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商贾传奇 之(二)贩夫治国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部专门为工商业者所写的传记《货殖列传》,而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最先提到的一个人竟然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子牙。

我们知道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建立了周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那么,姜子牙怎么会出现在司马迁专门为工商业者所写的传记中呢?

姜子牙和工商业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那著名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又体现了怎样的商业智慧呢?

实际上,“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体现了姜子牙的人生智慧,懂得人才的价值、能够尊重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些都是作为明君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人是不是明君呢?

这就需要考验一下,需要试探一下。所以姜子牙跑到渭水边去钓鱼,实际上一方面是在打一个很吸引人眼球的广告。

另外一方面呢,也是借这个机会来一个讨价还价。这样的讨价还价,不是说多要个三块五毛的,而是试探一下这个周文王是不是一个真正懂得人才价值的人,是不是他心目中一个理想的买主,值得不值得自己把自己卖给他。

所以这样来看,姜子牙在做小商贩的时候,虽然经营业绩不是很理想,但多年的商业生涯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所以他才会想出用直钩钓鱼的怪招来吸引周文王的注意。

那么,在他辅佐周文王以后又是怎样把自己的商业智慧应用到治理国家的方面呢?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李晓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商贾传奇》之《贩夫治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部专门为工商业者所写的传记《货殖列传》,而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最先提到的一个人竟然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我们知道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建立了周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那么,姜子牙怎么会出现在司马迁专门为工商业者所写的传记中呢?姜子牙和工商业又有什么关系呢?也被称吕尚,吕是祖上的封地。他那著名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姬昌后来是周文王,后来建立周朝。姜子牙是怎么认识周文王的呢?又体现了怎样的商业智慧呢?

姜子牙七十多时,钓鱼与别人不一样,他的钩是直的。上面没鱼饵。不放到水里,就举着,一边念叨,负命者上钩来呀。这就是姜子牙。当地人看到这样,觉得滑稽,这事就流传开来。渭水是周部落的,姬昌是主。他眼见商纣王暴虐,做着消灭商的准备。周文王广招人才,不是打广告,而是自己下基层寻访,这天,他到了渭水边。听说姜子牙的故事,认定他不凡。找到姜子牙。一聊,果然谈吐不凡,有见识。周文王高兴,讲有圣人出现,将兴旺发达,您莫非就是?姜子牙说正是在下。就拜他为军师。

姜子牙的出身,据说在商做过小商,甚至说宰牛羊,屈原在离骚都说过。碰到周文王才得到重用。屈原这种说法证明这一点。还有一些说法不同,像《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这些说法不一,而且在盟津还摆摊卖吃。似乎精神不正常,人谓之狂夫。也有说“太公贫困,负贩于朝歌”。相同是级别不高。但是他满腹经纶,为什么七十多岁还是受穷呢?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当时是奴隶社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都控制在奴隶主手中。这叫工商食官。普通百姓要想从事工商业,得投靠他们充当他们赚钱的工具,或者是从事奴隶主不屑于干的,他虽然有本事,但没办法改变社会制度,所以只能干点小事。主观上他有远大政治抱负。想干的是大事,但是当时朝政黑暗,他不愿意跟这些人同流合污,只好当百姓。当然只能穷。

为什么他投奔周文王时,要跑到渭水边这样呢?一是因为他是普通老百姓,他来到周部落时,谁也不认识,没途径见周文王,他是想吸引人们眼球,进而引起注意,这是商业营销的技艺,他深谙此道。今天这样的营销手段也是常用的。二是他想试探周文王。当时传周文王贤能,是不是呢?所以要试探。这是双向选择,这个过程跟做买卖一样,良臣择君而侍。良臣是有本事有道德有抱负讲原则的人,对自己的领导挑剔,不会随便卖自己。一定得卖出好价钱,要得到重用,明君是他们道选了。对于明君,得懂得尊重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要考验要试探,所以他跑到渭水边钓鱼实际边打广告边讨价还价。这样的讨价还价,不是说多要个三块五毛的,而是试探一下这个周文王是不是一个真正懂得人才价值的人,是不是他心目中一个理想的买主,值得不值得自己把自己卖给他。这充分体现商人的智慧。

这有没有风险呢?当然有,假定周文王读不懂背后的台词,就会失灵。再比如,周文王不是自己去,而是坐等,这样的招数也失算。因为信息传不到,就钓不到周文王。他是商业经验丰富的人,他这一招不行会换招。市场形势从来有好有坏,低迷时,好东西就卖不出好价钱,所有招数用尽,没找到好客户时,只能说明市场形势糟糕。人生不逢时,难尽其用,这种情况,只能知难而退,大隐何尝不是明智的选择呢?姜子牙运气算不错,立场投身政治,碰上的客户还是不错的。这以后,他追随周文王,共商灭商大计,出了许多主意。周文王在他帮助下,周势力很大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姜子牙立了大功。周武王当家,继续重用,建立了周朝。

(被封到齐国,他会怎么想呢?)周以亲屏周,分封到各地做诸侯,来保卫中央。近亲,分封到不错的地方,有的条件好,有的战略要地,姜子牙也在分封之列,封到了营丘,现在的山东淄博。当时这是荒凉处。“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

    靠海,盐碱化,不适于种庄稼,人口也很少。更重要的是,没有真正纳入周的势力范围。只是周天子发的一张委任状,告诉他这儿将来叫齐国,你就是那儿的国君了。如此而已。名义上把这儿分封给了齐国。剩下的还得他自己去搞定。这种分封结果不理想。为什么他身为功臣,分封结果不理想呢?姜子牙属于外人,只好往后排了。他接到任命后,不高兴了。于是心里憋屈。一路越想越郁闷,快到时,干脆住下来,不肯上路了。店家看到,就说“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时机难得到,容易丧失,看你这样安稳,大概不是到你的地盘上任的人吧?这样,你会失去的,一下使他醒悟了,于是穿好衣服上路了。赶到营丘,正赶到有人来抢地盘,他赶快投入战斗,把莱夷的赶跑了,站稳了脚跟。

    更大的考验是当时百姓生活困难,姜子牙怎样治理呢?

    姜子牙现在身为一把手,发展经济做得出色,“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根据当地风俗来采取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利用海的优势,来发展工商业,显得这样的措施因为他注重实际也与从商经历有关。的确盐碱化,搞农业搞不通,但是渔业盐业就丰富,特别是盐业,还有技术,这是用海水制盐的基地。发展工商业来解决经济问题是他发展的基本做法。姜子牙还注意人的作用,发展纺织业,“劝其女功,极技巧”。主要是女人从事,叫女红。姜子牙号召她们纺织。还特别注意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做到极致。这种做法影响至今。现在所谓的四大名绣就是鲁绣,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姜子牙时期。进入父系社会,妇女退居二线了,对体力有高要求,女同胞只好从事家务与纺织。父系社会特点就是,男人挑大梁,男耕女织。姜子牙把纺织作为主业,把副业变成了主业,是了不起的创举。有效地减少了自然资源的制约。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齐因此翻天覆地地变化了。产品畅销全国。许多百姓迁居而来,向齐移民。周围的诸侯国也恭敬地来朝拜。齐一下子从偏远落后的地方成为发达的地方。

    姜子牙的做法成功无非在三方面:一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二是工商并举,生产先行,从发展实体经济入手,搞渔与盐与纺织,才真正做到了可持续性发展;三是改进技术,提高质量。这在纺织业中表现最突出。这是屡试不爽的成功之道。姜子牙是小商小贩出身,但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做成了二件大事,一是协助周文王灭商建立周朝;二是他是齐国的开国之君。齐从西周初建立,经春秋战国被秦灭,长达八百年,一直是东部地区最发达最繁荣的地方。这个基础就是从姜子牙开始的。这两件大事,都是他退休年龄之后干成的。小商贩也有大出息。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