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唐玄宗与杨贵妃(十三)江山与美人的抉择
返回列表
发帖
唐明皇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唐明皇
当前离线
UID
39
帖子
656
主题
127
精华
0
积分
212
威望
212
金钱
197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20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12-6 17:56
|
显示全部帖子
百家讲坛 唐玄宗与杨贵妃(十三)江山与美人的抉择
百家讲坛
,
杨贵妃
,
唐朝历史
,
唐玄宗
,
牺牲品
百家讲坛 唐玄宗与杨贵妃(十三)江山与美人的抉择
马嵬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事件。就在这场政变中,一代佳人杨贵妃死于非命。一个女人的牺牲换来了一场政变的终结,这让人们对杨贵妃抱有很大的同情。
那么马嵬事变究竟是怎么发生呢?在马嵬事变中,为什么杨贵妃会成为牺牲品?
中央民族大学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玄宗与杨贵妃》之《江山与美人的抉择》。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唐明皇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唐明皇
当前离线
UID
39
帖子
656
主题
127
精华
0
积分
212
威望
212
金钱
197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20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12-6 17:56
|
显示全部帖子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唐明皇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唐明皇
当前离线
UID
39
帖子
656
主题
127
精华
0
积分
212
威望
212
金钱
197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20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12-6 17:56
|
显示全部帖子
百家讲坛 唐玄宗与杨贵妃(十三)江山与美人的抉择
马嵬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事件。就在这场政变中,一代佳人杨贵妃死于非命。一个女人的牺牲换来了一场政变的终结,这让人们对杨贵妃抱有很大的同情。
那么马嵬事变究竟是怎么发生呢?在马嵬事变中,为什么杨贵妃会成为牺牲品?
中央民族大学蒙曼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玄宗与杨贵妃》之《江山与美人的抉择》。
(天宝十五载,鼎盛时代的大唐,突然爆发了改写历史的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势凶猛,兵锋直指唐朝的首都长安。在长安的防卫体系之中,潼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是长安东边的唯一的一道天然屏障,如果叛军拿下潼关,长安就将无险可守。那么,这样一个重要的关口,唐玄宗会派谁去镇守呢?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潼关守军又将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呢?)天宝十五载,找大臣商议,杨国忠说,十年来不断有人提醒谋反,可是陛下不信,可不是我的责任。玄宗就是信任这样的宰相,能不误事?杨国忠想好了,看现在长安守不住了,不如避避风头,逃到蜀地去。这是杨国忠的老地盘,人熟地熟;易守难攻,比较安全;物产丰饶,可以支撑流亡政府。这个逃跑方案,大部分大臣唯唯诺诺,不说话。只有一个低级文官说,招募城中敢死士出军防遏。这是监察御史高适说的。高适一介书生在大敌当前时,提出誓死守城,给读书人增色了。玄宗选择的是逃跑。六月十二日,玄宗声称要御驾亲征,斗一斗。不久,就悄悄地兴庆宫转移到禁苑里。这是禁军保护地。当晚,命令禁军陈玄礼厚赏士兵,准备九百匹战马,凌晨带着杨贵妃姐妹王子皇孙杨国忠魏方进家人宦官禁军保护下,逃了。真不地道,其他人都没告诉,像城外的公主王子等更别说一般大臣。大臣来上朝,里面大门一开,宫女乱跑,皇帝不见了。局势乱了,王公大臣明白皇帝逃了,带着家眷都逃。城外的都跑进来洗劫。长安乱了,边令诚把所有钥匙放好,直接往东送给安禄山。这可是玄宗信任的宦官。玄宗晚年用人不明处处可见。
尽管玄宗事前布置了,实际困难多。没饭吃,凌晨出发,到上午来到望贤宫,该吃早饭了。本安排了接驾,可是一路一个人也没有呀。县令听说皇帝跑了,都逃了,谁来接呀?都饿坏了。宰相杨国忠亲自买胡饼,别人还是没吃的。一些百姓纷纷来了,玄宗只好放下架子问有没有饭吃了。百姓一看,就到自己家里送点东西来吃。谁也不讲究了,抢了个精光。百姓都流下同情的眼泪。这时,郭从谨从人群中出来,想教育教育玄宗,安禄山祸心久了,有人想报告,陛下不是听到就杀吗?谁还敢讲真话?落难。所以,要访忠良,才能治理好呀。过去宋璟多好呀,后来被小人包围,就听不进忠言了。玄宗一听,说此朕之不明悔无所及。咸阳,十三日半夜,金城县,不如咸阳呢,县令百姓都跑了,找不到人。到驿站中,没人。人困马乏,都躺下了,把尊严等放下了。第二天中午来到马嵬驿,这时军队出问题了。
禁军将领抱怨,情绪激动,他们跑了一天半,吃不下睡不好,这都是长安子弟,离开时没跟家人说一声,离远了,归期无望,他们受不了了。不满越来越严重。当时陈玄礼是大将,嗅到危险。政变呀。他知道如果说将士的愤怒得不到疏导,会哗变,所有都会危险。怎么办呢?想到杨国忠了,当时都咬牙切齿,恨不得杀掉他。何不让战士借杀他泄愤?陈玄礼知道没人支持,杀不得。他并不想谋反,找谁呢?玄宗不同意,想到了太子。悄悄沟通了亲信宦官李辅国,把这个想法转达太子,请指示。太子李亨对杨国忠恨之入骨,巴不得杀。他同意杀,但怎么表态呢?他早极端谨慎的。他“太子未决”。不反对。就是默认支持。陈玄礼有底了,把禁军将领召来,讲天下崩离,都是杨国忠造成的,动员。将领们怒火被激,早就想这么干了。确定下来要杀杨国忠了。
正在这时,杨国忠巡视回来,到驿站门口被吐蕃包围了。本是来见皇帝的,跟着逃来的。他们讨口饭吃,还没反应呢,一个禁军士兵喊,与胡人谋反,躲箭来了,不中,杨国忠想逃到皇帝面前。士兵上前就是一刀,砍下来了。挑着首级,挂在西门之上,听到声音,里面看到,喊,何敢杀宰相?又杀了魏方进。韦见素也出来了,没容说话,就打了闷棍,幸亏人说,勿杀韦相公,保住了命。士兵把驿站围攻住了,玄宗在驿亭里休息听到,探听。听说杀了杨国忠,吃惊,说国忠遂反耶?这样问,他想的是唯独杨国忠绝对不会造反。他知道杨国忠人缘不怎么样,只能依靠自己,玄宗只好来到驿站外,安抚士兵。说,他既然谋反,杀得好,现在归队吧。可是士兵不动。盯着他,莫非也要杀自己?派高力士问,贼本尚在。陈玄礼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玄宗是当头一棒,愣了。他说,朕当自处。转身进了驿站,连站都站不稳了。半天说不出话来。韦见素的儿子急了,众怒难犯呀,我们的安危就在这时,赶快决定吧,磕头磕得流血了。他说,她怎么会知道?与杨国忠有多大关系?旁边高力士接话了,贵妃诚然无罪,她还在身边的话,他们怎么安心?将士不安心,您怎么安全呀?透彻。这一句话,点醒了玄宗,他是政治家。可以爱她,但是做不到不爱江山爱美人。无奈下,让高力士领她到一个佛堂里,说了情况,诀别。她说,死无所恨。玄宗也说了,愿妃子善地受生。高力士把她勒死在佛堂里。这一年38岁,伴玄宗16年,用生命换得了玄宗的平安。士兵们才跪下谢罪。双方妥协了。陈玄礼率领士兵高呼万岁,事变结束了。
本不是要杀杨贵妃,而是要杀杨国忠,早引起民怨了。他成众矢之的,陈玄礼才要求杀死他。马嵬本是要杀杨来塞天下之愤。杨贵妃不是主要目标。第二,政变目标不是她,为什么她成了记忆中的主角呢?这是心理问题。一是对弱者的同情,弱女子死在乱军中,肯定会引起同情。悲剧正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悲惨才让人们集中目光在她身上。甚至有许多不死的故事。最多说法是到了日本,寄托的是同情的愿望。二是对盛世的缅怀。之后盛世结束了,生活在后期的人们对玄宗的繁华安定的日子缅怀,这种情绪下,杨贵妃就逐渐成了盛世的象征,惨死就成了盛世终结的标志性符号。马嵬的悲剧色彩出现。三是杨贵妃不是由盛世转衰的关键,她不是政治主角,没一个决策由她做出的。她没有权力,怎么谈得上主要责任?她固然不是祸水,但是她是不是贤妃?恐怕不是。政治身份应该合理士政,当贤内助,提醒皇帝办好事。找不到劝玄宗勤政的例子。她也无形中成了杨国忠的保护伞。她是一个悲剧人物,她没政治野心,只是爱好享受生活的单纯女子,本可以平静地生活,可是命运没由她自己把握过。无论是贵妃,还是成了替死鬼,都不是她自己选择的。她是被政治暗流裹挟的。这是时代悲剧。一种新的政治格局成为可能。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 古今历史大观园 』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