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十四)傀儡抗主 [打印本页]

作者: 明清风云    时间: 2013-8-1 19:21     标题: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十四)傀儡抗主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十四)傀儡抗主

     1932年9月,“伪满国务总理郑教胥”和伪国务院总务厅长官驹井德三的矛盾激化,最终到了无法共存的地步,本来日本侵略者和中国汉奸之间有矛盾并不奇怪,以往这些斗争最终的结果是汉汗让步,可奇怪的是这一次较量竟然是日本人做出了让步,郑孝胥获胜,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一向跋扈骄横的日本关东军会善罢甘休?允许这样一个不听话的奴才存在吗?

     请继续关注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为您讲述末代皇帝溥仪第14集《傀儡抗主》
作者: 明清风云    时间: 2013-8-1 19:22


作者: 明清风云    时间: 2013-8-1 19:23

[画外音]1932年9月,“伪满国务总理郑教胥”和伪国务院总务厅长官驹井德三的矛盾激化,最终到了无法共存的地步,本来日本侵略者和中国汉奸之间有矛盾并不奇怪,以往这些斗争最终的结果是汉汗让步,可奇怪的是这一次较量竟然是日本人做出了让步,郑孝胥获胜,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一向跋扈骄横的日本关东军会善罢甘休?允许这样一个不听话的奴才存在吗?请继续关注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为您讲述末代皇帝溥仪第14集《傀儡抗主》。

[喻大华]1985年,面对日本广播协会的摄像机,溥仪的弟弟溥杰用日语言简意赅地说:“我们利用关东军实现清朝复辟,关东军利用我们实现日本的政治目的,这就是满洲国。”可见伪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侵略者和中国汉奸的相互利用的结果。汉奸跟主子大多数是一种同床异梦的关系,更何况谁会甘心做傀儡呢?所以,双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彼此的关系,绝非想像的那样单纯。1932年9月3日,溥仪接到通报,说国务总理郑孝胥求见。按例,郑孝胥每周前来一次,抱来一堆文件,到溥仪这里签字画押,其它时间一般不来,现在突然来访,肯定是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儿,所以溥仪立即传见。郑孝胥满脸通红,喘着粗气,报告溥仪,要辞去国务总理一职,不干了。溥仪十分惊讶,说平白无故为什么不干呢?郑孝胥说我无能,领导不了国务院,现在国家一埸糊涂,难辞其咎,所以决定辞职让贤,不干了。溥仪听出来了,郑孝胥话里有话,于是追问究竟,郑孝胥一五一十的控诉了伪满国务院总务厅长官驹井德三,目中无人、专横跋扈欺上压下种种事实都跟溥仪说了,总之,已经撕破了脸,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不干了。溥认错听完郑教胥的控诉,也很为难,他知道,郑孝胥跟驹井德三的去留,他全说了不算,这事儿得关东军定,于是建议郑孝胥先请几天假,郑孝胥说那就请七天假,于是就出了勤民楼,乘汽车直接回家了。驹井德三是个什么人呢?他出生在1885年,长期任职于现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东北从事特务活动,他跟关东军关系密切。所以伪满成立之后啊,被任命为首任“国务院总务厅长官”。如果说关东军司令是伪满的“太上皇”,直接控制溥仪,那么这个“总务厅长官”担任的就是控制郑孝胥的责任。在伪满成立初期,关东军司令本庄繁预见到了这个体制肯定导致矛盾,所以在1932年5月,把驹井德三给叫来,对他进行了一番训示,命令他搞好跟满洲国官员的关系,本庄繁说,作为满洲国官吏的日本人,须绝对避免凭借军方的背景表现出优越感,应以恭谦为本,遵守满洲国官吏之纪律,停顿了一下,本庄接着说,在初期尽量不安排日本人担任负责工作。驹井德三连连点头,然后退下。实事求是地说,无论是日本侵略者还是伪满汉奸彼此都希望和谐相处,谁也不希望闹矛盾,但是,只要关东军不改变控制、奴役伪满的政策,二者之间就不可能没有矛盾,本庄繁的所谓的训示,也是掩耳盗铃。根据本庄繁的意思,驹井德三玩了个花样,他任命各部的总长,就是部长全都是中国人,可是次长,就是副部长和重要的司局长,多由日本人担任,他认为这样既能掩人耳目,又可以大权独揽,没想到惹恼了伪满的内阁阁员们。财政总长兼吉林省省长熙洽拍案而起。说:“满洲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聘请几名日本人做顾问是可以的,安插这么多日本人做官成何体统,新政府刚成立,军部也没和我们说过,这个人事安排方案是谁给做出来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熙洽也不是出于民族大义,要是那样他就不当汉奸了,他本来为日本人占领东北出过大力,但是关东军没让他当国务总理,正憋着一肚子气,看了这个人事安排,找到了发泄口,他依仗自己跟军方的特殊关系,根本不把驹井德三放在眼里,所以痛快淋漓骂了半天,驹井德三哪能受这番指责呀,他大骂熙洽捣乱,还翻小肠,说熙洽拿了关东军的“功劳金”就不应该再出来捣乱,原来呀,关东军没让熙洽当国务总理,但是以“功劳金”的名义,给他了30万块钱,实际上就是“封口费”,他感觉你拿了钱依然瞎嚷嚷太不仗义,汉奸们纷纷相劝,好歹把这风波给平息下去了。事后,驹井德三也很后悔自己的失态。他给伪满官员们开会,他语重心长说了三点,他说第一呀,“满洲国”虽然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但也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呀,他有满族,有汉族,有蒙古族,还有大和族还有朝鲜族,他有五个民族,自然就有三个民族的官吏,所以日本人当官,大家不要有意见嘛。第二,“满洲国”是日本人用生命换来的,同样,示来的建设也离不开日本人的指导。第三,他说日本人诚心诚意地帮助满洲人建设“富强康乐”的国家,是一份好意,大家要欢迎,不应该敌视和怀疑,汉奸们也纷纷表态,理解和拥护,会议气氛融洽,驹井德三感觉面子又挽回来了,他很满意。
[画外音]看起来矛盾似乎化解了,一切又恢复了常态。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天之后,在国务会议上,驹井德三和伪满洲官员之间又发生了一次更加激烈的冲突。使得双方的矛盾愈加激化,那么这一次的起因又是什么呢?

[喻大华]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各部的总长接到通知,来到会议室坐下,打开面前桌子上的牛皮纸口袋,拿出会议文件,一看是《官吏俸给法草案》,哎哟,这是研究伪洲国官员工资级别的,因为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所以都认真看了起来,不料越看越生气,原来这个草案规定,伪满日本官员的工资比汉奸们高,高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次长,就是副部长的工资,比汉奸总长的工资高40%,这下炸锅了。“这个议案简直不象话”,这前几天放炮的熙洽又开口了,他说“既然咱们是个复和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为什么日本要受特殊待遇呢!”以此为开端,汉奸们七嘴人证物证俱在舌地表达了反对意见,有的说日本享受特殊待遇,不符合“满洲国”的“建国精神”,有人说,本庄繁司令官讲,日满亲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假期待遇不同,恐怕不是本庄司令官的本意吧。总之,伪满汉奸们要求同工同酬,并且搬出民族平等的理由做依据。说得振振有词。看来啊,这个草案不可能通过会议表决了,搁浅了。驹井德三不慌不忙,叫过来总务厅的人事课的课长古海忠之,让古海忠之给汉奸们解释一下,古海咳嗽了一声,讲了这样一番“大道理”,他的意思是各位误解了“民族平等”政策的实质,“平等”不意味着每个人挣一样多的钱,因为人和人的能力不同,要是都挣一样多的钱,那才是最大的不平等,汉汗们连连点头,说得对,是这个理儿,但是古海忠之下面的话就颠倒黑白了,他说日本人是高等民族,能力强,而且生活指数高,人家天生吃大米,不象满洲人吃高梁米、苞米面就能生活,所以薪俸自然高。听完古海忠之这一席歪理,汉奸们都很生气,谁说满洲人吃高梁米就能生活?那是下层百姓,咱汉奸生活水平比日本人还高,谁说日本人是高等民族,那欺男霸女,绑票贩毒,那事干得还少吗?远的不说,驹井德三一看场面失控,立即打断发言,宣布散会、散会。根据溥仪《我的前半生》记载,几天之后会议重开,驹井德三争取主动,装作推心置腹的样子,语重心长的对汉奸们说,他说我跟次长们研究过,关东军也同意,给总长们把俸额一律提高到与次长们同一标准,但是驹井德三又补充了,日籍官吏远离本乡,前来为满洲人建设“王道乐土”,这是应该感激的,因此另外要付给日籍人员特殊津贴,这是最后决定,不要再争执了。据溥仪回忆,驹井这番话恩威并重,语气也很强硬,各部的总长听了之后,他们知道再闹就讨没趣了,好在已经给加了钱,因此就都不再做声了,可是熙洽自认为与本庄繁有着特殊的关系,没有把驹井德三放在眼里,当时又顶了两句,熙洽说我不是争俩钱,我也不缺钱花,我倒要问问,日本人在哪儿建设“王道乐土”?不是在满洲吗?没有满洲人能建设吗?没想到驹井德三顿时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吼道:“你知道满洲的历史吗?满洲是日本人的血换来的,是从俄国人手里夺回来的,你懂吗?”熙洽脸色煞白,问道,你不让讲话吗?本庄司令官也没对我喊叫过,驹井德三依然大喊大叫,“我就是要叫你明白,这是军决定的”。现场顿时一片混乱,伪军政部长张景惠站起来,张景惠这个人我以后要多说他。张景惠站出来打圆场,给谁打圆场,给驹井德三打圆场,他说,我们无功受禄,实觉惭愧,再斤斤计较实不应该,然后帮助日本人把这个草案通过了。驹井德三夹着皮包在一群日本官员的族拥之下离开了会场。临走的时候还嘟嘟嚷嚷地骂,“给你吃现成的,还在这捣乱,哼,可要放明白点!”表面上看驹井德三胜利了,但是他低估了伪满汉奸们的能量,熙洽等人被骂得颜面扫地,哪能善罢甘休呢,自然要报复,这怎么报复呢,报复就是四处散布,说驹井德三专横跋扈,居然在国务会议上打了熙洽两记耳光。这话传到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的耳朵里面去了,为此召来驹井质问你凭什么打人,打人是肯定不对的,驹井德三顿足捶胸解释,我肯定没打,我就是想打,但绝对没打,他的同僚纷纷帮他证明,说驹井真是一位有修养的人呀,当时的场面实在是太令人气愤了。成了无头案,他到底打没打,本庄也不想追究了,最后嘱咐说,事情既然已经过去,就过去了吧,为了帝国国策的顺利实施,对于满洲上层人物应该采取怀柔安抚的办法。驹井德三满腹委屈啊,点头应承下来。伪满汉奸们还不罢休,他们要挑拨郑孝胥跟驹井德三的关系,到处散布什么呢?驹井德三背地里说了郑孝胥很多坏话,说特难听,没法学,反正学了很多坏话,为了增加可信度,他们找来一些日本浪人,让这些日本人去跟郑孝胥的秘书去说,来渗透这些消息,大家知道,一般这秘书不会搅和领导的矛盾,但郑孝胥的秘书跟别人的秘书不一样,他用自己的儿子郑垂当秘书,儿子最忌讳别人骂他爸爸,所以呢,这话传到郑垂那儿,郑垂再转告他爸,这问题就严重了。其实啊,郑孝胥跟驹井德三本来就矛盾重重,郑孝胥出任伪国务总理,年过七旬,满腹经纶,成了政府首脑,自然踌躇满志,哪里看得上比他小二十多岁的驹井德三呢,更受不了他的指手画脚,原来就有很多的矛盾,现在又听说驹井德三在背地里辱骂自己,完全当真,双方越闹越僵,到1932年的夏天,双方的关系已经到了不共戴天的程度,召开国务会议,只要驹井德三到场,郑孝胥立即拂袖而去,这样一来,伪国务院,简直就瘫痪了,据古海忠之回忆,他说当时有很多重要的事儿要处理,比如年度预算的审核,一年都不得过了一多半了还没审核呢,五年计划的编制,这倒不着急,需要国务院高层开会拍板,但这个会一直不开,一打听,才知道郑孝胥和驹井德三两个人不共戴天了,这怎么弄,于是就出现了开头我说的那一幕,1932年9月3日,郑孝胥前往执政府,向溥仪辞职,郑孝胥毫不隐讳自己的立场,他明确表示:“驹井德三遇事把持,以致办事有种种障碍。”(《伪满人物》),总之,不把驹井德三调离国务院,他就辞去国务总理这个职务。

[画外音]郑教胥使出杀手锏,威胁关东军要撂挑子不干了,可是对关东军来说,当时想坐伪满国务总理位置的人,应该大有人在,哪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呢?再提拔一个接任不就行了吗?可是没想到,关东军真的慌了手脚,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郑孝胥到底有什么王牌在手里,才会这样底气十足呢?
[喻大华]关东军慌了,当时关东军正发生一场人事变动,原来那个司令叫本庄繁,调回日本了,要新派来一位在日本军界享有非常高声望的武藤信义担任司令官,兼日本国驻伪满洲国大使,武藤很快就要来到长春了,预定在9月15日主持一个盛大的仪式,日本正式承认伪满洲国以及《日满议定书》签字仪式,这是日本举国瞩目的一件大事啊,几代军主义分子,朝思暮想的东北大陆,终于落到了手中,这该是一个多么值得狂欢的时刻啊,谁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伪满的国务总理要撂挑子不干,你想武藤信义跟谁签约去呀,再任命一位国务总理您看来得及吗?9月3号郑孝胥提出辞职,那么预定9月15日举行签字仪式,你在时间上来不及了,这真是火烧眉毛,解铃还需系铃人,关东军把驹井德三叫去,骂了个狗血喷头,然后勒令他去向郑孝胥道歉和解,驹井德三这算是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一边是关东军,惹不起,另一边是郑孝胥,现在也惹不起了,他硬着头皮前往郑孝胥家中赔礼道歉,但是遇到了一个大难题,郑孝胥不让他进门,无奈之下,他只好来到执政府,求见溥仪,见了面之后,他谍谍不休地向溥仪解释,他说他其实跟郑总理没有太深的矛盾,全是总理的秘书官郑垂从中挑拨离间的结果,他接着说,郑垂按说也是个好青年,就愿意跟那一些日本流氓混一块,这些日本流氓用心险恶,造谣惑众啊,溥仪知道这郑垂也不是个东西,这个时候溥仪跟郑孝胥的关系已经不好了,对郑垂,溥仪很厌恶,所以连连点头,不过驹井德三提到“日本流氓”这个词引起了溥仪的好奇心,说你们日本不是“高等”民族吗,也有流氓啊,驹井德三满头大汗,他一边擦一边说,说,什么高等民族,流氓大大地有,溥仪关心地询问驹井德三,说那你需要什么帮助,驹井德三讲了被拒之门外的事儿,希望执政阁下,给郑孝胥打个电话,引见一下,以免再次被拒之门外。他说这事儿好办,溥仪操起电话,叫通之后,命令郑孝胥接见驹井德三,不许再不给开门,不愧是“国家元首”啊,面子真大,第二天,驹井德三见到了郑孝胥,谈得结果不得而知,反正下午郑垂来见溥仪,替他爸爸把假期从七天处长到十天。得知郑孝胥延长假期,9月6日,驹井德三火冒三丈,接连两次前往郑孝胥家中,均未得进门,无奈,只好再来去找溥仪。溥仪干脆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接见,驹井德三一屁股坐在了勤民楼的台阶上,颇有一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你说怎么整,郑孝胥不让他进门,关东军非让他去,溥仪又不帮他,坐在台阶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溥仪在楼上偷看,看这个驹井德三象一个丧家犬一样堵在家门口,心生一计,派亲信下楼,打发驹井离开,驹井德三一看溥仪派来了亲信,一把拉住了来人的手,控诉说,说一国总理放弃责任,这是罢工,不,是犯罪啊,说我要向军方控告,把郑孝胥送进监狱,还有那个郑垂,更不能轻饶。当然了,我也不愿意把事儿做绝,我这次来啊就是请执政阁下,主持公道,说服郑孝胥赶紧销假,总之他说他崇尚和谐,最好和平解决,见血腥不好。溥仪的亲信语重心长地劝告驹井德三,说你在这等也是白费时间,这事执政阁下根本管不了,“满洲国”的政务都是关东军和政务院决定,执政的工作就是盖章,其它啥都说了不算,驹井德三故作惊讶,说一国元首怎么能仅是盖印呢?突然,驹井德三一拍脑门,贼喊捉贼地指责郑孝胥胆大包天,架空执政,把执政变成了傀儡,然后起身拍拍屁股,骂骂咧咧地走了。驹井德三找来几位年过七旬的日本老人,劝说郑孝胥,不见效果,派宪兵封了郑孝胥的家门,郑孝胥还在坚持,日本人束手无策了。军方明白,从时间上来看,在9月15日《日满议定书》签字之前,肯定来不及更换国务总理,如果找个汉奸临时代理一下出不妥当,这等于暴露了主子跟奴才之间的矛盾,让世界列强看笑话,并且,在局面混沌不清的情况下,汉奸们也不愿意去趟这浑水,那最后办法就只有一个,说服郑孝胥销假上班。为此,关东军参谋长,这个时候司令官不在了,参谋长说了算,其实这个时候只是个副参谋长主持工作,叫冈村宁次,他不在长春,在沈阳,特地赶回长春求见溥仪。经研究,溥仪同意说服郑孝胥销假,这个时候郑孝胥不好再端下去了,不过他提出了复出的条件,限期二十天,撤换驹井德三,否则再次辞职,冈村宁次眉头紧锁,沉思半晌,从牙缝里蹦出两个字“好吧”,同意。1932年9月9日早晨,长春伪满国务院门前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驹井德三率领日系官员列队门口,欢迎郑孝胥“复工”。汽车驶来,车门一开,所有日本人立即鞠躬,抬头一看,原来下车的是总理公子兼秘书官郑垂,错了。郑孝胥的汽车随后抵达,日本人再次鞠躬。一些伪满的汉奸,国务院的汉奸在一边围观,看到这一幕,郑孝胥故意大声地说,这是第一仗,二十天之后,驹井德三不走,我还要辞职。由于驹井德三缠着非要跟郑垂单独谈谈,郑孝胥回头说了一句,“郑垂非汝所得请”,就是说你没资格请见郑垂,然后父子二人,头也不回地进了办公室。9月9日,郑孝胥复工啦,那么1932年10月,驹井德三被关东军撤职,次年,他以49岁的年龄,虚岁,办理了退职手续,回了日本。其实啊,驹井被罢免的原因,除了郑孝胥的抵制以外,还有日本人狗咬狗的因素,在驹井德三把持伪国务院期间,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前来东北,用二个月的时间,全面考察了伪满洲国的真实情况,10月2日,国联正式公布了调查报告,认定了伪满洲国是日本制造的傀儡政权,日本政府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感觉颜面扫地,迁怒关东军,没有摆平调查团,没有藏住傀儡政权的马脚,而关东军恼羞成怒,把责任一股恼儿推给了驹井德三,摘了他的乌纱帽,驹井从此回到日本,没有再进入政界,在日本战败之后,向驻日美军投案自首,因为他是战犯嘛,被免于起诉,宽大处理,驹井的下场不得而知。

[画外音]这一次和关东军的对峙,伪满国务总理郑孝胥取得了表面的胜利,毕竟赶走了一个日本人,并不能改变他们傀儡的命运,1934年3月1日,溥仪就任“满洲帝国皇帝”,虽然他依然不过是个傀儡皇帝,可是一个日本人的来访,让溥仪看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

[喻大华]溥仪登基不久,日本天皇派弟弟秩父宫雍仁亲王来到伪满向溥仪表示祝贺。1934年的6月7日,溥仪在勤民楼接见了秩父宫,铁父宫呈上了天皇的亲笔信,还有两枚勋章,送给溥仪夫妇,溥仪一个,婉容一个,然后鞠躬,说了一大套祝贺的话,关东军怀念始终在场,但是一改平日里威风凛凛、旁若无人的表情,换上了一幅卑谦和蔼的态度,接见完毕,举行午宴,司令官屈居宴席的一角,细嚼慢咽,像个受气的小媳妇,看到这一幕,溥仪心里十分得意,他想,这回你知道我的身份了吧。秩父宫雍仁亲王完成祝贺的使命之后,又到东北主要城市转悠了一圈,然后才返回日本,不久日本方面向溥仪发出了访问邀请,去还是不去呢?溥仪跟亲信一合计啊,大家普遍担心日本鬼子又搞什么花样,建议溥仪不去,为此,还做了占卜,结果也是消极的,溥仪犯难了,他不想去,但是关东军命令他必须接受日本的邀请,以答谢秩父宫的来访,况且伪满洲国建立两年来,日本人付出了很大代价,也应借此机会表示感谢,所以你必须去,溥仪无奈之下,只好任凭摆布,那么在1935年4月2日乘火车离开长春,前往大连,日本海军派出重两万六千吨的重巡洋舰,来接溥仪,然后他上了军舰,驶出了大连港,开始了访问日本的旅程。溥仪哪能想到,这次出访,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意外的惊喜。日本人普说,溥仪访日在外交礼仪上是日本史无前例的盛典,实事求是地说,日本人接待溥仪的规格之高,不仅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溥仪是4月3日从大连港出海的,4月5日凌晨,日本海军联合舰军司令高桥三吉大将,率领70艘军舰在九州西部海面迎接溥仪,给他举行了历行两个小时的海上分列式,70艘军舰排出20海里阵型,依次鸣放了21响礼炮,把溥仪给震住了,溥仪从横滨上岸,然后坐火车前往东京,日本天皇亲自到火车站迎接,不是在出站口,是亲自进站台迎接,十几万日本民众夹道欢迎,日本皇室和政府,分别给溥仪举行了国宴,海军不是举行海上分列式吗,那么陆军在东京代代木演兵场给溥仪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对日本的盛情接待,溥仪感激涕零,极尽诌媚,他参拜了明治神宫,靖国神社,拜谒了明治天皇和大正天皇的陵墓。4月23日,溥仪登上军舰,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日本。日本高规格接待溥仪,无疑是为了笼络和夸震慑,也是以此自如自乐,鼓舞士气,欺骗世界舆论,服务于在亚洲的进一步扩张,但溥仪自作多情啊,他感觉自己在伪满的地位就是天皇在日本的地位,他认为无论是伪满的日本官吏,还是关东军对自己都应该尊崇服从。

[画外音]日本天皇的高规格接待,让溥仪再一次看到了希望,他甚至以为自己找到了对付关东军的法宝,他决定以天皇为后盾,树立自己在伪满洲国的权威,那么溥仪窨是怎么做的呢?他的策略有效吗?

[喻大华]1935年4月28日,溥仪终于结束了二十多天的旅程,返回了长春。这个时候,长春花也开了,树也绿了,溥仪心情非常高兴,他决定利用这次出访的成果,提高自己的身价,跟关东军周旋,溥仪很聪明,他提高身价的方法就是跟日本天皇捆绑。4月3日,溥仪未经关东军同意,就把长春的日满官员召来开会,在帝宫,他住的地方原来叫执政府,现在叫帝宫,在帝宫东侧的空地上,架起了扩音器,连讲稿都没预备,口若悬河地发表演说,讲什么呢?讲日本天皇对他的礼遇,末了,溥仪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为了满日亲善,我确信,如果日本人有不利于满洲国者,就是不忠于日本天皇陛下,如果有满洲人有不利于日本者,就是不忠于满洲国的皇帝,你看,他在捆绑,把这两个人弄到一块儿去了。5月2日,更是颁发了《回銮训民诏书》,在溥仪的过问下,其中特地加上了这样一句话,朕与天皇陛下精神如一体,从此全东北的军队、机关、学校必须背诵这一所谓的“诏书”,关东军的军阀们冷眼帝观,心情复杂,溥仪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对日本人的好感,这是他们期望的,但因此翘尾巴,又给他们带来了麻烦,负责跟溥仪联络的关东军参谋片仓衷,记述了这一苗头,他说,“1935年溥仪访日后生了变化,他知道利用天皇可抑制关东军。以往我们可以随意出入溥仪寝室谈话,而访日后对他就得注意拘泥形式了。”原来不大客气,推门就进,管他上午、下午、晚上呢,随时都可以见他,现在得拘泥形式了。为什么呢?不忠于满洲国皇帝就不忠于日本天皇吗,这纲上得挺高,所以感到很麻烦,此时,伪满国务院依然风波不断,自从伪国务总理郑孝胥跟国务院总务厅长官驹井德三闹翻,最后结果驹井被撤职了,但此后的总务厅长官依然难以控制国务院。1935年的5月中旬,关东军与溥仪就伪满国务院问题交换了意见,溥仪不明真相,他首先批评了前任总务厅长官驹井德三的专横跋扈,然后语气强硬的说,“日系官吏完全不知满洲的情况,只是全部照搬了日本的制度,照葫芦画标地实施而招致了混乱。”把责任全推给日本人了。关东军司令心里窝火,无论如何不能放任傀儡们当家作主结果的出现,就在密谋策划的时候,一个意外出现了,郑孝胥做了一件让日本人火冒三丈的举动,这是怎么回事,这对伪满政府和溥仪的命运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请看下集,谢谢。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