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嫡少子、汉景帝胞弟,母窦太后。公元前168年徙封梁王,这个诸侯王过着奢侈豪华的帝王生活。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在七国叛乱期间,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为西汉中央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刘武建梁园方三百里,好诗书、聚名仕。公元前144年6月突发病而王。梁共王为梁孝王的长子。
三个王陵中梁共王陵最小,都是由类似的口进入,都有墓道、车马室、耳室、仓库、棺床室、卫生间、沐浴室等等,梁共王和梁孝王都着玉衣。
梁共王陵中最精彩的是巨幅彩绘壁画——《四神壁画》,比1700多年前的敦煌壁画还要早630年。此画南北长5.14米,东西宽3.27米,一条青龙飞纵南北,舌卷前方玄武,上方朱雀衔着龙角,龙尾搅动的白云托起下端白虎,云气、星标、绶带贯穿四周,色彩瑰丽鲜艳,笔触灵动、飘逸。这幅壁画被专家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代表西汉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梁共王陵墓道的钱窖里,规整地摆满铜钱,除无法串起的都成串串起,共约225万枚,约重5500公斤。
永城市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的三个王陵中,梁孝王陵和梁孝王王后陵同在保安山下,属于汉代丧葬制度的“同冢异穴”墓,相距200米。
梁孝王陵的墓道为“U”型,上部用梯形石板扣压形成拱顶,至今保存完好。我国建筑史专家一直认为拱顶技术是汉武帝通西域之后从西域传来了,显然这个陵墓的建造时间要更早。陵墓中有一间车马室,整齐地排列着武士陶俑,煞是威武。
三个王陵中最大的一个是梁孝王王后的陵墓,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墓内最高处4.4米,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6500余立方米。因为墓内容积巨大,曾被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陵墓的结构较齐全亦较复杂。据说有一仿楼阁式侧室,被称为储冰室,像是是最早的“冰箱”,参观时还见到有冰。厕所内有便池及扶手等,当为我国坐便器的最原始形态。
梁孝王王后陵墓的墓道、甬道、前庭以及甬道两边各侧室门道都用平均体积为0.33立方米的巨型塞石封堵。塞石上有刻文序号,表明第几层第几号,长宽厚几何。根据换算,1汉尺折合22厘米。
在梁孝王陵的前方是梁孝王寝园遗址,是一组以寝殿为主体的建筑群遗址。南北长有110米,东西宽有50米,是一个祭祀的场所,有前庭和照壁,以及寝殿的柱位,发掘的时候还有排水道,布局很完整。
据说西汉梁国从公元前202年建国至王莽篡国始建国2年(公元5年)共存国207年。从梁孝王刘武开始,西汉梁王死后可能全部葬于芒砀山。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的梁孝王陵旁边,保安山南峰山顶,还有一座寺庙芒山寺,原名碧霞元君祠,又叫泰山奶奶庙。大殿顶是黄绿琉璃瓦,单檐硬山式,清代建筑。大殿中供奉碧霞元君、佩霞元君、紫霞元君,俗称“三仙奶奶”。
由于不是汉文化旅游区的一部分,芒山寺要另外付5元游资的。因为有登泰山的计划,断不会错过。
也许是淡季,离开了三个王陵要找两车都不易。经过指点,从北门出到镇子,有些电动三轮车待命。以每个景点5元,包车往夫子山、陈胜墓和兴汉源三个点看看。
颠簸了些路程,先到了夫子庙,也称是芒砀山文庙。中午的烈日下,除了有人检票外似乎也难得有其他人,真是座清净的文庙。走了一段步级,始建于宋代、明末遭兵焚,后数次重修的文庙逐渐显现。 两株古柏和三块石碑相伴。只是没有了任何说明,无法分辨出什么。一切都像是要搬迁一样。
转过文庙,面前是一个阔20米,进深6米,高4米的天然石崖,叫夫子崖。
据说春秋末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在从宋国返回鲁国的途中,路过芒砀山时 天降大雨,在此避雨、晒书、讲学,由此得名。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以夫子命名的景点。
旁边似有些亭台楼阁,兜了个圈,发现围墙有大门封着,似是什么新的所在,只好隔墙相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