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在辽东前线,兵部侍郎斛斯政因伪造文谍放走了杨玄感的弟弟扬玄纵和杨万硕,遭到隋炀帝追究。六月戊辰(二十六)夜,发生了斛斯政逃奔高句丽的严重事件[86]。斛斯政久知兵部机要,对隋军事部署内外情况十分熟悉,他的叛逃意味着隋军全部机密作战方案及内部情势都泄露给敌方。这对高句丽当然是意外的收获,对隋军则是巨大的损失。隋炀帝得悉大为震怒,即命将作少监阎毗率二千骑追击,但不及。斛斯政据高句丽栢崖城,阎毗攻了两天不能下,只好退军,竟于路上暴卒[87]。炀帝气恨难当,严查叛党,许多人受牵连,如高士廉与斛斯政多有交游,炀帝将他谪至边远[88]。连炀帝的亲信藩邸旧臣文士王胄和虞绰也因与杨玄感友善而俱徙边[89]。江南缙绅康抱因其兄受杨玄感官竟坐当死[90]。  

  隋炀帝改任裴矩知掌兵部机事,诏宇文述等班师,发诸郡兵讨杨玄感,并派老宰相苏威安抚关中。庚午(二十八)夜二更,隋军撤退,其军资、器械积如山丘,全部弃之而去。时众心汹汹,争相夺路,乱成一团。诸道分散,人流滚滚,无复部伍。高句丽人在城墙上看见,聚为奇观,但未敢贸然出城追击,只是在隋炀帝御营全部渡过辽水后,才追杀走在最后的嬴弱数千。在东莱尚未出海的来护儿闻知杨玄感反状,也自动放弃了出海攻击高句丽,速回师返救东都。

  于是乎隋百万大军又一次狼狈退回,由于后院起火,出师未捷先退兵,隋炀帝二征高句丽又遭到失败,一无所获,皇帝的无上威权再一次扫地蒙羞。

  六、恼羞成怒第三次征讨无功而还

  贵族杨玄感的叛乱毁掉了隋炀帝志在必得的第二次征高句丽行动。由于不用李密谋,出下策兵顿东都坚城不下,到再谋西取关中长安时已来不及,从辽东、胶东撤下来的官军对叛军合围,很快将其镇压。叛将被捕者“并具枭磔”,杨氏兄弟全被诛灭,公卿中有人奏改杨玄感兄弟姓“枭”氏,以免污没皇姓,隋炀帝诏可[91]。但杨玄感公开打出推翻隋炀帝暴政的口号,要“废昏立明”,则大扫了隋炀帝威风,对隋政权的冲击无可估量,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社会各阶层都参加了反暴政的暴动,包括不少统治集团贵族成员,以致于“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皆盗武马,始作长枪,攻陷城邑”[92]。但隋炀帝竟不顾国内严重形势,仍念念不忘“高丽小丑”高元,执意要第三次征讨高句丽。

  大业十年(614)元旦,隋炀帝是在高阳(今河北定县)行在所度过。正月甲寅(十五日),炀帝以宗女信义公主嫁予西突厥曷娑那(处罗)可汗。处罗两次都随御驾征辽,炀帝本想让他及四夷使者亲眼看看他扫平高句丽如弹指一挥,但两次惨败让炀帝脸面丢尽,嫁公主是进一步笼络处罗,炀帝还要带他第三次出征,希望能挽回面子真正威服四夷。

  这年,百济又遣使朝贡[93],隋炀帝接见了其使者并再约以夹击高句丽之事。二月辛未(初三),炀帝诏百官商讨再伐高句丽,全体官员竟沉默了数日。群臣知道尽管杨玄感叛乱已平定,但国内“群盗所在皆满”,局势已乱,征辽闹得天怒人怨,百官明知安抚国内动乱才是当务之急,但炀帝驻跸高阳对高句丽志在必取,群臣又有何话可说,又有谁敢说呢?只能任凭炀帝一意孤行,一错到底,看着他败亡了。

  戊子(二十日),隋炀帝下了一道奇怪的诏书,称“往年出车问罪,将庙辽滨,庙算胜略,具有进止。而谅昏凶,罔识成败,高颎愎恨,本无智谋,临三军犹儿戏,视人命如草芥,不尊成规,坐贻挠退,遂令死亡者众,不及埋藏。今宜遣使人分道收葬,设祭于辽西郡,立道场一所”[94]。炀帝装出一副悲悯心肠,派人收葬弃于荒野的隋征辽士兵骸骨,设立道场祭坛超度死者亡灵,但不检讨自己瞎指挥,反而将过错推到开皇十八年(598)汉王杨谅及高颎身上,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清人王鸣盛论曰:“大业十年诏收葬征辽死亡者,而远引汉王谅、高颎开皇十八年征辽败退事,以大业八年之败为讳,欲驾罪于父也”[95]。此举当然也是相当滑稽的。

  二月辛卯(二十三),隋炀帝下诏第三次御驾亲征高句丽,诏曰:“黄帝五十二战,成汤二十七征,方乃德施诸侯,令行天下”。把自己打扮成汤武一般的圣王,要除暴止戈。诏书掩盖了前两次出兵的失败,反而编造出“高元泥首送款请罪”,“朕许其改过,乃诏班师”[96]的谎言。是高元怙恶不改,所以炀帝御驾再征,要解民于倒悬。这显然是弥天大谎,愚民惑众,煽动仇恨,是专制帝王惯用的手法。

  隋大军百万就这样又一次被隋炀帝带上了辽东前线。和前两次一样,征人四远奔赴如流,舳舻相次千余里,役夫往返在道者常数十万,死者臭秽盈路,逃役者不计其数。如刘弘基从征辽东,家贫不能自备行装,自度失期当斩,遂与同伴杀牛,让官吏来逮自己进县大牢[97]。征辽路上,征人与逃亡者几乎是擦肩而过,人流汹涌。癸亥(二十五),炀帝来到北平郡卢龙县的临渝宫(今河北抚宁县境),在旷野设坛祭祀黄帝。隋炀帝亲御戎服主祭,将抓到的逃亡士兵斩首,以人血涂鼓,以示警诫,但兵民从役者仍逃亡不绝。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虽然一路上各地变乱的消息不断传来,但隋炀帝一面发诏各地官员征讨镇压,一面继续行军。由于逃亡不断,行程很慢,走了近3个月,秋七月癸丑(十七日)炀帝车驾才赶到塞外辽河边上的怀远镇(今辽宁怀远县)。隋炀帝虽又一次亲临前线,但原先征发的军队多失期不至,士兵厌战,役夫逃亡,加上秋凉已到,时间不多,隋军虽多,但实际上很虚弱。同时,高句丽屡遭隋军剽掠攻击,自己又主动毁坏稼禾,实行坚壁清野,虽顶住了隋军进攻未致亡国,但三年不种稼穑,野无青草,举国饥荒,亦举动困弊,难以招架。当时隋再鼓一把劲灭亡高句丽的可能性并非没有,但即使灭了高句丽也控制不住,因为隋炀帝连本国局势都无法控制,何谈他国。因此,一昧征讨高句丽对隋来讲已毫无意义。但隋炀帝主要是天子颜面下不来,总要讨个说法,不能不胜而退,否则皇帝难当。  

  此时,来护儿率水军泛海先于辽东半岛登陆,占领了高句丽的毕奢城(今辽宁大连市北),但水军副总管周法尚则在进军途中遇疾而亡,死时遗言以未能亲见灭高句丽而遗憾。高句丽举兵迎战来护儿军,被击败,来护儿于是勒兵将转攻平壤,高丽王高元震恐,连年守土作战已人疲马乏,战争捣毁农田三年颗粒无收,全国大饥无力再战,于是遣使执送隋叛臣斛斯政于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下,上表乞降。

  由于前两次失败,隋炀帝对取胜也不象先前那样有把握,对战局的发展也没有底,国内的频频叛乱和军粮转输困难使他颇为沮丧,心乱如麻,难以下台收场。七月甲子(二十八),当高丽王的使者囚送斛斯政来赎罪乞降时,炀帝异常兴奋,这不是给自已台阶下吗?自己不失为胜利者,至少挽回了点面子。对于隋炀帝来讲,这时死要活要的就是皇帝的威严脸面。于是,隋炀帝立即下令隋各路大军停止进攻,接受高句丽降款,并遣人持节往来护儿军中,诏其率水军回师。

  来护儿刚打了胜仗,一雪前次平壤战败之耻,且水军随船带粮有运输条件,士卒士气较高,对战争前景持乐观态度。接到回师诏令,来护儿大为不满,即召集部众喊:“三度出兵,未能平贼,此还也,不可重来。今高丽困弊,野无青草,以我众战,不日克之。吾欲进兵,径围平壤,取其伪主,献捷而归”。不肯奉诏,上表请战。长史崔君肃认为诏命不可抗,来护儿激愤地说:“吾在阃外,事合专决,岂容千里禀听成规,俄顷之间,动失机会,劳而无功,故其宜也”[98]。认为胜利进军中未达目的突然退兵太轻率,表示宁可获罪也要擒得高元,况舍此成功机会,今后就不会再有了。从领兵将帅的角度看,来护儿和于仲文都堪称大将,有建功立业之心,能谋善战,若隋炀帝不御驾亲征,而将大局委交这样的将帅,发兵二三十万,用不着百万人众,未尝就不能克敌制胜,然而,有将帅却不能用。这时,崔君肃也大声向众将喊叫:“若从元帅,违拒诏书,必将闻奏,皆获罪也”。诸将恐惧,都劝来护儿奉诏退军,护儿无奈,只好率水师回还。

  八月己巳(初四),秋凉阵阵,隋炀帝自怀远镇班师回朝。三次大规模的征辽军事行动就此结束了,最后一次虽走得从容,但同样是一无所获!

  回师路上,隋炀帝御驾在邯郸竟遭到农民军杨公卿部抄劫,被劫去飞黄上厩御马42匹。冬十月丁卯(初三),御驾回到东都洛阳,未作休整就继续西行,己丑(十五日)回到京师大兴城(长安)。隋炀帝让高句丽使者押斛斯政亲告于太庙,算是献捷。于是下诏征高丽王高元入朝,当然高元根本不会加以理会,炀帝又自感羞辱,拘留高句丽使者,并下敕令将帅整装严备,试图再举兵问罪辽左[99]。但此时天下已大乱,炀帝再也奈何高元不得了,小丑不再是高元而是自己,帝王权力再大也有限度,他终于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隋炀帝于是把满腔仇恨都集中到高元送来的替死鬼斛斯政身上。宇文述最了解皇上的心思,上奏称:“斛斯政之罪,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忿。若同常刑,贼臣逆子何以惩肃,请变常法。”十一月丙申(初二),隋炀帝下令将斛斯政押解至金光门外,缚于柱上,不用刽子手行刑,而让公卿百僚都操弓击射,然后脔割其肉烹煮之,让百官啖之。所谓啖,即吃,也就是让大家把斛斯政吃了来解恨。在隋炀帝凶恶的目光威逼下,即使是衣冠楚楚的朝官也不得不强忍恶心,尝一尝人肉味道,有佞者竟“啖之至饱”。人肉吃完后再收余骨,“焚而扬之”[100],这比千刀万剐还更泄愤。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的政治后果十分严重,国内反叛已成燎原之势,隋炀帝已无法处理,心如一团乱麻,他在京师长安还未呆上一个月,即率百官往东都洛阳。大业十一年(615)春正月甲午(初一)元旦大朝会后,隋炀帝于东都宫殿大宴招待公卿百僚四夷使节,但高句丽并没有派朝贡使者来,已灭亡的吐谷浑王伏允也趁机“复其故地,屡寇河右”[101]。而四夷使者与其说是来朝贡,不如说是来看热闹,看大隋天子的狼狈样。三征高句丽惨败标志着以大隋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华夷朝贡体制彻底崩溃。但隋炀帝还是厚着脸皮拉开遮羞布。乙卯(十五日),大会蛮夷,设鱼龙漫延之乐,对各国使节颁赐各有差。一阵闹腾过后,炀帝实在按捺不住悲痛的心情,回宫独自饮酒大醉,因赋诗曰:“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说的是自己志慕秦皇、汉武,有圣王凌云之志,却无回天之力,征辽惨败国家政治失控,圣王变成了小丑,可怜的炀帝,今后这皇帝还怎么当下去啊!炀帝令宫人吟咏,自己听着听着不禁泣下沾襟,侍御者莫不欷嘘![102]  

  八月秋高气爽时,隋炀帝不听劝阻,试图北巡突厥,想重演大业三年(607)入启民可汗牙帐受四夷共推为“圣人可汗”的盛事,以求挽回一点面子。但在雁门(今山西代县)遭到东突厥始毕可汗几十万骑兵围困,虽然各路勤王之师来解围,将御驾迎回东都,但炀帝小丑再一次威风扫地。高句丽、突厥、吐谷浑均已成为敌国,不再把隋炀帝放在眼里。面对国内反者多如帽毛,群盗所在蜂起的严重局势,隋炀帝魂褫气慑,窜身江湖,不敢在帝国中心的中原久居,于大业十二年(616)七月南下江都,两年后被身边侍卫骁果弑于江都宫,大隋王朝也就随之灭亡了。江山易主,各地豪杰经过一番争夺,自太原起兵袭夺长安的李渊最后建立了唐朝,而他乃是隋炀帝的亲表弟。

  七、结语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惨败丧国已是一千五百年前的历史,如何评价这次规模空前而结局滑稽的战争呢?

  古今中外学者对隋炀帝的荒唐举动多持异议。其战争的性质无疑是侵略扩张,是中华帝国盛世的对外扩张举动,当然我们也不否定高句丽也曾四处侵略扩张,拓土辽东南攻百济,隋朝打着收复故地的晃子,把征讨高句丽称之为“征辽”,并不能改变侵略扩张的性质。高句丽毕竟是立国五百多年的独立国家,并没有招惹隋朝,有自己的独立权和发展权,隋以不朝贡为由轻启战端,站在高句丽的立场上讲,是绝无道理而不能接受的。中国古代的华夷朝贡体制妄自尊大,讲究排场死要面子,不尊重小国邻国,要外国人象本国臣民一样对皇上顶礼膜拜,隋炀帝夸示四夷在这方面虚荣心更堪,不少人将战争归咎于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强调个人因素,认为炀帝是典型的昏君。

  但从历史上看,在隋炀帝之前已有隋文帝派汉王杨谅征辽,而且代隋而立的唐朝以英明皇帝著称的唐太宗也数次征辽,太宗以“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为辞,一而再,再而三地征讨高句丽,其决心与隋炀帝竟无二致。唐太宗死后,继位的唐高宗又连续发兵征辽,直到总章元年(668)联合新罗灭亡高句丽,攻拔平壤才算了事。隋唐好几代帝王都把征讨高句丽当作国家头等大事,而大动干戈。这至少可以让我们明白,把这场战争完全归结为隋炀帝个人的虚荣心,权力意志,也是不足以服人的!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隋唐帝国与高句丽的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正如我们前面所述,高句丽趁汉魏晋中华帝国崩离,南北朝分裂战乱的局势,由一个长白山小国侵吞汉魏故郡,征服周边部族,发展为辽东大国,其性质与鲜卑、匈奴等五胡入据中原一样,与突厥、吐谷浑发展为强大独立国家的情形也相同。

在古代各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权,我们不能以现代的国际法来规范古人。不同的是五胡及各族政权均短命不长,高句丽却五百年不衰,广开土好大王四面扩张,甚至想统一朝鲜半岛,在东北亚一隅建立了地方霸权,与中华帝国势不两立。我们不能以高句丽向隋朝贡接受隋册封就否认其为独立的国家,新罗、百济也一直朝贡。独立强盛的高句丽在辽左俯瞰中原,在古时国际政治法则下与隋唐无法和平共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隋唐若不灭高句丽,高句丽完全可能趁中国有乱而入踞中原。

后来的历史已作证明,唐虽灭高句丽,但几百年后与高句丽、渤海国有亲缘关系且语言相近的女真人两度由辽东入主中原,先后建立了金与清两个王朝。特别是满清前身的后金(意为金朝的继承者)与明朝在辽东的对峙,形势与高句丽与隋唐的关系极为相象,只不过结局不同,满清趁中国内乱而一统中华。从大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把隋炀帝征讨高句丽视为荒唐,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国家生死存亡当然不能不加考虑。  

  隋炀帝的荒唐在于不顾天时地利瞎指挥,致使隋军惨败。高句丽无疑是劲敌,但隋炀帝妄自尊大,试图以耀武扬威恫吓之术让对方投降,精心导演出兵仪式,以中华礼乐夸示四夷,百万大军耗费巨大的打仗却有如演戏,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笑柄。专制皇权不可违,隋炀帝想入非非,百万士兵跟着遭秧,并直接导致民变叛乱国家灭亡,万民涂炭。独裁专断的皇权可因一人而毁天下,炀帝难逃亡国之责,是典型的暴君。

  高句丽军民面对强敌不屈服敢于保家卫国,利用天时地利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术,善战善谋及表现出的民族自尊心可歌可泣,其以弱抗强坚持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事迹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作者:袁 刚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注释:


[1]《隋书》卷84《北狄·突厥传》。
[2]见《尚书·洪范》、《论语.微子》、《左传》僖公15年、《淮南子.齐俗训》等。又参见韩国学者沈白纲编《箕子古记录选编》,民族文化研究院学术丛书,民族文化研究院2002年版。
[3]参见(韩)李基白《古朝鲜国家的形成》,载《韩国史市民讲座》第2集,汉城,一潮阁,1988年,p17。
[4](日)白鸟库基《箕子不是朝鲜始祖》,载《每日新闻》,东京,1910年8月31日。
[5]有关汉晋在朝鲜半岛北部地区设置郡县的史实,中国史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水经注》等,朝鲜古籍《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均有翔实记载。秦汉王朝还在今越南设置郡县,有交趾郡、象郡等,象郡以其地产大象而名之。高句丽之名即起自汉置玄菟郡句丽县,其王高姓,称高句丽。
[6]《隋书》卷67《裴矩传》。
[7]《佛祖统记》卷9。
[8]《三国遗事》卷5。
[9]《隋书》卷82《东夷传·史臣曰》
[10]《续高僧传》卷15《唐京师弘福寺释灵润传》。
[11]《续高僧传》卷13《唐京师大庄严寺释神迥传》。
[12]《隋书》卷76《文学·杜正藏传》。
[13]参见(日)山中顺雅《日本古代一千五百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p147。
[14]《隋书》卷81《东夷·高丽传》。
[15]《隋书》卷81《东夷·百济传》。
[16]《陈书》卷6《后主纪》。
[17]《隋书》卷39《阴寿传》。
[18]《隋书》卷81《东夷·靺鞨传》。
[19]《隋书》卷81《东夷·高丽传》。
[20]《三国史记》卷19《高句丽本纪第七》记:“三十二年,王闻陈亡大惧,理兵积谷,为拒守之策”。
[21]《隋书》卷66《陆知命传》。
[22]《隋书》卷2《高祖纪下》。
[23]《隋书》卷81《东夷·新罗传》。
[24]《隋书》卷2《高祖纪下》。
[25]《隋书》卷47《韦冲传》。
[26]《隋书》卷81《东夷·高丽传》。
[27]《隋书》卷81《东夷·高丽传》。
[28]《隋书》卷47《韦冲传》。
[29]《隋书》卷84《北狄·契丹传》。
[30]《隋书》卷81《东夷·百济传》。
[31]《隋书》卷67《裴矩传》。
[32]《隋书》卷84《北狄·西突厥传》。
[33]《隋书》卷67《裴矩传》。
[34]《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七年二月。
[35]《法苑珠林》卷18引《冥报记》。
[36]《续高僧传》卷19《唐天台山国清寺灌顶传》。
[37]《旧唐书》卷192《王远知传》。
[38]《隋书》卷81《东夷·百济传》。
[39]参见刘健明《一场求不战而胜的攻战——隋炀帝征高丽试析》。载《唐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0]《隋书》卷78《艺术·耿询传》。
[41]《隋书》卷58《许善心传》。
[42]《隋书》卷78《艺术·庾质传》。
[43]《隋书》卷60《段文振传》。
[44]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下篇《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夷与内政之关系》。
[45]《隋书》卷4《隋炀帝纪下》。
[46]《隋书》卷81《东夷传·史臣曰》。
[47]《隋书》卷4《隋炀帝纪下》。
[48]《隋书》卷4《隋炀帝纪下》。
[49]《隋书》卷8《礼仪志三·军礼》。
[50]《隋书》卷4《隋炀帝纪下》。
[51]《隋书》卷8《礼仪志三·军礼》。
[52]《隋书》卷8《礼仪志三·军礼》。
[53]《隋书》卷61《宇文述传》。
[54]《隋书》卷41《苏威传》。
[55]《隋书》卷4《隋炀帝纪下》。
[56]《隋书》卷8《礼仪志三·军礼》。
[57]《隋书》卷71《游元传》。
[58]《北史》卷76《来护儿传》。
[59]《隋书》卷64《麦铁杖传》。
[60]《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八年。
[61]《隋书》卷12《礼仪志七·宫卫》;《隋书》卷68《何稠传》。
[62]见《文苑英华》卷201。
[63]《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八年五月。
[64]《隋书》卷60《于仲文传》。
[65]《隋书》卷65《薛世雄传》。
[66]《隋书》卷65《薛世雄传》。
[67]《隋书》卷42《观德王雄传》。
[68]《唐大诏令集》卷114《政事·牧瘗》。
[69]牛僧孺《玄怪录上》。
[70]《隋书》卷60《于仲文传》。
[71]《隋书》卷81《东夷·靺鞨传》。
[72]《隋书》卷70《史臣曰》。
[73]《全唐文》卷915,德宣《隋司徒陈公余宝造寺碑》。
[74]《隋书》卷3《炀帝纪上》。
[75]《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七年。
[76]《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七年。
[77]曾慥《类说》卷6《知世郎》。
[78]《隋书》卷4《炀帝纪下》。
[79]《资治通鉴》卷182隋炀帝大业九年。
[80]《隋书》卷50《郭荣传》。
[81]《隋书》卷78《艺术·庾质传》。
[82]《隋书》卷66《房彦谦传》。
[83]《隋书》卷65《王仁恭传》。
[84]《隋书》卷50《郭荣传》。
[85]《文苑英华》卷209。
[86]《隋书》卷70《斛斯政传》。
[87]《隋书》卷68《阎毗传》。
[88]《旧唐书》卷65《高士廉传》。
[89]《隋书》卷76《文学·王胄传》。
[90]《冥报记》卷下《隋康抱》条。
[91]《隋书》卷70《杨玄感传》
[92]《隋书》卷24《食货志》。
[93]《隋书》卷81《东夷·百济传》。
[94]《隋书》卷4《炀帝纪下》。
[95]《十七史商榷》卷66《大业十年》条。
[96]《隋书》卷4《炀帝纪下》。
[97]《旧唐书》卷58《刘弘基传》。
[98]《隋书》卷64《来护儿传》。
[99]《隋书》卷81《东夷·高句丽传》。
[100]《隋书》卷70《斛斯政传》;《资治通鉴》卷182隋炀帝大业十年。
[101]《隋书》卷83《西域·吐谷浑传》。
[102]《隋书》卷22《五行志上》。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