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标题:
神十着陆现惊人一幕 白宫看后吓出一身冷汗(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功夫影帝
时间:
2013-6-28 17:22
标题:
神十着陆现惊人一幕 白宫看后吓出一身冷汗(图)
下载
(75.24 KB)
2013-6-28 17:21
神州十号的返回舱精准的落到了目标区域,而背后就是一排民房,太精准了,这种技术实力估计美国五角大楼看到后,又要犯嘀咕了,看来解放军的导弹实力得重新审视啊。
从图上看,神州十号的返回舱精准的落到了目标区域,而背后就是一排民房,太精准了,这种技术实力估计美国五角大楼看到后,又要犯嘀咕了,看来解放军的导弹实力得重新审视啊。
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号返回舱,从太空返回地球漫漫天路的“最后一米”,由返回舱底部的四只反推发动机承载缓冲。为了确保安全着陆,上海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的团队专注研制了十年。
在正常返回状态下,返回舱距离地面约一米高度时点火,产生反推力起到缓冲作用。
“返回舱触地瞬间要受到很大的冲击载荷,仅靠降落伞的缓冲作用还很不够,试验表明可能会导致航天员的颈椎受伤,因此需要反推发动机进行着陆前最后一步的安全保障。这种先进的技术目前只有美俄掌握,中国是第三个。
为此次神州十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主要受益于数据中继卫星的全时空全领域的无缝覆盖的天基测控才得以顺利发射,这也意味着解放军三军部队不论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我们的中继卫星与我们的大本营直接进行语音、数据传输。在反导反卫方面,中国航天每次都能达到如此高精度的入轨误差为中国以后发展更成熟的反导导弹已经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图片附件:
20130628081335151.jpg
(2013-6-28 17:21, 75.24 KB) / 下载次数 433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631&k=c95cd0c1fc04633da86a79ec9573db72&t=1752969928&sid=l4Ono8
作者:
功夫影帝
时间:
2013-6-28 17:25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射“天宫一号”给予了强烈关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载人航天一直没有获邀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天宫一号”如果能使交会对接技术获得突破,2020年的中国空间站将是独一无二的国际空间站。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497吨,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其在“长征二号F”火箭基础上进行多项改进,具有运载能力更高、入轨精度更高、可靠性更高等特点。
保证航天员从太空安全返回地球,由许许多多关键环节串联起来,反推发动机是其中最后一环,决不能功亏一篑。当然你也可以理解,导弹从大气层外穿入后直奔目标而去,精准的打击敌对目标,从而产生极大的威慑力。
作者:
功夫影帝
时间:
2013-6-28 17:28
神舟十号升空瞬间爆出一个巨大秘密震撼西方
神十升空全程一秒都没离开过笔者的视线,天壮观了。湿润的双眼、澎湃之心,由衷感到祖国真的强大了。今天,神十将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对接,若整个任务顺利完成,代表着中国将正式迈向太空站时代。天宫一号是中国人进入太空时代的象征,尽管天宫一号与国际太空站相比,在规模上只能称之迷你型,但是,要知道在功能与技术上我们绝不比美俄的差之分毫。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工作生活15天。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太空飞行,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和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各一次,揭示中国朝太空实验站迈出了第一步,离中国航天员常驻太空站进行太空科技实验、宇宙天际探索为期不远了。
神十升空,让我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公开秘密。这次发射过程中,地面监控站由原来的10多个减少为3个,而且一个的监测站的监测范围比整个日本领土面积还要大,这说明了中国的雷达技术发展的迅疾。想当年神五发射的时候,那监控站多啊,飞船哪飞,哪就设一个。现在,一个渭南监测站顶八个了,或许将来还会更少。
作者:
功夫影帝
时间:
2013-6-28 17:30
神十升空奠定了中国进入太空站时代。但很有意思的是中国竟然不是世界国际空间站15个成员国之一。这主要是被美国排挤在外的缘故,美国担心中国的加入会导致美国尖端空间技术流向中国。然而事实上,中国用行动对世界宣告,中国有能力独立自主走向太空,并且走的要比美国更好。近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欧洲宇航局对中国进入太空站时代的能力一点都不怀疑,并已在拓展未来使用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可能性,事实上,欧洲宇航员已开始接受汉语培训。
笔者早就断言,美国人的封锁对中国来说并非坏事,武器禁运,导致中国新一代武器装备像喷井似的涌现,高科技对中国的封锁,最终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甚至有超过美国的可能。中国宇宙航天计划2020年前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并实现登月,而可笑的是,2020年之后国际空间站将正式退役,以美国现有的能力再开发新的空间站可能性甚微。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在太空保持存在的国家,这似乎更有讽刺意义吧。
点评:对于作者观看神舟10号飞船发射的激动心情可以理解,不过作者对于测控方面的研判却是完全错误的。地面测控站的覆盖范围无论如何升级,可测控的区域都不会有质的变化。此次神舟飞船的发射之所以测控站使用数量减少不是因为测控站的测控范围扩大了,而是因为我们已经组建了覆盖全球的天链卫星系统。这是一个天基测控网,三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对航天器的百分之九十覆盖测控,此次发射大家都可以看得标注为天链的测控信号台标。
作者:
功夫影帝
时间:
2013-6-28 17:31
神十航天员出舱一瞬间 全场人员彻底惊呆了
经初步检查,三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正在进行舱内重力环境再适应。
据悉,载人航天飞行通常会引起航天员心血管功能失调,这是人体对失重环境的生理反应。其主要表现是航天员返回着陆后立位耐力下降,也就是说航天员的站立能力下降。
载人航天实践表明,几乎所有航天员在飞行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立位耐力降低。统计数据表明,20%-30%的短期飞行航天员和80%的长期飞行航天员出现 过明显的立位耐力降低。其主要表现是航天员站立时,心率增加、血压下降、眼花、面色苍白、出汗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医学上称之为一过性意识丧失。这是人 体再次适应重力环境时的正常生理变化。
航天员着陆后首先在舱内进行重力再适应。航天员在舱内进行重力再适应期间,主要开展以下工作:进行肢体运动、逐步站立适应、补充饮用水和营养液。在刚刚过去的这段时间里,3名航天员承受了多重冲击。
据了解,当航天员返回着陆后,必须重新适应地球环境。航天员普遍存在重力再适应反应。最明显的表现是心跳加速,多汗,轻微的运动失调。航天员自我感觉头 晕,肢体格外沉重,站不起来。航天员站立时身体摇晃,并伴有一定程度的立位耐力下降,行走时动作失调,不灵活。这种反应是航天重新回到地球后的正常生理反 应。
作者:
功夫影帝
时间:
2013-6-28 17:32
神十完成了宇宙空间的多项实践,成就举世瞩目。而近日一次诡秘的变轨却让美国震惊不小,连日来网络流传,神十太空例行变轨,但此次变轨中国航天部门向世界 展示出含金量巨大的高新技术。美国太空总署测控中心竟然丢失了神十宇宙运行轨迹,就像在太空蒸发了。有消息传,美太空署甚至致电询问中国有关部门:请说明 神州十号的天际方位。
目前,世界掌握宇宙技术最全面的应该是美、俄、法、中四国,而在测控技术技术水平上,美国是老大,太空总署每天都要对飞过美国头顶的无数太空飞行物可以辨 认到20-5厘米,包括卫星碎片和其他物体。中国神十从起飞的那一刻起就被美方锁定,这也属于很正常的事,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对各自发射的卫星和核试验都 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只要对方发射武器试验,己方的反导系统就会进入特技戒备状态,从技术上讲,这就是美苏为准备核战争的作战模式:锁定目标和预警发射,一 旦探测对方导弹有不轨行为,反击导弹将随即升空还击。
此次神十与天宫一号再次对接,诡秘变轨技术等等,标志着中国在航天和军事领域许多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从美国跟丢神十技术上论证,也意味着任何导弹防御体 系在中国战略导弹面前均将形同虚设!我们设想一下,如若神十不是宇宙飞船,而是一枚向美国发射的战略导弹,并携带足以毁灭半个美国本土的核弹头,在太空低 轨以每秒1000公里的速度飞行,在飞行中被美方探测到并发射TMD防导系统反导导弹予以拦截。我们姑且说美国TMD的防导系统就是神乎神器,而就在碰撞 上的一霎那,中国导弹突然变轨失去了目标,那么美国本土的命运该是如何可想而知了。
作者:
功夫影帝
时间:
2013-6-28 17:38
中国在卫星发射方面不断取得成功,今年已经发射20颗,到2020年将发射200颗,数量是美国的一半,但是中国的高科技含量却越来越高,三十多年以来, 中国每年都有几十万数量级的高等学校毕业生,虽然我们的教育体制相比西方有些滞后,但是,由我们自己人培养的高极栋梁之材,既便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甚至 万里挑一,如此积累下去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有了这些人中国何愁不能赶超世界先进!
中国“神十”太空爆出了巨大秘密 全世界哗然
“神十”升空全程一秒都没离开过笔者的视线,天壮观了。湿润的双眼、澎湃之心,由衷感到祖国真的强大了。
今天,“神十”将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对接,若整个任务顺利完成,代表着中国将正式迈向“太空站时代”。“天宫一号”是中国人进入太空时代的象征,尽管天宫一号与国际太空站相比,在规模上只能称之“迷你型”,但是,要知道在功能与技术上我们绝不比美俄的差之分毫。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工作生活15天。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太空飞行,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和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各一次,揭示中国朝太空实验站迈出了第一步,离中国航天员常驻太空站进行太空科技实验、宇宙天际探索为期不远了。
作者:
功夫影帝
时间:
2013-6-28 17:40
“神十”升空奠定了中国进入“太空站时代”。但很有意思的是中国竟然不是世界国际空间站15个成员国之一。这主要是被美国排挤在外的缘故,美国担心中国的 加入会导致美国尖端空间技术流向中国。然而事实上,中国用行动对世界宣告,中国有能力独立自主走向太空,并且走的要比美国更好。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欧洲宇航局对中国进入“太空站时代”的能力一点都不怀疑,并已在拓展未来使用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可能性,事实上,欧洲宇航员已开始接受汉语培训。
笔者早就断言,美国人的封锁对中国来说并非坏事,武器禁运,导致中国新一代武器装备像喷井似的涌现,高科技对中国的封锁,最终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甚至有超过美国的可能。
中国宇宙航天计划2020年前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并实现登月,而可笑的是,2020年之后国际空间站将正式退役,以美国现有的能力再开发新的空间站可能性甚微。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在太空保持存在的国家,这似乎更有讽刺意义吧。
中国在神十安装这一神秘武器 令世界各国恐慌
神十飞天进入倒计时
本报东风航天城讯(特派记者万强)昨天上午,在北京飞控中心的组织下,“神十”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演练有序进行,飞船、火箭、发射场、航天员、搜救、着陆场、通讯等系统参练,旨在检验指挥系统和包括渭南、喀什、厦门、青岛、东风测控站在内的测控系统的准备情况。
合练开始,火箭试验队各岗位人员分头进行了加注系统管道的气密性检查、推进剂加注前的状态确认和调温温度计算、火箭各分系统的电池检查封盖及整流罩内温湿 度监测。在此基础上,质量控制组进行了火箭加注前的全系统质量评审会,结果表明,火箭、飞船、发射场系统的准备较为充分,船箭塔组合体的状态良好。
与此同时,指挥大厅也与各参练测控站间联系畅通,画面显示清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神十”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崔吉俊称,若天气条件许可,将按原定时间加注推进剂,确保“神十”零窗口发射。神十发射时间预判为11日17时37分59秒。
神十与神九相比
本报东风航天城讯(特派记者万强)昨天上午,有关部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信总站的学术厅举办“神十”任务介绍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 任童旭东、长二F遥十火箭副总设计师张智、“神十”飞船副总设计师李卫、航天八院副总设计师庄越分别向与会的100多名记者介绍了各自试验队的任务准备情 况。
童旭东表示,“神十既是交会对接的尾声,也是载人航天应用的开端”。张智说,长征二F遥十火箭与遥九火箭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试验队此次的任务主要是使操 作更加熟练。李卫也坦言,“神十”与“神九”相比,增加了一项制导功能,以便其在追吻“天宫一号”时,能够绕轨进行顺追和逆追。
作为新面孔的庄越,重点普及了航天八院的尖板眼——目前仅中、美、俄三国掌握的对接机构技术,据他介绍,该对接机构仅传感器便有100多个,齿轮160多 个,轴承400多个,坚固件700多个,各种零部件加起来达到3000多。一位头次采访飞船发射的记者感慨道:“没想到来东风航天城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航天 知识普及。”
作者:
功夫影帝
时间:
2013-6-28 17:40
神十出生已经两年
与神八神九是三胞胎
本报东风航天城讯(特派记者万强)昨天的任务介绍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设计师李卫语出惊人:“‘神十’是2011年与‘神八’、‘神九’组批生产的,迄今已经‘两岁’了。”
据他介绍,因为承担交会对接任务,“神八”在“神七”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进。为以防万一,改进型的飞船在研制完成后还生产了两艘备份。“神八”在 2011年11月与“天宫一号”实现无人交会对接后,其表现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这样一来,两艘备份飞船便有了“户口”,正式成了“神九”和“神十”。
其实,从“三胞胎”诞生那天起,“神十”并未闲着。据介绍,自2011年夏天起,“神十”便开始进行整船测试,至“神九”发射,已达900多小时。接下来,“神十”又进行了600多小时的整船强化测试,直至今年3月底入住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卫星厂房。
李卫告诉记者,因为是同批出产,所以其不仅与“神八”、“神九”的“身高”、“长相”一模一样,而且体重、潜质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神八”升空时座 椅上绑了两个假人,“神九”上了3位航天员,而“神十”在“神九”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绕飞的制导功能。当记者问他这3艘飞船能不能称为三胞胎时,他笑了 笑道:“可以这么说。”
直播最早只能提前5分钟
取消首次交会对接直播
本报东风航天城讯(特派记者万强) 昨天上午,某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信总站学术厅召开“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全体记者会,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的100多名记者到会。
1999年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我国的航天事业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关注,某部宣传部副部长刘程在表示感谢的同时,希望媒体对载人航天的报道常态化,他坦言,此次邀请赴东风航天城采访团记者人数的减少,就是该部对载人航天宣传常态化的具体措施。
除了减少采访团记者人数,“神十”发射还将减少直播场次、减少直播时间、减少专题报道、减少相关画面、减少访谈。据了解,“神九”发射时,央视进行了包括 航天员乘组与中外记者见面、航天员出征、飞船发射、飞船与飞行器首次交会对接、航天员返回等在内的6场直播,且飞船发射直播提前30分钟开始。但此次“神 十”飞行,将取消首次交会对接直播,而且飞船发射的直播最早只能提前5分钟开始。
作者:
功夫影帝
时间:
2013-6-28 17:41
中国神十唯一女航天员王亚平曝光 性感漂亮!
昨日上午,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号飞船和长二F火箭神舟十号船箭组合体从垂直测试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
据新华社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3日宣布,我国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神舟十号飞船,3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
当天,神舟十号飞船、长征二F遥十火箭组合体,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这标志着神舟十号飞船发射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这位发言人说,神舟十号飞船、长征二F遥十火箭等飞行产品自3月底陆续进场后,按照发射测试流程,已完成总装、测试等技术区的主要工作。神舟十号飞船在完成推进剂加注后,与运载火箭吊装对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体。
作为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之一,王亚平(中)曾驾机参加过多次战备演习、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
3日9时,承载着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缓缓驶出载人航天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安全转运至发射塔架。今后几天,发射场将陆续进行飞船、火箭功能检查和船箭地联合测试等工作,进行最终状态检查和确认后,火箭加注推进剂,择机实施发射。
据了解,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后,将与2011年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开展相关空间科学试验。
目前,执行飞行任务的八大系统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航天员飞行乘组已按计划完成相关项目训练,并针对飞行任务期间的空间科学实验及太空授课活动,组织开 展了专项地面模拟训练,各项操作技能熟练,身体和心理状态良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5月下旬降轨至对接轨道,在轨运行正常,满足后续任务要求。
作者:
功夫影帝
时间:
2013-6-28 17:41
神十
神十档案
身高:约9米 体重:约8吨 腰围:最大直径2.8米 组成: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
发射窗口:2013年6月至8月,瞄准6月上旬
飞行速度:约每秒7.9公里,每小时飞行2.8万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飞行时间: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飞行
发射初始轨道: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椭圆轨道
交会对接轨道:距地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航天员乘组:3名,或为两男一女组合
任务阶段: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收官之战,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定型阶段。
试验任务: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绕飞等
天宫一号
主要目的
王亚平是一位文静秀丽的女飞行员,出生于山东烟台市,她曾驾机参加过多次战备演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
1.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2.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3.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器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有关关键技术验证试验,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
4.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协调性。
现场 飞船分装两架运输机奔酒泉
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和总指挥何宇轻松地聊着行程,看上去更像是要陪老朋友去外地旅行。过几天,他们也将赴发射场和飞船会合。
运送飞船的卡车全程保持35公里的时速,这与飞船在太空每秒飞行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作者:
功夫影帝
时间:
2013-6-28 17:42
王亚平已婚,丈夫是同为运输机飞行员
“拉过神九、神五,神三就开始拉了,线路要测好,最主要是注意安全。”卡车司机介绍,慢慢开车是为不让飞船受到颠簸。尽管路线已事先测量好,但车队的头车仍装着一个标杆,遇到天桥等障碍时,如果标杆能顺利过去,就说明后面的卡车也能安全通过。
转运过程中还要进行三次停车检查。“要监测运输环境,因为一路走来,路况颠簸,包括外面环境温度等,对产品有影响”,工作人员介绍,监测数据可实时查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汇报,以采取应对措施,“今天天气不错,路上也开得比较慢,基本没什么问题”。
抵达机场后,分成三个舱的神舟十号飞船,分别被装进两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随后,这两架运输机缓缓起飞,运送神十出征酒泉。去年,同样是伊尔-76运输机,将重约8吨的神舟九号飞船转运至发射场。
自神舟飞船发射以来,这款运输机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降落在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远的鼎新机场,飞船空运、火箭惯性器件进场,包括飞船系统做返回舱空投试验等,都由伊尔-76运输机出马。
任务 神十新任务绕着天宫飞
此前不久,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通过评审委员会审议,被准许“出厂放行”,不久也将出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介绍,神十将在太空进行新的实验,如“绕飞”,就是“飞船可以绕着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进行绕飞,这是为将来空间站建造做准备”。
据介绍,将来空间站或有多个对接口,飞行器不一定从一个方向对接,可能需绕到另一个口对接,因此飞船需掌握“绕飞”技术,这次将考核这一功能。
张柏楠介绍,神十飞行任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当前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造中的关键技术,“在空间站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天宫一号的飞行予以发现、解决、验证,这是当前的一个重点”。
神十还将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普教育活动,这无疑是此次任务的一大看点。中国载人航天总工程师周建平今年两会期间介绍,届时天宫一号将成为“太空讲堂”,神十航天员会向地面作科普讲座、演示空间实验,感兴趣的观众都可通过电视“听课”。
周建平介绍,经评估,神舟九号标志中国已经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因此神十的主要使命是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完成天宫一号 和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将意味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完美收官,此后将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周建平介绍,当前我国正加紧研制大推力火箭和货运飞船,在建的海南发射场预计两年内可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发射空间站的舱段和货运飞船,今后将成为空间站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射场。
乘客 王亚平是唯一在选女航天员
去年6月,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随神九上天,在天宫一号里工作、睡觉、锻炼、娱乐,生活了10天。两会期间,周建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仍将有3名航天员随神十上天,他们将在天宫一号里待12天,加上发射和返回共在轨飞行15天。
神十乘组中是否会有女航天员,备受关注。周建平透露,神九的3位航天员未参加神十的选拔,王亚平是当前唯一参加选拔训练的女航天员。
“选拔条件参照过去,训练内容有变化,因为这次在天宫上有新任务”,周建平介绍,航天员要经过大量严格的训练,包括身体、体能、知识、操作等方方面面, “一次飞行的代价是很高的,在太空操作的每一项不仅涉及准确性,还关系安全性。”保证航天员在太空期间的健康、舒适是载人航天很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 课题,当前我国还处于初步阶段,正是通过一次次飞行任务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训练方案,才能让航天员进入太空后尽早适应环境,充分发挥作用。
近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原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神十乘组计划是两男一女,“如果到时候身体状况允许的话,王亚平很有可能将乘坐神十进入太空”。
据媒体此前报道,现年35岁的王亚平出生于烟台一个漫山遍野种满樱桃树的小村庄,17岁参加空军招飞选拔,后进入飞行员学校,成为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 2009年5月,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首次向女性开启大门。经层层严格选拔,王亚平成为首批女航天员之一,另一位就是中国首飞女航天员刘洋。去年神 九任务的选拔中,王亚平是备份乘组的一员。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