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标题: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 于赓哲(讲稿 视频 文字 全集)
[打印本页]
作者:
天之骄子
时间:
2014-4-14 21:53
标题: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 于赓哲(讲稿 视频 文字 全集)
下载
(266.09 KB)
2014-4-14 22:16
作者简介:
于赓哲:祖籍山东省乳山市,1971年生于陕西咸阳,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硕士,武汉大学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
从事隋唐史及医疗社会史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民族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著有《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狄仁杰真相》、《巾帼宰相上官婉儿》等书。曾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狄仁杰真相》、《发现上官婉儿》、《凌烟阁——大唐英雄谱》。
内容简介:
凌烟阁原本是唐代皇宫内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已经年迈的唐太宗,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图像,这24位功臣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唐名臣,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房玄龄等等。在为功臣画像的时候,这些功臣有的已经去世,健在的也都不再年轻。唐太宗此时也已年迈,英雄迟暮,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争岁月。激情澎湃之余,他命人将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用以标榜功业,所以凌烟阁在后世,就成了建功立业的代名词。
唐太宗之后,又有四位皇帝继续将功臣添补到凌烟阁中,形成了唐朝功臣在不同年代,分批进入凌烟阁的现象,这些人物具有代表性的,有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李光弼等。凌烟阁为功臣画像的历史,断断续续延续了三百多年,贯穿了整个唐朝的历史,前前后后,一共有一百多人登上凌烟阁,可以说在凌烟阁里,大唐名将如云,大唐名臣如雨,但是到了唐朝中后期,有权势的宦官,如鱼朝恩等人,也得以录入凌烟阁,这是唐朝衰落的标志。
一座凌烟阁,它见证了大唐开国、玄武门事变、安史之乱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了唐朝从辉煌灿烂到盛极而衰的全过程。唐朝三百余年的历史,只是悠长岁月的弹指一挥,但恢弘万千的大唐气象,总是令后人浮想连翩,而凌烟阁里录入的功臣和英雄,则更是令后人激情荡漾,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英雄梦,而每一个英雄,也都有他心目中的凌烟阁。
而我们这个系列,就是从凌烟阁入手,展开一幅大唐功臣的英雄群像,揭示他们命运的起伏跌宕。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一下,唐太宗为什么在贞观十七年,自己当皇帝已经十几年后,才开始在凌烟阁里为功臣画像呢?在唐太宗的内心深处,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情结呢?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唐英雄传》。
图片附件:
46483622.jpg
(2014-4-14 22:16, 266.09 KB) / 下载次数 401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8104&k=aeb432b91c64f59807649672e50a536a&t=1752926477&sid=E04pI9
作者:
天之骄子
时间:
2014-4-14 21:58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 于赓哲(讲稿 视频 文字 全集)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01)非同寻常凌烟阁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02)凌烟阁楼第一臣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03)猛将军尉迟敬德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04)谨小慎微房玄龄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05)好汉门神话秦琼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06)一言难尽程咬金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07)特立独行李世勣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08)驸马公主皆英雄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09)大唐第一将李靖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10)第一直臣话魏徵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11)为卿不上侯君集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12)刚毅清正屈突通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13)再造大唐郭子仪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14)悲情英雄李光弼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15)阴风阵阵鱼朝恩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16)凌烟败类程元振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17)是是非非褚遂良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18)大功不显苏定方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19)三功两过话马燧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20)忍字当先娄师德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21)海上明月张九龄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22)一言难尽刘文静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23)忠义无双话张巡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24)千古悲歌凌烟阁
作者:
天之骄子
时间:
2014-4-14 22:22
凌烟阁是位于唐长安城太极宫西南三清殿旁的小楼。唐朝贞观十七年二月廿八戊申日(643年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包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和秦叔宝二十四人。
当时李世民已经垂垂老矣,开国功臣大多凋零,看着当年老部下的图像,总在不知不觉间,潸然泪下。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对于诸多大臣有些评语:“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于献替。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实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恃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于物。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于朋友。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于今名将惟李世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能大败,万彻非大胜则大败。”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天子画 凌烟 之阁,言念旧臣;出 平乐之宫,实思贤傅。”
唐 刘肃《大唐新语·褒锡》:“ 贞观 十七年, 太宗 图画 太原 倡义及 秦 府功臣 赵公 长孙无忌 、 河间王 孝恭 、 蔡公 杜如晦 、 郑公魏徵、 梁公 房玄龄 、 申公 高士廉 、 鄂公 尉迟敬德 、 郧公 张亮 、 陈公 侯君集 、 卢公 程知节 、 永兴公 虞世南 、 渝公 刘政会 、 莒公 唐俭 、 英公 李绩 、 胡公 秦叔宝 等二十四人於 凌烟阁 , 太宗 亲为之赞, 褚遂良 题阁, 阎立本 画。”
廿四功臣
3.1 赵公长孙无忌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为友,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导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3.2 赵郡王李孝恭
赵郡王李孝恭第二。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祏,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3.3 蔡公杜如晦
蔡公杜如晦第三。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及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3.4 郑公魏征
郑公魏征第四。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李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3.5 梁公房玄龄
梁公房玄龄第五。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及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二年病故。
3.6 申公高士廉
申公高士廉第六。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3.7 鄂公尉迟敬德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李元吉,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3.8 卫公李靖
卫公李靖第八。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祏,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
3.9 宋公萧禹
宋公萧禹第九。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3.10 褒公段志玄
褒公段志玄第十。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
3.11 夔公刘弘基
夔公刘弘基第十一。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唐高宗时病故。
3.12 蒋公屈突通
蒋公屈突通第十二。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3.13 勋公殷峤
勋公殷峤第十三。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闼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3.14 谯公柴绍
谯公柴绍第十四。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3.15 邳公长孙顺德
邳公长孙顺德第十五。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病故。
3.16 郧公张亮
郧公张亮第十六。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谋反,受诛。
3.17 陈国公侯君集
陈国公侯君集第十七。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泄被杀。
3.18 郯公张公谨
郯公张公谨第十八。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谋划。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3.19 鲁公程知节
鲁公程知节第十九。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及玄武门之变。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3.20 永兴公虞世南
永兴公虞世南第二十。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3.21 邢公刘政会
邢公刘政会第二十一。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追改渝国公。
3.22 莒公唐俭
莒公唐俭第二十二。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3.23 英公李绩
英公李绩第二十三,李绩即徐世绩,徐懋功,又称徐茂功,后赐姓李,为李世绩,为避讳太宗李世民,改名为李绩。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 “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祏。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句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句丽,终于将高句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句丽后次年病逝。
3.24 胡公秦琼
胡公秦琼第二十四。字叔宝。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
公元764年十一月(即代宗广德二年),代宗在凌烟阁为郭子仪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此外,马周、褚遂良、娄师德、张九龄、张柬之、李光弼、张巡、许远、南霁云、李晟等人也被后来的皇帝图像凌烟阁。
其实这二十四个人里面,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曾经是唐太宗的“死对头”。尤其侯君集,后因贪污腐败被关了一阵子而心怀不满,怂恿另一个功臣张亮与自己一起造反。张亮密报唐太宗,太宗却道:“与君集都是功臣,如今君集只对你一个人说了,如果让你们二人对证,君集一定不承认,我应该相信谁?”于是不再提这件事,“待侯君集如初”。
后来,侯君集“有负圣望”造了反,被抓住了,唐太宗亲自审讯,并对他说:“你是国家功臣,我不想让你受刀笔吏的羞辱,因此亲自来将事情弄清楚。”证据确凿,唐太宗又召集文武百官说:“君集有功于国,我将乞求饶他一命,诸位能够答应么?”群臣都说:“君集之罪,天地不容。”
造反本来是要灭族的,但太宗念他曾有功于国,饶了他妻儿的命。临刑前,太宗与他诀别,哭着说“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www.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