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标题: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二十)引渡回国
[打印本页]
作者:
明清风云
时间:
2013-8-1 20:33
标题: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二十)引渡回国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二十)引渡回国
1945年8月19日,伪满政权垮台后,亡了国的末代皇帝溥仪出逃日本,在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获,自此在苏联开始了五年的被俘岁月,在此期间,他曾前往东京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庭做证,为控诉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罪行尽到了自己的义务,此后溥仪一直被关押在收容所,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再次改变了溥仪的命运,他将被引渡回国。
当这位末代皇帝再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他将怎样面对新的执政者,对于未来的命运溥仪又有怎样的幻想呢?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为您讲述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末代皇帝溥仪第二十集《引渡回国》。
作者:
明清风云
时间:
2013-8-1 20:35
作者:
明清风云
时间:
2013-8-1 20:37
[画外音]1945年8月19日,伪满政权垮台后,亡了国的末代皇帝溥仪出逃日本,在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获,自此在苏联开始了五年的被俘岁月,在此期间,他曾前往东京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庭做证,为控诉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罪行尽到了自己的义务,此后溥仪一直被关押在收容所,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再次改变了溥仪的命运,他将被引渡回国,当这位末代皇帝再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他将怎样面对新的执政者,对于未来的命运溥仪又有怎样的幻想呢?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为您讲述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末代皇帝溥仪第二十集《引渡回国》。
[喻大华]1950年7月31日傍晚,60多名伪满战犯在苏军士兵的押送下,乘列车抵达了黑龙江省绥芬河火车站,在这些战犯中除了个别级别比较低的人以外,其他人自知罪孽深重,断定必死无疑,估计下了苏联的火车就将被新中国政府宣布逮捕,然后宣判,五花大绑地押赴刑场处决,所以每个人的情绪都低落到了极点,然而苏联押送人员又向战犯们宣布了一个火上浇油的决定,来早了,将于明天清晨办理引渡,所以还得在火车上住一宿,这个时候正是闷热的盛夏季节,车窗,车门关得严严实实,考虑到随时可能上路,战犯们把压箱底的衣服都一股脑套在身上,已经汗流浃背,就等着到另一个世界里去凉快凉快,听说那边凉快,那么现在又听说要推迟引渡,谁愿意胆战心惊地再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呢?所以车箱里边一片唉声叹气,众人颇有一种求死不得的无奈,溥仪没有跟伪满大臣们在一块,他被安排在苏军军官的卧铺车厢,条件稍好一些,他穿着当年到远东军事法庭作证的时候苏联人给他做的毛料西服,衬衣领带整整齐齐,本来还穿了件风衣,但是太热了,实在穿不住,只好脱下来放在一边,他断定绝无生路必死无疑,决心在临刑的时候喊一句口号,内容也想好了,是太祖高皇帝万岁,所谓“太祖”是庙号,“高”是谥号,指的是努尔哈赤,大家知道溥仪是清朝的末代皇帝,那一位皇帝都比他辈儿大,喊道光万岁吧,怕嘉庆不乐意,所以呢挑了个辈儿最大的喊,努尔哈赤万岁,当然叫太祖高皇帝万岁,口号简短扼要,问题是现在腿肚子已经开始转筋了,没把握死到临头的时候能不能喊出口,溥仪夜不能寐,睡不着觉,看着窗外的夜色,时而期盼,黑夜永远没有尽头,盼望立即天明,看看有没有奇迹发生,否则的话早死早托生,1950年8月1日的清晨到来了,中方的列车开进了站台,停在跟苏联列车平行的位置,然后现在被封锁,中苏两国士兵持枪相对,站成一个胡同,一边是身穿礼服的苏军战士,另一边是衣着朴素的解放军士兵,刺刀寒光闪闪,烘托着紧张的气氛,一声声口令吓得火车上的战犯们已经灵魂出窃了,开始点名,苏联人喊到一个名字,这个人立即起身下车,然后中方再点名照相,通过两国士兵的人墙胡同,登上中方的列车,伪满大臣们大多年逾六旬,走都走不成个样子,被搀过去的像前伪国务总理张景惠,已经快八十岁了,被士兵半搀半抬地弄到了中方的列车上,溥仪这年四十五岁,正值壮年不用搀扶,他晚年还记得他最后被移交给中国政府,那么当时还有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对他说,我奉周恩来总理的命令来接收你们,现在你回到了祖国,溥仪也不知道周恩来是谁?他低头等人给他上手铐,但是呢,中方人员直接就把他领到了列车上,虽然没有被拷上,但是他看到现场戒备森严的气氛,他明白了事态的严重,登上新中国的火车,溥仪看到六十多名伪满战犯都规规矩矩地坐在车厢里面,没有一个人被绑或者被拷,但是车厢两头各有拎着冲锋枪的士兵,更为严重的是所有窗户都拿报纸糊上了,看到这个景象溥仪心里十分沉重,他后来回忆说“气氛如此严重,这不是送我们上刑场又是干什么呢?我看了看左近的犯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呈现出死灰般的颜色”,溥仪座下之后,汽笛一声长鸣,机车倒推着车厢,缓缓离开了绥芬河火车站,解放军干部来宣布纪律,然后分发碗筷,吃过早餐之后现场的气氛稍有缓和,无疑这些伪满大臣们都想知道此行的终点站,或者说刑场设在哪里,车窗被糊上了看不到外边,又不敢问押送的解放军,但是这些战犯们大多是东北通,他们很快判断出火车的经过路线,原来这是一列临时编组的火车,每到一个车站,都要停很长时间,虽然看不到外边,但是站台上有广播,给这些战犯们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所以当火车经哈尔滨南行之后,战犯们立即断定将在当年卖国求荣的长春被公审,然后枪决。
[画外音]当年溥仪再次抛弃了他的子民,企图逃跑被苏军俘获离开东北,如今五年过去,伤心故国,不堪回首,却也换了人间,东北的解放让这片伤痕累累的黑土地焕发了无限生机,而以溥仪为首的这些伪满战犯们,对新的执政者中国共产党,既没有接触更不了解,只能凭着想像去猜测,那么当他们回到祖国时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
[喻大华]溥仪感觉随着火车的奔驰,自己的生命越来越短,在苏联的时候他读过一些中文的宣传品,知道新中国政府公审犯人的大致程序,人到齐了先唱歌,然后把五花大绑的犯人押上台,全场一起喊口号,接下来控诉,使愤怒的气氛达到顶点,最后把犯人拖下台去,在万人的唾骂声中一枪毙命,一想到这里溥仪魂飞天外,他恐惧的失态了,另外他又感觉自己冤枉透顶啊,虽然做过大清帝国的皇帝和伪满洲国的傀儡元首,但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平素念经吃素,连苍蝇,蚊子都不打,现在却要像江洋大盗那样被绑赴法场,真是死不瞑目,他要让别人知道他不是个恶人,不应该落得如此下场,他觉得他冤,他站起来了,跟谁说啊,看看伪满的战犯们没法说,再看身边有个解放军,拎着冲锋枪站在他身边,跟身边的解放军怎么说呢,正好解放军有一个胸章,上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几个字,溥仪就开始跟人家说,说解放这个词太好了,我是佛教徒,信佛,我们就讲究解放,解放一切生灵,因为我佛慈悲吗?然后讲自己如何吃素,如何不杀生,如何放生等等等等,解放军士兵也不理他,溥仪看这个话题谈不下去了,又换了个话题开始举报,说那谁谁谁谁思想反动,那个人骂过斯大林等等等等,开始举报,将功赎罪嘛,解放军士兵还不理他,但是那些伪满大臣们坐不住了,纷纷往这边看,溥仪又跟那些伪满大臣们干起来了,你们看我干什么?你们干什么,反正被枪毙的不过是我,你们不用害怕,大家一看他失态了,就纷纷地过来劝他,然后硬让他躺在座椅上,溥仪也确实是好几天没睡好觉,迷迷糊糊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了,您看《我的前半生》里边记载,溥仪揉着眼睛,十分惊讶自己还活着,然后一骨碌爬起来,去看昨天被他检举的那几个人,一看都好端端在那儿坐着,突然他想到了冤鬼报仇的故事,这此人将来变成鬼找他报仇啊,所以他不由自主地又向每一个被检举者一一磕头,本来人人紧张,让他这一闹更是人心惶惶,突然列车放慢了速度,直到咣当一声停了下来,这个时候从窗外传来了广播声,各位旅客这里是长春火车站,所有人顿时大惊失色,同时一阵歌声从窗外飘来,紧接着车门打开了,大家虚惊一场,原来是车站方面送来了早餐,火车在长春停留时间不长,很快又开动了,至此这些伪满战犯们断定沈阳将是他们这次漫长旅途和自己生命终点,不可能再走了,往那儿走啊,沈阳是东北铁路的枢纽啊,往南是旅大,还处在苏军的占领之下呢,往东是丹东,那是边境城市,往西南是北京,天津,从犯罪的渊源角度来后,也不可能弄到关内处决啊,就是沈阳了,溥仪也是这样认为的,而且他感觉他拟定的那个口号真是一语成谶,“太祖高皇帝万岁”嘛,太祖高皇帝恰恰就埋在沈阳,作为清朝入关前的都城,那里面埋葬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看来自己要死在祖宗发祥的土地上了,溥仪默念着口号,一遍一遍念,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中午时分,列车停靠沈阳站,车门打开了,几个干部走上车来,所以战犯都把目光集中到他们身上,紧张地看着人家,干部就说天儿太热,安排一些年纪大的人下车休息,然后就拿出一张纸开始念,溥仪、张景惠,溥仪脸色煞白站了起来稀里糊涂地下了车,他估计最后的时刻到来了,因为被点名下车的全是伪满的头面人物,看着站台上拿着冲锋枪的士兵,他想,这不是上刑场这是干什么呢?不能怪溥仪神经过敏,亡国之君只有死路一条,更何况他还亡了两个国,当然后来那个国是伪国,他还叛了一次国,他会有一丝生路吗?所以溥仪感觉是这样的,完了,溥仪等人上了一辆大客车,随即客车驶出站台,驶往沈阳的繁华街区,不大一会儿汽车就抵达了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的东北公安部大楼,下车,然后干部引导溥仪一行前往二楼的会议室,溥仪摆出一副豁出去的姿态,把衣服一团夹在腋下,第一个就进了会议室,按说应该干部第一个进,他第一个就进去了,一看桌子上摆满了水果,点心,糖块还有纸烟这些东西,溥仪判断这是个法庭,将进行宣判然后执行,水果,点心是上路前的送命宴,所以他抓起一个苹果就开始吃,然后用另一只手抓什么呢?反正有什么抓什么,糖块啊,纸烟那往兜儿里揣,留着路在再吃,正在吃的时候,突然一群军人和官员簇拥着一个身材魁梧戴着眼睛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看到这个阵势,战犯们立即猜到了这是一位大长官,所有人立即起来,然后奉命坐下,那个大长官开始训话,让战犯们老实交代,洗心革面,认罪服法等等等等开始讲,原来溥仪等人在火车上的表现,早就通过电话打到北京了,周恩来接的电话,周恩来接完电话之后就指示东北局的领导,出面做一下溥仪等人的思想工作,所以安排了这次会面,领导在那儿讲,溥仪在这儿吃,卡哧卡哧在那儿吃,吃完了一个又吃一个,好不容易吃下了两个苹果,他没听到领导讲一句话,吃完了两个苹果,决定不吃了,太酸了,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打断了领导的讲话,说别说了,走吧,现场顿时一片愕然,领导讲话你敢打断吗?领导们这才发现战犯们的心灵早就被死亡的恐惧占据,自己讲了半天听众根本没往心里去,这场面该有多尴尬,恰巧这个时候有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走进了会议室,战犯们顿时眼前一亮,于是上那个大长官训喊了一声,小张,然后把年轻人唤到身边,说你讲吧,我不讲了,他们不听我的,你把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于是小张就开始讲了,这个小张叫张绍纪,是原伪满国务总理张景惠的小儿子,精通日俄两种语言,当年苏军扣押张景惠的时候,本来是通知开会,张景惠就带着儿子去,儿子不是日语俄语都会吗?带着儿子去赴会,结果小张也被一同押往苏联,跟战犯们一起关进了收容所,甚至跟溥仪在一个房间里还住过一段儿时间,战犯们全认识这个小张,小张被提前释放回国,至于回国后为什么穿上了解放军的衣服呢,原来小张在伪满的时候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青年救亡会”,利用父亲的关系,他爸不是总理大臣吗?掩护过东北地下党组织,不过战犯们更关心小张带来的各家的消息,比如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谁家的孩子参加了工作等等等等,得知各自家庭基本平安的消息后,战犯们十分兴奋,于是那个戴眼镜的大长官又开始训话了,告诉大家要前往抚顺,休息一段时间,告诉大家不要胡思乱想,要好好学习,不要老想着我们要杀你们,为什么要杀你们呢,我们有强大的国家政权,有人民支持我们,我们不怕你们,不要老这样想,然后就结束了这次会面。
[画外音]沈阳的会面是溥仪与中共组织的第一次接触,原本以为死到临着,却临时“赦免”,让溥仪颇感意外,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引渡溥仪工作的细致耐心,接下来溥仪一行将前往抚顺,抚顺不仅是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更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清朝的末代皇帝以战犯的身份到此“认祖归宗”着实让人感慨,那么这些伪满战犯们将在抚顺度过怎样的生活呢?
[喻大华]溥仪等人被送出了火车,跟下车的时候相比,这个时候的溥仪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据溥仪的侄子毓喦回忆,毓喦这个回忆录是贾英华先生给写的,毓喦提供的素材,我在这里强调一下,据毓喦回忆溥仪对他说,你知道我们刚才出去干什么去了,大家瞪眼着急地盯着溥仪,到底干啥去了,你说吧,溥仪叨着烟卷得意地说,刚才下了火车是中共东北局的领导接见我,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了会议的盛况,为了增加权威感,还掏出衣袋里的糖块,还有水果,还有纸烟让大家伙儿都尝一尝,最后溥仪神秘兮兮地说,你知道咱们现在去哪儿吗?这下子大伙更关心了,去哪儿啊,溥仪说出了抚顺这个地名,抚顺是东北比较大的城市,比铁岭大多了,以出产煤炭著名,战犯们基本都去过,溥仪在伪满的时候也“临幸”过,那么现在去抚顺,将面临什么待遇呢,溥仪答不上来了,大伙就猜,乐观的人估计可能被送到疗养院集中学习一段时间,悲观的人认为可能被送到煤矿挖煤,答案很快出来了,以溥仪为首的战犯们既没住进疗养院,也没有被送到煤矿挖煤,而是被关进了监狱,沈阳到抚顺不过几十公里,火车一个小时就抵达了目的地,下车后以溥仪为首的这些伪满战犯被押上了大卡车,奉命蹲在车厢中间,一律低头,车厢四周是拿着步枪的解放军士兵,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他们来到一个大院,下车一看,顿时吸了一口凉气,只见周围是高高的围墙,墙上有电网和岗楼,听着一声声刺耳的铁门开关的声音,和简洁严肃的命令语气,以溥仪为首的这些战犯们明白了这是监狱,而且伪满战犯当中就有人知道这座监狱是伪满初期建的,专门用来关押反满抗日的志士,人生的命运真是难测,谁能想到当年的统治者住进了自己兴建的监狱呢?溥仪十分沮丧,一则死亡的恐惧尚未消除,稍有风吹草动就心惊肉跳,二则沦为囚徒这个反差太大,即使在苏联软禁期间也不存在铁窗铁门的束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还能摆出威风呢,现在脱下了西服,换上囚服,经过一道道的铁门,最后进入一间牢房,身后响起了上锁的声音,溥仪的心情可想而知,溥仪打量着这间牢记,只见房间不大,水泥地面,中间是过道,两边是两铺木炕,显眼的是什么呢?房间的一角还有一个简单围起来的卫生间,里边放着一个木马桶,这个过道不是很宽裕,还放了一个长条的木桌就显得更拥挤了,窗下还有暖气设施,实事求是地说拿监狱的标准来衡量,条件算是不错的,其时为了接收这些战犯监狱特意做了改造,增加了暖气设施,原来在伪满的时候条件非常恶劣,溥仪不知道这一些,第二天溥仪被叫出了监室,靠墙站着,脖子上挂着一个纸牌,写着981的号码,照了一张相,溥仪十分困惑,伪满战犯不过六十多人,为什么自己的编号是981呢,自己前面的九百多人是什么人呢,他不知道其实这个监狱主要关押的是日本战犯,而且当年这所监狱的日本典狱长目前也关押在这里,溥仪不知道啊,他百思不得其解,百无聊赖,每天坐在炕上发呆,整个监狱静悄悄的,只有走廊里面看守人员踱来踱去的脚步声,机械的脚步声,让每一个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不久溥仪得知这里不是一般的监狱,名为抚顺战犯管理所,虽然人生的命运发生了逆转,但溥仪也不得不承认这里边有不少令他出乎意料的满意之处,毫无疑问溥仪最满意的是他还能活着,虽然这个时候溥仪对自己的历史罪行缺乏深刻的反省,但是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下场已经让他不抱幻想了,如果把他后出去枪毙了,他也不会感到意外,当然不是溥仪贪生怕死,这也是人之常情,管理所给战犯们都发了被褥,洗漱用品等等,虽然不是什么高档的东西,但是全是新的,让溥仪感到安心,他分析啊这表明不会很快出危险,如果三两天就拉出去枪毙的话,也不一定要需要刷牙了,所以都是新的,他感觉还可以,另外看守人员虽然一丝不苟,但不粗暴,有事儿敲敲门,看守立即过来询问,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基本上能得到满足,新中国政府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他们提供了不错的待遇,溥仪也感到出乎意料,据毓碞回忆,他说经常端来大铁盆盛着的大块炖猪肉,咬一口就流油的大肉包子我们更是经常能吃到,像牡蛎,鲜虾这些地贵重的海鲜,我们也能时常吃到,就连熬白菜也是油水非常大,提起每餐的主食,质量也的确令人满意,馒头,米饭等换着样儿地做,可以随着不同人的口味调换。新中国政府给他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待遇,还是为了感化他们,溥仪本来吃素,现在破戒了,而且饭量非常大,每顿饭都吃得狼吞虎咽,别人十分纳闷,这位皇帝难道是头一回吃这样好的东西吗?当然不是头一回,溥仪初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有几天跟其他的伪满战犯关押在一起,那些战犯在溥仪面前非常尴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成天闷着不说话,溥仪更是尴尬,要命的是生活不能自理,没有人帮助他了,他简直不能生存,所以溥仪向管理所的领导们鞠躬作揖,苦苦哀求,才得到允许搬弟弟,妹夫,侄子等人的房间,从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抚顺战犯管理所承担着改造战犯的任务,当然不能允许溥仪依然高高在上,所以不久溥仪就被调到了其他伪大臣的监室,溥仪拎着黑皮箱,一步三回头的就跟着看守走了,临别前溥仪的随从李国雄奉命对溥仪做了培训,根据战犯管理所工作人员回忆让李国雄教他,教他什么呢?教他怎么扣扣子,怎么系鞋带,怎么叠被,应该幼儿园就学,但溥仪他没上过幼儿园,他不会,要教他,基本上学会了,但实际上溥仪还是难以适应这种生活,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四十多年来,我从来没叠过一次被,铺来一次床,倒过一次洗脸水,我甚至没有给自己洗过脚,没有给自己系过鞋带,像饭勺,刀把,剪子,针线这类东西,从来没有摸过。现在一切事情都要我亲自动手,使我陷入了十分狼狈的境地,早晨起来,人家早已把脸洗完了,我才穿上衣服,等到我去准备洗脸了,有人提醒我应该先把被叠好。等我胡乱地卷起被子,再去洗脸,人家早洗完了,我漱口的时候,已经把牙刷放时嘴里,才发现没有蘸牙粉。等我把这些事情都忙完了,人家早饭都快吃完了,我每天总是跟在别人后面,忙得昏头涨脑”。于是溥仪就成了战犯管理所里面的一道风景,只见他穿着浑身都是褶子的囚服,扣子残缺不全也不知道掉哪儿了,口袋扯了半边,身上沾着墨水,趿拉着鞋子,战犯管理所当然不能置之不顾啊,经过督促溥仪只好自己缝补,清洗,一会儿划破了手指找医生来上药,一会儿弄得水漫金山,大伙儿一起帮他扫,就算不出什么事儿。两件衣服洗完,下半身也湿透了,后来找了很多战犯,同监室的人帮助溥仪,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啊,溥仪的生活处理能力还是有很大提高的,几十年高高在上的地位使溥仪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他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的取笑对象,颜面扫地,心里边非常地难受。
[画外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生活,让溥仪出尽了“洋像”,从小养尊处优的皇帝变成了战犯,犹如从天上跌落人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穿衣吃饭,洒扫庭除,无一不是难题,但溥仪学得非常认真,也非常努力,失败也好,难堪也罢,溥仪就从这一针一线中开始了他的新生,但相比于生活上的学习,也许心态的转变才是真正改造的开始,那么作为战犯,溥仪又是如何看待这个新的国家政权呢?
[喻大华]1950年,爆发了一件震撼世界的大事——朝鲜战争,十月下旬新中国组成志愿军出国参战,抗美援朝,东北的局势非常紧张,抚顺距中朝边境不过二百多公里,所以在志愿军入朝不久,战犯管理所就迁到了哈尔滨,溥仪紧张到了极点,他估计中国军队肯定打不过美国军队,美军占领东北就是时间问题,等到东北不保,解放军会让他们活着落到美国人手里吗?不可能啊,这不是溥仪一个人的看法,伪满大臣们普遍都这么认为,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地战局逐渐有利,时间一长战犯们的情绪稳定了,溥仪也想表现一下自己,参加了值日,遵命写了自传,交代自己的前半生,当然他在自传里面掩盖了他跟日本军阀勾结的事实,但有一件事儿是值得肯定的,当时全国人民捐款捐物,溥仪爱到启发,他拿出了一套玉玺,交给管理所的看守,请他转交政府变卖,然后支援抗美援朝,这套玉玺是乾隆皇帝退位当太上皇的时候制的,一共三枚,用锁链连在一块儿,令人称奇的是这三枚玉玺连同锁链是用一块田黄石雕刻而成,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从珍宝的角度看,均堪称价值连城,价值连城四个字绝不夸张,但是溥仪献宝之后,管理所没有任何特殊的表示,溥仪很懊丧,你说扔水里还有个响儿,献上去了人家干脆也就没有表示了,溥仪以为管理所不识货,所以他十分懊丧,附带说一句这套玉玺管理所收到之后,根本就没有拿出去变卖,一直在管理所里边放着,后来管理所把经送给了故宫博物院,现在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不是人家不识货,溥仪以为人家不识货,他懊丧啊,正在懊丧的时候,又经历了一场更大的打击,1952年1月的一天,他的侄子毓喦借送饭的机会,悄悄塞给溥仪一个小纸条,溥仪接过纸条就跑到房间一角的卫生间偷看,一看顿时感觉五雷轰顶,原来毓喦通过这张纸条劝他主动向政府交出皮箱夹层里的珍宝,我前面说过溥仪在苏联的时候,由亲信李国雄动手给他的皮箱作了一个夹层,里面藏有不少珍宝,这个夹层居然骗过了苏联和新中国政府的双重检查,这些珍宝是溥仪后半生的生活费,他做过大清帝国的皇帝和伪满洲国的傀儡元首,就剩下这点东西了,如果有一天能活着出狱,只能以此为生,否则的话恐怕饿死街头,可见这笔财富的重要,溥仪晚年回忆他当时首先感觉的是众叛亲离的愤怒,毓喦的太爷爷是溥仪爷爷的亲哥哥,所以毓喦是溥仪的侄辈嘛,而且为人老实,忠心耿耿,在苏联的时候,快要引渡回国的时候,溥仪不是考虑到自己后继无人吗?那么秘密认毓喦为儿子,所以他们在名义上还算是父子关系,现在居然劝他交出珍宝,这堪称不忠不孝,当然火烧眉毛的问题不是愤恨,也不是出狱后的生计问题,能不能出狱还两说呢,而是继续隐匿,还是立即上交,别看溥仪这个人生活上笨手笨脚,但是头脑十分清醒,他知道上交与否的关键是这个事儿能不能瞒过政府,溥仪不得不承认,皮箱夹层藏珍宝这个事儿,自己身边的人都知道,连毓喦都不可靠何况他人呢,况且这是违反监规的行为,万一有一天被人检举了,自己就是罪上加罪啊,想到这里他不敢再藏下去了,但是溥仪还有一个顾虑,毕竟曾经欺骗了政府嘛,加上自己的特殊身份,所以即使主动上交也不能得到谅解,而且今后谁还会相信他的话呢?想到这里溥仪真有点儿六神无主了,一连几天过去了,溥仪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情复杂矛盾,非常痛苦,其实情况比他想象的还严重,毓喦已经向所方做了检举,他不知道,古人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溥仪将何去何从,最后的结果将会怎样呢?请看下集,谢谢!
作者:
明清风云
时间:
2013-8-1 20:38
[画外音]1945年8月19日,伪满政权垮台后,亡了国的末代皇帝溥仪出逃日本,在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获,自此在苏联开始了五年的被俘岁月,在此期间,他曾前往东京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庭做证,为控诉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罪行尽到了自己的义务,此后溥仪一直被关押在收容所,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再次改变了溥仪的命运,他将被引渡回国,当这位末代皇帝再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他将怎样面对新的执政者,对于未来的命运溥仪又有怎样的幻想呢?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为您讲述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末代皇帝溥仪第二十集《引渡回国》。
[喻大华]1950年7月31日傍晚,60多名伪满战犯在苏军士兵的押送下,乘列车抵达了黑龙江省绥芬河火车站,在这些战犯中除了个别级别比较低的人以外,其他人自知罪孽深重,断定必死无疑,估计下了苏联的火车就将被新中国政府宣布逮捕,然后宣判,五花大绑地押赴刑场处决,所以每个人的情绪都低落到了极点,然而苏联押送人员又向战犯们宣布了一个火上浇油的决定,来早了,将于明天清晨办理引渡,所以还得在火车上住一宿,这个时候正是闷热的盛夏季节,车窗,车门关得严严实实,考虑到随时可能上路,战犯们把压箱底的衣服都一股脑套在身上,已经汗流浃背,就等着到另一个世界里去凉快凉快,听说那边凉快,那么现在又听说要推迟引渡,谁愿意胆战心惊地再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呢?所以车箱里边一片唉声叹气,众人颇有一种求死不得的无奈,溥仪没有跟伪满大臣们在一块,他被安排在苏军军官的卧铺车厢,条件稍好一些,他穿着当年到远东军事法庭作证的时候苏联人给他做的毛料西服,衬衣领带整整齐齐,本来还穿了件风衣,但是太热了,实在穿不住,只好脱下来放在一边,他断定绝无生路必死无疑,决心在临刑的时候喊一句口号,内容也想好了,是太祖高皇帝万岁,所谓“太祖”是庙号,“高”是谥号,指的是努尔哈赤,大家知道溥仪是清朝的末代皇帝,那一位皇帝都比他辈儿大,喊道光万岁吧,怕嘉庆不乐意,所以呢挑了个辈儿最大的喊,努尔哈赤万岁,当然叫太祖高皇帝万岁,口号简短扼要,问题是现在腿肚子已经开始转筋了,没把握死到临头的时候能不能喊出口,溥仪夜不能寐,睡不着觉,看着窗外的夜色,时而期盼,黑夜永远没有尽头,盼望立即天明,看看有没有奇迹发生,否则的话早死早托生,1950年8月1日的清晨到来了,中方的列车开进了站台,停在跟苏联列车平行的位置,然后现在被封锁,中苏两国士兵持枪相对,站成一个胡同,一边是身穿礼服的苏军战士,另一边是衣着朴素的解放军士兵,刺刀寒光闪闪,烘托着紧张的气氛,一声声口令吓得火车上的战犯们已经灵魂出窃了,开始点名,苏联人喊到一个名字,这个人立即起身下车,然后中方再点名照相,通过两国士兵的人墙胡同,登上中方的列车,伪满大臣们大多年逾六旬,走都走不成个样子,被搀过去的像前伪国务总理张景惠,已经快八十岁了,被士兵半搀半抬地弄到了中方的列车上,溥仪这年四十五岁,正值壮年不用搀扶,他晚年还记得他最后被移交给中国政府,那么当时还有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对他说,我奉周恩来总理的命令来接收你们,现在你回到了祖国,溥仪也不知道周恩来是谁?他低头等人给他上手铐,但是呢,中方人员直接就把他领到了列车上,虽然没有被拷上,但是他看到现场戒备森严的气氛,他明白了事态的严重,登上新中国的火车,溥仪看到六十多名伪满战犯都规规矩矩地坐在车厢里面,没有一个人被绑或者被拷,但是车厢两头各有拎着冲锋枪的士兵,更为严重的是所有窗户都拿报纸糊上了,看到这个景象溥仪心里十分沉重,他后来回忆说“气氛如此严重,这不是送我们上刑场又是干什么呢?我看了看左近的犯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呈现出死灰般的颜色”,溥仪座下之后,汽笛一声长鸣,机车倒推着车厢,缓缓离开了绥芬河火车站,解放军干部来宣布纪律,然后分发碗筷,吃过早餐之后现场的气氛稍有缓和,无疑这些伪满大臣们都想知道此行的终点站,或者说刑场设在哪里,车窗被糊上了看不到外边,又不敢问押送的解放军,但是这些战犯们大多是东北通,他们很快判断出火车的经过路线,原来这是一列临时编组的火车,每到一个车站,都要停很长时间,虽然看不到外边,但是站台上有广播,给这些战犯们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所以当火车经哈尔滨南行之后,战犯们立即断定将在当年卖国求荣的长春被公审,然后枪决。
[画外音]当年溥仪再次抛弃了他的子民,企图逃跑被苏军俘获离开东北,如今五年过去,伤心故国,不堪回首,却也换了人间,东北的解放让这片伤痕累累的黑土地焕发了无限生机,而以溥仪为首的这些伪满战犯们,对新的执政者中国共产党,既没有接触更不了解,只能凭着想像去猜测,那么当他们回到祖国时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
[喻大华]溥仪感觉随着火车的奔驰,自己的生命越来越短,在苏联的时候他读过一些中文的宣传品,知道新中国政府公审犯人的大致程序,人到齐了先唱歌,然后把五花大绑的犯人押上台,全场一起喊口号,接下来控诉,使愤怒的气氛达到顶点,最后把犯人拖下台去,在万人的唾骂声中一枪毙命,一想到这里溥仪魂飞天外,他恐惧的失态了,另外他又感觉自己冤枉透顶啊,虽然做过大清帝国的皇帝和伪满洲国的傀儡元首,但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平素念经吃素,连苍蝇,蚊子都不打,现在却要像江洋大盗那样被绑赴法场,真是死不瞑目,他要让别人知道他不是个恶人,不应该落得如此下场,他觉得他冤,他站起来了,跟谁说啊,看看伪满的战犯们没法说,再看身边有个解放军,拎着冲锋枪站在他身边,跟身边的解放军怎么说呢,正好解放军有一个胸章,上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几个字,溥仪就开始跟人家说,说解放这个词太好了,我是佛教徒,信佛,我们就讲究解放,解放一切生灵,因为我佛慈悲吗?然后讲自己如何吃素,如何不杀生,如何放生等等等等,解放军士兵也不理他,溥仪看这个话题谈不下去了,又换了个话题开始举报,说那谁谁谁谁思想反动,那个人骂过斯大林等等等等,开始举报,将功赎罪嘛,解放军士兵还不理他,但是那些伪满大臣们坐不住了,纷纷往这边看,溥仪又跟那些伪满大臣们干起来了,你们看我干什么?你们干什么,反正被枪毙的不过是我,你们不用害怕,大家一看他失态了,就纷纷地过来劝他,然后硬让他躺在座椅上,溥仪也确实是好几天没睡好觉,迷迷糊糊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了,您看《我的前半生》里边记载,溥仪揉着眼睛,十分惊讶自己还活着,然后一骨碌爬起来,去看昨天被他检举的那几个人,一看都好端端在那儿坐着,突然他想到了冤鬼报仇的故事,这此人将来变成鬼找他报仇啊,所以他不由自主地又向每一个被检举者一一磕头,本来人人紧张,让他这一闹更是人心惶惶,突然列车放慢了速度,直到咣当一声停了下来,这个时候从窗外传来了广播声,各位旅客这里是长春火车站,所有人顿时大惊失色,同时一阵歌声从窗外飘来,紧接着车门打开了,大家虚惊一场,原来是车站方面送来了早餐,火车在长春停留时间不长,很快又开动了,至此这些伪满战犯们断定沈阳将是他们这次漫长旅途和自己生命终点,不可能再走了,往那儿走啊,沈阳是东北铁路的枢纽啊,往南是旅大,还处在苏军的占领之下呢,往东是丹东,那是边境城市,往西南是北京,天津,从犯罪的渊源角度来后,也不可能弄到关内处决啊,就是沈阳了,溥仪也是这样认为的,而且他感觉他拟定的那个口号真是一语成谶,“太祖高皇帝万岁”嘛,太祖高皇帝恰恰就埋在沈阳,作为清朝入关前的都城,那里面埋葬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看来自己要死在祖宗发祥的土地上了,溥仪默念着口号,一遍一遍念,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中午时分,列车停靠沈阳站,车门打开了,几个干部走上车来,所以战犯都把目光集中到他们身上,紧张地看着人家,干部就说天儿太热,安排一些年纪大的人下车休息,然后就拿出一张纸开始念,溥仪、张景惠,溥仪脸色煞白站了起来稀里糊涂地下了车,他估计最后的时刻到来了,因为被点名下车的全是伪满的头面人物,看着站台上拿着冲锋枪的士兵,他想,这不是上刑场这是干什么呢?不能怪溥仪神经过敏,亡国之君只有死路一条,更何况他还亡了两个国,当然后来那个国是伪国,他还叛了一次国,他会有一丝生路吗?所以溥仪感觉是这样的,完了,溥仪等人上了一辆大客车,随即客车驶出站台,驶往沈阳的繁华街区,不大一会儿汽车就抵达了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的东北公安部大楼,下车,然后干部引导溥仪一行前往二楼的会议室,溥仪摆出一副豁出去的姿态,把衣服一团夹在腋下,第一个就进了会议室,按说应该干部第一个进,他第一个就进去了,一看桌子上摆满了水果,点心,糖块还有纸烟这些东西,溥仪判断这是个法庭,将进行宣判然后执行,水果,点心是上路前的送命宴,所以他抓起一个苹果就开始吃,然后用另一只手抓什么呢?反正有什么抓什么,糖块啊,纸烟那往兜儿里揣,留着路在再吃,正在吃的时候,突然一群军人和官员簇拥着一个身材魁梧戴着眼睛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看到这个阵势,战犯们立即猜到了这是一位大长官,所有人立即起来,然后奉命坐下,那个大长官开始训话,让战犯们老实交代,洗心革面,认罪服法等等等等开始讲,原来溥仪等人在火车上的表现,早就通过电话打到北京了,周恩来接的电话,周恩来接完电话之后就指示东北局的领导,出面做一下溥仪等人的思想工作,所以安排了这次会面,领导在那儿讲,溥仪在这儿吃,卡哧卡哧在那儿吃,吃完了一个又吃一个,好不容易吃下了两个苹果,他没听到领导讲一句话,吃完了两个苹果,决定不吃了,太酸了,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打断了领导的讲话,说别说了,走吧,现场顿时一片愕然,领导讲话你敢打断吗?领导们这才发现战犯们的心灵早就被死亡的恐惧占据,自己讲了半天听众根本没往心里去,这场面该有多尴尬,恰巧这个时候有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走进了会议室,战犯们顿时眼前一亮,于是上那个大长官训喊了一声,小张,然后把年轻人唤到身边,说你讲吧,我不讲了,他们不听我的,你把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于是小张就开始讲了,这个小张叫张绍纪,是原伪满国务总理张景惠的小儿子,精通日俄两种语言,当年苏军扣押张景惠的时候,本来是通知开会,张景惠就带着儿子去,儿子不是日语俄语都会吗?带着儿子去赴会,结果小张也被一同押往苏联,跟战犯们一起关进了收容所,甚至跟溥仪在一个房间里还住过一段儿时间,战犯们全认识这个小张,小张被提前释放回国,至于回国后为什么穿上了解放军的衣服呢,原来小张在伪满的时候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青年救亡会”,利用父亲的关系,他爸不是总理大臣吗?掩护过东北地下党组织,不过战犯们更关心小张带来的各家的消息,比如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谁家的孩子参加了工作等等等等,得知各自家庭基本平安的消息后,战犯们十分兴奋,于是那个戴眼镜的大长官又开始训话了,告诉大家要前往抚顺,休息一段时间,告诉大家不要胡思乱想,要好好学习,不要老想着我们要杀你们,为什么要杀你们呢,我们有强大的国家政权,有人民支持我们,我们不怕你们,不要老这样想,然后就结束了这次会面。
[画外音]沈阳的会面是溥仪与中共组织的第一次接触,原本以为死到临着,却临时“赦免”,让溥仪颇感意外,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引渡溥仪工作的细致耐心,接下来溥仪一行将前往抚顺,抚顺不仅是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更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清朝的末代皇帝以战犯的身份到此“认祖归宗”着实让人感慨,那么这些伪满战犯们将在抚顺度过怎样的生活呢?
[喻大华]溥仪等人被送出了火车,跟下车的时候相比,这个时候的溥仪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据溥仪的侄子毓喦回忆,毓喦这个回忆录是贾英华先生给写的,毓喦提供的素材,我在这里强调一下,据毓喦回忆溥仪对他说,你知道我们刚才出去干什么去了,大家瞪眼着急地盯着溥仪,到底干啥去了,你说吧,溥仪叨着烟卷得意地说,刚才下了火车是中共东北局的领导接见我,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了会议的盛况,为了增加权威感,还掏出衣袋里的糖块,还有水果,还有纸烟让大家伙儿都尝一尝,最后溥仪神秘兮兮地说,你知道咱们现在去哪儿吗?这下子大伙更关心了,去哪儿啊,溥仪说出了抚顺这个地名,抚顺是东北比较大的城市,比铁岭大多了,以出产煤炭著名,战犯们基本都去过,溥仪在伪满的时候也“临幸”过,那么现在去抚顺,将面临什么待遇呢,溥仪答不上来了,大伙就猜,乐观的人估计可能被送到疗养院集中学习一段时间,悲观的人认为可能被送到煤矿挖煤,答案很快出来了,以溥仪为首的战犯们既没住进疗养院,也没有被送到煤矿挖煤,而是被关进了监狱,沈阳到抚顺不过几十公里,火车一个小时就抵达了目的地,下车后以溥仪为首的这些伪满战犯被押上了大卡车,奉命蹲在车厢中间,一律低头,车厢四周是拿着步枪的解放军士兵,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他们来到一个大院,下车一看,顿时吸了一口凉气,只见周围是高高的围墙,墙上有电网和岗楼,听着一声声刺耳的铁门开关的声音,和简洁严肃的命令语气,以溥仪为首的这些战犯们明白了这是监狱,而且伪满战犯当中就有人知道这座监狱是伪满初期建的,专门用来关押反满抗日的志士,人生的命运真是难测,谁能想到当年的统治者住进了自己兴建的监狱呢?溥仪十分沮丧,一则死亡的恐惧尚未消除,稍有风吹草动就心惊肉跳,二则沦为囚徒这个反差太大,即使在苏联软禁期间也不存在铁窗铁门的束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还能摆出威风呢,现在脱下了西服,换上囚服,经过一道道的铁门,最后进入一间牢房,身后响起了上锁的声音,溥仪的心情可想而知,溥仪打量着这间牢记,只见房间不大,水泥地面,中间是过道,两边是两铺木炕,显眼的是什么呢?房间的一角还有一个简单围起来的卫生间,里边放着一个木马桶,这个过道不是很宽裕,还放了一个长条的木桌就显得更拥挤了,窗下还有暖气设施,实事求是地说拿监狱的标准来衡量,条件算是不错的,其时为了接收这些战犯监狱特意做了改造,增加了暖气设施,原来在伪满的时候条件非常恶劣,溥仪不知道这一些,第二天溥仪被叫出了监室,靠墙站着,脖子上挂着一个纸牌,写着981的号码,照了一张相,溥仪十分困惑,伪满战犯不过六十多人,为什么自己的编号是981呢,自己前面的九百多人是什么人呢,他不知道其实这个监狱主要关押的是日本战犯,而且当年这所监狱的日本典狱长目前也关押在这里,溥仪不知道啊,他百思不得其解,百无聊赖,每天坐在炕上发呆,整个监狱静悄悄的,只有走廊里面看守人员踱来踱去的脚步声,机械的脚步声,让每一个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不久溥仪得知这里不是一般的监狱,名为抚顺战犯管理所,虽然人生的命运发生了逆转,但溥仪也不得不承认这里边有不少令他出乎意料的满意之处,毫无疑问溥仪最满意的是他还能活着,虽然这个时候溥仪对自己的历史罪行缺乏深刻的反省,但是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下场已经让他不抱幻想了,如果把他后出去枪毙了,他也不会感到意外,当然不是溥仪贪生怕死,这也是人之常情,管理所给战犯们都发了被褥,洗漱用品等等,虽然不是什么高档的东西,但是全是新的,让溥仪感到安心,他分析啊这表明不会很快出危险,如果三两天就拉出去枪毙的话,也不一定要需要刷牙了,所以都是新的,他感觉还可以,另外看守人员虽然一丝不苟,但不粗暴,有事儿敲敲门,看守立即过来询问,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基本上能得到满足,新中国政府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他们提供了不错的待遇,溥仪也感到出乎意料,据毓碞回忆,他说经常端来大铁盆盛着的大块炖猪肉,咬一口就流油的大肉包子我们更是经常能吃到,像牡蛎,鲜虾这些地贵重的海鲜,我们也能时常吃到,就连熬白菜也是油水非常大,提起每餐的主食,质量也的确令人满意,馒头,米饭等换着样儿地做,可以随着不同人的口味调换。新中国政府给他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待遇,还是为了感化他们,溥仪本来吃素,现在破戒了,而且饭量非常大,每顿饭都吃得狼吞虎咽,别人十分纳闷,这位皇帝难道是头一回吃这样好的东西吗?当然不是头一回,溥仪初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有几天跟其他的伪满战犯关押在一起,那些战犯在溥仪面前非常尴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成天闷着不说话,溥仪更是尴尬,要命的是生活不能自理,没有人帮助他了,他简直不能生存,所以溥仪向管理所的领导们鞠躬作揖,苦苦哀求,才得到允许搬弟弟,妹夫,侄子等人的房间,从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抚顺战犯管理所承担着改造战犯的任务,当然不能允许溥仪依然高高在上,所以不久溥仪就被调到了其他伪大臣的监室,溥仪拎着黑皮箱,一步三回头的就跟着看守走了,临别前溥仪的随从李国雄奉命对溥仪做了培训,根据战犯管理所工作人员回忆让李国雄教他,教他什么呢?教他怎么扣扣子,怎么系鞋带,怎么叠被,应该幼儿园就学,但溥仪他没上过幼儿园,他不会,要教他,基本上学会了,但实际上溥仪还是难以适应这种生活,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四十多年来,我从来没叠过一次被,铺来一次床,倒过一次洗脸水,我甚至没有给自己洗过脚,没有给自己系过鞋带,像饭勺,刀把,剪子,针线这类东西,从来没有摸过。现在一切事情都要我亲自动手,使我陷入了十分狼狈的境地,早晨起来,人家早已把脸洗完了,我才穿上衣服,等到我去准备洗脸了,有人提醒我应该先把被叠好。等我胡乱地卷起被子,再去洗脸,人家早洗完了,我漱口的时候,已经把牙刷放时嘴里,才发现没有蘸牙粉。等我把这些事情都忙完了,人家早饭都快吃完了,我每天总是跟在别人后面,忙得昏头涨脑”。于是溥仪就成了战犯管理所里面的一道风景,只见他穿着浑身都是褶子的囚服,扣子残缺不全也不知道掉哪儿了,口袋扯了半边,身上沾着墨水,趿拉着鞋子,战犯管理所当然不能置之不顾啊,经过督促溥仪只好自己缝补,清洗,一会儿划破了手指找医生来上药,一会儿弄得水漫金山,大伙儿一起帮他扫,就算不出什么事儿。两件衣服洗完,下半身也湿透了,后来找了很多战犯,同监室的人帮助溥仪,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啊,溥仪的生活处理能力还是有很大提高的,几十年高高在上的地位使溥仪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他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的取笑对象,颜面扫地,心里边非常地难受。
[画外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生活,让溥仪出尽了“洋像”,从小养尊处优的皇帝变成了战犯,犹如从天上跌落人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穿衣吃饭,洒扫庭除,无一不是难题,但溥仪学得非常认真,也非常努力,失败也好,难堪也罢,溥仪就从这一针一线中开始了他的新生,但相比于生活上的学习,也许心态的转变才是真正改造的开始,那么作为战犯,溥仪又是如何看待这个新的国家政权呢?
[喻大华]1950年,爆发了一件震撼世界的大事——朝鲜战争,十月下旬新中国组成志愿军出国参战,抗美援朝,东北的局势非常紧张,抚顺距中朝边境不过二百多公里,所以在志愿军入朝不久,战犯管理所就迁到了哈尔滨,溥仪紧张到了极点,他估计中国军队肯定打不过美国军队,美军占领东北就是时间问题,等到东北不保,解放军会让他们活着落到美国人手里吗?不可能啊,这不是溥仪一个人的看法,伪满大臣们普遍都这么认为,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地战局逐渐有利,时间一长战犯们的情绪稳定了,溥仪也想表现一下自己,参加了值日,遵命写了自传,交代自己的前半生,当然他在自传里面掩盖了他跟日本军阀勾结的事实,但有一件事儿是值得肯定的,当时全国人民捐款捐物,溥仪爱到启发,他拿出了一套玉玺,交给管理所的看守,请他转交政府变卖,然后支援抗美援朝,这套玉玺是乾隆皇帝退位当太上皇的时候制的,一共三枚,用锁链连在一块儿,令人称奇的是这三枚玉玺连同锁链是用一块田黄石雕刻而成,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从珍宝的角度看,均堪称价值连城,价值连城四个字绝不夸张,但是溥仪献宝之后,管理所没有任何特殊的表示,溥仪很懊丧,你说扔水里还有个响儿,献上去了人家干脆也就没有表示了,溥仪以为管理所不识货,所以他十分懊丧,附带说一句这套玉玺管理所收到之后,根本就没有拿出去变卖,一直在管理所里边放着,后来管理所把经送给了故宫博物院,现在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不是人家不识货,溥仪以为人家不识货,他懊丧啊,正在懊丧的时候,又经历了一场更大的打击,1952年1月的一天,他的侄子毓喦借送饭的机会,悄悄塞给溥仪一个小纸条,溥仪接过纸条就跑到房间一角的卫生间偷看,一看顿时感觉五雷轰顶,原来毓喦通过这张纸条劝他主动向政府交出皮箱夹层里的珍宝,我前面说过溥仪在苏联的时候,由亲信李国雄动手给他的皮箱作了一个夹层,里面藏有不少珍宝,这个夹层居然骗过了苏联和新中国政府的双重检查,这些珍宝是溥仪后半生的生活费,他做过大清帝国的皇帝和伪满洲国的傀儡元首,就剩下这点东西了,如果有一天能活着出狱,只能以此为生,否则的话恐怕饿死街头,可见这笔财富的重要,溥仪晚年回忆他当时首先感觉的是众叛亲离的愤怒,毓喦的太爷爷是溥仪爷爷的亲哥哥,所以毓喦是溥仪的侄辈嘛,而且为人老实,忠心耿耿,在苏联的时候,快要引渡回国的时候,溥仪不是考虑到自己后继无人吗?那么秘密认毓喦为儿子,所以他们在名义上还算是父子关系,现在居然劝他交出珍宝,这堪称不忠不孝,当然火烧眉毛的问题不是愤恨,也不是出狱后的生计问题,能不能出狱还两说呢,而是继续隐匿,还是立即上交,别看溥仪这个人生活上笨手笨脚,但是头脑十分清醒,他知道上交与否的关键是这个事儿能不能瞒过政府,溥仪不得不承认,皮箱夹层藏珍宝这个事儿,自己身边的人都知道,连毓喦都不可靠何况他人呢,况且这是违反监规的行为,万一有一天被人检举了,自己就是罪上加罪啊,想到这里他不敢再藏下去了,但是溥仪还有一个顾虑,毕竟曾经欺骗了政府嘛,加上自己的特殊身份,所以即使主动上交也不能得到谅解,而且今后谁还会相信他的话呢?想到这里溥仪真有点儿六神无主了,一连几天过去了,溥仪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情复杂矛盾,非常痛苦,其实情况比他想象的还严重,毓喦已经向所方做了检举,他不知道,古人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溥仪将何去何从,最后的结果将会怎样呢?请看下集,谢谢!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