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蒙曼说唐之《武则天》(十七)扬州叛乱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和公元684年唐中宗李哲的被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分水岭,从此开始了武则天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史称"则天朝"。武则天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办了囚禁皇帝,临朝称制;逼杀废太子李贤,追尊武氏先人;改革各种名号等四件大事,武则天这样的做法对当时社会的震动可想而知。

正当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品尝着登上政治高峰的愉悦感的时候,有些忠诚于李唐的人就对她心生反感,不免议论纷纷,在远离洛阳的扬州的酒桌上,有几个胆大的文人借着酒劲说了一些出格的话,进而酝酿出了震惊朝野的扬州叛乱。李敬业等失意的文人政客对武则天的独断心怀不满,再加上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悲,于是就想通过造反来改变命运。

他们所处的扬州,处于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距离出海口很近,是国内外交通的重要枢纽,号称富甲天下;扬州又远离政治中心,朝廷驻军有限,在这里揭竿而起,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可是造反需要军队,而这些失意文人官僚并不掌握兵权,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李敬业打出了匡复庐陵王的旗帜,首先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一时也号召起了十几万人,再加上大才子骆宾王所写的煽动性宣传文章,李敬业的叛乱之军当时也是进可攻洛阳,退可据守南京。扬州叛乱一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虽然说武则天搞政治搞得很精通,但是生平第一次面对战争,所以心里也没底。那么武则天该如何应对这次风云突变的军事危机呢?

扬州叛乱刚开始的时候,李敬业一方来势汹汹,但是武则天所指派的平叛将领李孝逸和魏元忠相互协助,只用了四十四天的时间,就把扬州叛乱给平定了。武则天终于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军事危机,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呢?李敬业一方又失败在哪里呢?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武则天》系列之《扬州叛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和公元684年唐中宗李哲的被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分水岭,从此开始了武则天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史称"则天朝"。武则天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办了囚禁皇帝,临朝称制;逼杀废太子李贤,追尊武氏先人;改革各种名号等四件大事,武则天这样的做法对当时社会的震动可想而知。

正当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品尝着登上政治高峰的愉悦感的时候,有些忠诚于李唐的人就对她心生反感,不免议论纷纷,在远离洛阳的扬州的酒桌上,有几个胆大的文人借着酒劲说了一些出格的话,进而酝酿出了震惊朝野的扬州叛乱。李敬业等失意的文人政客对武则天的独断心怀不满,再加上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悲,于是就想通过造反来改变命运。

他们所处的扬州,处于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距离出海口很近,是国内外交通的重要枢纽,号称富甲天下;扬州又远离政治中心,朝廷驻军有限,在这里揭竿而起,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可是造反需要军队,而这些失意文人官僚并不掌握兵权,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李敬业打出了匡复庐陵王的旗帜,首先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一时也号召起了十几万人,再加上大才子骆宾王所写的煽动性宣传文章,李敬业的叛乱之军当时也是进可攻洛阳,退可据守南京。扬州叛乱一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虽然说武则天搞政治搞得很精通,但是生平第一次面对战争,所以心里也没底。那么武则天该如何应对这次风云突变的军事危机呢?

扬州叛乱刚开始的时候,李敬业一方来势汹汹,但是武则天所指派的平叛将领李孝逸和魏元忠相互协助,只用了四十四天的时间,就把扬州叛乱给平定了。武则天终于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军事危机,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呢?李敬业一方又失败在哪里呢?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武则天》系列之《扬州叛乱》。

[画外音]公元683年唐高宗的去世和公元684年唐中宗李哲的被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分水岭,从此开始了武则天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史称“则天朝”。684年9月,正当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品尝着登上政治高峰的愉悦感的时候,远在扬州一个小酒馆里,一次聚会,竟然引起了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前最严重的一次内乱。这次内乱声势浩大,令武天则措手不及,对武则天的政治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扬州叛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武则天最终能不能化险为夷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武则天》系列之《扬州叛乱》。

    蒙曼:我们要说清楚扬州叛乱是怎么回事,就得先分析分析了,此时此地为什么会发生一场叛乱。那为什么会发生一场叛乱呢?第一个原因就是公元684年的九月,在洛阳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什么大事呢?武则天“改旗易帜”了,她改朝换代的步伐加快了。这也不难理解啊,684年武则天多大岁数?61岁,61岁按咱们今天已经是退休年龄了,这老太太她还想当皇帝呢。那确实年纪不轻了,她着急啊,她着急怎么办呢?她就得加快步伐啊,跑步办了四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囚禁皇帝,临朝称制”,咱们上集不是说过嘛,武则天在嗣圣元年的二月六号,把她的三儿子也是当时的皇帝李哲给拉下马了,然后又扶立了她最小的儿子李旦当皇帝。李旦当了皇帝之后,马上就改元了,改元“文明”,嗣圣元年就变成文明元年了,那每个人都想看一看,李旦有一些什么样的政治举措啊,可是武则天没给大伙儿这个机会,她就把这李旦给拉一间偏殿里头,软禁起来了。没有重大场合不让他出场,那咱们说什么样的场合才叫重大场合啊?比方说这文明元年的二月十五号,这是正式策命李旦当皇帝,那他是主角啊,他不出场不行,这时候把他拉出来露一小脸,其余的时候啊你就乖乖地在偏殿里呆着吧。那正殿呢,正殿前面龙椅上空无一人,后面挂一个纱帘子,武则天坐在纱帘背后,她就临朝称制了。那理由呢,还是很搞笑,说皇帝死了父亲心情很悲痛,暂时无法理政,由她来代劳。武则天办的第二件大事是“逼杀废太子李贤”,李贤是武则天的二儿子,后来武则天说他谋反,把他给废了,废了就软禁到巴州去了。这时候武则天派人到巴州,把他给逼死了,就让他自杀了。把李贤杀死之后,武则天又在洛阳城的城门这儿纠集了文武百官,大张旗鼓地给李贤发丧,昭告天下,李贤已经死了。第三件大事是“追尊武氏先人,提拔武氏子弟”,怎么个追尊先人呢?武则天把她五代以内的祖宗,男的都封为王,女的都封为王妃,同时还建立武氏七庙,这可是一个大大违规的事啊,因为中国这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制,根据礼制“天子七庙”,别人是没有资格建七庙的,武则天现在她给她自己的祖先建七庙,这是明明把自己当皇帝了吗?那死祖宗其实也管不着活后代的事,怎么追尊先人对现实政治也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武则天还得提拔武家的活人,咱们也说过武则天在当天后之前,就把两个侄子从流放地给叫到身边来了,武则天的同父异母哥哥武元爽那儿子武承嗣,这时候升官了,升到宰相去了。武则天的另外一个同父异母哥哥武元庆的儿子,叫武三思,这时候也升官了,升为兵部尚书,这一文一武,把国家控制得牢牢的。第四件事是“改革名号”,首先就改年号了,文明元年的九月,武则天就把文明元年改成光宅元年了,这可是这一年第三次改元了。除了改年号还改什么呢?改旗帜。唐朝的旗帜原来是红色的,武则天把它改成金色的,这金色不是现在咱们说的黄金的金,它是白金的金,其实是银白色的,银白色的旗帜上面带着紫色的花纹,这是改旗帜了。除了改旗帜还改什么呢?改都号。这洛阳原来叫东都,是吧,这时候改名叫神都了。洛阳宫原来就叫洛阳宫,现在改名叫太初宫了,等等好多名号都改了。那咱们知道,在中国古代,改年号、改旗帜、改都号,这都是改朝换代的标志啊,所以武则天这么一做,她要干什么,那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画外音]武则天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办了这么四件大事,对当时社会的震动可想而知。有些忠诚于李唐的人就对她心生反感,不免议论纷纷,在远离洛阳的扬州的酒桌上,有几个胆大的文人,借着酒劲说出了一些出格的话,进而酝酿出了震惊朝野的扬州叛乱。那么这几个人是谁呢?他们在饭桌上的这番言论,究竟是酒后胡言,还是早有预谋呢?

蒙曼:公元684年的9月,扬州城一个小酒馆开张,有一个叫李敬业的失意官僚,纠集了一帮朋友,到这个小酒馆喝酒来了。李敬业是何许人啊?说起来这个李敬业,他跟武则天的渊源非常深,李敬业的爷爷就是李勣,李勣在“废王立武”这个问题上,可是给武则天帮了大忙的,当年李勣说了一句话,“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这不是四两拔千斤吗?一下子就把武则天的不利局面给扭转过来了。就是那个李勣的孙子,李勣因为立了大功了,所以武则天对他很好,他享尽了荣华富贵而死。可是李勣自己的儿子,比他自己死得还早,所以他的爵位英国公就直接传给了他的孙子李敬业。这李敬业爵位是英国公,他当什么官呢?当时当了一个刺史。可是别看这爷爷有能耐,这孙子可不怎么样,当刺史当不好就给贬官了,贬官了他心里是一肚子委屈,而且他们家倒霉的事儿还不只是他这一件呢,他弟弟叫李敬猷,也给贬官了。这哥俩想着怎么办呢?贬官了散散心去吧,就跟咱们现在好多人也是一样,公司里做不下去了,辞职了,辞职完了先干什么?先去旅游。找找感觉,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李敬业兄弟也是这样,当时扬州繁华,两个人都先到了扬州了。李敬业到了扬州,可是不得了的一件事,为什么呢?那就像咱们《水浒传》里头宋江发配江州一样,宋江发配江州不是引起了水泊梁山英雄聚义吗?这李敬业兄弟到扬州也引起了一帮野心家在这儿集合了。什么野心家呢?咱们再举一个人物,骆宾王,我说这个名字,可能有的朋友知道,有的朋友不知道。可是我说一首诗大家都知道了,哪首诗呢?《咏鹅》:“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这就是骆宾王写的,而且是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写的。这首诗咱们老幼妇孺皆知,因为中国人把它作为儿童读物,所以小孩三、五岁就知道了。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大才子一个,可是这个才子人品不怎么样,他贪污,因为贪污呢也被贬官了,这时候也到扬州来了,这是又一个人物了。再介绍一个人物,第三号人物了,此人名叫魏思温,魏思温原来是个监察御史,后来没干好,贬官了,贬成县尉了,在县尉这任上又没干好,直接革职为民回家了,这时候他也到了扬州来了。可是这个人别看官当不好,脑子是很够使的,可能当官的时候脑子没用到正经地方上,所以老是贬官。那这些人当然包括其他的一些人,此刻就都到扬州来了。那到扬州来了,这扬州地方其实也没有那么大,最后七凑八凑,凑到一块儿了,凑到一块儿喝酒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杯酒下肚,彼此都有知己之感。那这些聚到一块儿了,咱们说他们能聊什么呀?这些都是失意的文人,失意的官僚啊,那就聊两件事。第一件事聊朝政,说朝政现在怎么样啊?都说这武太后是野心勃勃,皇帝是前途莫测啊,都有这种感觉。那聊完朝政聊什么呢?就得聊自身了。每个人说到自己那真是窝囊,说我是何等样的人物啊,这么有才,怎么今天就沦落到这个地步了呢?这是老天不公啊,这也朝廷不公啊,都发牢骚。这两件事有没有关系呢?彼此之间其实也没啥关系,可是在这之中啊,也不知道是有谁就把这两件事天才地结合在一起了。说武则天她现在野心勃勃,想当皇帝,皇帝前途莫测,那肯定是人神共愤啊。如果咱们在这儿振臂一呼的话,必定是应者云集,那要是咱们打到洛阳去,把武则天打下台的话,天下不就是咱们的了吗?有人就说出了这么一番话,那这个提案提出来了,别人是什么反应啊?热血沸腾啊,这几个有共同之处,什么共同之处呢?志大才疏,都觉得什么地方只要有我在,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你想啊,骆宾王他们是失意文人,文人容易有这种情绪,李敬业兄弟那是高干纨裤子弟啊,也容易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反正都是热血沸腾,最后就得出结论了,咱们揭竿而起吧,咱们要造反。造反肯定得要人领头啊,这几个人一合计,觉得李敬业在这里头威望最高,他爷爷是英国公,唐初的名将,他名声很好,让他当头。让他当头接着下面的人,这骆宾王是个大才子,让他当秘书长得了,当时叫记室,就是秘书长。那魏思温呢,魏思温脑子好,当参谋长,以下也是封了好多官,指挥部就建立起来了。

[画外音]惊天动地的扬州叛乱原来就起源于一次饭桌上的聚会,李敬业等失意的文人政客,对武则天的独断心怀不满,再加上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悲,于是就想通过造反来改变命运。他们所处的扬州就处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距离出海口很近,是国内处交通的重要枢纽,号称富甲天下。扬州又远离政治中心,朝廷驻军有限,在这里揭竿而起,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可是造反需要军队,而这些失意文人官僚并不掌握军权,那么究竟他们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蒙曼:咱们造反怎么个反法?这回用到魏思温了,他不是军师吗?这个人脑子好使,他眼珠一转,出来一个主意。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只要写一封信就能解决问题。他给谁写信呢?这就引出李敬业集团又一个重要人物了,这个人叫薛仲璋,当时在朝廷里头担任监察御史,跟魏思温是朋友,魏思温原来不就是监察御史嘛,他们有同僚关系,处得也不错,魏思温给他写了一封信,如此这般地说了一下,薛仲璋马上就明白了。第二天他就跟宰相请示去了,说我是监察御史,我想到扬州去检查一下工作。那咱们说他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吗?在唐朝这还真办得到,为什么呢?因为监察御史本来就是到地方去检查工作的,他可以自己选择一下,这是第一个理由。那还有一个理由呢?这薛仲璋他身份很特别,他是宰相裴炎的外甥。那你想他是裴炎的外甥,外甥去跟舅舅说,我想到扬州去检查一下工作,顺便蹓跶蹓跶,玩一玩,这舅舅能不答应吗?所以他轻而易举地就出使扬州去了。这薛仲璋一到扬州,马上把扬州地方长官给抓起来了,他说有人向我报告,说这长官要造反,所以我先把他抓起来审一审,这在当时也是常情,人们也没怀疑,让他审。就在他审的过程中,李敬业骑着高头大马从驿站上来了,说我就是新任的扬州长官,朝廷派我来主持工作了。那李敬业和薛仲璋已经做好扣了,薛仲璋也认可他这身分,让他到这儿来了,坐到府衙之上。李敬业坐到扬州府衙之上,办得第一件事就是把监狱给打开了,把监狱打开之后呢又把仓库给打开了,干什么啊?武装那些囚犯啊,把仓库打开拿出武器来,交给那些囚徒,说你们就把这个衙门给我占领就可以了。你想这是扬州长官自己革自己的命,这太容易了,几百个囚徒一下子就把衙门给占领了,到这时候李敬业才扯出一面大旗来,什么大旗呢?叫做“匡复庐陵王”。他说现在武则天明显是想要改朝换代了,所以我在这儿起兵,起兵的目的就是要匡复庐陵王。庐陵王是谁啊?咱们上集刚刚讲过,李哲从皇帝那个位置上接下来之后就废为庐陵王了,所以他这个造反的目标是想重新让李哲当皇帝。这个口号有没有号召力呢?当时还真有,咱们不是说武则天这步子走得快一点了吗?好多人不满意,一下子有十几万人就加入了李敬业的队伍之中了。十几万人来了,他旁边扬州城旁边几个县城也很快就投降了,那李敬业心里是何等得意,说你看吧,我说行果然行,咱们造反这不就很顺利吗?那造反很顺利,踌躇满志,接下来就考虑下一步的工作了。下一步怎么办呢?李敬业想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扩大舆论宣传,发动群众,怎么发动呢?骆宾王那是大才子,好多年都郁郁不得志,这回可算找到用武之地了。大笔一挥,那就是一篇千古绝唱,骆宾王给李敬业写了一篇檄文,当时的名字叫做《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后来收到《古文观止》里了,叫《讨武曌檄》。这檄文分三个部分来写的,第一个部分,揭露武则天的罪恶。武则天有什么罪恶呢?这个骆宾王一分析啊,说武则天有三大罪状,第一大罪状说她导致了唐太宗、唐高宗父子乱伦,同时还残酷迫害唐高宗的前任皇后;第二罪状说她是“杀姐屠兄、弑君鸩母”,说她把哥哥、姐姐、母亲还有丈夫都给杀了;第三条罪状他说武则天是“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就是说武则天图谋不轨,想要当皇帝。第二部分就是歌颂自己的领袖和自己军队,骆宾王说我们领袖李敬业那可不是凡人,那是李唐的旧臣,而且是名将之后,他带领这支军队,那也是威武之师,仁义之师,“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这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一支军队,歌颂自己的领袖和军队。第三部分那就是要号召天下人,特别是天下的官员,来参加自己这支队伍了。怎么号召的呢?他说你们诸位,你们或者是李唐的旧臣,甚至你们还是李唐的宗室,你们有的是文官,有的是武将,如果你们现在弃暗投明的话,以后还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可是如果你们执迷不悟、死不改悔的话,日后必定是死路一条,这是第三部分。那在这三部分写完之后,骆宾王还加上了气壮山河的一句话,说啊“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这是一篇战斗檄文,这个檄文发出之后,那果然是传颂一时,舆论的力量很大的,目的达到了。那李敬业做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啊?第二件事就是要决定以后的发展方向了。就在这个问题上,李敬业他的内部产生了分歧,出现了两派完全不同的意见,第一派意见那是他的军师魏思温提出来的,说我们现在应该北上,沿着运河直捣洛阳,为什么这样做呢?他说这样才能显示出我们队伍的正义性,人家一看就知道了,你们真是去勤王去了,真是想匡复李唐了。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现在直扑洛阳,可以让武则天措手不及,这样胜算的把握大一些,这是一派意见。那还有另外一派意见,就是刚才咱们说的薛仲璋提出来的,薛仲璋说咱们不应该北上,咱们应该南下,为什么要南下呢?他说金陵有王气,而且有长江天险,金陵就是南京,那个地方有王者之气,有当皇帝的气数,另外就算是不行的话,还有长江这道天险阻隔,我们实在不行,还可以划江而治。两种方案,那李敬业选择哪个啊?李敬业他听了薛仲璋的意见,挥师南下。

[画外音]李敬业打出了“匡复庐陵王”的旗帜,首先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一时也号召起了十几万人,再加上大才子骆宾王所写的煽动性宣传文章,当时李敬业的叛乱之军,一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进可攻洛阳,退可据守南京。虽说武则天搞政治搞得很精通,但是生平第一次面对战争,所以心里也没底。那么武则天该如何应对这次风云突变的军事危机呢?

蒙曼:武则天一共就做了两件事情,哪两件事情啊?第一,处乱不惊,展现气度。第二,调兵遣将,展现能力。咱们先看第一,怎么叫处乱不惊、展现气度啊?咱们刚才不是说骆宾王的檄文当时传播很广吗?就传到武则天这儿来了,武则天就对着群臣看这檄文,一边看一边笑,看到“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看完了,把它放在一边了,然后就问大臣,这檄文谁写得啊?大臣说骆宾王啊,武则天说你看看你看看,这不是你们办错事了嘛?这么一个大才子,你们没有用好人家,让人家跑到敌人那边了,这是你们宰相的过错啊。就这么一句话,把这局面给稳下来了。那大臣忠诚于她的肯定更忠诚了,觉得我投靠这主子就是牛;那如果说大臣本来说是有怀疑的,两边看的,这时候也安心了,说这个女人不简单,以后肯定能成事,有皇帝的气概啊,还是跟着她得了。那第三类大臣本来是想趁着外头做乱,他们在内里也做乱的,就想里应外合的那些人,现在也不敢了,他抓不着空隙啊,所以只好团结一致了,跟着武则天了。所以武则天这叫什么啊?这叫做“每临大事有静气”啊,一下子把这个局面给稳住了,把人心给稳住了。那怎么叫做“调兵遣将、展现能力中”呢?在这一点上武则天就做得更加好了,她在七天之内就调集了三十万军队,在运河旁边就等着了,那这三十万军队总得有个统帅啊,选谁呢?她选了一个李孝逸,那咱们说李孝逸是何许人啊?李孝逸是唐高宗的堂叔,那对于唐高宗的儿子李旦而言,那叫叔爷爷,堂爷爷,是这么一个人。那肯定是在宗室之中辈份很高、威望很高的一个人,为什么选他当统帅?这就等于煽了李敬业一个耳光,你不是说你来匡复李唐吗?我们李唐不买你这个帐,我们和武则天站在一边的,你要打武则天就是打我们李唐。所以这一下子就有了政治上的正义性了,但是他不大会打仗,那咱们说派人去打仗,这统帅不会打仗,这可怎么办?这不要紧,武则天给他派了一个帮手去,谁呢?叫魏元忠。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就是当年武则天和唐高宗一块儿到洛阳去找他护驾,他就找了一个贼头给护驾,最后平平安安到洛阳了。那件事之后武则天对魏元忠就更信任了,觉得这人脑子极其够用,派他去帮着李孝逸出谋划策去。那咱们说一个统治者最重要的地方不就是知人善任吗?武则天她把这将领安排好,接着就没她的事了,只要静等着前方传来捷报就可以了。李孝逸和魏元忠两个人押着这三十万大军沿着运河就下来了,下来跟李敬业交手之后,魏元忠果然就给李孝逸出了三个好主意。第一个好主意:奋勇向前。咱们说这不是好主意啊,这是一种态度问题,可是态度有时候太重要了,咱们不是说李孝逸不大会打仗嘛?跟李敬业的军队刚打第一仗就失利了,失利了他不会打仗,他就害怕他就想往后退,这时候魏元忠就找他谈话了。说李将军你想想你的身份,你是宗室,太后才派你来打仗,那如果说你临阵退缩的话,太后肯定会怀疑你和叛军有勾结,这你还回得去吗?所以李孝逸本来没胆子,一下子胆子就给吓出来了,说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一鼓作气就打吧。这一打还真就把这局面给扳回来了,这是魏元忠发挥的第一个作用。第二个作用,也是他出的第二个主意是什么呢?那李敬业他也不是一支军队,分成好几支军队,先打哪个后打哪个,大部分人都觉得咱们是王者之师嘛,皇帝派来,咱们应该打李敬业的主力部队,或者咱们直捣扬州老巢,但是魏元忠说不然,咱们应该先打李敬业的弟弟李敬猷的那支军队,为什么呢?他说李敬猷是财徒出身,这个人不会打仗,好打,好打是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是什么呢?第二个理由他说李敬业所有的军队别看有那么多,但都是乌合之众,乌合之众有什么特点?这种军队心理不稳,你要让他打赢一仗,他还以为自己是天兵天将,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了,以后可能越打越疯,越打越勇。但是你要让他打输一仗,他马上就跌到零点去了,觉得连个小孩他都对付不了。所以咱们先打李敬猷的部队,其实把他打赢了之后以,对敌人是一个心理震慑作用,那李孝逸他虽然自己不会打仗,可是确实是从善如流,就接受了魏元忠的意见。先打李敬猷,果然就打胜了,那下一个就该直面李敬业的主力部队了。主力部队开始一交手,还是李孝逸这边,唐朝朝廷这边军队又失利了,又失利怎么办呢?这时候魏元忠就出第三个好主意了。他说现在是十一月天了,这风多硬啊,刮得是西北风啊,然后李敬业的军队是临河布阵,河边的芦苇多茂密啊,这咱们不用打啊,咱们烧它就可以了。这是火攻的好时机啊,李孝逸听了他这个意见,果然顺风纵火,结果火势凶猛,把李敬业的军队烧得是丢盔弃甲,七千人被斩首,烧死的、淹死的更是不计其数,李敬业带领着残兵败将就逃回扬州去了。打算从扬州入海,然后再叛逃外国,可是还没等走多远,就被部将给杀了。

[画外音]扬州叛乱刚开始的时候,李敬业一方来势汹汹,但是武则天所指派的平叛将领李孝逸和魏元忠相互协助,只用了四十四天的时间就把扬州叛乱给平定了,武则天终于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军事危机,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呢?李敬业一方又失败在哪里呢?

蒙曼:我觉得啊武则天能取胜,她至少有四大原因,哪四大原因呢?第一个原因:政治优势。她派李孝逸去就有政治优势了,这等于说李唐宗室和武太后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你现在再打武太后,就等同于打李唐王朝。那李唐王朝去打你,就是正义的平叛战争,你打李唐王朝那就是逆天而行,这是政治上的正义性。那李敬业原来有没有这种政治上的优势呢?他其实曾经有过啊,咱们说他一下子就能如今十多万人,说明他曾经有优势的啊,但他自己把这优势给丢掉了,他怎么丢掉的呢?首先他自己没弄清楚他拥护的是谁,开始他不是说要匡复庐陵王吗?那就是拥护李哲当皇帝,可是后来李敬业也不知道是脑子进水还是怎么回事,找一小流氓,说这个小流氓长得像李贤,他说这就是李贤,李贤没有死,现在就在我们军队里头。他说了这么一番话,这很糊涂啊,因为武则天已经昭告天下李贤已经死了,你这儿又挖出一个李贤来,这明明就是一个冒牌货,就没人信你。他推出这个李贤之后,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骆宾王这檄文又说了,我们要解放被囚禁的李旦,那等于说你拥护的目标又变成李旦了,那你到底想让谁当皇帝啊?是李贤呢?还是李哲啊?还是李旦啊?等于说唐高宗这几个活着的儿子你都要轮一遍,还是怎么着啊?这下子人们觉得不知道怎么办好了。这是他第一次失去了自己的政治优势,第二次就是在打下扬州之后,不是要决定向南还是向北吗?他选择了向南,这是一个大错误啊。你选择向南,等于天下人就都看到了你这勤王是假,叛逆是真啊,你是想当土皇帝,划江而治啊。这还有人拥护你吗?那第二个原因什么呢?武则天有军事优势。李敬业这儿组织了十多万的军队,武则天是三十万大军,这数量上就多,另外李敬业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武则天的军队可是正规军啊,质量也上去了,所以无论是拼数量,还是拼质量,李敬业都拼不过武则天,第二个原因。那第三个原因是什么呢?武则天在用人方略上有优势,武则天知人善任,而且是慧眼识珠,一下子就把李孝逸和魏元忠这两个人给挑出来了,李孝逸是用他的身份,用他宗室的身份;魏元忠是用他的大脑,用他的谋略,用人不疑,这两人就真把这个仗给打下来了。那李敬业呢?李敬业身边不是没有人呐,比方说他那军师魏思温,那就是个人才啊,出的就是好主意啊,可是李敬业不会用啊,所以用人方略方面,那又是高下立判了,武则天行。第四个原因是武则天得民心,老百姓愿意打仗啊?平白无故没有哪个老百姓愿意打仗。再说了从武则天当皇后以来,不是实施了好多惠民政策嘛,她当天后的时候建言十二事,里头好几条都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啊,农民真心实意地拥护她,不愿意造她的反。所以当时有人就说,虽然李敬业搞得好像是轰轰烈烈,但是“海内晏然,纤尘不动”,说一星土都没飞起来,老百姓是想安定,这是得民心。那扬州叛乱是对武则天的一次严峻的考验,武则天她经受住了检验,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民意方面,都打了满分啊。这回武则天的底气就更足了,那么下一步她又会向何处去呢?请看下集《诛杀裴炎》。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