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草根揭秘] 由小河墓地引起的楼兰古国消失之谜(图文视频详解)

e824b899a9014c0867e2083d0a7b02087af4f448.jpg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据考古学者初步判断,“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小河五号墓地封存了至少3000年历史。考古工作者近日继续对小河墓地进行全面细致的发掘,不久将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小河墓地再现惊世界

楼兰小河墓地发掘将翻开世界考古史新页

  突兀的沙包,密集直立的木杆,诡秘的木雕人像,奇异的多层墓葬……在世界考古史上扑朔迷离的小河5号墓地,不久将揭开神秘的面纱。专家预言,它将翻开世界考古史新的一页!

发现楼兰“5号小河墓地” 得来全不费功夫

  2000年12月26日,由我国从事大气物理、水文、地貌、考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探险考察队赶赴塔里木河下游,进行探险考察。他们意外发现了20世纪30年代瑞典著名考古学家贝格曼曾发掘过的“5号小河墓地与近10处古代人类遗存。  

小河墓地发掘震惊世界

  小河墓地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文化内涵为国内外考古所罕见,对它的发掘和研究不仅是新疆史前时代的重大考古课题,还会对新疆周边广大区域的史前考古产生较大冲击和深远影响。

离奇消失66年的小河墓地再现地平线

  这里就是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于1934年夏天在新疆罗布泊找到的“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这里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楼兰探险史、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  

我国对传说有"上千口棺材的坟墓"进行全面发掘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考古工作者近日将继续对小河墓地这处世界独一无二的古代遗存进行全面细致的发掘。

小河墓地景观举世罕见

  到过小河墓地的人,留下的第一个强烈印象就是小河墓地的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的胡杨木柱。专家说,人类早期文化中对生殖的崇拜在很多民族的遗存中都有发现,但像小河墓地这样极度的崇拜方式却举世罕见。  

神秘小河墓葬期待多学科专家破解

  要准确地揭示小河墓葬的秘密,仅仅依靠考古和历史学的知识是不能完全解释的,应该调动各学科的一流专家参与小河考古工作,包括考古、环境、人类学、植物学、动物学、原始宗教学等多学科专家参与,发掘研究工作才能进行得更快更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ba29ad47ac00a0d4e2ec82796068a320.jpg

小河文明

小河墓地沉睡近4000年 一种文明的荒凉孤寂

  在他们的最后睡眠中,一切都忠实地汇入了死亡。亲属们为他们准备了阴间的给养和维持以往人间生活的一切象征性物品。小河,究竟是遗世而独立的另类文明样式,还是一把钥匙,将打开人类文明之谜?

小河墓地独特入葬形式:在牛皮包裹的棺船中入睡

  活牛被当场宰杀,立即剥皮,整个棺木被新鲜的牛皮包裹。死者躺在沙地上永远地睡去,木棺,像倒扣在岸上的木船,将死者罩在其中,隔绝了生与死的时空。  

小河墓葬独特文物展示昔日原始生活

  小河墓地木棺之中,沉睡的逝者只带着简单的随葬品。除随身的衣帽、项饰、腕饰外,每个墓里必有一个草编的小篓,死者身上大多覆盖大量的麻黄草枝条。考古学者正试图解释这种独特的丧葬寓意。  

小河墓地呈现神秘而夸张的生殖崇拜文化景观

  墓葬头部的立柱形状根据死者的性别而不同,男性死者棺木前部的立柱是桨形的,其上涂黑,柄部涂红;女性死者棺木前部的立柱基本是呈多棱形、上粗下细,上部涂红,缠以毛绳。卵圆形立柱象征男根,桨形立柱象征女阴,这种指向毫无例外。

“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封存至少3千年历史

  小河五号墓地规模宏大,墓地从形成到最终废弃,应延续了较长时间。目前所掌握的墓葬及文物资料式多属上层遗存,所反映的应是墓地晚期的文化面貌。

5号小河墓地

神秘的“5号小河墓地”

  楼兰“5号小河墓地”在整部楼兰探险史中,是最有名的遗址。楼兰人在这里为王族修建了寄托民族之根的陵墓,以一条运河——“小河”作为通向圣地的大道。至今仍是疑迷难解的神秘之域。  

“消失”的王陵

  在沉寂了千年的楼兰荒漠里,会不会隐藏着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样世间少有的旷世杰作或未被发现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尚未露面的“王陵”。  

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

  曾经是谁在楼兰这方神秘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又是谁的聪颖才智创造了灿烂夺目的绿洲文明?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引人入胜,扑朔迷离。  

“太阳墓葬”为楼兰毁灭埋下隐患

  楼兰在毁灭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楼兰曾是个河网遍布、生机勃勃的绿洲。然而声势浩大的“太阳墓葬”却为楼兰的毁灭埋下了隐患。  

“60泉”--野骆驼的极乐园

  而“60泉”就是当时罗布荒漠一年四季的不动泉。这里,便是上天留给野骆驼的最后一个栖身地。赫定将它称为“野骆驼的极乐园”。

小河遗址神秘之处

    1934年由瑞典考古家贝格曼发现的“小河遗址”被认为是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的墓葬。

    其一是墓葬的形式是世界上惟一的。贝格曼的著述《新疆考古记》中对墓葬进行了描述。那些直立的、数量上百的巨大的木柱是什幺含义?在世界各地,没有一处同样的墓葬。

    其二是墓葬所处的位置是难解的。小河是孔雀河和塔里木河下游罕见的一处南北向流淌的河流。在小河两岸,没有任何植被带的痕迹。孔雀河在北,塔里木河在南,两河几乎平行流向罗布泊。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镰研究员认为小河是一条连接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的人工挖掘的运河,只是在需要前往墓地时才放水进入。

    其三是墓葬中埋的是什幺人。贝格曼在这里发现了他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通过对人种的鉴定认为是“印欧人种”,年代至少距今4000年左右。这些生活在罗布泊岸边的人从何而来?

    其四是小河墓地与楼兰国的关系。杨镰研究员认为这里是新疆目前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墓葬,或者说这应该是“王陵”。这里是古楼兰国的地域,距小河直线105公里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那幺这个墓葬中埋葬的是楼兰古国的什幺人士?

    其五是小河一带只发现了墓葬遗址,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居民遗址,这一点与通例不符。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20130718163757.jpg

楼兰古国消失之谜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

      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

遗迹现状

    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

    楼兰古城的发现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楼兰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带走。

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我们把遗弃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红线联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古城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突然消失的时间都在公元四一五世纪,所有的遗址都在距今天人类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诸如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谜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

     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画等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在楼兰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人类的。楼兰是祖先留给巴州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各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

    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时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的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及古城文化遗产。使它们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实际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历史上的楼兰国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

     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

      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楼兰:俗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3800年,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多大的时间跨度?

在中原的3800年,还是夏朝的统治时期。文中的楼兰姑娘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不管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生存条件楼兰姑娘的美,跨越时空还是留给了生活在3800年后的我们,那没有去过古墓沟的人,要找到它绝非易事。这里实际上是一片正在发育中的雅丹地貌,类似的沟壑一条又一条,似连又若离,我们也是几经周折,才在这片沟群中找到古墓沟。

古墓沟距孔雀河不过数里之遥,墓地选择在台地上,也有防洪之虞,看来当时人们就很看风水"。初见墓地,就给人震撼之感。偌大的墓地上,仿佛落下了无数光芒四射的"太阳",每一个"太阳",就是一个墓。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浮想联翩:当年后羿射日,射下的9个太阳,是否就落在了这里?每个墓地,都有一个"核",这个"核"是由紧密的一圈圈胡杨木桩构成的。我数了一数,每个墓地的胡杨木圈都是7层,"7"的数字,一定在当时有什么含意,也许与佛塔多为7层寓意是一样的吧?墓地之外围,又有一批鳞次栉比、埋葬甚浅的小墓,正是这些小墓地,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第一具女干尸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赶忙上前照相,留下永远的纪念。我却在一旁沉入了思考。 我曾见过斯文·赫定当年给楼兰女尸拍下的照片,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想不到我也会亲眼目睹楼兰女尸的真实形象,给我的感觉更是十分强烈。楼兰姑娘的确十分美。她们脸庞不大,下颏尖圆,双眼大大,似乎还能令我们感觉到那双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高高的鼻梁有力地增强了整个脸庞的造型美。浓密的黄褐色自然卷曲的长发,很有风致地散披肩后,头顶则卷压在尖尖的毡帽中。

黑褐色的毡帽缘边饰有耀眼的红色绒线,色彩协调、美观,帽顶左右还缀有几支彩色斑斓的翎羽。颈部,围有一条绒绒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躯紧裹在一件毛线毯中。出露的双脚穿着一双几经补破缀新的短腰皮靴。整体形象是一个迷人的标致女孩。

据后来新疆文物考古所所长王炳华研究员告诉我,他们曾以古墓沟墓地出土的木材、毛布、羊皮等为材料,先后请国内多家权威研究机构总共做了10组碳14测定,除两组差别较大外,其余都在3800年上下。基本上可以认为古墓沟墓的入葬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关于那两组差别较大的测定,还曾经有过一段故事。

那一年,新疆考古所将楼兰女尸送往上海展览,急不可待的新闻记者捷足先登赶到机场迎接,考古所负责护送的同志不小心说出了误测的女尸年龄,第二天的上海《解放日报》抢先发表了楼兰女尸有6000年尸龄的报道。6000年的尸龄,远超过了埃及法老5000年木乃伊的记录,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好在后来大量的检测结果出来,才弥补纠正了这一错误。 楼兰女尸虽然只有3800年尸龄,但是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保存,而且保存十分完好,也是足以创造世界记录的。

在出土的女尸身上,我们发现了干瘪的臭虫,在她那修长的金发内还找到了死去的虱子。虱子、臭虫是"趋温性"寄生昆虫,居然未因人体死亡冷却而离去,抑或它们对美丽的楼兰姑娘也有一番深深的恋情?这也许是值得昆虫学家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

美丽的楼兰姑娘生活其实是十分困苦的,从勉强裹体的织造十分粗陋的毛皮,脚上穿的千缝百补的皮鞋可以看出,当时的物质是很不丰富的。从已发掘出的干尸或人骨标本看,当时人们死亡时年龄都很低,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她们过早耗尽了精力,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楼兰姑娘来自何方?

在见到古墓沟的女尸后,从她们高隆的鼻梁、黄褐的卷发、尖顶的毡帽,我猛觉得,她们与今日的塔吉克族十分相似。考古学家们告诉我,我这种感觉是正确的,她们与塔吉克民族确有某种亲缘关系。 在古罗布人的墓葬中,在包裹尸体的毛毯上,凡相当颈下的部位,都置放有一个小囊,囊内收藏有一些细碎的胡麻细枝。

这种葬俗,据瑞典学者贝格曼研究,与印度跋希人相似。跋希人在宗教祭礼中用一种植物来产生所谓"浩玛"或"所玛",以使灵魂能安然升天。古罗布人所用的胡麻碎枝,大约也是起这种功用的。跋希人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而新疆的塔吉克人也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这种习俗的一致,也可能是他们民族渊源的一种反映。当然,邻近地区间因文化思想的交流而表现出在某些习俗上的一致,也是可能的。

新疆考古学者也曾经对楼兰城郊墓葬中发掘出土的6个颅骨进行过人种学测定,其中5个属欧洲人种,1个属蒙古人种。5个欧洲人种头骨中4个形态比较一致,与地中海东支的印度--阿富汗类型接近,另 1个则介乎地中海和帕米尔--费尔干类型之间,但在许多特征上仍可能是地中海人种的变异。

属蒙古人种的头骨,略接近南西伯利亚类型。由此,也许可以推测,古罗布人的种族组成,以欧洲人种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占相当优势。这一特点,与帕米尔塞克类型居民相似,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密切的种族系统学关系。而个别蒙古人头骨的存在,又说明古罗布人的人类学成分不是单纯的欧洲人种民族。罗布洼地,连同塔里木盆地,在地质时期都曾经是古地中海的组成部分,而在与地中海断绝自然的联系后,在历史时期,在人类学上又表现了惊人的相似。这一事实说明,环境与社会,是具有继承性的。

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可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但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但至1972年,却最终干涸。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这一直是个科学之谜。 最近,中科院罗布泊环境钻探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环境科学考察。考察队认为:据初步推断,随着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万年前的快速隆升,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干旱化逐步加剧,最后导致整个湖泊干涸。这样的一个解释显然并不能让人满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则认为,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很复杂。

这里面既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地域性的问题,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还有人为方面的因素。 一、全球气候旱化是大背景 大约万年前,地球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即由末次冰期的干冷环境演变成冰期后时期的湿润环境,借此契机,人类文化也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而一万年之后,地质环境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性变化,距今约10000年至8000年为升温期,距今约8000年至3000年为高温期(气候适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为降温期。

这三大环境格局变化为地质、生物、化学与物理的古环境研究所证实,只是在三阶段划分的时间上,由于方法、地点或研究对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这种环境气候的变化规划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与方式。 以楼兰为例,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涉足这里,青铜器时代这里人口繁盛,这时恰值高温期,罗布泊湖面广阔,环境适宜。但此后进入降温区后,水土环境变差,河水减少,湖泊缩减,沙漠扩大。

在距今约2000年左右旱化加剧,这表现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冰进发生,黄土堆积,湖沼消亡,海退发生。 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这时正是旱化加剧的时期。其实,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先后发生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可汗城、统万城等的消亡。 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国北方,甚至是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只是由于楼兰处在干旱内陆,这里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显著罢了。

二、青藏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 除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之外,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域性中最重要的原因。在距今7到8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种隆起对中国西北部的气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罗布泊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西北内陆,每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几乎都很少到达这里。 当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时,整个东亚西部都开始出现了干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趋势。

在这期间,罗布泊开始从南向北推移。在距今7万年左右的时候,湖面急剧下降到最后接近湖底。因湖底地形的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统一的古罗布泊分解成现在的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和北面较大的罗布泊。 在地域性因素中,还有一点必须值得注意,据说从近来的遥感资料判断,孔雀河上游曾发生了一次大的滑坡事件。这次滑坡整个堵塞了孔雀河的河流通道,致使罗布泊的来水被断。现在的问题是还不知道这次滑坡的具体时间,它是否发生在罗布泊干涸之前还有待于研究。

三、人类过度开发加速罗布泊消亡 人类活动对罗布泊干涸的影响,在晚近期可以说越来越大。水源和树木是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楼兰古城正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这里曾有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建设。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他们砍伐掉许多树木和芦苇,这无疑会对环境产生负作用。

在这期间,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5号小河墓地上密植的“男根树桩”说明,楼兰人当时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机,只好祈求生殖崇拜来保佑其子孙繁衍下去。但他们大量砍伐本已稀少的树木,使当地已经恶化的环境雪上加霜。 罗布泊的最终干涸,则与我们解放后在塔里木河上游的过度开发有关。当年我们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后,致使塔里木河河水入不敷出,下游出现断流。这一点从近年来的黄河断流就可以得到印证。

罗布泊也由于没有来水补给,便开始迅速萎缩,终至最后消亡。 四、楼兰古城消失成为“旷世之憾” 提起楼兰古城,人们都会想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因为他在1901年首次对外宣布楼兰古城的存在。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沙漠中考察,他雇佣的驴工兼向导,维吾尔族农民艾尔迪克因丢失工具,在寻找的途中,偶然在罗布泊西北岸发现一片古代遗址,斯文·赫定听说后,马上随艾尔迪克来到了遗迹处,发现这片古代遗迹地面上,散布着美丽的木雕、织物、钱币。

因缺乏饮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经过一年的准备,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专程来到这片遗迹,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发掘工作。经过整理分析,赫定根据出土文书中有楼兰字样,遂将此遗迹定为楼兰,这一重要发现震惊了世界,为斯文·赫定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随后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都是沿着赫定的路线图找到楼兰遗址的,他们的发掘工作更彻底和细致,但同时也是破坏和掠夺性的。这些工作成了以后楼兰探险的重要地理依据。 尽管从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难以辨认楼兰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学家从大量资料和考察中发现,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废弃了1500年的楼兰城曾经辉煌一时。

据专家分析,楼兰遗迹已经有了1800年的历史,经历了风沙洗劫后,仅存残缺的胡杨木架和少量的芦苇墙。从房子的大小和建筑材料看,当时普通百姓的住房条件比较简陋,但遗迹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细的木制品和古钱币又提醒人们,楼兰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专家认为,楼兰城中已有了贫富分化,这些木制品同时又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木工精湛的手艺和楼兰经济的繁荣。

专家发现,像这样的民宅,留存下来的还有几十间,并集中在城西组成了居住区,而在城东又分别有行政和军事区,城市功能齐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规划和发展意识显而易见。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新疆“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发掘全面完成

 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带领的考古工作者,2002年起数度进出罗布沙漠,目前终于结束对沙漠中小河墓地的田野发掘,开始出土文物的室内整理、研究工作。

  “我们将尽快编写考古发掘报告”,伊弟利斯说,“尽快公布正式的报告,将有助于人们对这个世界惟一的墓葬形式,对这个涉及新疆史前时代、并将对新疆周边广大区域的史前考古产生深远影响的课题研究。”


这是“泥棺”出土
  这个有“上千口棺材的坟墓”之称的墓地实际有墓葬约330个。伊弟利斯说:“我们对全部编号的167个墓葬发掘了其中的163个,此外,小河墓地被盗扰的墓葬有将近160个。”

  “这里的大部分墓葬还保存着当时下葬时的原生面貌,有助于了解当时人们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信息”,伊弟利斯说。

  “我们带回了30余具棺木及干尸,包括婴儿船形棺,此外我们从五个墓葬层分别取样准备进行年代的测定,对立柱和棺板也取样进行‘树轮’测定,以进一步矫正年代。”伊弟利斯说。

  在最近这次发掘中,最重要的发现莫过于“泥棺”的出土。4具泥外壳的木棺位于墓地的底层,每具棺材周围挺立着6根或8根高大的木柱,呈圆形分布。泥棺棺盖呈长方形,被厚厚一层泥土包裹,棺盖下方是个木板室,木板室中是草编小篓、木器等随葬品,在木板室的下方是船形棺,均葬女性,干尸身上有毛织斗篷、金耳环、毛线绳项链等饰物及木祖(木质的男性生殖器官)等随葬品。

  考古人员还在小河墓地发现了目前新疆最小的婴儿墓葬。“估计这是个出生后不久就死去的婴儿,葬在一个船形木棺内,这个船棺只有55厘米长”,伊弟利斯说,“婴儿干尸全身裹在一个淡黄色的毛织斗篷里,仅有面部露在外面。”此外,考古人员通过将两块因盗扰而散落的船棺侧板再复原成船棺后测量的尺寸分析,认为附近还应该有一具船棺,“如果是完好的,这个船棺全长达到245厘米,堪称新疆考古发现中最大的棺材。”伊弟利斯说。



泥棺棺盖呈长方形,被厚厚一层泥土包裹,棺盖下方是个木板室,木板室中是随葬品

  小河墓地位于新疆东南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小河墓地整体由5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他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沙山高出地表7.75米,面积2500平方米。发掘前,沙山表面矗立着各类木柱140根,在墓地中部和墓地的西端各有一排保存较好的大体上呈南北走向的木栅墙, 以中部的木栅墙为界可将墓地分为东西两区。

  考古人员在离开小河墓地前,对墓地进行了加固处理,在船形棺木外又罩了一层新做的木板棺罩,上面再压以填满沙土的麻袋,抵御沙漠中风沙的侵袭;在立柱的底端楔入钢钉,保证直立于沙丘而不倒。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神秘小河墓葬期待多学科专家破解

  “这个墓地给人一种最阴惨可怕和难以置信的感觉”——1934年,第一位在小河墓地考察的考古学者瑞典人贝格曼在其著述中这样叙述。

  “它太奇怪了,太独特了,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墓葬方式”,正负责对小河墓地全面发掘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一直沉浸在小河墓地的神秘氛围中。小河墓地的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沙山高出地表7.75米,面积2500平方米。发掘前,沙山表面矗立着各类木柱140根,在墓地中部和墓地的西端各有一排保存较好的大体上呈南北走向的木栅墙, 以中部的木栅墙为界可将墓地分为东西两区。经过初步的发掘发现: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他遗存构成。

  墓葬为何要层层叠压?那些胡杨木柱有多棱形、圆形、船桨形,多棱的从7棱到11棱,这些形状、数字有什么深意?这些木柱被涂成红色,为什么?木柱上刻着的横向装饰纹又代表什么?贝格曼曾经猜测“这座死神的立柱殿堂”笼罩在一片耀眼的红色之中,人们把木柱涂成红色源于“对魔法的敬畏”肯定大于“对美学的追求”,事实是这样吗?”

  周围都是沙漠,为什么这里出现一个墓地?这些大量的木柱从哪里来?那些把木柱加工成多棱体的工具是什么?在哪儿?

  “这么大的墓地按常理周围应该有人类生活的遗址,但为什么在墓地周围5平方公里都找不到这样的遗址、孤零零的只有坟墓?”

  伊弟利斯研究员认为:这个墓葬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墓葬与之类似。要准确地揭示小河墓葬的秘密,应该调动全国各学科的一流专家参与小河考古工作,包括考古、环境、人类学、植物学、动物学、原始宗教学等多学科专家参与,发掘研究工作才能进行得更快更好。

  “仅仅依靠考古和历史学的知识是不能完全解释的,而且,应该把这些专家都请到发掘现场,置身在小河五号墓地所处的真实环境中具体研究”。伊弟利斯说。

小河墓地呈现神秘的生殖崇拜图景

  小河墓地的外观是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着多棱形、圆形、桨形的胡杨木柱。这些木柱大约有140多根,高出地表2-4米,直径多为20厘米以上,多棱柱从6棱体到20棱,尤以9棱居多。

  “墓葬头部的立柱形状根据死者的性别而不同,男性死者棺木前部的立柱是桨形的,大小差别很大,其上涂黑,柄部涂红;女性死者棺木前部的立柱基本是呈多棱形、上粗下细,高度一般在1.3-1.5米左右,上部涂红,缠以毛绳。卵圆形立柱象征男根,桨形立柱象征女阴,这种指向毫无例外。”伊弟利斯说。

  密密的立柱几乎插满了方圆2500平方米、呈沙丘状的小河五号墓地。所有这些立柱都显然是用一根完整的胡杨木加工做成,最粗的41号立木高1.80米,直径50厘米,截面为16棱形。雕成长卵形的立木杂立其间,粗大的木头的顶部被加工成了卵圆形, 浑圆的线条和多棱柱形成一种对比。

  目前发掘出的最大的“男根”矗立在墓地的中央,高出地表187厘米,顶部呈尖锥状,通体被涂成红色,上端线条浑圆,中段被雕成9棱形,伊弟利斯认为它“充溢着极其神秘的意蕴”。这根木柱立在一个年长妇人棺木头部的位置。伊弟利斯认为这位妇人是身份显赫的人物,她的尸体保存完好,面庞看起来很瘦削。

  1934年第一位考察小河墓地的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曾对这种桨形木柱“为何如此之宽”不解,他在其著述《新疆考古记》中写道:“不管怎么说,这些桨形物预示着埋葬在这里的人们生前经常划桨。”

  考古发掘发现,露在沙丘表面的仅仅是立柱的一部分,它们的大部分都埋在沙土的深处。每一个粗大的立柱下面通常都有一具棺木。棺木前部的胡杨立柱粗大,棺木脚部的红柳棍细小一些。从一个巨大的立柱向下挖到一米多的深度的时候,就会发现下一层的棺木,而更下一层棺木立柱的顶端已经和上一层的棺木、立柱交错在一起。伊弟利斯在2002年对小河墓地的试掘中还曾发现两件木祖。一件长7厘米,一件长15.5厘米,均是先将胡杨木掏空成半圆的管槽,再将左右两半对扣,成为中空的木祖,两端再刻出棱状凸起。

  至于多棱柱的棱面多少所蕴涵的意义,伊弟利斯说:“7棱、9棱、11棱较多,尤其是7棱最多,这些数字很神秘,似乎大有深意,但我尚未搞明白。”

小河墓葬独特文物提示昔日原始生活

  小河墓地木棺之中,沉睡的逝者只带着简单的随葬品。除随身的衣帽、项饰、腕饰外,每个墓里必有一个草编的小篓,死者身上大多覆盖大量的麻黄草枝条。考古学者正试图解释这种独特的丧葬寓意。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介绍,小河墓地的发掘显示青铜已经出现,但似乎并没再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或器皿,它可能是一种饰物,或者因某种象征意义而镶嵌在木制品上,而草、木、皮、毛可能是当年这里生活的主要依赖。

  小篓织得很密实。它们有鼓腹形、圆柱状、有圆底、有尖底,形态各异,用植物的茎杆、根茎纤维绞编而成,每只小篓上都有提梁,提示着小篓始终提在小河人的手上。当年的人们巧妙地利用草的不同光泽和质地, 编出明暗相间的三角纹、阶梯纹,最为神奇的是,这些最易腐朽的草,却历经几千年而崭新如故。小篓内通常都有麦粒、粟粒等干结的食物。

  “制作这些小篓需要相当的技巧,他们对形状与比例的掌握值得钦佩,完全可与那些在这里出土的所有木桩上面的雕刻花纹相媲美。”1934年第一位考察小河墓地的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他的著述中这样惊叹。除了棺木、形状独特的木柱、木质的人像雕塑(全部都用胡杨木制成),这里出土的木器还包括用红柳枝制作的冥弓,将红柳杆削尖插入芦苇秆制成的箭,红柳枝做的木别针,木梳、木祖、木雕人面像等。

  逝者身上裹有毛织斗篷,草编的小篓都在斗篷外的右侧。伊弟利斯推测当时人们生前穿着即是如此款式:长方形(经向长约1.6米,纬向宽约1.2米)、长而宽绰,不经缝制,围绕或披挂在身上。斗篷采用平纹织法,经纬线是原色羊毛纱,分别有白色、灰白、浅棕、深棕,在斗篷的底边还用经线结出稀疏的饰穗。

  腰衣也是羊毛织物,男性腰衣形似腰带,下端有饰穗;女性腰衣如短裙。逝者无一例外的头上戴有尖顶毡帽。帽子通常是本色羊毛的,白色的羊毛上缀着红色的线绳,帽子缀有鼬皮, 有的鼬头还悬在帽子的前部,帽子上还绑有羽饰,羽毛用红色毛线绑在细木棍上,然后再插在帽子上。不同的是男性毡帽多高尖,而女性则宽圆,此外还有牛皮或猞猁皮缝制的短靴,通常靴底毛朝外,其余部分毛朝里,一根粗绳将靴子拴在脚踝上。

  经鉴定毡帽上的鼬鼠属伶鼬,擅捕鼠类,现今新疆也有广泛分布;而羽饰所用羽毛极可能是鵟或雕的羽毛。在一些女性死者身上还发现了玉手饰(一根粗毛线绳穿过一块椭圆形淡黄色的蛇纹石玉珠系在右手腕处)和项链(棕色的头发和红色的毛线缠绕的项圈,缀着大理石或蛇纹石玉片)。随风飘舞的长羊毛穗饰,手臂上简单的玉珠,脖颈上粗毛线捻成的项圈,透露出一种朴素的美的追求。

  麻黄枝被安放在每一个死者身旁,至于麻黄枝的功能及寓意,伊弟利斯猜测:麻黄在一些原始宗教中被视为不朽之物,似与防腐有关。

小河墓地独特入葬形式:在牛皮包裹的棺船中入睡

  死者躺在沙地上永远地睡去,木棺,像倒扣在岸上的木船,将死者罩在其中,隔绝了生与死的时空。小河墓地出土的这种奇异墓葬引起考古学者强烈的兴趣。

  两根胡杨树干被加工成一对比人休稍长一些的“括号”形,这是棺木的侧板,“括号”两头对接在一起,将挡板楔入“括号”状棺板两端的凹槽中固定,没有棺底,棺盖是十多块宽度依棺木弧形而截取的小挡板。活牛被当场宰杀,立即剥皮,整个棺木被新鲜的牛皮包裹。牛皮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收缩,沙漠中干旱的气候会蒸发牛皮中所有的水。最后牛皮紧紧地、严密地将棺木包裹,表面变得像盾牌一样坚固,棺盖——那些摆放上去不加固定的小挡板便因此非常牢固。

  “我们揭开牛皮,棺木在牛皮的包裹下新鲜如初,棺内甚至没有一颗沙粒进入,墓主人就安睡在象船一样的棺木中。原始但安全的设计使我们得以窥见他千年前的入睡时刻”,负责小河墓地全面发掘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说。

  伊弟利斯分析:“根据目前发掘的保存着原始状态的墓葬,可以推断当时墓葬的埋葬过程。先挖沙坑,然后将包裹好的死者放在适当的位置,再依次拼合棺木,覆盖盖板,牛皮,继而在木棺前后栽竖立木、木柱,最后在墓坑中填沙,继而堆沙。棺前象征‘男根’和‘女阴’的立木大部分被掩埋,棺木前端的高大木柱上端则露出当时的墓葬地表,成为明显的墓葬标志物。”

  由于流沙的直立性差,在发掘过程中,很难确定最初墓穴的大小和深浅。伊弟利斯率领的小河考古队迄今已在小河墓地西区进行了1.8米深的考古发掘,在这个深度里,发掘了二层墓葬共33座。“迄今为止,在小河墓地所见木棺形制基本统一,发现没有被搅扰过的棺木都呈现出这种特点。”伊弟利斯说。

  木棺内所葬均为一人,头向大致向东,均仰身直肢。此外,有的木棺中所葬的是裹皮木雕人像,“雕像制作粗放,用一块胡杨木简单地雕出人的头、躯干和下肢,躯干两侧各加一根略弯曲的细木棍作双臂,面部随意刻出细槽状的双眼、嘴和微隆的鼻子,用一张完整的去毛猞猁皮将木人从前向后牢牢包裹,这种木雕人像大概是某一死者的替代物,其葬式、葬俗与真人无异。”伊弟利斯介绍说。小河五号墓地的沙丘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一层墓葬一层沙堆垒起来,向下还有多少层、这样的棺木到底有多少,考古队仍需花费时日才能完全弄清。

考古专家发掘新疆沙漠中“上千口棺材的坟墓”

  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带领的考古工作者,日前从乌鲁木齐出发,再次深入新疆罗布沙漠,对小河墓地——传说有“上千口棺材的坟墓”进行全面发掘工作。

  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首先对这个墓地进行了初步的发掘,贝格曼在这里发现了他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1939年,他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一书,对他在小河流域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小河墓地宏大的规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蕴含的丰富的罗布泊早期文明的信息,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贝格曼著述的汉译本《新疆考古记》的翻译出版,中国学者开始在罗布沙漠中寻找小河墓地的影踪。2000年底,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研究员成为首位发现小河墓地的中国考古学者。2002年底,新疆考古人员对小河墓地进行了试掘。2003年10月,小河墓地的全面发掘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启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以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为领队的小河考古队,开始了为期3个多月的田野发掘,但发掘工作因为春季到来后沙漠中风沙肆虐而不得不中断。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西南距阿拉干镇36公里。

  据伊弟利斯研究员介绍: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他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可以这样想象--桌子上的一个馒头,而馒头上插满了筷子。沙山高出地表7.75米,面积2500平方米。发掘前,沙山表面矗立着各类木柱140根,在墓地中部和墓地的西端各有一排保存较好的大体上呈南北走向的木栅墙, 以中部的木栅墙为界可将墓地分为东西两区。

  在去年底至今年初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对墓地西区上部两层遗存进行了全面揭露,发掘墓葬33座,其中成人墓25座、儿童墓8座,获服饰保存完好的干尸15具、男性木尸1具、罕见的干尸与木尸相结合的尸体1具,发现两组重要的祭祀遗存,发掘和采集文物近千件,不少文物举世罕见。“一处墓葬出土如此多的干尸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而究竟还有多少目前仍不清楚”,伊弟利斯说。在墓地,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象征男根和女阴的立木、高大的木雕人像、小型的木雕人面像;雕刻有花纹的木箭、冥弓、木祖、麻黄束、涂红牛头、蛇形木杆、木构上嵌铜片、木器上相同数目的刻画纹等等,伊弟利斯说:“这些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原始宗教氛围的神秘世界”。“小河墓地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文化内涵为国内外考古所罕见,对它的发掘和研究不仅是新疆史前时代的重大考古课题,还会对新疆周边广大区域的史前考古产生较大冲击和深远影响”,他说。

  据了解,考古队部分人员已于9月25日先期奔赴罗布沙漠,开始搭建帐篷、安装设备等前期工作。今冬明春,伊弟利斯研究员将带队长期驻扎这里,继续对小河墓地这处世界独一无二的古代遗存进行全面细致的发掘。

“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封存至少3千年历史

  在新疆罗布沙漠中,“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小河五号墓地出现在什么时候?考古学者给出了初步的答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说:小河五号墓地规模宏大,墓地从形成到最终废弃,应延续了较长时间。目前所掌握的墓葬及文物资料式多属上层遗

  存,所反映的应是墓地晚期的文化面貌。从棺木形制、死者裹尸斗篷、随葬的草编篓、麻黄枝等文化因素分析,小河墓地与1979年在孔雀河北岸发掘的古墓沟第一类型墓葬、1980年在罗布泊北发掘的铁板河墓葬有不少共性。考虑到小河墓地采集毛织物(最上层遗物)大多数较古墓沟织物精细、致密,并出现了缂织花纹的技术,出土的草编篓花纹亦比古墓沟草编篓花纹繁缛,专家初步推断小河墓地年代的下限晚于古墓沟第一类型基葬的年代,而上限有可能与之相当或更早。

  古墓沟墓地位于小河墓地正北偏东方向约50公里的孔雀河北岸山谷,1979年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研究员担任领队并发掘。据碳14测定数据,古墓沟第一类型墓葬的绝对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198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穆舜英研究员在古墓沟以东约100公里的罗布泊北侧(小河墓地东北约200公里)发现铁板河墓地,著名的“楼兰美女”在此出土,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白种女性干尸,据测定也在距今3800年左右。

  伊弟利斯研究员介绍:通过现场发掘,在罗布泊沙漠中突兀而起的小河墓地沙丘并非自然沙丘, 而是经过长时间连续建构墓葬,人为形成,可以肯定至少有三层以上的墓葬叠压。在2003年10月至今年2月,对小河五号墓地西区进行了1.8米深的考古发掘,对两层墓葬进行了揭露,发掘墓葬33座,获服饰保存完好的干尸15具。越往下层,距今的年代应该更为久远。

  第一位研究小河墓地的考古学家瑞典人贝格曼在其1939年发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中大致推断小河五号墓地的年代“早于中国统治楼兰王国时期”,即公元2-3世纪。他认为墓地所属文化等同于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北发现的36号墓、斯坦因在孔雀河北岸发现的LT、LS,在罗布泊西北附近发现的LF、LQ墓葬。这些墓葬具有典型的土著特征,互相之间存在着年代上的差异,而“小河五号墓地应该比罗布泊其他土著墓葬更为古老”。

  目前,考古队已经在墓地提取了不同墓葬层的标本,送往有关部门做碳14测定。

  伊弟利斯研究员说:确认小河墓地存在的时代,同时结合对墓葬遗存的分析,将有助于了解远古罗布泊居民物质、精神文化的众多信息。

罗布泊周围的历史遗迹

  新疆罗布泊地区留存了丰富的古代文明遗址,自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遗址(现编号为LA)以来,这里一直受到中外探险家、历史、考古学者的高度关注。其后,英国探险家斯坦英1906年和1914年两次手捧斯文·赫定探险测绘的地图跟踪而至,

  对罗布泊进行了广泛的考察。

  中国学者以斯坦英的编号为基础,综合黄文弼先生于1930年和1934年对土垠及其附近地区的考察、1934年德国学者贝格曼对小河支流的考察以及1979-1980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对孔雀河下游一带的调查和发掘成果,将罗布泊地区的古代人类遗存的分布分为三个区域。

  第一区以LA楼兰古城为中心,包含遗迹遗物最为丰富,包括LB、LC、MA、FO、LD、LE、LF、LG、LI、LJ、LQ和土垠遗址,主要遗迹为城郭,三间房、佛寺、汉晋墓葬群等。

  第二区位于第一区的南部和西南部,以LK(海头古城)为中心,包括LL、LM、LR等遗迹,这里曾出土过“李柏文书”,引起学者关注。

  第三区位于第一区的偏西处。以目前正在发掘的小河墓地为中心,也包括1979年在小河墓地以北、孔雀河北岸年发现的古墓沟墓地,此外还有斯坦英编号的LS、LT。小河墓地发现于1934年,墓上建筑独特、干尸保存完整。在上世纪末被中国学者再次发现,去冬今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伊弟利斯带队对小河墓地开始全面发掘。

小河墓地的发现史

  1910-1911年间,生活在这片区域的罗布猎人奥尔德克就发现了这座墓地。这使他能够在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到来时担任向导。

  贝格曼与他沿孔雀河向南支出的一条小河道南行,这条无名小河道,贝格曼随意称之为“小河”。在小河之西约4公里处发现此墓地,贝格曼将这处当时人传说“有上千口棺材”的坟地命名为“小河五号墓地”。1939年,贝格曼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一书(汉译本《新疆考古记》)中,对小河流域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小河墓地宏大的规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蕴含的丰富的罗布淖尔(罗布泊古代时的称谓)早期文明的信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贝格曼考察小河后,一直到20世纪末60多年间,再无任何后继者能抵达。小河墓地深藏在罗布沙漠之中,失去了踪影。

  2000年12月11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研究员随深圳大唐影视广告公司组织的《中国西域大漠行》摄制组,借助地球卫星定位仪进入罗布沙漠,终于再次找到小河墓地。记者在时隔半月后也进入小河墓地进行现场报道,引起国内外历史、考古界的高度关注。2002年,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小河墓地考古队,由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担任队长。于当年12月抵达小河地区,对小河墓地及周边遗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规范的考古调查和小范围的试掘。

  2003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启动小河墓地全面发掘项目,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组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田野发掘,后因沙漠中风沙肆虐,今年春夏期间暂停发掘工作,只留下保护人员看守。2004年9月下旬,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将再次组队前往罗布沙漠继续发掘工作。

小河墓地惊世再现 谁能揭秘神秘公主的微笑

  200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对小河墓地进行考古发掘。

  这艘承载着近4000年前人类文明信息的方舟,带给今天的我们无尽的疑谜。

  小河,究竟是遗世而独立的另类文明样式,还是一把钥匙,将打开人类文明之谜?

  在他们的最后睡眠中,一切都忠实地汇入了死亡。亲属们为他们准备了阴间的给养和维持以往人间生活的一切象征性物品。数不尽的风暴在他们头上呼啸,在宁静的夜幕下,永恒的星河就高高悬挂于头顶,每一个夏季,火一样燃烧的太阳都会照射在他们的躯体上,他们如此幸运地得以长时间拥有着一个和平的安息地,直到某一天,有陌生人来到这里,才搅扰了他们不醒的长眠——就为了发现一些未知的东西,为了揭开在这块孤寂的中亚大地上保持了如此长久时间而渐渐被人们遗忘的疑谜。——贝格曼

  神秘公主的微笑

  罗布泊的一个无风的早晨,小河墓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

  一座船形棺木正在开启。紧绷在棺木上的牛皮断裂的声音沉闷而有力,像从幽深的海水里传出的某种震响。“那声音刺激人的神经,让人兴奋,我感觉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那是历史从3800年前走来的脚步声。”曾在现场开启棺木的新疆考古所所长伊弟利斯说。

  一个微笑从棺木中传上来,一个凝固而永恒的微笑,但是这个微笑生动而具有感染力,以至于让看到的人都在内心产生了一种愉悦感。这是一个年轻女人的脸。这是一具年轻女性的木乃伊,头戴尖顶毡帽,微闭着双眼,楚楚动人的眼睫毛像一排幼松似的挺立着,上面蒙着一层细细的沙尘。

  这是一个具有欧洲白种人特征的美人,她让人想起70年前贝格曼向人们介绍的“神秘微笑公主”。

  1934年,瑞典人沃尔克·贝格曼向西方世界介绍他在中亚腹地的惊世发现。

  “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勾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

  贝格曼把她称作“微笑公主”。

  作为斯文·赫定组织的西北联合考察团的成员,贝格曼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发现了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贝格曼把它命名为小河墓地。他的“微笑公主”就是出自这个墓葬之中。

  但是“微笑公主”在惊世一现后,就又沉入沙漠。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她。

  70年过去了,当又一位小河“公主”的神秘微笑再次在考古工作者手下浮现时,小河——这个让世人牵挂猜度了半个多世纪的墓地终于开始揭开重重疑谜。

  200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对小河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在这之前,我们每个人都熟读了70年前贝格曼写下的考古报告《新疆考古记》,我们知道小河所包含的人类文明之谜将由我们亲手揭开。”伊弟利斯说。

  贝格曼的小河

  贝格曼的文字仔细记录了他当年艰难的发现之旅。

  1934年初夏的一天,贝格曼考古队行进在塔里木盆地的罗布荒漠中,他们的目的是寻找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此时他们已经渡过了孔雀河,在沙漠里转悠了15天了。

  担任向导的是罗布人奥尔得克。就是此人,1900年领着斯文·赫定发现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1600多年的楼兰古城。在斯文·赫定离开中国后的33年里,奥尔得克已经变成了72岁的老人,但他一直在等着斯文·赫定,要告诉他自己的另一个重大发现:在孔雀河边的荒漠中,他发现了一座有一千口棺材的小山,那是谁也不知道的古迹。

  按奥尔得克指定的方向,应该是在库姆河(孔雀河的一个支流)以南地区,但渡过库姆河之后贝格曼发现,这里的原野布满了雅丹、沙丘和柽柳墩,就如一个巨大的迷魂阵。贝格曼发现他们在原地打转,走了一上午来到的竟然是昨天曾经来过的地方,一个小湖湾。

  晚上奥尔得克的一个同伴病了,而他自己在半夜里突然从梦中惊醒,说是看到了可怕的幽灵。第二天的奥尔得克开始一个一个地讲故事,他说,那座具有坟墓的小山已经消失在新形成的湖泊中,再也找不到了。又说那是一个有“伊比利斯”(魔鬼)守候的地方,任何靠近它的人都要遭受灭顶之灾。

  “我开始怀疑是否有这样一个地方,或者他是否真的去过那里。”贝格曼说。

  考察队意外地拐向了一条库姆河的支流,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贝格曼随口把它叫做“小河”。

  考古队沿着小河边测量绘图边前进。这时已是6月2日,沙漠里的天气变得特别热,所有的人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周围的牛虻闻味而动,“可怜的人们几乎要发疯了”。

  就在这天傍晚,奥尔得克找到了他曾发现的墓地。

  奥尔得克就像是走进了梦境,迷迷糊糊地张望着,谛听着,他久久地凝望着一座小山包一言不发,而此时人们都在忙着搭帐篷,准备晚上的营地,突然奥尔得克指着那个山包大叫:“那……就是它。”

  塔克拉玛干是一个死寂荒凉的世界,但是它的每一次发现都震惊了西方世界。

  贝格曼关于小河发现的《新疆考古记》于1939出版。

  《斯文·赫定率领的中瑞联合考察团报告书》到1982年出版,达到了54卷的宏大规模。

  66年沙海沉没

  小河墓地自贝格曼发现之后就在沙海中神秘地消失了踪迹,之后的66年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它。

  当年贝格曼在这里只进行了粗略的工作,发掘了12座墓葬,带回了200件文物,相对于贝格曼描述的一个巨大的古墓群来说,这些东西太简单了。

  1935年西北考察团的工作因为中国时局混乱而中止,从此斯文·赫定、贝格曼等人再也没有机缘回到让他们魂牵梦绕的罗布泊。中国继而经受持续的战争之苦,解放后罗布泊又因为核试验而成为一块禁区,遥远的沙漠里的小河就这样进入了一个长久的冰冻期。

  “找到小河墓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考古学家的夙愿。”69岁的新疆考古所原所长王炳华说。他是中国考古工作者中寻找小河墓地的第一人。

  1979年对于丝绸之路的狂热由日本传入刚刚开启国门的中国。日本NHK电视台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丝绸之路,新疆考古所原所长王炳华、穆顺英被选作了寻找楼兰的考古专家。

  王炳华乘车在马兰基地的帮助下一直向西寻找楼兰。这是新中国考古学者在楼兰发现半个世纪后第一次到达这里。

  “我带了一支考古队进入了孔雀河下游,寻找小河墓地,曾经深入了相当一段距离,但因种种曲折没有找到。”王炳华说。这一次小河墓地虽然没有找到,但却意外地在孔雀河谷发现了“太阳墓”,而另一支队伍中的穆顺英也意外地在孔雀河下游支流发现了“楼兰美女”。这是一具戴插着羽毛的尖顶毡帽的女木乃伊,是一个棕色毛发高鼻深目的白种人。太阳墓和楼兰美女的发现再一次震动世界。

  进入198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才进入罗布泊工作,在这一时间进行的楼兰文物调查中,小河墓地还是没有找到。

  “小河最让我萦怀。在塔克拉玛干的古代废墟中只有小河是最神秘的,它只揭开了一角,就神秘地消失了,而它所透露的信息存在着巨大的诱惑。”王炳华说。

  小河再现

  2000年12月11日,65岁的王炳华和一个摄制组共10个人5峰骆驼,带着水、食品和帐篷,再次开始了寻找之途。王炳华的骆驼上驮着贝格曼的考古报告,身上装着贝格曼当年绘制的路线图,手里拿的是最现代化的卫星定位仪——这样的仪器要比当年的奥尔得克厉害得多。

  “凭着卫星定位仪我们不停地调整方向,并随时捕捉每一点有用的罗布泊的历史文化信息。”王炳华说。

  越往前走,生命的气息就越小,渐渐地枯死并倾倒在地的粗大的胡杨、稀稀落落的红柳在慢慢减少,偶尔可见的兽迹也终于完全消失,周围的沙山越来越高大,沙山连绵起伏,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小河墓地却渺无踪影。

  在最后的时刻,王炳华也产生了游移,“晚上睡在零下20多度的睡袋里,喝带冰的矿泉水,吃干硬的馕,步行到第三天,我曾经有过动摇,身畔连绵起伏的沙丘无边无际,沙峰相对高度总有二三十米,我们每走一步都无法克制地退半步。”

  根据测算,墓地可能还在30公里外,这已是寻找的第四天,干馕和冰水已经所剩无几,再往前走能保证整个队伍安全走出沙漠吗?

  “再坚持3个小时,就3个小时,不行就往后撤,我咬着牙做出了决定。”王炳华说。

  就是这可贵的3个小时的坚持,小河墓地出现了。

  小河墓地在一片低矮的沙丘之中显得高耸而挺立。其实远在4公里之外就可以看到它,只是因为人在沙漠里转晕了很难一下认出它。它浑圆而巨大,它的顶部似乎有一片很密的死胡杨林,这使它不同于一般的沙丘。当年贝格曼远远望见这些胡杨木的时候,以为是因为过近的树距使得这些树互相支撑没有倒下。很快他就搞清楚了那不是树林,而是一些矗立的木柱,它们密密地插在沙丘的顶部,强烈的沙漠风暴和烈日已经将它们顶部劈开了花,但它们依然倔强地兀立着。

  “虽然时间已流逝了66年,但小河墓地总的形象并未显出什么大的变化,依然是1930年代初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身影。”王炳华说。

  王炳华止住了所有人的脚步,他以一个考古学家的身份和眼光先围着墓地转了一圈,留下没有扰动的资料,然后走上了沙丘。

  “墓地沙丘上,层层叠叠、错乱散落的是难以尽数的弧形棺板,它们大小不一,厚薄不同,粗略统计,总数当在140具以上。部分白骨、浅棕色毛发的儿童干尸,尖顶毡帽、尸体裹身的粗毛布、草编小篓散落在棺板之间。”

  小河归来的王炳华来到了北京大学,向世人刊布了小河墓地重新发现的消息。

  一个在沙漠中沉睡了近4000年的文明被现代人唤醒。

小河墓地首次全面发掘将翻开考古史新页

  突兀的沙包,密集直立的木杆,诡秘的木雕人像,奇异的多层墓葬……在世界考古史上扑朔迷离的小河5号墓地,不久将揭开神秘的面纱!

  2003年11月中旬,中国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研究所将联合对小河墓地进行首次全面发掘。专家预言,它将翻开世界考古史新的一页!

  在10月25日召开的“2003’楼兰学术研讨会”上,自治区考古研究所所长伊第力斯·阿不都热苏勒向与会者宣布了上述的消息。

  小河墓地就是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于1934年在罗布泊地区发现的“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曾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楼兰探险史、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也是世界上惟一的、至今未能被解释的墓葬形式。

  10月26日,伊第力斯·阿不都热苏勒与另一名工作人员从库尔勒出发,前往英苏。他们从这里雇骆驼沿小河墓地西部进入,进行探路,找到一条适合车行的道路,以便下个月发掘工作的全面开展。

  在学术研讨会上,伊第力斯·阿不都热苏勒所长介绍了去年底、今年初对小河5号墓地考察的情况。他们的发现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伊第力斯·阿不都热苏勒说:“这次考察中发现的重要文物有:草编篓、木雕人像、帽子、靴子、锈玉等。考察人员走遍了距墓中央东西南北5公里左右的四个方向,发现东南部保存完好,北边破坏比较严重。”

  考察人员通过对小河墓地南部调查,了解到墓地埋藏有三层。由于害怕挖掘中出现塌陷,没敢再挖掘下去。小河墓地到底有多少层,是四层,还是五层?为什么墓葬会有这么多层?这一切还有待于考古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伊第力斯·阿不都热苏勒说,在小河5号墓地的东边,发现了罗布泊地区的史前文明,那里遗留有农业、畜牧业、宗教等物证。小河5号墓地的女尸基本上跟古墓沟的古尸属于同一人种,即高加索人,但年代恐怕要比古墓沟的古尸早200多年,大概测定是4000多年。同时,在考察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新旧石器,这说明在5000年前,罗布泊地区就有人居住。

  有专家建议,此次探路后,应先制定出一个保护性措施,然后再进行全面的挖掘,以免古文物在发掘过程中受损。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罗布泊小河墓地疑云之微笑公主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罗布泊小河墓地疑云之宝藏迷踪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小河墓地之谜(上)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小河墓地之谜(中)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小河墓地之谜(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