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马骏说《二战人物》(十六)麦克阿瑟 (下)
返回列表
发帖
二战人物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二战人物
当前离线
UID
58
帖子
159
主题
48
精华
0
积分
62
威望
62
金钱
51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5-4 17:54
|
显示全部帖子
百家讲坛 马骏说《二战人物》(十六)麦克阿瑟 (下)
的
,
是
,
百家讲坛
,
麦克阿瑟
,
国防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也是颇有争议的将领。
她所受到的赞誉和非议,都超过了其他美国将领。
他是个个性极其复杂而多彩的人。
崇拜他的人认为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人。
批评他的人认为他是个自高自大徒有虚名的五星上将。
6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的功与过,解读他的人生呢?
国防大学马俊博士为您揭秘一个真实的麦克阿瑟。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二战人物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二战人物
当前离线
UID
58
帖子
159
主题
48
精华
0
积分
62
威望
62
金钱
51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5-4 17:54
|
显示全部帖子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二战人物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二战人物
当前离线
UID
58
帖子
159
主题
48
精华
0
积分
62
威望
62
金钱
511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5-4 17:55
|
显示全部帖子
麦克阿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几乎在刚会走路的时候,就学会了骑马和打枪;13岁时,他就进入西得克萨斯州军校,在那时就显露出打仗所需要的才华;19岁时,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著名的西点军校,毕业时被破例授予上尉军衔;38岁时,他出任著名的“彩虹师”师长,成为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准将;39岁时,他出任西点军校校长,后来被誉为“西点之父”;50岁时,他成为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那么,他有着怎样的家世渊源?他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成功?而在这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以下是他人生的三个截面:
一、一生中最崇拜的人:麦克阿瑟桀骜不驯,刚愎自用,谁都不放在眼里。但有一个人例外,在他的心目中,这个人不仅没有缺点,而且是他一生崇拜的偶像。那么,麦克阿瑟会崇拜谁呢?他是否会像巴顿那样,崇拜美国一代名将潘兴?抑或是其他什么人?
二、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如果说,麦克阿瑟的父亲作为一个优秀的男人,给麦克阿瑟以从军的理想,勇敢、坚强和自信,那么,他生命中的女人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呢?中国的俗语说得好: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不过,这句话用在麦克阿瑟的身上是否合适呢?
三、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家园:麦克阿瑟一生曾在无数地方战斗过,他年轻时曾赴法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赢得很多荣誉,中、晚年曾在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等地战斗过。 那么,他会对哪个地方最为留恋呢?他会把什么地方当做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家园呢?是法国、菲律宾,还是澳大利亚、日本?抑或是其他什么地方呢?
中国人大多熟悉一个叼着烟斗、戴着墨镜的美国军人,这个军人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和巴顿是同时代的美军名将,他们两个人具有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喜欢研读军事历史,研读人物传记,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们都热爱战争事业,作战顽强、凶猛。这两个人都爱兵,巴顿喜欢到野战医院看望伤病员,麦克阿瑟他经常给阵亡的将士家属写信。两个人都不胜酒量,会喝酒,但是酒量都不大,但是两个人都吸烟,这两个人都信仰上帝,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同时,两个人有惊人的魅力,人格的魅力,获得广泛的赞誉和尊敬。
但是,这两个人身上更多的是不相同的,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巴顿好大喜功,却从不忽略或轻视参谋人员的意见,一旦定下决心,巴顿是从不干涉部下的行动,如果战后总结,一切的功劳不要问我,去找我的参谋,因为我有很好的参谋。这个是巴顿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是麦克阿瑟则不然,麦克阿瑟高傲、自我,一旦定下决心,他再也不愿意听到“行不通”,或者“也许行得通”之类的话。巴顿讲话无论正式和非正式场合,很少拿稿子,内容扼要、中肯,绘声绘色;但是麦克阿瑟则不同,他非正式的讲话谈笑风生,文不加点,但是如果是正式讲话,他总是要撰稿,讲究语言修辞,讲究说话的逻辑结构,两个人同样是爱情至上主义者。但是巴顿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就是他的妻子,麦克阿瑟不仅婚姻是梅开二度,而且一生绯闻不断,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他在西点军校上学期间,他曾经同时和八个情人约会,创造了西点军校约会情人最多的学员的记录。那么他还有一点不同,就是巴顿牛仔风格浓烈,而麦克阿瑟英俊潇洒。
同为名将,风格却如此不同!那么麦克阿瑟是怎样一个人呢?由于他的军事生涯太丰富了,所以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向大家详细介绍,我择选他一生中的几个“最”,通过这几个“最”让大家看一看麦克阿瑟人生的几个截面。
第一个“最”,就是他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巴顿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谁啊?潘兴将军,美国第一个五星上将——潘兴将军。巴顿在到欧洲打仗之前,专门拜访了潘兴,第一,是讨教用兵方略,向他的老上级,老上司,因为巴顿当过他的副官,讨教用兵方略;第二,就是借一点灵气,因为潘兴毕竟是名将啊,他曾经率领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远征过欧洲,巴顿想借一点灵气、吉利的成分。不管怎么样,巴顿把潘兴看成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而麦克阿瑟不一样,尽管他也在潘兴手下呆过,一战的时候他曾经在美军第42步兵师当师长,也就是后来的“彩虹师”当师长,潘兴是非常喜欢麦克阿瑟的。然而,麦克阿瑟对潘兴的感情远不如巴顿对潘兴的感情,甚至麦克阿瑟连潘兴的情妇他都敢碰一碰,潘兴的情妇叫路易斯·布鲁克斯,就是麦克阿瑟的第一任妻子。那么,麦克阿瑟最崇拜的英雄就是他的父亲了,麦克阿瑟的父亲叫阿瑟·麦克阿瑟,是苏格兰人,苏格兰的后裔。1863年,林肯总统亲自推荐老麦克阿瑟到西点军校读书。美国的西点军校不是一般人能考的,必须由议员来推荐的,议员以上的人来推荐,而他——老麦克阿瑟就是麦克阿瑟的父亲是由林肯总统推荐的。但是,当时美国内战正在进行,老麦克阿瑟愿意打仗,学习还没有结束,他就托人离开了学校到部队当兵去了。麦克阿瑟家族的军事显赫的征程从他这儿开始的。那么,老麦克阿瑟最高的军衔是中将,最高的职务是美军驻菲律宾首任军事总督。
老麦克阿瑟对他的第三个儿子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这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他为他的第三个儿子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铺就了一条通往胜利之路的平台。麦克阿瑟同潘兴、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这些人不一样,这些人虽然也是五星上将,但是麦克阿瑟不是那种从小对军营生活非常向往的青少年,当麦克阿瑟还在母亲怀抱的时候,他就开始熟悉军营的生活了。麦克阿瑟后来晚年的时候讲,他说,我最早的记忆是军号声。那么这一切,麦克阿瑟说,都是我父亲给予我。所以说,麦克阿瑟从小追求的目标,是当一名军人,当一名将军。
1912年9月5号,老麦克阿瑟因为心肌梗塞去世了,小麦克阿瑟是非常痛苦的,他从那天开始,他就把他父亲的照片是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半个世纪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父亲这张照片,那种微胖的,略带忧郁的目光,一直伴随着他,他的一生。为了纪念他的爸爸,麦克阿瑟还把自己的儿子,惟一的儿子取名为阿瑟——和他爸爸一样的名字。这是麦克阿瑟的第一“最”。
第二“最”,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麦克阿瑟他说过,生活缺少女人就非常不完整了。他说,将军的生活是孤独的,因为将军的荣誉与凄凉共存。对于麦克阿瑟看来,男人如果没有女人分享生活,简直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事情,他需要女人和他一起理解和分享生活。那么,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有三个。一个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叫玛丽·平克尼·哈迪,金发,漂亮,是弗吉尼亚的一个股票交易所的富有的代理商的女儿,她身上有贵妇人的气质,非常浓烈,这个女人要求孩子是非常严的。
在麦克阿瑟的记忆里面,身高五英尺十英寸的母亲,总像猎鹰一样地保持骄傲的姿态,从不向困难屈服,她对儿子的教育,麦克阿瑟讲:“母亲对我最大的影响,她从不单纯地激励我竞争的本能,而是更加注重把这种竞争的本能磨炼成剑锋,她使我懂得,只要决定开始做某事,就无论如何要成功。”这是麦克阿瑟对母亲的一段评价。那么在后来的日子,麦克阿瑟总是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几乎每一天他都把所做的事情告诉母亲,像孩子听取母亲的意见一样,尽管母亲后来老了,麦克阿瑟也知道,母亲不会像年轻的时候给自己提出什么更有智慧的建议了,但是麦克阿瑟说,我只要和妈妈在一起说说话,我的心里就舒服了。
那么在当时,美国有一个叫菲利浦·怀利的政治家,他曾经抨击美国社会的母权主义是美国社会的一大弊端,他认为,美国的母子关系比铁路和电话线还要密切的母权主义,使得整个美国社会的男性非常神经质,充满了不安全感和不幸福感。那么麦克阿瑟听说之后,不屑一顾地说,像我这样的母亲的乖儿子,在美国绝不是惟一的,而是千百万。他非常孝顺。 1936年,麦克阿瑟的母亲去世了,麦克阿瑟非常悲痛,难以接受母亲去世的事实。他说:“一生中,我第一次感到如此般无助。”那么,当时麦克阿瑟正在菲律宾当美军总司令,他居然就把母亲的遗体在附近的停尸所里面放了一年,直到一年之后才护送母亲回国,安葬在阿灵顿公墓,陪伴自己的父亲。
那么此后,麦克阿瑟除了身边父亲那张照片,还多了两样东西,一个是母亲晚年用了十年的拐杖,一个是母亲给他留下的一部《圣经》,麦克阿瑟本身也是基督教徒,他每天都要虔诚地读几页母亲给他留下的《圣经》,一个是对主的一种忠诚,一个是缅怀他所热爱的母亲。这个是他第一个最重要的女人——哈迪,他的妈妈。
第二个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路易斯·布鲁克斯,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那个女人。1921年9月,美国几个军官开车到西点军校去玩儿,去看已经是西点军校校长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几个军官带了几个女伴。其中,有一个女人叫布鲁克斯,这个女人长着一张苹果脸,娇小玲珑,棕色的眼睛,非常可爱。这个女人的祖先可是非同小可!她的祖先是谁啊?是英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里著名的护国公克伦威尔!家族非常富有,这个女人非常有钱,当时有1.5亿美金的财产。布鲁克斯有一次失败的婚姻,离婚之后生活就非常不检点,生活放荡,她曾经跟潘兴有一段婚外恋,她第一次和潘兴,就是美国第一个五星上将潘兴将军上床之后,她就对潘兴说:“你要么娶我,要么以后不要碰我。”潘兴对这种人当然看不起了,就说:“和你结婚就好像买一本书给别人看。”就拒绝了她结婚的要求。
而麦克阿瑟偏偏看中了这个女人。西方的《麦克阿瑟传记》作家讲,他说,麦克阿瑟看到布鲁克斯,就仿佛顷刻间世界突然在脚下裂开,麦克阿瑟像一只中弹的小鸟一样从树上落到了深渊,顷刻间难以自制地就拜到了这位31岁女人的石榴裙下。麦克阿瑟十分爱布鲁克斯,十分爱她,所以他专门选择了1922年的2月14号——情人节这一天和她结婚了。当时,美国媒体对这个事情还报道了一番,有一家报纸它曾经很煽情,标题就很煽情——《战神和财娘的绝配》!“战神”——麦克阿瑟在一战很能打仗。“财娘”——布鲁克斯有钱,很煽情。可是,正中了中国的那句话,好得快,散得也快!布鲁克斯这个人她习惯于灯红酒绿的华盛顿、纽约的社交,她很快对军旅生活感到厌倦,她希望自己的丈夫退出军界,干嘛呢?用中国的话讲,现在的话讲,就是下海,就是做生意。她跟的她的丈夫讲:“你如此聪明,不应该在戎马生涯中浪费自己的光阴了,应该去赚钱。”尽管麦克阿瑟非常宠爱自己的老婆,这个妻子,然而,当他的妻子提出让他离开军界的要求,他断然拒绝了,不行,我不去。最后,在两条路——要不然你退出军界,要不我们分手。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后者——分手。1929年6月,麦克阿瑟和布鲁克斯正式离婚。两个人没有生过一个孩子,没有孩子。这是第二个女人。
第三个女人是他的第二个妻子,琼·费尔克洛斯,1935年10月,麦克阿瑟带着母亲,他走到哪儿,把妈妈带到哪儿,带着母亲到菲律宾任职,在船上和费尔克洛斯认识了,邂逅,又是一见钟情。但是,这次该轮到费尔克洛斯像中弹的小鸟一样跌入深渊。费尔克洛斯当时是35岁,是个老姑娘,当时她打算到上海,中国的上海,和几位朋友在一起玩儿。那么到马尼拉的时候,麦克阿瑟下船了,她继续走,可是人离开马尼拉,心在那儿,刚到上海之后,马上买了返程票,到马尼拉会见麦克阿瑟。最后两个人结婚了。又过了十个月,也就是1938年2月21号,他们有了惟一的儿子,这一年麦克阿瑟已经58岁了。麦克阿瑟的朋友听说麦克阿瑟喜添贵子,就开玩笑,他说:“将军,没有想到你现在还宝刀不老啊!”麦克阿瑟笑着回答:“是啊,我也没有想到,我的老板让我年轻到了当父亲的程度。”
“我的老板”是谁啊?就是他对他自己的妻子的爱称,他妻子称他为“我的将军”,他叫他老婆“我的老板”。婚后,麦克阿瑟和他的妻子感情非常好。从那个时候,麦克阿瑟的绯闻是越来越少了,麦克阿瑟原来是个舞迷,跳舞啊,舞场上身材高大,长得也漂亮,现在讲,叫“帅哥”,跟妻子结婚之后,他基本不到舞场,他戒舞了。但是他鼓励妻子去,他在旁边看着。两个人极少分离。
当日军占领菲律宾的时候,罗斯福总统让麦克阿瑟先把妻儿撤离菲律宾到澳大利亚去,麦克阿瑟把总统的电报给他妻子看看,他妻子说了这么一句话,她说:“我的将军,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同饮一杯水,三人永不分。”他们两个人一直恩爱生活到生命的终点,这是麦克阿瑟的第二个“最”。
第三个,一生当中最重要的精神家园。麦克阿瑟认为,军人真正的精神家园是军队。他一直把军队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他一生军事生涯中,最看重的精神家园是西点——西点军校。西点军校全称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因为这所学校位于纽约北部50英里的哈得孙河西岸,因此而得名。它创办于1802年。在西点军校的花名册里面,几乎可以找到所有的美军名将的名字,麦克阿瑟之所以把西点军校作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家园,是因为西点军校的校训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西点军校的校训,译成中文就是六个字——“责任、荣誉、国家”。麦克阿瑟与西点有很深的渊源,一个是他本人就是西点军校的学生。麦克阿瑟是在1899年考入西点军校的,他在西点军校学习成绩是非常好的,这个西点军校是一个名校,它淘汰率极高,它淘汰率不落于1/3,它全程淘汰,麦克阿瑟入学的时候,他们班143名学生,他排第一;第二年剩下134名学生,他还是第一;第三年,他们班剩104名学生,而在毕业时候,他这个毕业班已经剩91个学生,他还是排名第一。四年的学习生活,他有三年排名第一,那么在西点军校,麦克阿瑟创立了三个记录,一个记录就是他打破了西点军校学生同时约会7个女朋友的记录,就是我谈到的,他同时约会了8个女朋友;第二个就是他刷新了西点军校25年来,学生平均分数98.14的记录;第三个,就是他创立了西点军校学生最高的军衔,叫“第一上尉”,就是学生军衔。
二战的时候,麦克阿瑟有一次在记者采访中,他说:“父亲灌输了我当兵的思想,而西点圆了我当兵的梦,只有上帝和国家能够改变我的行动,而这一点就是西点的校训,那是我的精神支柱。”西点军校训不就讲嘛?“责任、荣誉、国家”。这是第一点,他是西点军校的学生。
第二点渊源,就是他当过西点军校的校长。一战之后,西点面临自建校以来最衰落的时期,体罚、打学生与保守是西点当时两大顽疾,当时美国国会就有人提出方案——解散西点!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伊利亚特是其中最激烈的批评者,他说,西点的僵化、呆板和因循守旧使得西点走上了死路,他一直就要解散西点。那么,为了重振西点,当时陆军部决定让麦克阿瑟去当西点军校的校长。麦克阿瑟当时并不愿意去,他说:“我不是教育家,我是打仗的,况且西点许多教授都教过我,我不能再当校长去。我对他们只能尊重,不能领导他们。”
他拒绝了,找他谈话的人叫派顿·马奇,马奇当过麦克阿瑟父亲的副官,世交,中国话叫“世叔”。他说:“如果你不去西点军校当校长,你的军衔将重新回到少校。”为什么?因为美国军衔它有正式军衔,它和我军不一样,它有正式军衔和临时军衔两种,正式军衔一旦被授予,终生拥有。比如,我是准将了,一旦授予我准将,无论我担不担任相应准将的职务,我都是准将。但临时军衔不一样,临时军衔跟具体职务挂钩。比如,准将一般是旅长或者是师长,旅长,师长,如果你当师长之后,授予你准将或者临时少将军衔,那么当你不当师长的时候,你的军衔自然就回到你原来的正式军衔。美军它的军衔制度有这么一个特点。一战的时候,开始麦克阿瑟的军衔是少校,由于他作战勇猛,仗打得好,潘兴很快将他提升为第42师的师长,也就是“彩虹师”的师长,军衔是个准将。但是,他的军衔是一个临时军衔。那么战争结束了,一旦结束之后,他不再担任师长,就面临退回原来的少校军衔的窘地——从准将退回到少校这个反差太大了!麦克阿瑟怕就怕在这儿。所以马奇说,如果你不当西点军校的校长之后,你就要面临一个首要问题,就是退回到少校军衔。所以他当时说:“好,我去,谢谢你给了我这么一个职务。”
为什么麦克阿瑟突然痛快地答应下来?就是西点军校的校长是正式的准将军衔。这样,麦克阿瑟就成为西点历史上第二位最年轻的校长,当时他年仅39岁。那么到西点军校当校长之后,麦克阿瑟时刻把“责任、荣誉、国家”作为治校的座右铭,整顿纪律,增设课程,着眼于未来战争进行军事训练,推行现代化军事教育,很快将西点军校打造成为世界最现代化的一所军校。
为了培养西点军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他在西点大力开展体育运动。他在学校的校体育馆入口处,他自己题写了一个词,叫什么呢?他说:“今天,在友好场地上,播撒的种子;明天,在战场,将收获胜利的果实。”
一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麦克阿瑟最难忘怀的仍然是西点。1962年5月12号,年已82岁高龄的麦克阿瑟不顾重病缠身,他是什么病?他是严重的胆结石,疼得他不得了。那么当时西点授予他一个勋章,叫西尔维纳斯·塞耶奖。塞耶是西点军校的创始人,能够授予塞耶奖的人,在西点军校是寥若晨星。82岁高龄,麦克阿瑟得到这个通知已经老泪纵横了,他对自己的妻子琼说:“在美国的将军中,我获得的战功是最多的,但是我最看重的是这一块,即使是手脚并用,我也要爬到西点。”麦克阿瑟在美国将军中获得的战功是最多的,包括巴顿都没有他多!这样,妻子就陪他去了。那么在西点领奖的时候,他发表了他一生最后一次也是最精彩的一次的演讲。 他说:
“同学们,你们所从事的职业是武装的职业,这种职业需要必胜的意志,在战争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胜利,你们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是国家的卫兵,是国家在战争竞技场上的斗士,如果你们失败了,国家就会灭亡,不要让那些文人政客的政变牵扯你们的精力吧!恳求你们,你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西点的校训:责任、荣誉、国家。我现在老了,耳朵听不见什么了,但我仍然渴望听到军号那迷人的旋律,听到从长长队列里传来的阵阵鼓声。即使在梦中,我还渴望再次听到炮声、枪声和战场上那奇怪的哀鸣。在记忆的黄昏,我时常回到西点,想起我魂牵梦绕的校训:责任、荣誉、国家。今天,在我即将淡出人生,淡出世界的前夕,我最后一次和你们一起接受我们西点军校的点名吧!永别了,西点!永别了,我的同学们!”
麦克阿瑟这个演说讲完之后,整个会场一片沉寂,都掉泪了!一个82岁的老人,他将西点作为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精神家园。
1964年4月5号14点30分,麦克阿瑟因病去世,终年84岁。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 高清摄影视觉园 』
『 儿童快乐学习园 』
『 娱乐文体开心园 』
『 草根心情交流区 』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