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春秋前期:
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越国力量逐步削弱,连年受到吴国的威胁,被迫迁都鄣城(今安吉安城),退守太湖西南的天目山区。
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春秋》开始记载,随着吴越力量对比的变化,吴国逐渐占有于越的北部。而越国却由于地远国小,未通中原上国,由侯爵贬为子爵。
前711年(周桓王九年):四月,鲁桓公、郑庄公来到越国,会同越国君主在会稽山大禹陵的宗庙内结盟,立誓缔约。
前656年(周惠王二十一年):春季,齐桓公率中原联军征伐楚国,在召陵(今河南郾城)同楚国盟誓,楚成王向周惠王纳贡。周天子命楚国镇守南方夷越各部。
前621年(周襄王三十一年):越王无壬,指天向禹墓曰:“我乃无余君之苗末,我方修前君祭祀,复我禹墓之祀,为民请福于天,以通鬼神之道。”众民喜悦,共同拥立,以承越君之后,复夏王之祭。迁都嶕岘(今绍兴花街)。重新统一越国,安集鸟田,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安抚越国各部酋长,明确君臣之义,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体制,使于越成为中型的诸侯国,越国开始走向中兴。
前611年(周匡王二年、越王无壬十年):庸国(今湖北竹山)联合群蛮进攻楚国。楚庄王联合秦、巴攻灭庸国。越女、郑姬被召入楚国宫廷,成为楚庄王的妃嫔。
前601年(周定王六年、越王无壬二十年):楚庄王攻灭舒国(今安徽舒城),召吴王句卑、越王无壬,在舒鸠立誓会盟,约定各国互不侵犯。从此,越国开始交往中原诸侯。
前598年(周定王九年、越王无壬二十三年):夏季,楚庄王、陈成公、郑襄公来到越国,同越王无壬在会稽山大禹陵的宗庙内结盟,立誓缔约。
前591年(周定王十六年、越王无壬三十年):越王无壬去世,在位三十年。世子无译即位,专心守国,不失上天之命。迁都句无(今东阳吴宁),统治者向民众征收租税,封建制度开始萌芽。
前586年(周定王二十一年、越王无译五年):吴王去齐去世,世子寿梦即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