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母是块大蛋糕,一旦航母海试、国内开始兴建航母的传闻一出,A、H股市场有关船舶概念的股票就借势炒上,但真正影响到航母订单的除了军方的采购决策者,还有不同造船厂因为地理、造舰历史等产生的不同。
笔者认为,航母制造不会在一个船厂独立承担。朱镕基总理时代,形成的全国多家船厂竞争制造的局面,在航母制造热潮到来时,就会更加白热化。
《汉和防务评论》披露大连造船厂甚至已经拿出中国航母制造图纸来争取航母订单,更从知识产权角度界定其“先发”优势——“大连造船工业界的消息来源尤其强调航母的图纸设计已经完成,由属于北方造船重工的中船701所负责”。
沪东造船厂为中国海军建造了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具有丰富的大型舰船制造能力
这看似轻描淡写的闲来之笔,其实后面涉及到巨大的订单利益,不知道这是否造船厂相关人士对杂志的有意放料。
首先,制造历史比较重要。有网友分析了这几个厂家:包括上海造船厂、大连造船厂、中船重工(下属701所)承担研制航空母舰、蛟龙号的制造,并分析了背后各自承担的历史使命。
比较有意思的是,制造沿革可能影响后续订单。比如,根据分析,一系列由上海江南船厂制造的全部6艘中华神盾C/D大型导弹驱逐舰(DDG),目前至少2艘052D开始测试,那么大连船厂就有没有后续制造此类舰艇的理由。
其次,造船厂位置值得考量。《汉和防务评论》认为,上海造船厂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影响了一大批熟练技术工程师的生活,但是个人认为此类判断不太可信。曾经制造原子弹的科研人员进驻沙漠地带,攻坚科研,根本不会因为住的远而有所斟酌。
人为因素只是小事。但造船厂位置影响到整个航母后续产业的发展,这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建设是一个拉动作用,甚至后续的周边内容,包括停泊码头、军港建设以及配套的后勤,都是相当大的就业机会。
所以会选择一个船厂进行制造,就不得不把经济因素放在一起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