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十五)关东军的高压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十五)关东军的高压

     1934年3月,溥仪在长春粉墨登场,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关于溥仪的登基,当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他不过是日本人扶植的傀儡,1934年5月5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以溥仪作为封面人物,在文中写道,溥仪一生软弱无助,总是成为这个或那个代理人手中的一个工具。

     在伪满洲国成立初期,日本的殖民政策还在确立,调整当中,溥仪和遗老汉奸们怀揣着复辟的梦想来到关外,对关东军的指手画脚并不心悦诚服,矛盾时有发生,然而随着日本对中国东北统治的稳固,法西斯军国主义的进一步抬头,关东军对伪满汉奸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手段,伪满洲国建国元勋郑孝胥即将成为牺牲品,这是怎么回事呢?

     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为您讲述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末代皇帝溥仪系列第十五集《关东军的高压》,敬请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画外音]1934年3月,溥仪在长春粉墨登场,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关于溥仪的登基,当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他不过是日本人扶植的傀儡,1934年5月5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以溥仪作为封面人物,在文中写道,溥仪一生软弱无助,总是成为这个或那个代理人手中的一个工具,在伪满洲国成立初期,日本的殖民政策还在确立,调整当中,溥仪和遗老汉奸们怀揣着复辟的梦想来到关外,对关东军的指手画脚并不心悦诚服,矛盾时有发生,然而随着日本对中国东北统治的稳固,法西斯军国主义的进一步抬头,关东军对伪满汉奸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手段,伪满洲国建国元勋郑孝胥即将成为牺牲品,这是怎么回事呢?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为您讲述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末代皇帝溥仪系列第十五集《关东军的高压》,敬请关注。

[喻大华]前面说过1932年9月,郑孝胥跟伪国务院总务厅长官驹井德三闹翻了,因为驹井德三总是要操纵控制郑孝胥,所以两个人闹僵了,那么郑孝胥就提出辞职,鉴于即将举行出卖东北的“日满议定书”签字仪式,更换总理肯定是来不及了,所以呢关东军不得不向郑孝胥做出让步,罢免了驹井德三,其时关东军对驹井德三意见也不小,如果是一般的狗咬狗,本来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新任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的秘书米泽菊二的一句话,引起了众人的警觉,他认为郑孝胥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辞职,恐怕不仅是要撵走驹井德三,也可能是不愿意承担出卖东北的骂名,听了这个话关东军头面人物的脸色立即就阴沉起来,1932年9月15日,举行了日满议定书的签字仪式,关东军司令兼日本驻伪满大使武藤信义身着笔挺的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他首先发表讲话,宣布日本国正式承认“满洲国”大谈对傀儡国家的祝福和信心,讲话完毕现场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然后郑孝胥步履沉重地走到了麦克风前,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郑孝胥身上,等着他讲话,那么米泽菊二作为武藤信义的随员,一直注意着郑孝胥的表情,根据米泽菊二事后的回忆,自打签字仪式一开始,郑孝胥的面部就不停的痉挛,那么这个时候他站在麦克风前,但却“显出一副要哭的神情,时间五秒,十秒,三十秒过去了,可这位总理欲发言而不能出声,我可以想像得到他的内心深处一定像波涛起伏,充满了错综复杂的激情。”,这是米泽菊二的记载,米泽菊二担心签字的时候出现什么波折,在郑孝胥结结巴巴地讲话之后,立即摊开了日满议定书,首先请郑孝胥签字,而且连日期都没有填写,郑孝胥签字之后文件就被拿走了,其时我感觉郑孝胥既然已经当了汉奸,就不至于顾忌承担起签订日满议定书的卖国恶名,反正他已经下水了嘛,卖一把也是卖,卖两把也是卖,我认为郑孝胥不至于有这么大的顾虑,况且据溥仪回忆,早在伪满建立的时候,关东军已经跟郑孝胥谈了将来签约的条款,为此,郑孝胥溥仪汇报过,他向溥仪解释说,既然有求于人,怎能不付出代价,求什么呢?不是求关东军帮他复辟大清吗?所以郑孝胥提到这一点,说我们有求于人当然得付出代价,更何况条约的内容本来是日本人已经拿到手的东西,不过经过这道手续,愚弄一下国际舆论而已,郑孝胥还说,将来可以别订条约规定几年将权益收回,所以郑孝胥绝对不会做出悔约的举动,在此米泽菊二多虑了,显然这是做贼心虚的神经过敏,但从此之后日本主子对郑孝胥的疑心越来越大,我想郑孝胥在签约现场如丧考妣的表现,可能是顾忌随着条约的签订,日本对伪满的控制更加强化,他的处境将更为艰难的缘故吧,郑孝胥毕竟是个满脑子旧思想的文化人,他希望复辟大清,还有一套所谓的治国平天下的报复,比如说开放东北,引进英美的资金,振兴经济等等,再起全成了泡影,自然怨恨日本人的言而无信,贪得无厌,这样一来心情怎么能够好,心灰意冷的郑孝胥从此就破罐子子破摔了,对国务不闻不问,甚至在伪国务院整天一言不发,按说郑孝胥不作为并不妨碍日本人的独断专行,可大家知道这场傀儡戏也要假戏真做,演得像真格的那样嘛,那么郑孝胥摆出一副不配合的样子,日本主子十分尴尬,于是就动了撤换郑孝胥的心机,1935年5月3日在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司令在跟郑孝胥的例行见面中委婉的表示,说郑总理已经75岁,该养老了,郑孝胥明白了,关东军要撵他下台,这是劝他知趣儿地主动让位,这个时候郑孝胥虽然年过古稀,但身体和精神状态还都不错,当听说自己的政治生命即将终结,那么对日本人的怨恨,立即就涌上了心头,几天之后他到王道书院,这是个文化单位去演讲,不禁说出了几句牢骚话,他说满洲国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就应该让他自己走走,不应总是处处不放手,现场的日本人听得目瞪口呆,这明摆着是指责日本操纵伪满洲国嘛,最难堪的是这次演讲是电台现场直播,影响已无可挽回了,郑孝胥演讲刚刚结束,关东军司令部的电话就被打破了,很多收听了现场直播的日本人纷纷指责关东军操纵不利,允许跟日本人离心离德的郑孝胥担任国务总理,军方恼羞成怒,于是撤换郑孝胥的计划提前上演。

[画外音]郑孝胥对关东军的不满绝非良心发现,他自认身为伪满“建国”功臣,虽然此国非彼国,但国务总理还是实实在在的,现在即将面临下台,不由得气急败坏,这一举动更加速了他的下野,然而郑孝胥毕竟是末代皇帝的帝师,又是溥仪投靠日本势力的中间人,数年来陪伴溥仪左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要撤换郑孝胥,那么溥仪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喻大华]溥仪听说要撤换郑孝胥,心里十分高兴,伪满建立的这些年来,溥仪对郑孝胥的不满与日俱增, 大家知道溥仪是抱着复辟大清的梦想来到了东北,但到了东北才发现上了关东军的圈套,所以对当年出关的领路人郑孝胥心怀怨恨,甚至认为自己让郑孝胥给卖了,再则,这些年间日本操纵,控制伪满,每周郑孝胥来见溥仪一次,拿来一堆文件报批,溥仪只能签字同意,不能发表任何意见,在郑孝胥看来这是关东军的意思,他也没办法,但在溥仪看来郑孝胥拿关东军来吓唬他,专擅跋扈,所以恨透了郑孝胥,现在听说要把他摔掉心里很高兴,不过溥仪故作姿态的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表态说,罢免郑孝胥完全同意,国务总理一职可由臧式毅接任,臧式毅是伪民政部大臣,也是个死心塌地的汉奸,溥仪考虑到臧式毅这个人资历比较浅,一旦成了总理之后肯定感恩戴德,惟命是从,所以这个时候不假思索地提名由臧式毅接任,他认为自己访问日本之后,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日本人按说不会驳他的面子,关东军司令兼日本驻伪满大使恭谦地说, 臧式毅有能力,有品德也是满洲国的建国功臣之一,所以陛下的提议是有价值的,但是臧式毅刚刚五十岁,年纪还不是很大,资历一般,长期担任军职,不是能左右全局的人物,或许将来可以作为总理大臣的重要人选,但目前看尚不合适,总之对于郑孝胥的继任者,关东军已经有了考虑,决定由张景惠出任,溥仪听了这话,感觉心里被浇了一瓢冷水,他对张景惠也没有什么成见,关键是自己名为一国元首,但毫无发言权,因访问日本而获得的优越感一扫而光,其时日本人驳回溥仪的提名并不是不满臧式毅,而是认为张景惠更合适,张景惠哪里合适呢,在日本人看来,张景惠至少有这样三个优势,第一张景惠是东北政坛的大哥级人物,年纪大,他出生在1872年,到1935年已经是64岁了,虚岁,辈分高,他跟张作霖是拜把子兄弟,辈分那是没得说,人缘也好,有一定的号召力,拿张景惠来装点门面,分量上看是够了,这是第一个优势;第二呢,张景惠年轻的时候以做豆腐为生,没念过什么书,稀里糊涂,能力一般,更不讲原则,肯定比郑孝胥好摆弄,早在伪满建国的时候土肥原在给天皇的报告中,就介绍了东北一些汉奸的情况,其中说张景惠在满洲有一定声望,但毫无学问,人既颟顸,又无大志远谋,手下尽阿谀之辈,全无人才,观众朋友可能奇怪,张景惠这么个二百五怎么成了东北的元老了呢,原来在晚清时代,乱世英雄起四方,张景惠跟张作霖是拜把子兄弟,一起在道上混过,后来张作霖当师长他当旅长,张作霖当军长他当师长,就这样一步步地上升到元老的地位,第三,张景惠巴结起日本人来用卑躬屈膝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所以日本人对他普遍有好感,根据长期担任他秘书的王子衡回忆,当时日本人试探过他,问他对出任总理一职有什么想法,张景惠立即受宠若惊地表示,我是个粗人不识字,怎么能担任总理呢?张景惠没念过书,但是从政这么多年,基本上进化成半文盲了,但这里是谦虚,他接着说,如果能有一个比较熟悉满洲情况的日本人担任总务长官,那我心里就更有倚仗了,日本人心中大喜,你看郑孝胥担任总理不是跟那个总务厅长官是不和吗,总务长官要控制这个总理,总理不让,那么张景惠还没有上台就已经表态要倚仗日本人来管理国务院吗,所以日本人心中大喜,更坚定了选择张景惠出任总理的念头,1935年5月19日晚上八点,伪满洲国各部的大臣,原来叫总长,现在都改成大臣了,因为满洲国不是改成帝制了吗?接到会议通知前来开会,到了国务院才发现大批日本宪兵聚集在国务院内外,不免心中诧异,而且这个会开的史无前例,大臣们一个个地分别被叫进会议室开会,通知张景惠取代郑孝胥担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日本人是怕大臣们群起反对,所以一个个地单练,但汉奸们普遍持明哲保身态度,所以没有兴起什么波澜,果然张景惠担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之后,一不揽权,二不招摇,他每天到国务院上半天班,上午十点上班,十一点下班,实际上就是到办公室坐一坐而已,每当张景惠来到办公室,然后秘书交待他说今天有什么会议,有什么招待宴请,到场讲些什么等等,此外张景惠一概不问,就连签字盖章那样的活儿也由秘书一手代劳,伪满洲国务院的实权把持在日本人担任的总务厅长官的手里,关东军给张景惠配了一名秘书,他自己有秘书,关东军又给他安排了一个,是原日本外务省的汉语翻译,现任伪满外交部亚洲课课长松本益雄,几十年后,松本益雄在日本写了个回忆录,其中记载了这么个情节,说张景惠有一次要发表讲话,先看了几遍讲稿,有几个字不认识,于是就谦虚的请教松本益雄,说这个字该怎么读啊,松本怎么说呢,说你那么认真干什么,这个字不认识顺过去就行了,您看张景惠名为总理大臣,实际上连日本秘书对他都不客气,这就是伪满政权的真实写照,当然你要说张景惠是个木偶,那也不恰当,他不失时机的配合着日本人的贪欲,充当着为虎作伥的角色,张景惠还为日本人在华北的侵略扩张献计献策,帮助拉拢收买过关内的政客,所以日本人对他十分满意,他在总理大臣这个位置上稳固不摇,一直坐到满洲国垮台为止。

[画外音]郑孝胥下台后被关东军软禁,1938年在长春去世,卖国求荣不得善终,自古皆然,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个国务总理谁当都一样,他们要的只是听话的人,新任总理张景惠自此完全成为了日本人的奴才,相比于对伪满大臣们的控制,关东军更关注溥仪的动态,而立之年的溥仪再一次当上了皇帝,又被日本天皇高规格接见,内心不免飘飘然起来,那么对于这个傀儡皇帝关东军会怎样对待他呢?

[喻大华]紧接着,溥仪也成了修理的对象,本来随着黄袍加身,又蒙受日本皇室的隆重的接待,溥仪自认为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美梦才做了二十多天,张景惠的任命就已经明白无误地传达了这一点,他依然是个傀儡,不久关东军决定对溥仪再踏上一只脚,特意发布了一个叫做满洲国国策的根本指导思想的文件,这个文件的核心内容有三点,一,满洲国皇帝是以天皇的意志为宗旨;二关东军司令官为天皇的代理人;三关东军司令官作为天皇的代理人,负有监护和辅导满洲国皇帝之责任。您看看,关东军司令成了溥仪的监护人了,那么这在法律层面上明确了溥仪的儿皇帝的地位,到了这步,溥仪彻底后悔了,当初访问日本回国的时候,自作多情地翘尾巴的天真,关东军向溥仪居住的帝宫,大家说他当了皇帝,他那个住所不应该叫皇宫吗,关东军不同意,说日本天皇的那个地方,他住的地方叫皇宫,你这只能叫帝宫,帝宫就帝宫吧,反正意思都一样,关东军向溥仪居住的帝宫派出了宪兵班,这些宪兵瞪起警惕的眼睛,日夜守卫在帝宫的大门口,一则防止溥仪出逃,二则限制他的社会交往,从此以后溥仪不能绕过这些宪兵,私自接见一个人,收到一封信,有的时候前清遗老、蒙古王公前来觐见,这些宪兵就像审犯人一样无礼的盘问半天,结果时间一长,弄的这些人都不敢沾溥仪的边儿了,不过关东军经过研究,发现这个宪兵班虽然有效,但只能当看门狗,无法登堂入室踏进溥仪的寝宫,这造成了监视上的死角,于是关东军给溥仪安排了一个“帝室御用挂”,这是日本语,大体相当于皇帝的贴身秘书,管家一类的职务,1935年,一个叫吉冈安直的陆军中佐来到了溥仪的身边,担任“帝室御用挂”,直到1945年伪满垮台成天如影随形地跟着溥仪,溥仪晚年回忆起吉冈安直,依然怒形于色,他打了个比方,他说吉冈安直就是个附骨之蛆,其实溥仪跟吉冈安直是老相识,吉冈出生在1890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曾经担任日本天津驻军的参谋,在天津那个时候经常陪溥仪打网球,所以大家都认识,现在来到溥仪的身边任职,掌管他的一切事务,溥仪晚年回忆说,我出巡,接见宾客,行礼,训示臣民,举杯祝酒,以致点头微笑,都要在吉冈的指挥下行事,我能见什么人,不能见什么人,见了说什么话,一概听他的吩咐,溥仪还说,吉冈每天都要见他多次,未见的理由大多很牵强,甚至刚刚出门立即折返,说是刚才忘了说一句话,只要吉冈求见溥仪哪怕吃饭吃到一半儿,也要立即放下筷子接见,哪怕洗澡洗到一半,也得围着浴巾出来听训,溥仪的亲信也回忆,溥仪听说吉冈求见立即怒形于色,一边说着岂有此理一边立即走向,门开之后溥仪已经变得满脸堆笑了,不过吉冈才来到溥仪身边的时候,面子上不算恭谦,也处处表现出关心的样子,溥仪在伪满洲国做了皇帝,吉冈认为溥仪的父亲载沣依然住在北平既不合适,也不安全,曾经到北平去苦口婆心地劝说载沣,但载沣铁了心跟伪满划清界限,死活不来,吉冈白跑了这么一趟没给请来,无奈溥仪每个月给父亲寄1000块钱,算是尽孝心,吉冈不时过问一下是否按时寄出了,后来北平被日本人占领了,人民生活困苦,有钱也买不到东西,那么吉冈又跟北平的日本占领军交涉,每个月配给醇王府一定数量的大米白面,所以他表现出关心的样子,时间一长吉冈逐渐露出了狐狸尾巴,他对溥仪指手划脚,很不客气,甚至公开训斥,比如无礼的说,关东军相当于你的父亲,我是关东军的代表,对这些溥仪一概逆来顺受,这就更助长了吉冈的气焰,吉冈甚至私下里跟一些外国人说,溥仪实际上就是他的一个孩子,当时就连一些日本人也私下里认为吉冈做得过分了,您看溥仪在伪满洲国的地位。

[画外音]如果说被逐出宫前的溥仪未满十八岁,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还未成年,晚清以来的功过责任他免于其咎,那么出宫以后的他理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投靠日本势力已是是非不分,现在来当这个儿皇帝真是认贼作父了,但溥仪毕竟曾经是万人敬仰的清朝皇帝,现在要他卑躬屈膝地去讨好日本人,溥仪的内心又是什么样的想法呢?

喻大华:前面说过,溥仪为了培养自己的实力,曾派一些亲信到日本的军校里面去学习,这个时候这些人陆续学成回国,憋气的是全被关东军直接安排了工作,没一个人归溥仪支配,好在他的妹夫万嘉熙分配到禁卫军中任职,军衔是中尉,溥仪很高兴,妹夫到自己身边来任职了,于是溥仪就跟负责禁卫军的军官说,提拔万嘉熙为中校,日本人大怒,认为溥仪干预军事,居心叵测,下令把万嘉熙调到热河的前线去当炮灰,您想溥仪毕竟名义上是满洲国的陆海军大元帅,连任命个中校的权力都没有,眼看着自己的妹父上了前线,您说他是个什么心情,万嘉熙的教训提醒了他,他还有一些亲信,正在在读军校或准备读军校,溥仪害怕这些人学成了之后也给送前线去,于是决定不再派亲信学军事了,并且希望还未毕业的亲信赶紧就退学吧,但是按照日本军校的规定,除了犯有过错或者学业不及格以外那是不能退学的,你念军校就等于入伍了,哪能随便退学呢,溥仪左右为难,最后拜托吉冈安直去斡旋,结果出乎意料的顺利,关东军一口答应,破例让这些皇族子弟们脱下了军装,皇亲回到了溥仪的身边,关东军步步紧逼,溥仪厄运不断,挨过了1935年,第二年初春又一个事件把溥仪震惊的目瞪口呆,原来伪满兴安省省长凌升,被关东军逮捕了,凌升是个蒙奸,长期在蒙古地区任职,但他是个达斡尔人,说蒙奸也可以,他也是伪满的建国功臣之一,这回给抓起来了,到底是犯了什么大罪呢,原来从1935年以来,关东军经常跟外蒙古发生边界冲突,每次都被打得大败,关东军就怀疑是不是有人向外蒙古通风报信呢,最后怀疑到凌升头上了,那么凌升是不是暗中跟苏联和外蒙古联系呢,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的学者经过研究否认了这一点,其时关东军决定对凌升下手,主要是凌升不听话,不听他们摆布,这几年把日本人得罪遍了,凌升这个人很直率,有啥说啥,想啥说啥,所以经常搞得日本人下不来台,我举两个例子,比如说凌升有一次到日本去访问毕竟是满洲国的地方大员到日本访问,日本也很重视,宴请他,在宴会上凌升吃了一道菜,很特别,也挺好的,就问这是什么肉,翻译告诉他说这是田鸡,凌升很奇怪说有田鸡,有山鸡,没听说过还有田鸡,翻译告诉他说田鸡就是癞蛤蟆,这个凌升当时大怒,就站起来把筷子一摔,骂骂咧咧地说日本人糟蹋他,还有一次日本人请他参拜天照大神,他不去,他说我不信你们那个神,也不进你们那个庙,我这次出国考察主要目的是游山玩水,那么日本鬼子说这样吧,请你到动物园参观怎么样?凌升说挺好,于是就去看动物园,看动物园最后一个节目是安排大猩猩给凌升的表演,表演的最后,是安排大猩猩跟凌升握手合影,凌升又火了,您想大猩猩它哪有手啊?它只有爪子啊,那么让大猩猩跟他握手合影,凌升认为日本人羞辱他,所以又闹得大伙儿都下不来台,此外凌升对日本人的指手画脚十分不满,多次指责关东军不懂蒙古的风土人情,瞎指挥,那么日本人也恨透了他,最后呢,墙倒众人推,把他列为清算对象,说他搞内蒙古独立,里通外国,押到长春执行了死刑,给枪决了,溥仪十分信任凌升,而且刚刚把自己的四妹许配给了凌升的儿子,让他成了皇亲国戚,现在看到自己的亲家被枪决了,你说他是什么心情,溥仪不相信凌升会里通外国,分裂国家,他知道这叫杀一儆百,谁不配合关东军的侵略步伐,凌升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溥仪怎么能不害怕呢,前面还说过溥仪在伪满初期的时候,以自己原来在天津的保镖为核心,成立了一支宫廷护卫军,简称护军,溥仪最初还做梦呢,他幻想蛋生鸡,鸡生蛋,这个势力越发展越大,组建出一支足以入主中原的复辟大军,这支护军就是溥仪的第一批鸡蛋,而且,护军是他的私人武装,不属于伪满军队的编制,军饷,装备都是溥仪自己掏腰包,所以日本人无从插手,护军这个时候已经发展到三百人左右,成员个个武艺高强,装备精良,日本人把这支武装看成是眼中钉,所以找茬制造了护军事件,1951年溥仪的绝对亲信,曾任护军第二队少校队长的李国雄在战犯管理所写了一份关于这一事件的笔供,据他交待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1937年6月28日,是个星期六,解除了一天勤务的二十多名护军士兵,来到长春的大同公园划船消遣,五名护军上了游船,刚划出不远经营游船的朝鲜人就喊,说五个人不行,必须得下来,于是就下来了一个护军,经营者又说四人也不行,那么又下来一个护军,经营者接着说三人也不行,你一次说完啊,所以这个护军也是恼羞成怒,跟经营者就冲突起来了,这个时候关东军的后勤部门在公园里开野餐会,有二百多鬼子兵,本来纠纷跟他们毫无关系,但是一起追打护军,没面子的是护军以少胜多,把日本鬼子打的鬼哭狼嚎,护军见好就收,打算收兵回营,结果出了公园又被大街上的日本宪兵队拦住,于是又大打了一场,日本鬼子依然没有占到便宜,连放出的狼狗也被踢死了,然后护军就回去了,当晚日本宪兵队就气势汹汹的来到溥仪的帝宫要人,溥仪吓得忙不迭地都交出去了,护军被严刑拷打了二十多天,也没有查出反满抗日的问题,最后经过吉冈安直调解,这个事才算罢休,代价是溥仪向关东军赔礼道歉,将肇事护军一律开除,并驱逐出满洲国,其余护军一律缴械,这样一来溥仪建军的理想不就破灭了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关东军把护军缴械之后,一调查才发现这些械都是溥仪自己买的,于是把枪又还给了溥仪,好几百支枪溥仪就收到自己的寝宫的库房里边去,由此可见,1934年伪满改行帝制,和1935年溥仪访日绝不是溥仪地位提高的标志,而是关东军进一步控制伪满的表现,由于汉奸们错误的判断了形势而自我膨胀,那么对他们的清洗就不可避免了,而且随着关东军对东北统治的稳固,一批由日本人培养的年轻汉奸逐渐成长起来了,于是关东军构思了一个更大的阴谋,逐渐用这些有日本教育背景的汉奸取代原来的汉奸,这样一来,那些老汉奸们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从1937年起,溥仪也陷入了恐慌之中,观众朋友可能会问,难道日本鬼子会换掉溥仪,另立傀儡吗,我想关东国恐怕不是没有打过这个算盘,对此溥仪也有察觉,所以从1937年起,他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有一种末日临头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儿,这要从溥杰的婚事谈起,请看下集,谢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