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蒙曼说唐》之《太平公主》(八)韦后专权

上一集讲到,唐中宗李显突然地离开了人世。他虽然在处理政事上糊里糊涂,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的离世对于当时派系林立,波诡云谲的唐朝政坛来讲,还是犹如一场大地震。更为重要的是,唐中宗李显死得太突然了,他当时还没有来得及立定太子,更不可能立遗诏指定皇位继承人。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当时政坛最具权威性的韦皇后,决定抓住这个政局不明朗的机会,积极谋划自己的皇帝之路,可是事情并不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当时能够继承中宗皇位的,首先应该是中宗的两个儿子,李重福 李重茂,而这两个皇位继承人又都不是韦皇后所生,那么谁继承皇位才对韦皇后专权有利呢?韦皇后皇帝梦最终能够梦圆吗?

    在立遗诏,这个关键问题上,韦皇后决定利用唐中宗的遗诏来说事,她最终决定让自己的心腹上官婉儿来做这个假遗诏的主笔。虽然很信任上官婉儿,但是上官婉儿却辜负了韦皇后的信任,向李唐王室抛出了橄榄枝,这说明韦皇后并不全面了解上官婉儿的为人。上官婉儿的确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之一,她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可是上官婉儿在历史上还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典范,多年的宫廷斗争经验造就了她的骑墙派做事风格,那么上官婉儿所拟订的这个亲相王的遗诏,最终能顺利实施吗?

    表面看来,这个亲相王的遗诏一失效,韦皇后就取得了全面处置朝政的权力,以李旦为首的李唐王室,失去了政治上的话语权,可是往深层里一想,废止先皇遗诏,对于韦皇后一派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这等于是解除了她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可是当时的韦皇后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她在兴冲冲地朝着自己的皇帝之路大踏步前进,那么韦皇后为了自己的皇帝梦,她还将采取哪些应对举措呢?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太平公主》系列第八集《韦后专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上一集讲到,唐中宗李显突然地离开了人世。他虽然在处理政事上糊里糊涂,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的离世对于当时派系林立,波诡云谲的唐朝政坛来讲,还是犹如一场大地震。更为重要的是,唐中宗李显死得太突然了,他当时还没有来得及立定太子,更不可能立遗诏指定皇位继承人。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当时政坛最具权威性的韦皇后,决定抓住这个政局不明朗的机会,积极谋划自己的皇帝之路,可是事情并不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当时能够继承中宗皇位的,首先应该是中宗的两个儿子,李重福 李重茂,而这两个皇位继承人又都不是韦皇后所生,那么谁继承皇位才对韦皇后专权有利呢?韦皇后皇帝梦最终能够梦圆吗?

    在立遗诏,这个关键问题上,韦皇后决定利用唐中宗的遗诏来说事,她最终决定让自己的心腹上官婉儿来做这个假遗诏的主笔。虽然很信任上官婉儿,但是上官婉儿却辜负了韦皇后的信任,向李唐王室抛出了橄榄枝,这说明韦皇后并不全面了解上官婉儿的为人。上官婉儿的确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之一,她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可是上官婉儿在历史上还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典范,多年的宫廷斗争经验造就了她的骑墙派做事风格,那么上官婉儿所拟订的这个亲相王的遗诏,最终能顺利实施吗?

    表面看来,这个亲相王的遗诏一失效,韦皇后就取得了全面处置朝政的权力,以李旦为首的李唐王室,失去了政治上的话语权,可是往深层里一想,废止先皇遗诏,对于韦皇后一派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这等于是解除了她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可是当时的韦皇后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她在兴冲冲地朝着自己的皇帝之路大踏步前进,那么韦皇后为了自己的皇帝梦,她还将采取哪些应对举措呢?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太平公主》系列第八集《韦后专权》。

    (画外音:上一集讲到唐中宗李显忽然地离开了人世,他虽然在处理政事上糊里糊涂。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的离世对于当时派系林立,波诡云谲的唐朝政坛来讲,还是犹如一场大地震。更为重要的是唐中宗李显死得太突然了,他当时还没有来得及立定太子,更不可能立遗诏指定皇位继承人。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当时政坛最具权威性的韦皇后决定抓住这个政局不明朗的机会,积极谋划自己的皇帝之路。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当时能够继承中宗皇位的,首先应该是中宗的两个儿子,李重福、李重茂,而这两个皇位继承人又都不是韦皇后所生。那么韦皇后的皇帝梦最终能够梦圆吗?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副教授作客百家讲坛,为你精彩讲述太平公主系列节目第八集《韦后专权》。)

  咱们上一集讲过,就在景龙四年的六月份,唐中宗李显暴崩,突然死了。他这一死呢对于李唐王朝的政局那可又是一次大地震,马上一个问题就摆在所有人面前了,什么问题呢?接下来该由谁来当皇帝了?那到底该由谁来当皇帝呢?按照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皇帝死了应该是由太子来接班当皇帝。可是咱们上一集也说了啊,唐中宗李显他是暴崩的,是突然死亡的。死之前他没有来得及立定太子,换句话说,当时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够名正言顺地接班。那这怎么办呢?这时候所有知情人就都把目光集中在唐中宗的皇后韦皇后身上了,韦皇后那是国母啊,而且号称顺天翊圣皇后。在唐中宗活着的时候,她就跟中宗一块儿临朝理政,应该说是唐中宗老大,她老二。现在老大唐中宗死了,她就应该是整个李唐王朝最有权威的人了。那谁应该接班当皇帝,应该主要取决于她的意见。那么韦皇后这时候面对这个局面,她是怎么想的呢?说实话啊,韦皇后一下子还真是蒙了,慌了神了。李显这个人他怎么说死就死了?死前他也不打声招呼,把这烂摊子丢给我,这让我怎么处理啊?那韦皇后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啊?如果咱们替她出一出主意的话,她应该怎么办啊?也是按照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如果说皇帝死了没有立太子,皇帝和皇后又没有活着的亲生儿子的话,应该让谁来接班呢?应该由皇帝所有活着的儿子当中最大的那个人来接班,这是最合情合理的,也是最不会引起争议的。

  那么在这个时候,景龙四年,唐中宗李显活着的儿子之中最大的那个是谁呢?咱们就得先排一排李显所有儿子的情况了。唐中宗李显这一辈子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两个死了,老大和老三都已经死了,活着的呢,是老二跟老四。这个老二呢,名字叫做李重福,当时已经三十一岁了。老四叫做李重茂,当时只有十六岁。李重福和李重茂都是宫妃所生,都是皇帝一般的嫔妾所生,身份上没有区别。那在三十一岁的李重福和十六岁的李重茂之间,应该选择谁当皇帝呢?按照常理,按照传统,应该选择这三十一岁的李重福当皇帝。

  那么韦皇后会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韦皇后她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为什么呢?两个原因。第一,她跟李重福有仇。第二,她自己有她的政治野心。这这么回事呢?咱们先看,她跟李重福有仇。她跟李重福什么仇啊?那可不是一般的仇啊,那叫血海深仇,韦皇后觉得李重福是杀死她自己亲生儿子的那个罪魁祸首,是元凶。这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个事情咱们在《武则天》系列里就讲过,在《武则天》这个系列中,我们曾经交待过,唐中宗和韦皇后本来是有一个亲生儿子的,而且是所有儿子之中的老大,叫做李重润。李重润在武则天晚年跟别人瞎议论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的情况,结果被张易之知道了,告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就把这孩子给逼死了。那咱们说这事跟李重福有什么关系啊?韦皇后怀疑这李重润之死是李重福告的密。为什么她这么怀疑呢?是因为这李重福的妃子就恰恰是张易之的外甥女,她觉得肯定是这对小夫妻因为嫉妒老大,把老大私下里说的话都告诉给张易之了,张易之再转告武则天,最后导致了这么一场惨祸。那咱们说她这个怀疑有没有道理呢?是不是事实呢?这个很难说,我们已经找不到任何史料了。但是不管怎么说,韦皇后心里很相信,她觉得就是重福害死了她那宝贝儿子。所以在韦皇后当了皇后以后,她马上把李重福给贬到地方去了,贬到均州了,就是咱们今天湖北省的丹江口市。那现在唐中宗死了,韦皇后怎么能再把这个杀子的仇人再从均州请回中央,让他当皇帝呢?这韦皇后是坚决不干的,这是第一个理由,她不选择李重福的第一个原因。

  韦皇后不选择李重福的第二个原因是她自己有野心,她有什么野心啊?她的野心就是当皇帝啊。因为自从武则天之后就开创了一个女人当皇帝的传统,这个先河一创,马上好多宫廷贵妇都在那儿跃跃欲试,武则天能当皇帝,我也能当皇帝啊,我的本身也不差啊。在这些野心勃勃的宫廷贵妇之中,韦皇后也是其中之一,她觉得我也是当皇帝的材料。所以呢,在唐中宗李显还活着的时候,她就效法武则天,跟唐中宗李显一块儿临朝,一块儿上班。现在李显死了啊,她由皇后晋升为皇太后了,这皇太后的势力可比皇后还要大一些啊,她觉得啊,自己离那皇帝的位置更近一点了。那咱们说要当一个掌权的皇太后进而当皇帝,她是立一个小的皇帝对自己有利,还是立一个大皇帝对自己有利啊?当然是立小皇帝有利了,小皇帝好控制啊,母后好专权啊。这个我们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屡见不鲜啊,早的说东汉都是这个样子,往晚里说,清朝慈禧太后不也是这样吗?皇后或者说太后想专权,都想要废长立幼。那么韦皇后现在也是一样啊,有一个三十一岁的,有一个十六岁的,哪个好控制啊?当然是未成年人好控制了。立这十六岁的小孩自己才能专权,要把三十一岁的成年人排除掉。那所以这时候韦皇后就坚定了一个想法,一定让这个十六岁的老四李重茂当未来的皇帝。

  (画外音:韦皇后为了自己能够专权而想出的这个办法叫做废长立幼,这种做法并不符合中国古代的传统,执行起来一定是困难重重。而且自从武则天之后,当时的社会舆论对女人弄权也非常忌讳,这对她的专权之路更是相当不利。那么一心想攫取最高权力的韦皇后该怎么办呢?这个废长立幼的办法怎样才能够成王名正言顺的事情呢?)

  想来想去韦皇后就想,干脆我利用一下死皇帝李显吧!让李显再发挥一把余热吧,死了也得发挥余热。发挥什么余热呢?以他的名义写一份遗诏,就在这个遗诏里写上由老四——十六岁的李重茂接班,这个问题不就好办了吗?因为皇帝的想法还是最大的权威,如果死去的皇帝都这么说了,别人就不能挑战了。另外韦皇后想,如果她想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这个事情也必须写在遗诏里,这样才名正言顺。当年武则天不就这样办的吗?所以想到这点啊,韦皇后觉得现在唐中宗死了,当务之急就是给他造一份遗诏出来,只要遗诏一出来,一切问题都好办了。那这个遗诏怎么造,由谁来造呢?想来想去,韦皇后把当时的第一才女,也是机要秘书上官婉儿给找来了。跟婉儿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就把这个光荣的政治任务布置给上官婉儿了。那咱们说韦皇后身边那么多人才,她为什么单单挑上官婉儿来起草这份遗诏呢?两个理由。第一,伪造遗诏啊,这个事情不是能够拿到大面上去说的。你不能大张旗鼓,跑到宰相那儿说现在李显死了,他没有留下遗诏,咱们得给他造一份,你们来造一造吧,这个事情不好说,最好是在内宫偷偷地解决。婉儿的身份比较符合要求,这是第一个理由。那第二个理由是什么?第二个理由啊,婉儿也是韦皇后的心腹,而且在唐中宗一朝,婉儿就没少帮中宗起草这样那样的诏书,她是一个老手,非常老练,让她办事,韦皇后觉得比较放心。那因为婉儿有这么多优点,韦皇后就让她去琢磨遗诏的事。

  让婉儿起草遗诏,这可到了上官婉儿一生中一个最大的关节点上了。婉儿她得想,怎么样才能够完成这个政治任务呢?按照韦皇后的授意,这份假遗诏,至少得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哪两方面呢?第一,就是立十六岁的小孩子李重茂当太子,接着让他当皇帝,这是必须要明确的。要明确的第二点,就是让韦皇后辅政,让她像当年的武则天那样能够裁决军国大事。

  遗诏要包含这两点内容,那么这两点内容上官婉儿能不能办到呢?她觉得第一点内容好办,容易办到,为什么呢?唐中宗死了,继承人肯定要从儿子中选,儿子活着的一共两个,大一点的那个已经贬到外地去了,在湖北待着呢,身边就这十六岁的李重茂,那即使是唐中宗活着,也很有可能是选择李重茂接班。所以让他当接班人,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可以写。

  可是关于第二点,让韦皇后像当年的武则天那样临朝摄政,这一点啊,婉儿就觉得不大对劲了。她觉得这样写不行,为什么不行啊?她有三个考虑。第一个考虑,韦皇后她远远没有武则天当年那么大的政治影响力。咱们说过啊,武则天在当皇太后之前,已经当了二十八年的皇后了,临朝参政也已经有二十三年的历史了,在这二十三年当之中,她有政治纲领,有具体的政治行为,在广大官民当中都已经建立了崇高的威望。这时候唐高宗他在遗诏中,写上一笔“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老百姓容易接受,他们已经习惯武则天的领导了。可是换到韦皇后这不一样,韦皇后一共才当了五年的皇后,这五年还磕磕绊绊,没有太大的政治建树,老百姓对她并不熟悉,也不太认可。所以你在遗诏之中也写一笔,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顺天翊圣皇后进止”,这个事情不服人,这是婉儿考虑的第一件事。

  那么婉儿考虑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第二件事,婉儿觉得此刻李唐皇族的力量相当强大,他们未必就能认可韦皇后的势力节节攀升。那我们也可以想象,因为有武则天的经验在先,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时候如果你先立一个十六岁的小皇帝,再让韦皇后临朝摄政,那就等于默认让韦皇后再重走武则天的老路啊。那么武则天当上皇帝,是怎么样对待李唐皇族的啊?那是杀的杀,流窜的流窜,所以活下来的这些李唐皇族对那段悲惨历史是记忆犹新啊,觉得这个伤疤还没好,现在你让他们再接受一个武则天第二,再接受韦皇后当皇帝,他们心理上恐怕很难接受。何况在所有的李唐皇族之中,还有两个政治强人,哪两个强人啊?第一个就是安国相王李旦啊,另外一个就是镇国太平公主,这两个人的能量可是不能小视。虽然两个人平常是不声不响,韬光养晦,可是他们实际上有很大的隐性实力。怎么叫有很大的隐性实力呢?咱们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唐中宗时期不是跟吐蕃和亲嘛,把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那么吐蕃人很高兴,派使者来送礼,送了四份厚礼,这四份厚礼都给谁呢?一份给唐中宗李显,一份给韦皇后。另外两份就分别给了安国相王李旦,还有镇国太平公主。可见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声威已经远播到周边民族那儿去了,那你能不承认他的强大实力吗?那现在这样两个人都很有实力,他们能够容许韦皇后再次推翻李唐王朝,再当皇帝吗?婉儿觉得他们恐怕不会认可。这是她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那么上官婉儿考虑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呢?第三个问题,其实在上官婉儿的心中,她自己就不认可韦皇后。这可能有人不同意了,说韦皇后对上官婉儿可是不错啊,在政治上信任她,在生活上照顾她。别的宫廷贵妇都得老老实实待在宫里头,让婉儿在外面立外宅,让她自由出入宫,这对她还不够意思啊?婉儿怎么会不感恩戴德呢?没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婉儿都是韦皇后的心腹。可是自从我们上次讲的太子重俊政变爆发之后,上官婉儿的心思发生了变化。太子重俊政变不是公然就打出了要诛杀上官婉儿的旗号嘛,这个让上官婉儿是不寒而栗啊。她就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像什么武三思啊,韦皇后这样一些外姓人太招人恨了。这些人招人恨,又没多大本事,自己和他们绑到一块儿,那不是引火烧身吗?所有就从太子重俊政变之后,上官婉儿开始悄悄地有意识地疏远韦皇后,那么疏远韦皇后,她想亲近谁啊?她想要去亲近李唐皇族,为什么亲近李唐皇族呢?上官婉儿觉得像武则天这样的政治强人,最后不都是回归李唐了吗?可见李唐的复兴应该是大势所趋。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个问题上,自己可千万别站错了队。所以她就一心跟李唐皇室搞好关系。

  可是她这么想,当时也有难度。怎么有难度啊?因为过去她跟韦皇后走得太近了,她现在想要去讨好人家李唐皇室,她不太可能取信于人家,怎么办呢?现在机会不正好来了吗,如果自己能够利用起草遗诏这个机会,向李唐皇室伸出橄榄枝,那以后自己不就有更大的容身之地了吗?所以婉儿接到这个政治任务之后,她有了这么个想法。可是怎么才能够让遗诏既符合韦皇后的利益,让她那儿能够通过,又能够让李唐皇室领自己这份情呢?婉儿想来想去,她想到了一个人,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当年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是打过交道的,我们说过,在神龙政变之前,太平公主曾经找过上官婉儿做内应,两个人有比较亲密的关系,有过良好的合作。从那时候开始,上官婉儿就知道太平公主这个人那是既有谋略又有胆略的人。现在何不把她找来一块儿商量商量呢?既可以听听她的计谋,又可以让她搭自己这个交情。让她明白,我是一心一意为了你们李唐皇室好的,以后你们万一得势,可不要忘了我这份功劳。所以说上官婉儿她是一个极聪明的女子。

  想到这些,她就把太平公主连夜给请进来宫来,请进来之后跟她把前因后果交待了一番。那么太平公主也是足智多谋之人,而且咱们也讲过唐朝的公主跟自己的娘家的感情可是非同一般。那么太平公主就连夜跟上官婉儿制定了一个方略,起草好了一份假遗诏。这个假遗诏分三条主要内容,哪三个内容呢?第一就是立十六岁的老四李重茂为太子,以后让他当皇帝。第二条内容,让韦皇后知政事。第三条内容,让相王李旦参谋政事。那咱们通盘考虑一下,这个遗诏的三项内容可能就明白了,这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完全符合韦皇后设想的。关键是增加了第三条,让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这实际上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想要让相王李旦去代表李唐皇族来平衡韦皇后的势力。这就好比清朝后期的时候,咸丰皇帝死去,然后一方面让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去替小皇帝掌印,另外一方面又让肃顺等八个大臣辅政,让他们互相制衡,当时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也是这个意思。那按照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当时的想法,是先拿这个遗诏做一个缓兵之计,让相王有一个参政的名分,然后再慢慢地考虑将来。那这个遗诏能够考虑得这么八面玲珑也算是煞费苦心了。上官婉儿在唐中宗一朝号称女中宰相,这恐怕也是她发挥作用最大的一次。

  (画外音:在立遗诏这个关键问题上,韦皇后虽然很信任上官婉儿,但是上官婉儿却辜负了韦皇后的信任,向李唐王室抛出了橄榄枝,这说明韦皇后并不全面了解上官婉儿的为人。上官婉儿的确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之一,她天生聪秀,过目能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可是上官婉儿在历史上,还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典范。多年的宫廷斗争经验造就了她的骑墙派做事风格,所以上官婉儿对自己这次所拟定的遗诏很自信,她坚信朝廷上的不同派别对于这个不偏不倚的遗诏一定都会认同的。可是这个遗诏在朝堂上刚一公布,就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不偏不倚的遗诏最终能够顺利实施吗?)

  这遗诏刚一拿到宰相那儿,马上就有人出面否决了。谁胆子这么大,敢否决遗诏啊?这个否决遗诏的宰相是当时的首席宰相中书令宗楚客。这宗楚客又是何许人啊?说来宗楚客还是武则天的一个亲戚,他是武则天堂姐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的堂外甥。这小伙子长得是一表人才,身材非常高大魁梧,面庞非常白皙,而且飘着几绺长髯,非常符合咱们心目中谋臣诸葛亮的形象。可是宗楚客虽然长着诸葛亮那样的相貌,但是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明智和节操,他是一个小人。怎么说他是一个小人呢?他这个人先是依附武三思,武三思死了之后又依附韦皇后。靠着自己跟武则天的那点亲戚关系,还有不断巴结当权派的手腕,逐渐就当上宰相了。这个人别看节操不高,野心可是比谁都大。他曾经跟自己的一个知心朋友说过一句话特别有名,他说啊,当年我当小官的时候特别想当宰相,现在我当了宰相我又整天连做梦都想当皇帝哪怕让我当一天,过过瘾也好啊。那这个野心家他虽然想当皇帝,可是他也知道,自己离皇帝这个位置可是太遥远了。可是退而求其次,能给以后的皇帝当一个佐命功臣也不错啊。那么谁是未来的皇帝呢?因为有武则天的经验在先,宗楚客就觉得未来的皇帝那非韦皇后莫属,他就铁了心去力挺韦皇后。因为铁了心跟着韦皇后,他再来看这份遗诏,他就一下子看出问题了。他觉得这个遗诏不对啊,遗诏怎么能这么写呢?谁起草的啊。拿着这份遗诏,他就找另外一个宰相韦温去了。韦温是韦皇后的堂兄,也是当时在宰相之中位置挺靠前的一个人物。找到韦温他就讲了,说这个遗诏起草得是真不地道。怎么叫不地道呢?说你看太子李重茂年轻,才十六岁嘛,让他的母亲,就是名义上的母亲韦皇后辅政,这是名正言顺的事,谁也说不出什么。可是怎么也把相王也摆在这里,相王李旦放在这儿算什么?相王李旦和韦皇后这是什么关系啊,这是小叔子和嫂子的关系啊。咱们好歹也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古礼讲究“叔嫂不通问”,小叔子和嫂子之间都不能互相说话,你怎么能让他们在一块儿辅政呢?那好比说有一件事在朝廷上要讨论了,他们两个是说话还是不说话啊?说话也不对,不说话也不对啊。所以这个遗诏起草得没脑子,不能执行。那么他一说不能执行,韦温这边,他毕竟是韦皇后的堂兄,当然也是向着韦皇后的,马上也说对,这个遗诏不行,不能执行。那不能执行怎么办呢?干脆咱们就直接请求韦皇后临朝称制,不要让相王李旦参谋朝政了。那咱们这个想法怎么样才能够让高层知道呢?干脆咱们这些宰相一起联名上疏吧,要求废除现在这个遗诏,就让韦皇后直接临朝就可以了。马上就动员身边的宰相,说咱们都签字,咱们得废除这个遗诏。那旁边有一个宰相就不干了,他说这遗诏难道也能废除,那就好比咱们现在立一个遗嘱,那可是最高原则,那你要废除遗嘱,这算什么啊?这宰相就这么嘀咕了一句,质疑了一下,他刚这么一嘀咕,宗楚客和韦温两只眼睛就盯上他了,眼睛都瞪得像牛眼珠子一样大。这宰相一看,得了,咱们胳膊拗不过大腿,赶快按他们的意思来吧,谁让他们是多数派呢,也就不说话了。就这样啊,就在宗楚客和韦温等人的威逼利诱之下,所有的宰相就都签了字了,要求改掉遗诏的有关条款,直接让韦皇后摄政,解除相王李旦参谋朝政的地位。那这样一来呢,等于说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苦心起草的遗诏就失去作用了。

  (画外音:表面看来,这个亲相王的遗诏一失效,韦皇后就取得了全面处置朝政的权力。以李旦为首的李唐王室失去了政治上的话语权。可是往深层里一想,废止遗诏对韦皇后一派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这等于是解除了她自己的权力的合法性。可是当时的韦皇后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她在兴冲冲地朝着自己的皇帝之路大踏步前进。那么韦皇后为了自己的皇帝梦,她还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

  有了宰相集体署名要求废止这个遗诏的事情之后,韦皇后干脆就把唐中宗死去这个消息给瞒下来了。紧接着她就紧锣密鼓地干了五件大事。哪五件大事呢?第一件,派五百个兵丁到均州去防范李重福去了。这么咱们能够理解,因为她把人家三十一岁的给抛到一边去了,立这十六岁的小的,当然要防止人家三十一岁的李重福反叛。所以要先行派兵去戍守,防止有人挑衅皇位继承人。这就好比武则天那时候立三儿子李显当皇帝,赶紧先要派兵看守已经被废的前太子李贤一样。这是她办的第一件大事,到均州去戍守重福。

  韦皇后办的第二件大事是什么呢?第二件大事是派两个心腹宰相到东都洛阳去稳定东都形势。咱们也知道,唐朝实行两都制,东都是洛阳,西京是长安。那现在一切大的政治决策都在西京长安进行,但是东都洛阳也要派人防范,免得东边生事啊,这是她做的第二件大事。

  那么韦皇后做的第三件大事是什么呢?第三件大事就是安抚李旦啊。因为你把遗诏作废了,损害的是谁的利益啊?当然损害的就是李旦的利益了。你原来遗诏里讲,让人家参谋政事,现在把这事儿取消了,你总得给人一个交待啊。怎么交待呢?当时韦皇后马上给李旦升官了,把李旦升为太尉。这太尉是一品官啊,做到一品官,官已经做到头了。除了升官之外,她还要再给他封爵。这个爵位还怎么追加啊?咱们知道李旦本身已经是安国相王了,这已经到头了,他这到头,他不还有儿子嘛。韦皇后马上把李旦生的老大也封为王了,封为宋王。你看你们一家,出来两个亲王,这也算够对得起你吧。按照韦皇后的想象,自己对李旦这么好,李旦也就应该安抚下去了,别闹事了。

  韦皇后做的第四件事是控制政府,也就是控制宰相集团。这个事情很重要,但是当时并不难做。为什么呢?因为韦皇后早就做了准备了。自从武三思死后,韦皇后就开始慢慢地在宰相之中渗透自己的力量,所以现在宰相之中大多数都是她的人。要么就像宗楚客这样的铁杆粉丝,铁杆支持者,要不就像韦温这样的娘家亲戚。反正韦皇后对这个宰相帮子很放心。这是她做的第四件事。

  那么第五件事,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了,是干什么啊?是掌握枪杆子啊,抓兵权,稳定军队。怎么样抓住这个枪杆子呢?咱们先得看看李唐王朝枪杆子的来源是什么?李唐王朝这个兵力,有两支是最重要的。一支叫做府兵,另外一支叫做禁军。这府兵是民兵,是从各地抽调来的,他的任务是轮流到京师来保卫长安。那么禁军呢,他是职业兵,他就常驻在京师,他的任务是保卫皇帝。现在你想掌握枪杆子,必须是府兵和禁军都得安抚。那么韦皇后是怎么样安抚这两支力量的呢?她马上抽调了五万多府兵,让他们到长安来了,到长安之后呢,把他们分成左右两营。左右两营就必须有两个统帅,她派了自己两个娘家堂侄,也是两个女婿去担任左右府兵屯营的统帅去。这是双料亲戚啊政治上非常可靠,府兵这边搞定了。再来看禁军,禁军当时内部又分成两支力量,一支叫飞骑,另外一支叫万骑,飞骑和万骑本身又各分左右,所以禁军实际上是四支队伍,这就需要有四个人去当统帅。那么韦皇后安排谁去当统帅呢?她首先安排了两个韦家子弟,这不够,又安排了一个娘家外甥,三个了还不够,还差一个,这时候她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延秀也给派上用场了,你看禁军的四个将领现在也都是韦家人了。无论是府兵还是禁军,加起来六个最高将领现在都是韦家帮的人。这时候,她再任命自己的堂兄韦温总知内外兵马,就是负总责。这好比什么啊?好比咱们今天让韦温担任国防部长,然后让其他的韦氏子弟,侄子外甥什么的,去担任海陆空军司令,包括卫戍区司令,民兵预备役司令。把这些最高级的官员都让自己能够控制的势力担任了。这样一来呢,韦皇后觉得枪杆子我已经抓到手了,有五万多军队在这儿撑腰,长安城马上变成了一个大兵营

  把这五件大事部署完毕之后,韦皇后这才昭告天下,向全国人民沉痛宣布唐中宗李显他已经不幸因病逝世了。然后就立这个十六岁的小孩子李重茂当太子,接着马上安排他登基当皇帝,改元唐隆。那咱们把她的一系列部署一说,大家就明白了,这跟当年唐高宗死了之后,武则天那些部署简直是一模一样。换句话说,韦皇后她搞的就是一场模仿秀,她一点新鲜玩意儿都没有。那么武则天当年搞了这样的一番部署,她最后结局是当皇帝。这韦皇后她也这样搞,也这样模仿,她的想法任何,其实那就是昭然若揭了。事实上韦皇后这样一番安排之后,她自己心里也很得意啊,我是一步不错地按照武则天的方案来的,她能当皇帝,是不是我也差不多了呢?那么韦皇后到底能不能当皇帝啊?有一个大哲学家叫做黑格尔,他说过一句特别机智的话,他说:所有伟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会重复出现的,只不过,第一次出现,是以正剧的形式出现的,而第二次再出现,那就是闹剧了。什么意思呢?就是看起来可能相似的历史事件,但是会碰到不同的历史背景,因此结局就会不一样。其实武则天和韦皇后的关系正是这样,武则天当时这样一番部署最后当了皇帝了,可是韦皇后搞了这么一场模仿秀之后马上就激起了李唐皇族的强烈反弹,那么李唐皇族到底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韦皇后的皇帝梦又会经历怎样的变故呢?请看下集《唐隆政变》。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