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侠骨柔情陆放翁(四)知遇之恩

因为“泪溅龙床”顶撞宋高宗,陆游曾经被罢官,吃过一次亏。结果没多久,率性的陆游又一次弹劾宋高宗身边的近臣,这一次属于再次犯上。那么,等待“刺头”陆游的恐怕又将是悲剧性结局。然而实际情况却出人意料。结果宋高宗赵构退位了,他的养子即位,史称宋孝宗。宋高宗赵构在位的三十六年里,朝政大权长期被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掌控。

      因为力主抗金北伐,陆游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压。结果他的三次科考都与“进士”功名擦肩而过。陆游曾经这样感叹道:“自悲薄命,久摈名场”,科场惨败成了陆游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么,“一朝天子一朝臣”,宋孝宗即位之后,陆游的“薄命”会有所改变吗?

  果然,再陆游三十八岁这年,他的人生终于有了转机,他获得一个施展才华和抱负的难得机会,而这个机会的获得与三个人的帮助密不可分。那么,这三个人都是谁?陆游又将遇到怎样的人生际遇和挑战?很快陆游又得到了一个进见宋孝宗的机会。

      君臣二人见面后之后,宋孝宗立即做出一个决定,恩赐给陆游一个天大的荣誉。陆游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大文豪了,但作为文人,心里一直有着一个遗憾。而这个荣誉最终帮助陆游弥补了遗憾。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荣誉?对孝宗皇帝的赏识,陆游又会作出怎样的反应呢?中南大学杨雨教授透过女性的视角,为您精彩讲述《百家讲坛》系列节目《侠骨柔情陆放翁》第四集《知遇之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南侵时,他极力劝谏皇帝亲征。他的个性还是率性,泪溅龙床吃亏,不算什么,他担心的仍然是国家。南侵结果是金败,金兵撤退。这应该是南宋的胜利。本应该是趁机收复中原的最好时机,但是高宗得过且过的人。金兵撤退,他不想主动北伐,国土不在关心中的。高宗亲征,没什么事,就返回临安。宋金留下了北伐收复中原的最好机会。还有一个遗憾是胜利后,朝中形势变化,体现在主和派反攻了。立下战功的刘锜被迫退休。本是年老,但是退休后住在都亭驿,留守汤思退要迎接金军。汤思退逼他搬出驿站。他去的地方堆满垃圾当场而死。陆游痛心写诗:“坚壁临江日(坚守镇江阻止了完),人疑制敌疏(主和派怀疑他),安知百万虏,锐尽浃旬余(号称百万的大军入侵,不过整整十天被摧毁,刘锜功劳不可没)。智出常情表,功如定计初(如果不是他心理妙计,完不可能那么快被杀,胜利与刘锜有直接关系)。云何(女冒)公者,不置箧中书(典故,出自战国策,魏国将领三年回国,乐羊看到满满一箱都是弹劾他的文书,用来表示诽谤的文书,什么时候停下诽谤与中伤?)。”诗表达的对刘锜战功的中肯评价,也对他受的不正待遇表示痛心。这是对国家命运遗憾的重要作品。

宋高宗决定用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最高军事统帅。应该派抗战经验丰富的老将,不过他为人谨慎,对高宗皇帝是惟命是从。一下令,朝中哗然。大臣们反对,上疏,反对任命。这时陆游站出来,上书弹劾杨存中。札子里,他说,皇帝应该虚心接受意见,才能够使下情上达。这等于在旁敲侧击皇帝不要一意孤行。陆游似乎与皇帝对着干。这是不容易的。忠君爱国本是一个意思。本来没矛盾,但是他的思想进步,贤明的国君是与国家利益统一。如果昏庸,国家就高于一切。

这一回,陆游没糟糕,居然时来了,炒了皇帝了。上书时,朝中局势是主战派在控制局势,杨存中居然被否决了。高宗面子上下不来。这时,高宗学习父亲丢包袱。让皇位给儿子,这就是后来的孝宗,赵胜。不是亲生儿子。是养子。立了太子。宋朝出现这样禅位的情况。这是大事,本应该影响不到陆游,但这却对他是重要一环。陆游与高宗间矛盾对立。是战与和的矛盾。陆游经历过六个皇帝。徽宗钦宗,高宗孝宗。看一组诗,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第一首写靖康之难,第二首就写到了高宗禅位时,一下子跳了三十年,为什么中间一段不出现?是失去记忆了?不是,侧面证明他对高宗历史,自己表现没什么好说的。也证明他对高宗有意见。高宗退位了,孝宗即位了。

看一诗第二首:“高宗下诏传神器,嗣皇御殿犹挥涕,当时获缀(宛鸟)鹭行,百僚拜舞皆嘘唏。小臣疏贱亦何取,即日趋召登丹陛。桥山岁晚松柏寒,杀身从死岂所难。”高宗下诏禅位,孝宗即位,心中肯定百感交集,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百官也是激动得哽咽,其中当然包括他自己,当时参加上朝像鸟排列一样。这场面感人。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人悲有人喜。陆游呢?桥山是地名,西安黄帝陵所在地。用这儿来代指孝宗的陵墓,与黄帝相提了。坚贞不屈。杀身从死,愿意赴汤蹈火。不是表决心,他经历了四个皇帝了,写这诗时,前两个死了,三个退位了。答案在,小臣疏贱亦何取,即日趋召登丹陛。没机会表现才能,不止是自谦。居然得到了孝宗的特别待遇。即即位后不久就召见了他。孝宗皇帝也像组织部考核官员一样,知贤任能是当务之急,对于官员的调查不仅仅针对陆游,是普查,陆游的口碑好,就脱颖而出了。他获得了机会施展抱负与才华。这也与三个人有关。

一是周必大,这是他的好友,来往亲密。经得起考验的朋友。一直做到丞相的官,封到益国公。一次孝宗与他闲聊,问他诗人中谁能比李白呀?周必大说当然是陆游。陆游在宋的地位相当于李白的地位。陆游就有小李白的说法。有人说他宋诗第一人。作为著名诗人是相当响亮的。这时,另两位同时推荐了他。二是史浩,三是黄祖舜。他这时调到了枢密院,中书省管文,枢密院管武,是最高的机关。陆游当编修,相当于秘书,之后,进入了南宋核心领导机构。两人是他的顶头上司。史浩、黄都极力推荐了陆游,善词章,谙典故。史学诗学功夫都高。这次推荐后,决定单独召见陆游了。

陆游都是对答如流。后来孝宗欣赏,称为力学有闻,议论剀切。议论中肯,有主见。孝宗决定赐荣誉,赐进士出身,是天大荣耀。之前三次失败,受到排挤,对功名不抱希望。成了终身遗憾。现在召见被补了。在当时是难得的荣耀。他自己说,惟是科名之赐,近岁以来,少有此比,不试而与,尤为异恩。像今天的高考实名推荐制。这也显示了皇帝的特殊信任。这样的大事,他一开始胆战心惊,不敢相信。写了好几封感谢信,推辞。今天看是不是真心的呢?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他对孝宗的感激是发自肺腑的。杀身从死岂所难,愿意为他效命。功名的遗憾被弥补了,但是另一个遗憾能不能弥补呢?披上战袍为国效力能不能得到满足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