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光绪帝二十四岁,而这一年的十月初十日,慈禧太后将迎来六十大寿。所以,朝廷上上下下都在为“老佛爷”的这个大日子做着精心的准备。
为了迎合这种万寿庆典的气氛,慈禧给百官加官进爵,连她不喜欢的珍嫔,也和姐姐瑾嫔一起获得了“妃”的晋封。然而,就在清廷上下一团喜气,为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降临了,这场危机直接将清帝国的命运推向了深渊的边缘。
此时的慈禧太后气急败坏,因为在她身上,似乎总有个挥之不去的“魔咒”,一到自己整数大寿的时候,就必然遭遇一场对外战事。比如慈禧四十大寿的时候,碰上日本侵略台湾;五十大寿时,赶上了中法战争;如今好不容易盼到了六十大寿,想风风光光地办一次,结果又遇到了日本人“挑事儿”。慈禧太后左右为难,如果要想让六十大寿庆典顺利举行,只能委曲求全。但那样一来,朝廷和自己的威信必将一落千丈。那么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慈禧太后难道真能咽得下这口气吗?光绪帝又在这场危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平心而论,当时清朝和日本相比,海陆军的规模数量、装备水平并不处于劣势,而从作战的地理环境以及反抗侵略战争的正义性来看,又处于有利的地位。宣战诏书颁布之后,清朝军队冒着酷暑,水陆并进,增援朝鲜。光绪帝指示,陆军迅速进剿,杀敌立功,同时命令海军拦截击沉黄海上的所有日本船只,一场痛痛快快的大胜仗似乎指日可待。然而,随着战事的进行,最终的结局却截然相反。那么,一个泱泱大国为什么就打不过偏隅东方的蕞尔小国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清史专家、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囚徒天子光绪》第九集《狼烟在东方升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