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标题:
百家讲坛 千古中医故事之李时珍篇(八)圣名传千古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化大使
时间:
2013-6-21 21:33
标题:
百家讲坛 千古中医故事之李时珍篇(八)圣名传千古
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正值明朝中后期,当时百姓笃信巫术,皇帝也希望通过炼丹求得长生不老。
在一个蒙昧的环境中,神医李时珍却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以身试毒,遍尝百草。著就了传世经典本草纲目。
这本书不但至今仍是中医的必读书目,而且在植物学,动物学,和研究方法之上,也具有极高的造诣,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
那么本草纲目为何会享有如此盛誉?
作为中医药学的集大成者,李时珍是如何收集到一万多个药方的?
他又是如何保证这些药房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对于我们现在人来说,李时珍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敬请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千古中医故事中讲李时珍之圣名传千古。
作者:
文化大使
时间:
2013-6-21 21:33
作者:
文化大使
时间:
2013-9-11 09:50
钱文忠:李时珍如果没有能够在长期的他的从医或者他的研究或者他的考察,这个工作的过程当中,摸索探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科学研究基本要求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话,他是不可能完成本草纲目这样的巨著。而这正是李时珍留给我们后人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甚至可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我就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曼陀罗花,曼陀罗花是一种有麻醉作用的药物,它当然不仅仅是武功不怎么行的那些大侠的手中的宠物了,他在医疗当中有他的用途。问题是,由于方言,记载等等各方面的原因大家可能不知道,实际上在李时珍之前中医药界好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曼陀罗花了,不知道到底哪一种植物是曼陀罗花,因为方言不同记载各异。李时珍到武当山访问药农,才重新判定了这味重要的药物,李时珍在当时了解到原来武当山叫做风茄儿这种药就是曼陀罗花,刮风的风茄子的茄,当地叫风茄儿就是曼陀罗花,为了判明曼陀罗花究竟有没有传说中的功能,李时珍就拿自己的身体做了实验,传说当中怎么来描写曼陀罗花的功能的呢,是这么说的“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传统的说法是曼陀罗花你一边笑一边采,采完了你把它酿酒喝下去,你就会笑,因为你是笑着去采他它的,舞采酿酒饮,你一边跳着舞一边去采,采完了以后酿酒饮,喝完了你就会舞蹈,当然这时证明他有一种麻醉作用,有一种幻化作用,那神乎其神啊,那我爬着去采,那我喝了就爬啊,那我翻着跟头去采那我就翻着跟头,按照他的记载应该是这样。李时珍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呢,“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李时珍明确告诉你,我尝过,谁都别牛我自己喝过,李时珍把它采来了以后,酿成酒,他拿自己实验的结果是必须和到半醉半醒之间还得有一个人,找一个人来,在李时珍面前哈哈笑,这个时候李时珍会跟着他哈哈笑,一个人在李时珍面前跳,李时珍也会跟着他跳,否则无用,就是他这个麻醉作用是必须有一个外界的引导的,并不像传说当中说如此之神,这没拿自己试,怎么会知道。但是试出事来呢,这也不敢保证。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一直有一种说法,神农尝本草,一日遭七日毒。神农他亲自去尝,尝试各种各样的植物,一天被毒了七十回,遭遇到七十种有毒的,因为他不知道,这也就是说,传统医生的职业是有高度的危险性的。有些药物是必须拿自己的身体去做实验的,去尝试的。
节目导视:神医李时珍遍尝百草以自己的身体做堵住,一次次实验各种草药的功用,在他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中共发现了新药374种,记录药方一万一千多个。那么,这么多的药方大多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钱文忠: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第一个,何首乌的来历和特性。大家都知道何首乌吧,鲁迅的小说里也有何首乌,何首乌有什么特性呢,他是怎么来的,就是李时珍通过对古代史籍的考察而搞明白的,唐代有一个僧人叫能嗣,这个僧人本名叫何田儿,姓何,58岁了。这个没有儿子,实在是痛苦不堪,没有儿子一怒出家算了,出家了,所以后人是一个僧人,晚上睡在山野里,睡在山里面,看见夜色里面,看见有两株藤,相距三尺,这两株藤并不在一起,但是在晚上相交相缠相绕,这能嗣一看,这奇怪啊,完了估计能嗣那个时候也饿了,节歌曲恶狠狠的把这两株藤给挖出来给它吃了,谁知这一吃,头发变黑,连生数子。估计这和尚,他那时候是和尚,但是估计吃了以后,破了戒了,而且父子的寿命都超过160岁。他的孙子就叫何首乌,何田儿的孙子名字就叫何首乌,就把这个秘方给透露处理了,我爷爷就是吃了这个东西才有了俺,透露出来,你看我爷爷160岁,俺现在也一百多岁,所以原来这个藤的名字叫夜交藤。就是夜里交缠在一起的藤,而到了这个何首乌出来呢,用一个人名替换掉了这个植物名,从今晚后叫何首乌,何首这个人恐怕不是子虚乌有的,唐朝著名的思想家和韩愈几乎齐名的李敖曾经写过何首乌传。看样子是有这个人的,李时珍就利用这个美妙的故事,加上自己在医学上的实验,判明何首乌,“益血气,黑须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李时珍肯定何首乌是滋补良药是黑发的良药,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好多染发剂还讲我这是从何首乌里提炼出来的。但是,说这个话的人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何首乌原来是一个人呢,那他看看本草纲目就知道了。
作为一个独具慧眼的人物,李时珍把经史百家,俚谚民谣,稗官野史中的零碎资料有心的收集起来,加以综合分类判别用自己的方法沙里淘金,从而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还有一个例子,饴糖能够下恶血,一种糖就是麦芽糖,不是咱们今天吃的蔗糖,我们小时候还有那种麦芽糖,现在估计不多了,这是李时珍在阅读一部古籍,叫《集异记》的时候悟出来的,古代的时候有一位将军,被箭射中了眼球,箭杆他给剪断了,箭头扎在眼球上拔都拔不出来,一直扎在眼球上,那么这个痛苦当然是,这个将军并没有死掉,这个箭头就在眼球上,很痛苦。有一天做梦,梦见一个胡僧,外国来的僧人,胡僧基本上就是西域那边来的僧人,告诉他用米汁,大米熬粥熬的米汁注入到眼球里,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个将军醒过来了,满世界的问这样行不行,谁也不知道怎么注啊,你把米汁怎么注入到眼球里边去啊,注完了以后怎么办呢,不得要领,眼球上还插着那支箭到处跑,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相貌和梦见过的那个胡僧非常像的一个僧人来化缘,这个眼球上插着一支箭的这个将军就告诉他这个梦,问他怎么办,这个僧人讲很简单,你就拿那个麦芽糖那个的东西点一下眼球,然后你把这个箭给拔出来,于是果然拔出来了,而且不久伤口就好了,但是没有说这个眼睛有没有视力就没有说。李时珍就从此得到了启发,治疗箭伤,用这种麦芽糖。
节目导视:李时珍广泛的收集古药方,博博采众家之长,本草纲目所记录的中草药种类之全,数量之广,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面对这么浩瀚的古籍,以及民间秘方。李时珍又是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呢?
钱文忠:我前面提到过研究李时珍的一位非常著名的学者唐明邦教授,他将李时珍的科学研究方法总结为五个方面,观察和实验,分类和比较,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历史考证。他总结为五个方面,我想,我还是有所重点的向大家做一些介绍。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染布的蓝淀水可以杀虫,还可以治疗噎疾,就是经常给噎住,吃饭胀,噎住,可以杀虫可以治疗这个病,我们知道过去染布,传统当中染布是要用蓝淀水的,一种水,这也是李时珍从两则故事里领悟出来的。有一个故事讲唐代有一个僧人,老师噎,病噎,吃不下东西,几年吃不下饭,临去世前就对徒弟讲,我死了以后,你们把我这个身体解剖一下,把我这胸腔打开看一看,看看里面是一个什么东西,搞得我苦不堪言,老噎住我。那么这个僧人圆寂以后他的徒弟就按照师傅的遗言就对师傅这个遗体进行了解剖,发现里边有一条虫,两个头,一条小虫,给取出来了活泼乱跳,神气活现,拿什么药去对付他,他都不死,就是你拿药对付他,他就像吃了补药一样,这虫精神更好,拿水去浇他,他也不怕,把水喝干了,还在那儿呆着。有一个僧人正好在染布,一看拿它没办法,也气坏了,就顺手舀了一勺染布的那个蓝淀水往那儿一泼,那虫死了。那么李时珍从中就悟出一个,原来染布的这个蓝淀水可以杀虫。
此外,李时珍还引用了另外一个故事说明这一点有一个哥们,极其的倒霉,这么倒霉呢,这哥们喝醉了酒,噗通一头扎到了稻田里,喝醉了。喝醉了酒的人一般口比较渴,他就顺便喝了喝稻田里的水,这一喝把蚂蟥喝到肚子了,那稻田水里有蚂蟥,这下就不得了了,喝下蚂蟥以后就腹胀,胸胀腹痛,面黄肌瘦,怎么也医不好,这蚂蟥一直在肚子里,这人也没招。那有一天这个倒霉的哥们又外出,他还得活啊,外出以后口渴,实在口渴,找不到水,跑到人家看见有一盘脏水,咕咚咕咚喝了,谁知道这一次喝的是蓝淀水,把蚂蟥把肚子里的蚂蟥给杀了,从今晚后肚子也不痛了,很精神了。
通过这两则故事,李时珍认定染布的蓝淀水是有杀虫的功效的,再经过的长久的观察,李时珍就总结出了,“淀乃蓝与石灰作成,其气味与蓝稍有不同,而其止学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因为他发现蓝是一种染料,因为有染料和石灰的原因所以他有杀虫的功效。而李时珍由此还揭露了一般的道士方士取来一种把戏,比如民间经常有人噎着,或者打嗝儿,吃不下来东夷,道士或者是那些方术之士,方士经常会叫人你去喝那染缸里的水,往往喝了有奇效,但谁都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这个道士施了法术,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里面有蓝有石灰。
节目导视:李时珍生活在明朝时期,那时皇帝笃信巫术,在深宫高墙之内,建起了渺渺的青炉,希望通过炼丹而羽化登仙,长生不老。在皇帝的影响下,百姓们也都信奉巫术而原理艺术,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蒙昧的时代,李时珍却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耗费了毕生的心血,著就了传世经典本草纲目。那么,这本书对巫术都有哪些批判呢?
钱文忠:我们以前提到过李时珍一辈子都在和这种迷信,神仙方术做斗争,反对所谓的长生不老和炼丹成仙。在这一方面,李时珍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遗产,我也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第一,批判服菌桂可以长生的说法。道教的典籍讲你只要吃那种菌桂,那种菌,桂都是一种菌类的植物呢,你只要吃了以后,只要吃七年你就可以铁掌水上飘,可以步行水上,长生不死。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人叫赵陀子,说他吃了二十年以后,这个哥们居然足下生毛脚底板底下长出好多毛来,日行五百里,每天可以走五百里,力举千斤。那李时珍就根据他的医学经验,他承认菌桂可以“主治百病,山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李时珍承认的,菌类,桂吃了以后是主治百病对所有的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善精神,使你的精神好,和颜色使你的气色比较好,为诸药先聘通使,一般你要服药的话都可以,不妨以这个药打打底,但是他对服菌桂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嗤之以鼻。他认为夸大了;第二,李时珍还批判服用水银可以长生的说法,在炼丹术里边,特别是外丹,道家、神仙家最重要的药物就是水银。在我国的传说当中,秦始皇陵是注满了水银,秦始皇因为追求长生不老,所以他派徐福东渡,这都很有名,所以后来传说秦始皇陵里边是注满了水银,在这些神仙家的眼里水银是是最最珍贵的药物。经常服用可以成仙,那李时珍对此当然是不认同的,“水银乃至阴之精,阴毒之物,无似之,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服笃而表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水银是阴中之阴,最阴最毒的东西,六朝以下,汉魏六朝以下,好多人魏晋的时候不是鲁迅先生不是写过吗,魏晋风度与药及酒的关系,好多人希望成仙就大量的服用水银,而李时珍指出,你看这些服用水银的人要不就是病毒残废了,要不就是丧厥躯。要不就是死了,这是很有害怕德国,单独服用水银,这是李时珍用医学知识去批判。
第三,批判饮茶可以轻身换骨。茶叶当然是好东西,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喝茶,但是按照好多神仙家的说法饮茶的功效很大,可以轻身换骨,也就是说你喝着喝着你可以飞起来,如果你坚持喝茶,你全身的骨头可以换一遍,叫轻身换骨,你就快成仙了。李时珍认为“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茶是一种阴的东西,当然它能降火,它在这一方面是好的,但是对于“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但是茶叶并不一定适用于一切人,对于那些虚寒的,血气比较弱的人,如果长时间的饮用茶叶,是会损伤脾胃,会伤元气的,那更不能说,你长久服差不管谁,都能轻身换骨,你服了以后就能羽化成仙吗,这个李时珍都不相信。
这样批评性的意见在本草纲目里面非常之多,都有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
节目导视:李时珍虽然批判道教中的迷信成分,但是对于道教总传承了数前年的精华却采取了吸收的态度,甚至他会从道教的传说里感悟出来了医学的道理。
钱文忠:总之,李时珍的视野和心胸都极其的开阔,又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坚强的意志,科学的方法所以他一般总是能够纠正前人遗留下来的错误,发现新的知识,《抱朴子》里边有一个故事,说过去有一个相国,叫张文蔚。是一个宰相,他的花园里有一窝黄鼠狼,有一个黄鼠狼洞里边住了一窝黄鼠狼,有一天老黄鼠狼出去打工散布或者找东西部知道了,就把四只小黄鼠狼留在窝里,这个时候一条蛇爬进去了就把四只黄鼠狼给吃了,吃到肚子里,老黄鼠狼回来一看发现洞里有蛇,老黄鼠狼当然经历丰富了,这不是人生阅历啊,鼠生阅历很丰富不急趴在洞口等着,等那蛇吃饱了,那蛇肚里有四只小黄鼠狼,美滋滋的游出来的时候,老黄鼠狼一口就把蛇咬成两截了,那么当然就从蛇的肚子里把四只小黄鼠狼救出来了,救出来了以后马上就嚼了好多大豆叶,把大豆叶子嚼烂了,敷在小黄鼠狼身上。不久,四只小黄鼠狼活蹦乱跳非常健康。李时珍就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悟出大豆叶子既然有这个传说,可能是能够治疗蛇伤的,根据这个例子加以实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留下了一个断语“后人以豆叶治蛇咬,盖本于此”。我们后来人用蛇大豆叶子去治疗蛇咬,大概根据就在这西面,捣傅蛇咬,频易其差,捣烂了以后,敷在蛇咬的伤口上,飞机容易快速愈合。快速治愈。
还有一个例子,食柏叶可以健身延寿。柏树的柏,不是我们现在的牛百叶的那个百,柏树的叶子,吃这个叶子可以健身长寿,李时珍也是从《抱朴子》里悟出来的,《抱朴子》里边记载一个故事,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秦宫里边有一个宫女,名字叫什么呢,叫毛女,大概身上毛特别多,叫毛女。趁乱逃出了这个秦朝的宫殿,就惊走入山,吓坏了,跑到山里面去,就没有东西吃。《抱朴子》的记载,“有一老公,教食松柏叶”,这个老公肯定不是老公老婆的那个老婆,有一老公,实际上就是有一个老公公,就教你,你没有东西吃我也没有东西吃,就教他吃这个松树柏树叶刚还是吃的时候非常苦涩,但是没有东西吃,这个越吃越吃出味道来了后来也吃惯了,而吃了这个以后就不饿,冬不冷,夏不热,就是浑不吝了。吃了个以后,到了汉成帝的时候,汉成帝离开秦朝末年已经二百多年了,有一个打猎的人,在终南山看见一个人,无衣服,没有衣服的,身生黑毛,身上长满了黑毛,跳坑越涧入飞,跳过这个山沟,跨过这个山涧的溪水,像飞一样,非常的矫健,乃密围捕之。大家就秘密的把他包围住就把这个黑毛给逮住,从这为黑毛女,这不是白毛女,这肯定是黑毛女,但那个时候应该是黑毛老太太,因为二百多岁了,李时珍得到启发,吃柏树的叶子有利于长寿。那么在本草纲目里的记载,李时珍就认可了柏叶的治疗功效“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黑润鬓发”。还有一个美发的功效。
类似的故事通过历史考证的方法同民间的传说,历史记载当中去发现新的药物,新的疗效,这在李时珍整个的生涯当中,焕发出一种出众的一种光芒和精彩。
钱文忠:李时珍博览全书,批判继承了前人的医药学经验,本草纲目代表了明代医药学的最高成就,至今仍然被奉为中医药学的经典。然而,就在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的1578年西方已经在进行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科技迅猛发展,现代科学已经在逐渐确立,那么他们是如何评价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呢?
钱文忠:法国的学者,也是传教士当时到中国来传教的,巴多明和汤执中首先向法国学术界介绍了本次纲目的内容,怎么介绍的,大家无法想象。1735年,一部著作就由他们出版的,震惊了欧洲学术界,什么书呢,中华帝国全志。全面的介绍当时中华帝国的全貌,而其中的第三卷大家知道这一部书的第三卷就是什么,节录《本草纲目》。在当时的欧洲学者眼里,本草纲目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国学术界的自然科学知识,所以当他写一部书来节整个中华帝国的时候,毫无疑问他要介绍中华帝国的科学水平,自然科学水平。什么方式最简单呢,他干脆就把本草纲目节录一段,作为整部书的第三卷,而由此本草纲目让欧洲的学者眼前一亮,打开了通往另一个宝库的一扇门窗。至于英国学者对本草纲目的反应,我想不会比生物学家达尔文更好的例子,达尔文是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过根本性影响的进化论的一个倡导者。达尔文对本草纲目赞不绝口是它是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也就是达尔文根本就不认为本草纲目的价值仅仅局限于药物学或者医疗学,而是一部百科全书,达尔文在研究进化论的过程中,有过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什么文章?动物和植物在家养环境下的变异,他研究进化论的,所以他就要研究原来都是野生的这种动物,植物如果放到家养的环境下,会发生什么进化,会发生什么退化,会发生什么变异,这时一篇经典性的论文。而这一部文章里面他就引用的资料什么,大家知道吗,就是李时珍收集的关于鸡的七个品种,李时珍在书里边,本草纲目里边,把鸡的七个品种,各种各样的鸡,当时各种各样的品种的鸡,都给罗列起来,讲他们之间的不同。
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金鱼的资料,因为金鱼当然是野生的鱼在家养的环境下发生变化了,金鱼当然是在家养的环境下,所以李时珍所在本草纲目里所收集的资料对像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巨匠都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和启发。李时珍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知识渊博,学养深厚。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具有突出的地位,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有没有一句简简单的话可以说明,李时珍的巨大的科学贡献。我想有,而且说这句话的人拥有足够的权威,那就是世界著名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首席权威李约瑟,李约瑟曾经讲过,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这句话有点拗口,换一种明白的说法就是李时珍是当时欧中世界以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因为在当时,伽利略·维萨里他们的科学传统已经在欧洲建立起来了,而李时珍是和他们隔绝的,而除了李时珍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科学水准。这是李约瑟对李时珍的定评。
我想我多次提到过的研究李时珍的专家,唐明邦教授有一段话非常好,可以用它来结束我们的李时珍系列,他讲李时珍对后世的影响除了医学、药学、博物学等方面还突出的表现在他的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救急扶伤与人为善的高尚医德,这些方面都给人以深刻印象,树立的学习了典范,《本草纲目》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