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七、结语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惨败丧国已是一千五百年前的历史,如何评价这次规模空前而结局滑稽的战争呢?

  古今中外学者对隋炀帝的荒唐举动多持异议。其战争的性质无疑是侵略扩张,是中华帝国盛世的对外扩张举动,当然我们也不否定高句丽也曾四处侵略扩张,拓土辽东南攻百济,隋朝打着收复故地的晃子,把征讨高句丽称之为“征辽”,并不能改变侵略扩张的性质。高句丽毕竟是立国五百多年的独立国家,并没有招惹隋朝,有自己的独立权和发展权,隋以不朝贡为由轻启战端,站在高句丽的立场上讲,是绝无道理而不能接受的。中国古代的华夷朝贡体制妄自尊大,讲究排场死要面子,不尊重小国邻国,要外国人象本国臣民一样对皇上顶礼膜拜,隋炀帝夸示四夷在这方面虚荣心更堪,不少人将战争归咎于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强调个人因素,认为炀帝是典型的昏君。

  但从历史上看,在隋炀帝之前已有隋文帝派汉王杨谅征辽,而且代隋而立的唐朝以英明皇帝著称的唐太宗也数次征辽,太宗以“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为辞,一而再,再而三地征讨高句丽,其决心与隋炀帝竟无二致。唐太宗死后,继位的唐高宗又连续发兵征辽,直到总章元年(668)联合新罗灭亡高句丽,攻拔平壤才算了事。隋唐好几代帝王都把征讨高句丽当作国家头等大事,而大动干戈。这至少可以让我们明白,把这场战争完全归结为隋炀帝个人的虚荣心,权力意志,也是不足以服人的!

      隋唐帝国与高句丽的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正如我们前面所述,高句丽趁汉魏晋中华帝国崩离,南北朝分裂战乱的局势,由一个长白山小国侵吞汉魏故郡,征服周边部族,发展为辽东大国,其性质与鲜卑、匈奴等五胡入据中原一样,与突厥、吐谷浑发展为强大独立国家的情形也相同。

      在古代各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权,我们不能以现代的国际法来规范古人。不同的是五胡及各族政权均短命不长,高句丽却五百年不衰,广开土好大王四面扩张,甚至想统一朝鲜半岛,在东北亚一隅建立了地方霸权,与中华帝国势不两立。我们不能以高句丽向隋朝贡接受隋册封就否认其为独立的国家,新罗、百济也一直朝贡。独立强盛的高句丽在辽左俯瞰中原,在古时国际政治法则下与隋唐无法和平共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隋唐若不灭高句丽,高句丽完全可能趁中国有乱而入踞中原。

      后来的历史已作证明,唐虽灭高句丽,但几百年后与高句丽、渤海国有亲缘关系且语言相近的女真人两度由辽东入主中原,先后建立了金与清两个王朝。特别是满清前身的后金(意为金朝的继承者)与明朝在辽东的对峙,形势与高句丽与隋唐的关系极为相象,只不过结局不同,满清趁中国内乱而一统中华。从大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把隋炀帝征讨高句丽视为荒唐,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国家生死存亡当然不能不加考虑。  

  隋炀帝的荒唐在于不顾天时地利瞎指挥,致使隋军惨败。高句丽无疑是劲敌,但隋炀帝妄自尊大,试图以耀武扬威恫吓之术让对方投降,精心导演出兵仪式,以中华礼乐夸示四夷,百万大军耗费巨大的打仗却有如演戏,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笑柄。专制皇权不可违,隋炀帝想入非非,百万士兵跟着遭秧,并直接导致民变叛乱国家灭亡,万民涂炭。独裁专断的皇权可因一人而毁天下,炀帝难逃亡国之责,是典型的暴君。

  高句丽军民面对强敌不屈服敢于保家卫国,利用天时地利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术,善战善谋及表现出的民族自尊心可歌可泣,其以弱抗强坚持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事迹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