武百官,商讨如何给赵普定罪,虽然最终没有变成现实,但说明太祖与赵普之间已经有了隔阂,不再是最初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了。接下来赵普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王立群读宋史》第二部《宋太宗》之《赵普罢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