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家讲坛 大唐英雄传 于赓哲(讲稿 视频 文字 全集)
作者简介:
于赓哲:祖籍山东省乳山市,1971年生于陕西咸阳,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硕士,武汉大学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
从事隋唐史及医疗社会史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民族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著有《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狄仁杰真相》、《巾帼宰相上官婉儿》等书。曾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狄仁杰真相》、《发现上官婉儿》、《凌烟阁——大唐英雄谱》。
内容简介:
凌烟阁原本是唐代皇宫内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已经年迈的唐太宗,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图像,这24位功臣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唐名臣,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房玄龄等等。在为功臣画像的时候,这些功臣有的已经去世,健在的也都不再年轻。唐太宗此时也已年迈,英雄迟暮,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争岁月。激情澎湃之余,他命人将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用以标榜功业,所以凌烟阁在后世,就成了建功立业的代名词。
唐太宗之后,又有四位皇帝继续将功臣添补到凌烟阁中,形成了唐朝功臣在不同年代,分批进入凌烟阁的现象,这些人物具有代表性的,有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李光弼等。凌烟阁为功臣画像的历史,断断续续延续了三百多年,贯穿了整个唐朝的历史,前前后后,一共有一百多人登上凌烟阁,可以说在凌烟阁里,大唐名将如云,大唐名臣如雨,但是到了唐朝中后期,有权势的宦官,如鱼朝恩等人,也得以录入凌烟阁,这是唐朝衰落的标志。
一座凌烟阁,它见证了大唐开国、玄武门事变、安史之乱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了唐朝从辉煌灿烂到盛极而衰的全过程。唐朝三百余年的历史,只是悠长岁月的弹指一挥,但恢弘万千的大唐气象,总是令后人浮想连翩,而凌烟阁里录入的功臣和英雄,则更是令后人激情荡漾,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英雄梦,而每一个英雄,也都有他心目中的凌烟阁。
而我们这个系列,就是从凌烟阁入手,展开一幅大唐功臣的英雄群像,揭示他们命运的起伏跌宕。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一下,唐太宗为什么在贞观十七年,自己当皇帝已经十几年后,才开始在凌烟阁里为功臣画像呢?在唐太宗的内心深处,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情结呢?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唐英雄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