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大隋风云》(下部)(十七)炀帝失策

  杨玄感起兵,仅仅维持了两个月,就以失败告终,它不但让隋炀帝第二次东征功败垂成,还意味着隋朝末年全国动乱的开始。就在杨玄感兵变的五年之后,隋炀帝身死国亡。这样看来,这场兵变,无论是对于隋炀帝,还是大隋王朝来说都意义深远。有人说,如果隋炀帝当年能好好反思一下杨玄感起兵前因后果,也许就不至于亡国。

  那么,在杨玄感兵变背后,究竟隐藏着大隋王朝怎样的兴衰密码?在平定杨玄感兵变之后,隋炀帝又将做出怎样的政治抉择呢?

  蒙曼老师认为,所谓战略失误,并不是杨玄感失败的真正原因。但是,历史上还广为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杨玄感败就败在用人不当。那么,杨玄感究竟错用了谁呢?

  杨玄感虽然失败了,却给隋炀帝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所以隋炀帝血腥地惩处官员,其实是害怕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然而这种做法却是非常不明智的,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不满于隋炀帝的暴政。除此之外,隋炀帝还犯下了另一个致命的错误……

  中央民族大学蒙曼副教授,全面解读隋炀帝的悲剧人生。敬请关注系列节目《大隋风云》下部第十七集《炀帝失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杨玄感起兵,仅仅维持了两个月,就以失败告终,它不但让隋炀帝第二次东征功败垂成,还意味着隋朝末年全国动乱的开始。就在杨玄感兵变的五年之后,隋炀帝身死国亡。这样看来,这场兵变,无论是对于隋炀帝,还是大隋王朝来说都意义深远。有人说,如果隋炀帝当年能好好反思一下杨玄感起兵前因后果,也许就不至于亡国。

  那么,在杨玄感兵变背后,究竟隐藏着大隋王朝怎样的兴衰密码?在平定杨玄感兵变之后,隋炀帝又将做出怎样的政治抉择呢?

  蒙曼老师认为,所谓战略失误,并不是杨玄感失败的真正原因。但是,历史上还广为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杨玄感败就败在用人不当。那么,杨玄感究竟错用了谁呢?

  杨玄感虽然失败了,却给隋炀帝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所以隋炀帝血腥地惩处官员,其实是害怕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然而这种做法却是非常不明智的,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不满于隋炀帝的暴政。除此之外,隋炀帝还犯下了另一个致命的错误……

  中央民族大学蒙曼副教授,全面解读隋炀帝的悲剧人生。敬请关注系列节目《大隋风云》下部第十七集《炀帝失策》。

      杨玄感超兵,仅仅维持了两个月,就以失败告终,它不但让隋炀帝笫二次东征功败垂成,还意味着隋朝末年全国动乱的开始。

    就在杨玄感兵变的五年之后,隋炀帝身死国亡。

    这样看来,这场兵变,无论是对于隋炀帝,还是大隋王朝来说都意义深远。有人说,如果隋炀帝当年能好好反思一下杨玄感超兵前因后果,也许就不至于亡国。那么,在杨玄感兵变背后,究竟隐藏着大隋王朝怎样的兴衰密码?在平定杨玄感兵变之后,隋炀帝又将做出怎样的政治抉择呢?

    据史书记载,隋炀帝也是当众呜咽。强势的皇帝也是第一次,如果是好皇帝,这时应该想想,想想,杨玄感造反能成这样的规模,也要想想杨玄感失败的原因,想清楚了才会避免再次发生。杨玄感是借用了百姓反暴政的毛病。

    东征,无休无止地,百姓活不下去,这样的群众基础,才让杨玄感能登高一呼,应者云集。杨玄感失败,原因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没听李密的计策,选择了下策,攻洛阳。洛阳没拿下来,却被包围,落得兵败身死。是不是这样?

    人们都这样讲,我个人认为不能这样看。有三个理由:

    一是涿郡与大兴城,与他起兵处千里之遥。当时不到一万人,没作战经验,怎么可能走到一千里外去?不是灭掉就会逃掉。

    二是无法空袭涿郡或大兴城。要打这两处,李密的预设是建立在空袭,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这支军队要去打,得一个月,人家居然不知道,可能吗?一旦有了防备,这两处哪儿容易攻下?大兴城是花大力气建的首都。这比洛阳还坚固呢。

    大兴城守军也有呀,卫文升率七万军来支援,说明他手中至少有十万吧?杨玄感怎么能攻得下?三是士兵不愿意背井离乡。他们手下当初起兵时,有没有想过去背井离乡?这些百姓都没经历。这些百姓听都没听过涿郡呀。要他们跟着去从来没去过的地方打仗,有没有可能?真的会开溜。

    洛阳是东部中心,对于生活在山东地区的百姓来说,洛阳是耳熟的,是心中的政治中心,对于他们来说,打下洛阳才叫胜利。对于杨玄感来说,心知肚明。他选择下策的,就是这个道理。李密的计策前二者都缺乏可操作性,打洛阳是唯一可行的选择。就不能说是这个臊凼造成的。

      蒙曼老师认为,所谓战略失误,并不是杨玄感失败的真正原因。但是,历史上还广为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杨玄感败就败在用人不当。那么,杨玄感究竟错用了谁呢?

    杨玄感用了韦福嗣与李子雄,把重心放二人身上。韦福嗣是总给自己留后路的人,每次出主意都持两端态度。李密看出这人个性,李密说,“福嗣元非同盟,实怀观望,明公初起大事,而奸人在侧,听其是非,必为所误,请斩之。”说韦福嗣有观望之心,要他在身边说是说非,不如斩首了。

    李密说要杀,杨玄感不听,他觉得李密是嫉妒,说何至于此?李子雄不存在不忠的间题,但是脑子不够用。举个例子。隋后来合围洛阳,杨玄感去请教李子雄,他出的主意是就此称帝好了。这个主意,杨玄感听了高兴,也不踏实。再请教李密。李密说,“昔陈胜自俗称王,张耳谏而被外,魏武将求九锡,荀或止而见诛,今者密欲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谀顺意。又非密之本图,何者?兵起以来,虽复频捷,至于郡县,未有从者,东都守御尚强,天下救兵益至,公当挺身力战,早定关中,乃亟欲自尊,何示人不广也?”

     既然问到了,我真说说,不过我先害怕了,历史这样的教训多,当年张耳劝了陈胜,从此被疏远了。我现在想说实话,也真怕一样的下场,不说真话吧,不是我的本心。实话是,虽然大军起来后,连连告捷,我们不过在洛阳周围发展,地方没一个政府服从。洛阳守备强,一时打不下来,救援快来了,是危急之际,应该挺身力战,早点到关中去,谋发展,哪能这样急着当皇帝?李子雄与李密有差别。这两个人当谋臣,是杨玄感丢分的事。

    杨玄感当时造反太早,统治集团内部是稳定的。官僚是支持隋炀帝的。举两个例子,杨玄感刚造反时,跟游元劝说,跟自己一道造反。游元说,“尊公荷国宠灵,功参佐命,高官重禄,近古莫俦,公之弟兄,青紫交映,当谓竭诚尽节,上答鸿恩,岂意坟土未干,亲图反噬?深为明公不取。愿思祸福之端,仆有死而已,不敢闻命。”说你爸爸是受国重恩,近代没人有他当的官大,你们兄弟哪个不是做了大官?朝廷对你不薄,你怎么就造反呢?至于我,想让我跟着造反,有死而已。游元的表态代表了当时一般想法。这是第一个例子。

    另一个例子,杨玄感想让东部子弟为人质,结果就弄了四十多个子弟在手中。像来护儿儿子在他手中,来护儿照样讨伐杨玄感,没有丝毫手软,说明在家国利益冲突时,大多数官员忠于国家与皇帝。反映出他们对国家与皇帝有信心,这是主流。当时有识之士看得明白。杨玄感间太史令庾质“玄感岂有成乎”,他说“玄感地势虽隆,素非人望,因百姓之劳,冀幸成功,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动。”意思是你门第虽高,但个人的声望并不高,百姓太困苦才会响应。可是现在天下是一家,官僚是铁板一块的,不太容易成功。说得透彻。官僚集团是拥护隋炀帝的。如果统治集团内部稳定,要打败这个政权是相当困难的。杨玄感是误判。是选择哪种策略,恐怕都难改变命运。这是失败的关键。

     杨玄感虽然失败了,却给隋炀帝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所以隋炀帝血腥地惩处官员,其实是害怕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然而这种做法却是非常不明智的,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不满干隋炀帝的暴政。除此之外,隋炀帝还犯下了另一个致命的错误。

     看看杨玄感失败后,隋炀帝怎么对待涉案的官员,他的原则是严惩不贷。刚一结束,隋炀帝成立了专案组,专门审理。裴蕴是既不看案情看法律,只看皇帝脸色。樊子盖是残忍,好杀。用这两个,隋炀帝就是要重判重罚。看杨玄感的尸体运回来时,隋炀帝不放过,再次分尸,示众三天。再把它烧掉,当时最高级别的处罚不过是斩首,这样做,隋炀帝不是不想照法律办事吗?

     把这些酪刑也重新收拾起来,而且杨素家的都杀光了。这其实是说明隋炀帝不够厚道。隋炀帝第二次东征泡汤了。发泄一下也情有可原。还有一个人,没杨玄感罪重,也受到这样的惩罚。就是韦福嗣,这人本是心向朝廷的人。他曾溜了,到洛阳城自首了,希望坦白从宽,后来,押到高阳,受审。韦福嗣与李密一起被押去了,李密聪明,知道一旦到高阳,肯定是死路一条,所以路上就活动,把其他人的金银财宝收起来,孝敬几个狱卒。叫他们买几口棺材就行。还留点散钱,天天请他们吃饭。所以,走来走去,这些人与李密他们感情深了。戒备心也松了,看得不紧了。一天李密就自己砸墙要逃跑。

     李密跟韦福嗣一起,想跑。韦福嗣说,你跑吧,我不跑。你是主动造反,我不是主动。而且我在杨玄感手下,没少替朝廷考虑。而且是主动投案自首的。隋炀帝不会对我怎么样,何必冒险逃跑呢?

     押到高阳之后,隋炀帝才不会呢。一看到他,就把那些宣传书看他看。你这样的大逆不道的话都说,还想活?不可能。下令百官,朝他放箭,把韦福嗣射成刺猬。五马分尸也是锉骨成灰。这是主动投案自首的,这样一个人,也落得这样的下场,太冤枉了吧?

     还有人没有参加叛乱,与杨玄感私人关系不错,也被砍了。当初朋友或者被处死或者是守边。这样做,是大错特错,这次重大分裂,其实是敏感的案子。隋炀帝本应该尽量装糊涂,才能显示他博大的胸怀,才能弥合内部矛盾。隋炀帝的所作所为应该团结这些人为目的,事实上,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是恰恰相反。主犯从犯一律处斩,副作用是把本来可能团结的人越推越远。这对于团结肯定不利。

        现在隋炀帝把这个口子往大里撕。这是失策。对百姓,杨玄感受欢迎,是因为百姓受不了这种负担,隋炀帝本应该安抚百姓,对他们释放诚意,才会缓解矛盾。事实上,隋炀帝也完全不是这样,他去激化矛盾。裴蕴与樊子盖判案,“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不尺加诛,无以惩后。”他认为人造反,是因为人多,怎么解决造反的间题,是杀掉好了。裴蕴就杀吧,凡是有牵连的就抄家。他们定的标准是,从杨玄感手中领过粮食的,就活埋,一共杀了三万多人,流放了六千多。这是滥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本来小规模造反,现在一下子扩大了。处处都开始有人造反。好几个都达到十万人上。百姓都做了盗贼了。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天下大乱初现端倪了。当初苏威说,“夫识是非,审成败,乃谓之聪明。玄感粗疏,必无所虑。但恐因此浸成乱阶耳。”审时度势才是聪明。杨玄感并不聪明,成不了气候,但是我害怕他造反成了后来动乱的祸根。这话说得很好。这种担心有道理呀。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