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百家讲坛 战国七雄(十六)胡服骑射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隋风云    时间: 2013-6-21 17:16     标题: 百家讲坛 战国七雄(十六)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此人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在位期间,他立足军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与此同时,在他执政后期,他在王位继承的问题上,优柔寡断,感情用事,致使自己饿死沙丘。一代雄主就这样草草收场,给后人留下无限感慨。

  中山国原为白狄族,是属于当时的一个边地人群,在今天河北石家庄以北到保定以南。赵武灵王即位前,赵国的国势很弱,往往无力抗击二、三等的小国,诸如中山国的侵扰。中山国正好处在赵国的中央地带,全境只有东北角一小块与燕国接壤,其余皆为赵国所包。赵国是一个北为游牧文明、南为农耕文明的国家,本来就存在严重的分裂趋势,因此,中山国成了赵国的心腹大患。

  赵武灵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清楚当时赵国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以超凡的才略和气魄,毅然抛弃了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作战形式,大胆学习北方游牧族军事上的优点,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不单是一个军事改革,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是一次对传统观念的更新。那么在赵武灵王的战略里,他将如何解决中山国这一心腹大患呢?

      可以说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加强,赵国也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的军事强国,有学者甚至认为,如果秦国不统一六国,最有可能统一六国的就是赵国,但是历史不容假设。后来的历史发展,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并没有延续下去。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战国七雄》之《胡服骑射》。
作者: 大隋风云    时间: 2013-6-21 17:17



作者: 大隋风云    时间: 2013-6-21 17:18

战国时期,赵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此人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在位期间,他立足军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与此同时,在他执政后期,他在王位继承的问题上,优柔寡断,感情用事,致使自己饿死沙丘。一代雄主就这样草草收场,给后人留下无限感慨。

       齐国由盛转衰时,赵武灵王也在改革,这是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中的灵字是谥号,“灵”指什么呢?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事曰灵;死见鬼能曰灵;不勤成名曰灵。赵武灵王合乎前三种情况。死后赵国强大,导致了一场混乱,但是赵国没有因此受伤,也靠鬼神,借着一些鬼神来说事,好做梦等。这是他的特点。所以得到了“灵”的谥号。他即位时年岁小,父亲称王了,当时他年纪小,肥义来辅佐他,设博文师司过若干年。帝王教育下的工夫不错。

       过了一段,能亲自听政了,效果不错,尊敬老人,加俸禄。是好帝王的苗子。做王正处在大的历史是战国中期的早段。正赶上合纵连横时,尤其是五国攻秦,这是他即位十几年时的事。五国相王,小圈子互相称王,抵制秦。五国攻秦在赵武灵王在位八年时,秦国是秦惠王,有一种理念,连鸡不能跳上过夜的横木。虽然表面五国相王,但是什么事也做不成。这点赵武灵王也看得清。赵武灵王说称王得有实力,不要在国内叫我王,叫君就行了。这是早年的灵,聪明。

      果然五国攻秦最后只韩赵魏出兵,只有韩与赵实在地打。结果败了。秦反攻,打了修鱼之战。把韩赵打得惨败。这是他早年感受的情形。没有实力不行。后来胡服骑射与此有关。所以这之后,他发奋图强。怎么办?要改革,在内政上有所作为。同时,要想使赵国在七雄中占上风,先得消灭心腹之患。那就是中山国。

      中山国原为白狄族,是属于当时的一个边地人群,在今天河北石家庄以北到保定以南。赵武灵王即位前,赵国的国势很弱,往往无力抗击二、三等的小国,诸如中山国的侵扰。中山国正好处在赵国的中央地带,全境只有东北角一小块与燕国接壤,其余皆为赵国所包。赵国是一个北为游牧文明、南为农耕文明的国家,本来就存在严重的分裂趋势,因此,中山国成了赵国的心腹大患。

      赵武灵王的志向一直都在。灭中山国,这里边得影响到一个决策。就是逆势而动。赵国原来的都城在今天的太原。之后,迁到了邯郸。魏国也迁都了,到了大梁。大家都向平原发展。赵武灵王想强国,就不一样。他认为在平原上争天下,就得向西北看,这是赵的西北部。地理上,赵国以北以西的地区当时是边地人群,戎狄。这些人的特点是战争性。历史上西周周穆王巡游天下,到新疆一带。花几年时间玩。实际上想汲取草原力量。这儿有战马有皮革,这与赵武灵王的眼光差不多。战争资源得从西北来。这时北境,是楼烦与林胡。这是马上的民族,不是很落后。

      这在赵武灵王经过战乱败后的一个计划。眼光独特。到了十九年,春天,赵国宫廷中,赵武灵王会集群臣开了五天会,北略中山。他知道没把握,但是,以此为号令,主要是带着人向西北走,这是目的,与胡服骑射有关。登上黄华山,对楼缓把心中盘算的东西和盘托出了。赵武灵王说,我们的祖先经营一大片土地,是因为得了胡狄之力。我现在要不牺牲民力的情况下,遵循他们的做法用胡狄之力,可以不干扰民众,使国家强盛。“吾欲胡服”。胡服是什么?王国维写过《胡服考》。

      与胡服相对的是中原服装,基本是坐在车上打仗穿的上是衣下是裳。中间是深衣,像桶裙,战车上方便。可是,骑马就不行了。胡服就是骑马可以穿的。上是戴惠文冠,大体是一种帽子,插上野鸡毛,象征勇敢善战。秦统一赵国后,没有废弃它,传了下来。衣服上是袭,紧身袄,下是裤子,有人说是套裤。大致是上衣紧身,下身裤子,好骑马。袖子也紧了。这大体是胡服。赵武灵王论改革的角度只局限于作战。

      赵武灵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清楚当时赵国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以超凡的才略和气魄,毅然抛弃了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作战形式,大胆学习北方游牧族军事上的优点,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胡服骑射不单是一个军事改革,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是一次对传统观念的更新。

      那么在赵武灵王的战略里,他将如何解决中山国这一心腹大患呢?可以说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加强,赵国也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的军事强国,有学者甚至认为,如果秦国不统一六国,最有可能统一六国的就是赵国,但是历史不容假设。后来的历史发展,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并没有延续下去。

     为什么老往北走,是联络当地的楼烦与林胡,因为他们有马匹。他只要几年就能建造起来。不用太久。这样的话,赵武灵王改革不久,开始对中山国发起持续战争,效果快。到秦楚齐国送信,讲自己为什么要打。这时,我们看列国历史,赵武灵王抓住了机会。秦昭王当时没权,在魏冉手中在太后手中。这是太后党,秦内政不行。齐盯着宋,还主动与赵交好。燕国盯着齐报仇。

      所以这时打中山国没事。到了二十一年,攻中山国,胡服骑射一年多了,兵分两路,北有胡人的军队,赵武灵王带着三军从邯郸出发,两下合击,取得重大成果。中山国一看,献了四邑,一共拿到十一个。二十三年二十六年再打。这时中山国不是对手了。赵国打过中山国后,势力发展到云中与九原。赵武灵王要占领草原。期间迁大量的吏民去这儿。如火如荼呀。赵武灵王有时也奇特,有人说他缺乏帝王之略,到了二十七年,交权力给公子何,自己称主父。

      想自己把中原的权力交给儿子,自己专心于西北。中山不成问题了。交权力于儿子,就是要着力经营西北。他的大计划才露出一点苗头,他盯的是秦国。“北略胡地,欲从云中九原直袭秦国”,这显示出他的战略眼光。秦有重兵防守,他主要想从这些地方出奇兵扑向秦国。这是大战略。

      但是,赵武灵王的念头也妨害了他。这里有他的性格缺陷,因为他传位于何,是因为他太喜欢何的妈。说早年做梦,梦见走在泽中,见一美女。后来反复说这梦。这美女姓盈。说当年赵简子也做过梦。结果娶了,有个叫吴广的女儿改改姓氏嫁给了赵武灵王。生了公子何。其实他有正妻有太子。可是家里的事,英雄处理不好了。结果传位给了公子何,太子章不愿意了。家里要出事了。到了赵惠文王,就是何,四年时,群臣大会。主父赵武灵王看,太子章也来了。他是原太子。一副受委屈的样子。看得赵武灵王内心七上八下。妇人之仁来了。更糊涂了,想把赵国一分为二,平分。这信念头也在做怪了。

      太子章在田不礼指导下蓄谋造反,就出现沙丘饿死主父的事。主父跟赵惠文王去沙丘居住。章把宫廷围了,要谋反。赵惠文王的大臣李兑与公子成带兵来了,把原太子章与田不礼收拾了。之后,章跑,钻进了主父的宫。结果围了赵惠文王与主父的宫。结果主父被饿死了。应该是李兑等级请出来,结果围了三个月,实际上李兑与公子成知道,主父会饿死,却是开弓没回头箭,结果围了三个月,主父赵武灵王掏家雀吃。饿死后,赵惠文王年小,也没奈何。一代君主,就这样黯然离场。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