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章
流行歌曲及其演唱的发轫(1978—1986)
这一时期的解禁歌曲和通俗抒情歌曲,与流行歌曲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国人并不缺少接受流行歌曲的耳朵,而是缺少允许流行歌曲存在的环境,所以说这些歌曲对人们的欣赏口味、观念、习惯的前期培养也很有限。对照1977年到1980年人们生活的困苦,社会生活的不安,我们也有理由说这样的歌曲用明亮、优美的嗓音、音乐和诗情画意的歌词粉饰了现实境况。但又能怎样呢?“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作为封闭堡垒的一个缺口,一点点光明也有很大的意义。——尤其是,缺口一旦打开,就会被潮水越冲越大。这些歌曲的出现,本身也正体现了音乐的政治环境在走向宽松。
流行歌曲因为与主流文化形态的不同,不能出现在流行歌曲赖以生存的大众媒体上,只能在民间以个人化的方式传播——这也反映出民间群体、特别是青少年对流行歌曲的热爱。一直以来,对流行歌曲的指责就不绝于耳,这并不都是的诽谤,而是因为年龄的隔阂,长期封闭的艺术环境形成的单一倾听习惯、声乐审美心理与当代大众流行文化之间的陌生、矛盾而产生的现象。或许这些批评是真诚的,但缺乏宽容的真诚与善意并不能使文艺之花美丽绽放。文学领域,“朦胧诗”也有着相同的命运。
第一节 “抒情”的解禁与“中间腔”
当初流行歌曲是以政治方式绝迹的,那么它的重新出现也必然和政治有很大关系。以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开端,中国逐渐形成了新的音乐文化。随着国门的打开,外来文化成规模登陆中国,港台流行歌曲的声音形式也以各种途径进入大陆。在此情况下,经过“解禁歌曲”的铺垫,“抒情歌曲”的过渡,大陆流行歌曲演唱的出现终于有了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