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标题:
[神秘考古]
稀世遗珍:一把锄头敲开巨大宋代宝藏
[打印本页]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3-6-29 22:24
标题:
稀世遗珍:一把锄头敲开巨大宋代宝藏
下载
(293.01 KB)
2017-9-12 15:01
1991年9月18日,一个一年365天中再也平凡不过的日子,在遂宁市市中区南强乡金鱼村,村民王世伦正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翻土。突然嘣的一声,锄头与硬器物碰撞出的声音,这一声不算十分响亮,却敲出了一个令人不敢妄想的巨大宝藏——985件,全部为稀世宋瓷。
1991年,四川省遂宁县的金鱼村发现了一处特大的窖藏,共出土器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包括翠色欲滴的龙泉窑青瓷、洁白细腻的景德镇青白瓷等。这些瓷器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有碗、碟、盘、杯、文房用具等,它们温润典雅,均为南宋制品。
成都市昨日出土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宋代窖藏,200多件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随着青白江红旗中学一位姓谢的员工一锄头挥下,一个宋代“富豪人家”的窖藏重见天日:制作精美的铜镜、工艺复杂的圈足壶、造型奇特的五管笔插……昨日上午,经过成都市文管会、市考古队和青白江文管所的工作人员连日对文物现场联合考古挖掘,最终发掘出200多件铜器、瓷器、铁器等宋代宝贝。据悉,这一窖藏成为成都地区近年来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为密集的宋代文物,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修校舍200余件文物重见天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青白江红旗中学内的挖掘现场。
“能够发现这批文物可以说非常幸运!”据考古人员介绍,从上月开始,青白江红旗中学对后操场进行机械化挖掘施工,准备兴修新的校舍,操场几乎被机器整个翻了一遍。“在这样机械化施工的情况下,按理说文物很难得到保存”。不过万幸的是,这批文物由于处于操场的角落里,而且幸运地被一位姓谢的员工无意中挖到了。
谢回忆称,他于上月26日修建化粪池时,有一锄下去突然发出“砰”的一声,他满以为是挖到了石头,没想到刨出来一看竟是一个发绿的铜壶。谢赶紧把情况汇报给了学校领导,当地政府闻讯后立即派出相关人员对挖掘现场进行了保护。经过市考古队工作人员的现场勘察,确认这是一批窖藏的宋代文物。这批文物处于直径约1米、深约0.8米的陶缸内,缸口距地表深约1米,窖藏内器物共200件左右,文物以瓷器和铜器居多。可惜的是,由于现场是机械化施工,窖藏约二分之一被破坏,部分文物遭受了损害,不过大部分文物仍得以保存。
触宝贝 神秘古铜镜令人惊叹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文物置放的年代久远而且排列紧密,大部分文物都被泥土死死包裹在一起,现场的考古人员正用毛刷、木铲等小心地清理泥土,丝毫不敢大意。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出土的铜器多为仿古器,有鼎、圈足壶、长颈壶、烛台等,一些铜器不仅造型精美、工艺复杂,器身上还刻有不少殷商时期的文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出土的瓷器有碗、杯、五管笔插等,多为宋代烧制的青瓷制品,做工精细、色泽圆润,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在这批出土文物中,一块直径约为40厘米的铜镜最令考古人员赞叹。这块古铜镜的直径不仅超过普通铜镜2倍多,而且背面雕饰着精美复杂的图案,浑身散发出神秘的气息。“古铜镜一般发现于墓葬中,安置于窖藏的情况非常罕见,况且它的尺寸巨大,用途也是个谜。”考古人员称。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现场器物外,还有部分出土器物已经被送到了青白江文管所保存,共计200余件。
揭谜团战争让宝物窖藏?
文物为何全部装在坛子里窖藏?这些文物的主人在遥远的宋代该是个什么样的地位和身份?“这些器物都显示出窖藏主在当时是一位高官或者贵人。”成都市考古队队员谢涛表示,这些器物都是宋朝上流社会所使用,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窖藏主的准确身份,但可以肯定的是,窖藏主当时一定地位显赫。窖藏可能与战争有关。四川地区在宋代由于宋元战争的原因,许多人喜欢把器皿等窖藏起来,因此宋代的窖藏特别多见,而这些窖藏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有较高价值。本次大规模的出土,对研究四川地区宋代考古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
谢涛介绍说,窖藏主选择的窖藏地都非常隐秘,一般都只有他自己知道,外人很难找到,但窖藏地四周应该有明显的标志物,所以考古工作人员将继续在窖藏周边发掘,看能否发现居住、建筑和田园等相关遗迹。
龙泉青瓷,素有“青瓷之花”的美誉。遂宁金鱼村出土的龙泉青瓷,数量之大,器物之精美,品种之丰富,保存之完整,在龙泉青瓷考古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已故陶瓷鉴赏专家冯先铭先生这样论说宋代龙泉窑青瓷:“它是中国青瓷的历史高峰,是巧夺天工的人工制造的美玉,宋代龙泉青瓷的每一块碎片,至今仍令我们为它的美所倾倒。”
四川省遂宁市的宋朝青瓷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专业宋瓷博物馆。清明时节与几位朋友前往遂宁市,一睹宋代青瓷的绝世真容。
馆藏大批为南宋后期的龙泉青瓷,340多件形态各异的宋代青瓷,件件珍品,我们流连其间,读瓷、赏瓷,叩问这批珍贵瓷器的前世今生,品味着它的超凡卓绝。
国宝文物荷叶盖罐
宋代龙泉青瓷,火的风骨,玉的冰清,千峰翠色。一朝出土,洗却尘垢,又焕发美仑美奂的夺目异彩。在1991年秋天,四川一位农民的惊天一锄,发现了尘封黄土的千年宝藏。
1991年9月的一天,遂宁郊外的金鱼村,一位村民正在自家承包地里掘土,不经意间在地下1米左右的深处,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出土宋瓷数量最多的宋代瓷器窖藏。经过几天发掘,共出土宋代文物1005件,其中最大的一件青釉荷叶盖罐以其造型之完美,器型之硕大,釉色之清纯被专家们誉为“王者之尊”,也是宋瓷当中惟一一件荷叶形盖罐,为全球孤品,被称为中国瓷器三大国宝之一,被四川省遂宁县列为不可轻易展出的国宝文物。
中国陶瓷学千百年来追求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理想境界,在这件荷叶盖罐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展厅中这件荷叶盖罐,是龙泉窑梅子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高31.3厘米、宽23.8厘米、腹径达1米,轻薄如纸的荷叶翻翘着,釉色柔和淡雅,洁净莹泽,温润如春水,耀青流翠,精光内蕴。千年风云,无损光彩容颜。凝视眼前之宝,无异与历史对话。有学者认为荷叶形盖罐有贮酒的功用。
同行的职业画家、古玩鉴赏家宋晓伦介绍,四川荷叶形盖罐多产于元代龙泉窑,因为荷叶盖罐在元代流行,陶瓷界一度认为荷叶盖罐只在元代开始有。这件宋代荷叶形盖罐器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陶瓷器业历史。
当荷叶盖罐被发现时,人们还有一个惊喜的发现,罐内还齐整摆放着99件青瓷小碟,于是人们再次产生疑问,为什么要摆放99件小瓷碟?
据专家推测,“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长久之意,所谓九九归一,就是希望长治久安。南宋四川处于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所以当主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不可预知的未来,小心翼翼地在瓷罐中摆放了99个小碟子,希望早日平息战乱,国泰民安、家人团聚。
辉煌宋代淬青瓷
熟知宋代艺术史的宋晓伦说,也只有那个文学艺术高度发达,有着“宝马、轻裘”的繁荣,有着“把酒问青天”的逸兴豪迈,还有着“醉里挑灯看剑”、“踏平贺兰山阙”的壮怀激烈的激情宋代,才有可能诞生与之匹配的精美器物。
瓷器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辨由红陶、灰陶、黑陶逐步发展到原始青瓷,再由原始青瓷到青瓷,宋代达至顶峰,无论种类、式样,还是烧造工艺。博物馆所藏985件文物,则属宋代青瓷的经典之作。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巅峰时期,其时烧制工艺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当时中国瓷器艺术臻于成熟。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辉灿烂,其釉色变化如行云流水。汝窑造型最丰富,来源于生活,如宫中陈设瓷,瓷釉显得晶莹柔润,如一盅凝脂。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是宋代龙泉窑中上好的青瓷。宋代定窑的印花、耀州窑的刻花都是瓷器装饰手法的新突破。
南宋时期,北方战火连绵不绝,不少窑工逃往南方,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因此获得大的发展。这一时期,龙泉窑翠绿晶润的“梅子青”瓷和景德镇的青白瓷达到了“如冰似玉”般的梦幻效果,令人玩味无穷。
窖藏宋瓷身世之谜
惊叹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近千件宋代陶瓷精品何以在不产瓷器的遂宁现身?谁是这批珍宝的主人?中国的绝世珍宝和这座川中古城有着怎样的渊源?
龙泉窑的梅子青瓷、粉青瓷和景德镇的青白瓷不但资质如玉,即使在南宋,其价格也可比玉,十分贵重。按常理,其窖藏方式应采用常见的砖砌或石砌窖穴,但遂宁窖藏宋瓷却是直接挖坑掩埋,尽管器物放置有序,但仍可判断出它们的主人在埋藏这些宝贝时一定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在匆忙中做一个了结便逃离遂宁。
据有关专家推测,遂宁宋瓷的埋藏时间在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前后,往后推不会晚于南宋(1273年)。这期间,遂宁乃至四川发生了什么?瓷器的主人又经历了怎样的变故以至于将价值连城的宝物匆匆掩埋?
遂宁宋瓷的埋藏有几种版本,一是“商队遭遇战乱”说,二是“广德寺僧人规避战乱”说,三是“凤翔楼主人逃避战乱”说。宋晓伦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据考古专家考证,从现场挖掘出来的物证来看,第三说较为可信。
遂宁窖藏宋瓷文物中的一件铜器上发现了“凤翔楼钱鑫”的铭文,专家推测这可能是瓷器主人的店号或宅号,后人在研究遂宁宋瓷时将这位神秘的人称为“凤翔楼主人”。据推测,凤翔楼主可能开着钱庄,同时还经营着瓷器买卖,因此拥有这么多的名贵瓷器。他可能是从浙江和江西购买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返回途中,遭遇战乱而匆匆将宝藏掩埋。
据史料记载,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皇帝赐封他的第11个儿子赵佶(后来的宋徽宗)为遂宁郡王,遂宁逐渐成为府衙所在地。在随后的二三百年间,遂宁一直是四川地区重要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之一。到了南宋建炎年间(1127年),朝廷又在这里设置了四川都转运使,负责调集四川的粮食、马匹等,通过三峡水路运往两湖江浙,支撑南宋王朝半壁江山。公元1236年,蒙古骑兵深入到四川腹地,攻陷20余府州,遂宁府从此成为宋蒙两军长期拉锯的战场,直至南宋灭亡。其间大户人家纷纷外逃,金银瓷器珍宝就地掩埋,所以形成这处窖藏瓷器。
高古瓷:
中华古文明的符号
近10年来,遂宁出土的这批龙泉青瓷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得了中外鉴赏人士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在日本的巡展,使日本人欣喜若狂。在遂宁宋瓷日本巡展中,龙泉青瓷的母型,给他们以寻祖归根的感觉。可以说日本的瓷器文化和审美传统源于中国。无论是在造型和釉色上,龙泉青瓷都对日本人的瓷文化审美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宋晓伦说,宋青瓷属高古瓷,宋青瓷追求灵秀明丽的玉质感风格,是文人雅士喜好把玩的器物,其珍品价值连城。巧夺天工的龙泉青瓷达致艺术的巅峰,是中华民族空前绝后的古代文明符号之一。
1991年9月,四川省遂宁市南强乡金鱼村农民在挖土时发现瓷器、铜器,后经市文物、文化部门发掘清理,共发现瓷器近千件,铜器百余件及青石雕琼式瓶两件。据四川省专家鉴定,出土瓷器以南宋后期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瓷为主,并有少量其他窑口的精品。完整器物较多,出土的龙泉青瓷,釉质“如玉似冰”,釉色“千峰翠色”,青翠欲滴,薄胎碗厚仅2一3毫米,其白度与透光度已接近现代细瓷水平,釉色白中闪青,似青白玉器。是目前所知四川最大一宗窖藏宋瓷。现选取部分窖藏龙泉青瓷做一简单介绍,以飨众多读者。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01, 293.01 KB) / 下载次数 1578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15&k=507c88837fe3771bc45e92046b31ec2c&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22
下载
(48.25 KB)
2017-9-12 15:21
南宋龙泉窑青釉缠枝花卉纹三足瓷炉
口径13.5,腹径15.45,足径8,高9.6;瓷,轮制。敛口,内折沿,圆唇,筒形器身,下承三兽足。灰白胎,施粉青釉。腹部贴塑缠枝花卉纹,枝叶卷曲蔓延,小瓣花点缀枝头;线条素朴简洁,清晰流畅,使布满青釉的外壁产生了“留白”的艺术效果。整体纹饰与釉色相得益彰,辉映成趣。这件器物仿自汉代铜樽。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21, 48.25 KB) / 下载次数 1435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19&k=d6b616c1875343a077464c57f99f3045&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25
下载
(82.18 KB)
2017-9-12 15:25
南宋龙泉窑青釉兽耳衔环直口深弧腹鼎式瓷炉
口径11.1,腹径10.9,高11;瓷,轮制。直口,方唇略圆,口沿上附一对方形立耳,深直腹,下腹圆弧,平底,三兽足。上腹堆贴一对兽首衔环。内底有一轻微的鸡心状突起。胎骨略显厚重,白胎略泛灰,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光洁莹润,遍布较大的褐色开片和细小的开片纹。足底圆整光滑,未施釉,呈较为鲜艳的火石红色。有两足残断。该器制作精细,造型典雅,具有浓厚的古韵,下所谓"琢瓷作鼎碧于水"。鼎式炉为焚香用具,型仿商周铜鼎。该器制作精细,造型典雅,具有浓厚的古韵,正所谓"琢瓷作鼎碧于水"。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25, 82.18 KB) / 下载次数 1421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20&k=28adbaf2fa33c56a0f939ccc6f6232d5&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27
下载
(50.24 KB)
2017-9-12 15:26
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瓷罐
口径23.5,腹径31.7,足径16.1,通高31.5;瓷罐两部分组合而成。盖子口,荷叶形盖,盖边沿起伏作荷叶卷曲状,弧顶,中央有一蒂钮,盖内子口作圆唇。罐母口,直口,尖唇,唇下切削成斜沿。短直颈,圆肩,鼓腹,足胫处略内收,圈足,圈足内底再作一内凹式足圈,外墙斜削。胎骨厚重。除唇部和圈足外圈以外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色泽莹润,釉面光洁平整。口沿、盖内沿、圈足足端等无釉处呈火石红色,圈足圆整,足端可见明显切削修整痕迹,未施釉处有少量的窑渣粘连。这件荷叶形盖罐是龙泉窑梅子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釉色柔和淡雅,洁净莹泽,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真正达到了中国陶瓷学千百年来追求的"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理想境界。有学者认为荷叶形盖罐有贮酒的功用。荷叶形盖罐多产于元代龙泉窑,宋代产品仅见于金鱼村窖藏,故极为珍贵。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26, 50.24 KB) / 下载次数 1362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21&k=c42bcdbe56fe3f30d060e0230d289567&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29
下载
(130.99 KB)
2017-9-12 15:29
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
口径7.7,腹宽10.1,足径7.8,高26.8;瓷,粘片成型。圆唇,直口略斜,短颈。瓶体为长方形,四壁模印四组相同的凸条纹,每组均由8节长短线条相间的条纹组成。圈足较厚。白胎,除圈足底部以外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层不太均匀,条纹凸起处釉色稍淡,足部积釉最厚,釉色莹润。釉面未见棕眼,两面有两条较长的开片裂纹,另有几处短开片。圈足未施釉处可见明显的切削修整痕迹,但足部仍不太圆整。圈足内侧粘连窑渣, 整器较为厚重。琮式瓶是仿周代玉琮造型制作的陈设用瓷。这件龙泉窑琮式瓶把玉琮的端庄古朴的造型与龙泉瓷温润含蓄的釉色完美结合,表现出冰清玉洁、典雅高贵的气质,浓淡相宜,古韵迭起。在南宋窖藏中,琮式瓶目前仅见于四川遂宁。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29, 130.99 KB) / 下载次数 1429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22&k=f971c1c54489bb05a4d0b7ee3bb2a510&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35
下载
(97.04 KB)
2017-9-12 15:35
南宋龙泉窑青釉小贯耳瓷瓶
口径3,腹径8.3,足径5.1,高16.4;瓷,轮制。圆唇,或唇部略平,直口,长颈,颈上部附一对管状贯耳,圆鼓腹,圈足略斜,圈足多不太圆整,底心多有鸡心状突起。颈部微有倾斜,不见胎色,通体施粉青釉,釉色略泛青黄,釉面光洁滋润。圈足较圆整,不见鸡心状突起,足端可见修整痕迹,未施釉,呈酱色,有少量窑渣粘连。此类贯耳瓶为陈设用瓷,流行于宋代,造型来源于汉代贵族燕乐所用的投壶。在南宋窖藏中,这类器物仅在遂宁发现,有大小两种,造型挺拔,是南南宋龙泉窑珍品。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35, 97.04 KB) / 下载次数 1401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23&k=fe4d19891e72d6e528e4249f6e7092d8&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37
下载
(66.81 KB)
2017-9-12 15:37
南宋龙泉窑青釉小贯耳瓷瓶
口径2.3,腹径8.3,足径5.1,高16.7;瓷,轮制。圆唇略平,直口,口微敛,颈较细,直长颈,颈上端附两个管状贯耳,两个贯耳大小略有差异。腹部圆鼓,最大腹径在腹中部。整器规整,不见胎色,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光洁滋润。圈足略有变形,足端可见修整痕迹,未施釉,呈酱色,有少量窑砂粘连。此类贯耳瓶为陈设用瓷,流行于宋代,造型来源于汉代贵族燕乐所用的投壶。在南宋窖藏中,这类器物仅在遂宁发现,有大小两种,造型挺拔,是南南宋龙泉窑珍品。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37, 66.81 KB) / 下载次数 1445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24&k=22b82f95c43df60b7daeb6fba5f6e69a&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40
下载
(201.9 KB)
2017-9-12 15:40
南宋龙泉窑青釉盘口弦纹瓷瓶
口径10.5,腹径17,足径11.7,高31.2;瓷,轮制。盘口,直口,平沿,沿内侧略凹,细长颈,扁鼓腹,颈部饰两道等距的凸弦纹,颈肩部有一周带状的凸棱,上腹部饰四道凸弦纹,圈足。白色胎略泛灰,胎骨厚重。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洁,釉色翠绿温润,釉层肥厚,釉面因积釉略有起伏,盘口下可见一处明显的积釉,基本没有开片,仅在颈上部有一道斜向的开片裂纹,长约14厘米。圈足较窄,足端未施釉,呈火石红色,有少量瓷石粘连。此器因具有竹之意态也被称之为"竹节瓶"。颈部和腹部运用了"出筋"的装饰技法,饰多层凸弦纹。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40, 201.9 KB) / 下载次数 1483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25&k=0ac4560de7f5238060f3e367929a729b&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43
下载
(66.72 KB)
2017-9-12 15:42
南宋龙泉窑青釉菱口瓜棱瓷瓶
口径7.6,腹径8.5-7.6,足径5.8-5,高15.9;瓷,粘片成型。从口部至足部均呈十二棱菱形,侈口,束颈,长弧腹,菱形足略外撇。口部有轻微的两道凹痕,对应器身和足部的两道凸棱,以及器底的一道凸棱,显示器物是由模印的两片胎体对接而成。足底凸凹不平。白色胎,胎骨略沉。通体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洁滋润,仅下腹处有一道开片裂纹。足端未施釉,呈鲜艳的火石红色。这件青釉瓜棱瓶为仿官窑器,因瓶腹由凹凸的弧线组成反棱似的形体而得名。釉色温润明亮,造型生动又不失沉静优雅,体现了文人情趣与民间趣味的融合,是一件雅俗共赏的工艺美术作品。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42, 66.72 KB) / 下载次数 1411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26&k=46f71a96f3a3445b6780047b25f0f49c&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46
下载
(51.48 KB)
2017-9-12 15:45
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瓷炉
口径16.3,腹径17.3,高12.6;瓷,轮制,斜盘口,圆唇,短直颈,鼓腹较扁,口径与腹径相若,三锥形足。肩部有一周浅凸棱,腹部与三足相对处有三道明显的三角形凸棱,略有弯曲和起伏,从肩部延伸到足部。足部与腹部可见接痕一圈,足端平。内底可见螺旋纹。胎骨较为厚重,整个器物造型端庄规整,(不见胎色)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较厚,釉面光洁莹润,仅口沿处可见两道隐约的开片纹路。凸棱和器体折棱处均显出较为明显的浅白色。足端未施釉,呈火石红色。鬲式炉是宋代较为常见的仿古器形,但以龙泉窑梅子青制品最佳。此器造型古拙典雅,线条曲直有致,釉质柔和,釉色青碧如玉,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为时人所喜爱。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45, 51.48 KB) / 下载次数 1394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27&k=53e02c71a55a82d76c6872b5889be781&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48
下载
(59.04 KB)
2017-9-12 15:47
南宋龙泉窑青釉五管瓷器
口径4.8,腹径13.8,足径7,高12.1;瓷,轮制。平口、平沿,粗直颈,斜肩,肩上堆附五管,管的高度与口部相若,肩腹部有折,斜腹略弧,腹部饰刻划双层19瓣莲瓣纹,内壁的颈肩相接处有一道凸棱,圈足,足圈不甚规整,足心有轻微的鸡心状突起。白色胎略泛灰,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较厚,釉面光洁滋润,腹部有少许开片纹。足端未施釉,呈鲜艳的火石红色。此器物的功能及定名,学术界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目前除遂宁窖藏外,只有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相似器物,对其用途以及其反映的时代审美风尚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47, 59.04 KB) / 下载次数 1149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28&k=1a1a037c11e077f1328b5d0526f0cd11&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49
下载
(40.88 KB)
2017-9-12 15:49
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敛口斜腹瓷碗
口径12.9,腹径14.2,足径4.2,高6;瓷,轮制,敛口,斜腹略弧,圈足。尖唇略圆,外壁刻划双层莲瓣纹,外层9瓣,内层8瓣。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色青翠莹润,釉层较为均匀,唇部略呈浅色。内底平而微上凸,有较为密集的针眼。圈足较规整,足底有轻微的鸡心突起,有少量综眼,足圈底未施釉,呈火石红色,略有缺口(生产时的残留,当时未修补胎体)。此钵造型独,敛口的设计使得整器婉转柔和,富有蕴藉之美。内外所施梅子青釉色青翠,浑厚滋润,与浑圆精巧的器形完美交融。外壁记划双层莲瓣纹,在一片青绿下若隐若现,绽放着安宁和纯净。这种钵可能是宗教供器,有学者称之为"净水碗"。在南宋窖藏中,莲瓣纹钵仅见于遂宁金鱼村。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49, 40.88 KB) / 下载次数 1168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29&k=8b941d3e15d5003f03230a01164b5b8f&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51
下载
(28.56 KB)
2017-9-12 15:51
南宋龙泉窑青釉龙耳簋式瓷炉
口径18.4,腹径21.5,足径15.5,高14.3;瓷,轮制。敞口,尖唇,束颈,扁鼓腹,颈腹处附夔龙形双耳一对,圈足较高,足底呈凸状。颈部至上腹部有两道浅凸弦纹,夔龙耳呈平头、锥形鳞、曲体、方尾状,头部模印双眼。内底可见螺旋纹路,内底心下凹。白色胎略泛灰,胎骨厚重。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釉面光洁滋润,内底有较大而稀疏的褐色开片纹,双耳及外壁下腹部、足部有较为密集的浅褐色大开片,足底施釉不太平整和完整,有少量棕眼,釉面开片较细密。口沿和足端未施釉,呈鲜艳的火石红色。口部残,一耳残断。此器制作精细,形体匀称,端庄秀美。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51, 28.56 KB) / 下载次数 1100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30&k=8cd1e4acca7d84555194606c62012d8e&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54
下载
(61.36 KB)
2017-9-12 15:54
南宋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瓷盘发
口径14.4,足径6.7,高2.9;瓷,轮制,敞口,圆唇,内底略下凹,斜弧腹,圈足较大,约为口径的一半。圈足圆整,足墙较薄,足端无釉。外壁模印花纹较模糊,双层莲瓣,中部有一道凸脊。完整。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洁滋润,外壁口沿下有一圈积釉。莲瓣大小一致、间隔均匀,内层9瓣、外层9瓣。足端呈酱色。造型简洁大方,所饰莲瓣纹玲珑精巧,不为厚釉所遮掩,使瓷盘外壁显得浑厚饱满,层次丰富。这种莲瓣盘可作托盘,与杯盏配套使用。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54, 61.36 KB) / 下载次数 1122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31&k=1d5be016de93a903893f2e25f122acec&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56
下载
(266.84 KB)
2017-9-12 15:56
南宋龙泉窑青釉折沿弦纹瓷瓶
口径9.2,腹径15.6,足径11.6,高30.5;瓷,轮制。斜盘口,敞口,尖唇略圆,长直颈,上部大下部小,颈部等距饰两道凸弦纹,扁鼓腹,颈肩部饰一周带状凸棱纹,上腹饰3道凸弦纹。圈足,足底心有一轻微的鸡心状突起。颈部略有偏斜,上腹部弦纹纹路不太清晰。白色胎略泛灰,胎骨厚重,通体饰梅子青釉,釉面光洁滋润,较为平整。圈足规整,足端未施釉,呈较浅的酱红色。口部残2处。此器因具有竹之意态也被称之为"竹节瓶"。颈部和腹部运用了"出筋"的装饰技法,饰多层凸弦纹。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56, 266.84 KB) / 下载次数 1241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32&k=286af59fdea8d1ce94147417b1f27ad6&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58
下载
(60.97 KB)
2017-9-12 15:57
南宋龙泉窑青釉弦纹扁鼓腹长颈盘口小瓷瓶
口径5.6,腹径9.3,足径6.1,高15.6;瓷,轮制。盘口,圆唇,细长颈,颈部有三道等距的凸弦纹,扁鼓腹,颈肩部和上腹部有四道浅凸弦纹,圈足略斜,足底心略有鸡心状突起。整器圆整,圈足有切削修整痕迹,但不太圆整光滑。白色胎略泛灰,胎骨较厚重。通体施青黄色釉,下腹及底部积釉处显青翠。足端未施釉,呈酱色。足圈略残。此器因具有竹之意态也被称之为“竹节瓶”。颈部和腹部运用了“出筋”的装饰技法,饰多层凸弦纹。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57, 60.97 KB) / 下载次数 1112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33&k=f7a80a7df2bc7e876f659a92816e6162&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5:59
下载
(59.13 KB)
2017-9-12 15:59
南宋龙泉窑青釉直口扁鼓腹长颈小瓷瓶
口径4.6,腹径8.8,足径6.7,高16.9;瓷,轮制。圆唇,直口,口沿下有一周带状突起,长直颈,扁鼓腹,圈足,足圈上有两个长方形孔,位于相对称的部位,足底心有一轻微的鸡心状突起。白色胎略泛灰,通体施粉青釉,口颈部略带青黄,釉面光洁滋润,下腹和足圈外有少量开片纹。圈足不甚圆整,其上有裂纹,足端未施釉,可见修整痕迹,呈酱红色,有少量窑砂粘连。足圈有两处磕伤缺口。此瓶造型清秀端庄,制作规整,无繁杂的附加装饰,仅仅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体现宋人简约平淡、清逸典雅的美学追求。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5:59, 59.13 KB) / 下载次数 1105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34&k=c1f33da4e534ef79b1caa3af5d15100d&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6:00
下载
(87.46 KB)
2017-9-12 16:00
南宋龙泉窑青釉敞口贯耳长腹瓷瓶
口径3.9,腹径6.8,足径4.2,高15.1;瓷,轮制。敞口,圆唇,口沿略有起伏,不太平整,束颈,颈部附一对小的管状贯耳,长弧腹,浅圈足。不见胎色,胎骨厚重。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光洁而有酥光,足底平而中心略有鸡心状突起,未施釉,足圈呈火石红色而足底呈浅褐色。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6:00, 87.46 KB) / 下载次数 1107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35&k=4f529dc9f477e9fe89812f27de674c4e&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6:02
下载
(62.9 KB)
2017-9-12 16:02
南宋龙泉窑青釉葫芦形注子
口径2.7,腹径8.2,足径5.4,把高8.5,流高8.9,注子高14.4;瓷,轮制。圆唇,直颈小口,颈较短,葫芦上半部呈梨形,下半部呈圆形,中腰直而明显。长流微曲,位于下半葫芦的上腹部,流端略残。曲柄,柄上隐约可见刻划的三道弦纹。下腹有一圈隐约的凹痕。圈足,外墙较高,圈足不太圆整,足端略经修整,足底不太平整,中心微突起。足端有一个小磕口。通体施粉青釉,釉层滋润肥厚,分布着淡淡的褐色开片,开片纹路较为稀疏,流上有一小黑斑。足底有三处缩釉。足端未施釉处呈橙色。白胎略泛灰色。注子为盛酒具,出现于唐代,元以后一般被称为执壶。宋代注子形式多种多样,葫芦形注子为创新产品,主要产于定窑,耀州窑及景德镇窑。龙泉窑葫芦形注子大多为元代产品,宋器较少见,其端庄流畅的外观、清新活泼的意态颇合宋人的审美口味。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6:02, 62.9 KB) / 下载次数 1358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36&k=c56b17618a515bfb030b3f0382d61b10&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6:03
下载
(62.31 KB)
2017-9-12 16:03
南宋龙泉窑青釉莲瓣纹深腹瓷盖碗
盖:径12.9,子口径10.1,高2.9;碗:口径11.85,腹径12.1,足径6.1,高7.8;通高9.8;瓷,轮制。此器由盖和碗两部分组合而成。盖子口,弧顶,中央有一蒂钮,盖内子口作方唇。外壁饰双层刻划莲瓣纹。除盖沿内、外壁通体施梅子青釉。碗母口尖唇,直口微敛,筒腹,腹部较深,圈足。外壁饰双层刻划莲瓣纹。内、外壁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滋润。莲瓣中部有一道凸脊,口沿和足端未施釉,呈红褐色。足圈不太圆整,浅灰色胎。莲瓣纹装饰是宋瓷中最普通的纹饰之一,莲瓣纹碗是南宋时期龙泉窑最为常见的产品。莲瓣纹瓣面丰满凸起,烧成后深浅不一,层次丰富,莲瓣纹隐露在釉色下,似无还有。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6:03, 62.31 KB) / 下载次数 1353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37&k=bf482bf8dcf5c04d194f2fcafa9bcb69&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6:05
下载
(62.36 KB)
2017-9-12 16:05
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瓷盖杯
盖:径9.2,子口径7.6,高2.3;杯:口径8.5,腹径8.8,足径4.5,高6.5;通高8.2;瓷,轮制。此器由盖和杯两部分组合而成。盖子口,弧顶,中央有一蒂钮,盖内子口作方唇。外壁饰双层刻划莲瓣纹。除盖沿内、外壁通体施梅子青釉。杯母口尖唇,直口微敛,筒腹,腹部较深,圈足。外壁饰双层刻划莲瓣纹。内、外壁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滋润。莲瓣中部有一道凸脊,口沿和足端未施釉,呈红褐色。足圈不太圆整,浅灰色胎。莲瓣纹装饰是宋瓷中最普通的纹饰之一,莲瓣纹碗是南宋时期龙泉窑最为常见的产品。莲瓣纹瓣面丰满凸起,烧成后深浅不一,层次丰富,莲瓣纹隐露在釉色下,似无还有。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6:05, 62.36 KB) / 下载次数 1410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38&k=90abc7faf22b2558310f08ab23fc5797&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6:06
下载
(54.5 KB)
2017-9-12 16:06
南宋龙泉窑青釉斜直腹斗笠瓷碗
口径16.3,足径4.5,高5.7;瓷,轮制。敞口,尖唇,斜直腹,小圈足。外壁口沿下多均有较厚的积釉,釉面突起。内底心和足底心均呈鸡心状凸起。白色胎泛灰,胎骨略显厚重,通体施梅子青釉,口沿处釉色青黄,釉面光洁滋润,外壁有一针眼。圈足不甚圆整,足端未施釉,呈浅酱色。斗笠瓷器碗为饮茶用具,除龙泉窑外定窑、景德镇窑都有生产。斗笠碗最大的特点是有比较薄的胎。薄胎瓷是受金银器的影响而出现的。从唐代开始瓷器不断尝试减少器物胎壁的厚度,以使瓷器具有金银器的轻薄质感。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6:06, 54.5 KB) / 下载次数 1473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39&k=f8d98021e04d4759a05804d7f0ca937b&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6:08
下载
(67.29 KB)
2017-9-12 16:08
南宋龙泉窑青釉大圆瓷洗
口径15.3,足径7.5,高4.6;瓷,轮制。圆唇,敞口,斜直腹,下腹斜折,圈足,足端较窄。白胎略泛灰色,通体施青釉,以梅子青釉最多,釉面多光洁莹润,足端未施釉,呈酱红色。梅子青釉,无开片。内底和足心均略凸起。洗釉色柔和,线条明快,给人以文静优雅的美感。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6:08, 67.29 KB) / 下载次数 1478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40&k=44e1dd876f1a99cc2f8d6bc35e4a7504&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6:10
下载
(51.31 KB)
2017-9-12 16:09
南宋龙泉窑青釉圆瓷洗
口径12.8,足径6.7,高3.8;瓷,轮制。圆唇,敞口,斜直腹,下腹斜折,圈足,足端较窄。白胎略泛灰色,通体施青釉,以梅子青釉最多,釉面多光洁莹润,足端未施釉,呈酱红色。梅子青釉,无开片。洗釉色柔和,线条明快,给人以文静优雅的美感。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6:09, 51.31 KB) / 下载次数 1437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41&k=1d854b271e8fcd6871f52bbf249f6cfc&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6:11
下载
(57.95 KB)
2017-9-12 16:11
南宋龙泉窑青釉小圆瓷洗
口径9.4,足径4.4,高3.2;瓷,轮制。圆唇,敞口,斜直腹,下腹斜折,圈足,足端较窄。白胎略泛灰色,通体施青釉,以梅子青釉最多,釉面多光洁莹润,足端未施釉,呈酱红色。梅子青釉,无开片。内底和足心均略凸起。洗釉色柔和,线条明快,给人以文静优雅的美感。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6:11, 57.95 KB) / 下载次数 1460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42&k=1c644b1e12dbf6cb63b2c98af887f724&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6:13
下载
(58.82 KB)
2017-9-12 16:13
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瓷碗
口径16.2,足径5.2,高6.8;瓷,轮制,敞口,圆唇,弧腹较斜,圈足。外壁均装饰模印双层仰莲纹,莲瓣中部有一道凸脊,圈足均为小圈足,足圈宽,外墙高与内墙,足底有修整痕迹但仍显不太平整,除圈足外墙以外,足部基本未施釉,但有粘釉痕迹,器物厚重、手感很沉。刻划花纹因为釉层的厚薄或清晰或模糊,施青灰色釉,釉色较为灰暗。莲瓣纹装饰是宋瓷中最普通的纹饰之一,莲瓣纹碗是南宋时期龙泉窑最为常见的产品。莲瓣纹瓣面丰满凸起,中有棱脊,烧成后深浅不一,层次丰富,莲瓣纹隐露在釉色下,似无还有。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6:13, 58.82 KB) / 下载次数 1463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43&k=499a36b18a99af8a65ac1ad8ef65d589&t=1753417662&sid=4zZ18G
作者:
草根读史记
时间:
2017-9-12 16:15
下载
(52.97 KB)
2017-9-12 16:14
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纹瓷盘
口径21.4,足径9.4,高5.2;圆口,折唇,菊瓣形折壁,平底。白胎,施粉青釉。此盘内壁的菊瓣形凹陷具有明显的仿金银器风格。金鱼村窖藏出土大量菊瓣形器四只有这一件属于龙泉窑产品。
图片附件:
13053007519eec54096b7c5bf0.jpg
(2017-9-12 16:14, 52.97 KB) / 下载次数 1474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244&k=32928c24fa51607b5b65799af1ea8e84&t=1753417662&sid=4zZ18G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