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从司马到司马(六)司马昭之心

百家讲坛 从司马到司马(六)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司马家族独揽曹魏大权并逐步取而代之的故事。这个成语的主角司马昭就是专权独断、横行已久的司马师的弟弟,是“三马同槽”故事中的最后一“马”。司马师在平叛路途中去世以后,司马昭继承了司马师的职位,但也同样面临着朝廷内外的反对势力,面临着严峻的军事对抗,面临着皇帝的直接反抗。

    那么,司马昭能不能守护住司马家族多年苦心经营的权势?而面对又一次的军事叛乱,司马昭又能不能稳住阵脚呢?司马昭知道,如果平定不了诸葛诞的叛乱,自己的执政地位就会严重威胁,司马氏家族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就会前功尽弃。面对执政以后的第一次军事挑战,司马昭不惜带着皇帝与皇后大举出征,并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围困寿春达半年之久,最终以军事高压和攻心战术平定了这一次的叛乱,诸葛诞在突围时被杀。

    然而,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司马昭却没有想到,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无路可退,因为这一次的对手,正是皇帝本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血气方刚的年轻皇帝曹髦无法忍受司马昭的大权独揽,被迫奋起发击,而身边的大臣却各有各的算盘。深受皇帝信任的这三位大臣接下来会怎么做?而等待年轻皇帝曹髦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司马昭的心思,那就是取代曹魏、改朝换代、司马氏称帝。然而,皇帝被杀毕竟是天大的事情,面对朝廷百官和黎民百姓,作为执政大臣,司马昭必须要有所交代。那么,他会如何处理这个局面?皇帝已死,他又会不会自己登基称帝呢?

  南开大学教授孙立群先生,继续为您讲述《从司马到司马》第六集《司马昭之心》,敬请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讲稿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司马家族独揽曹魏大权并逐步取而代之的故事。这个成语的主角司马昭就是专权独断、横行已久的司马师的弟弟,是“三马同槽”故事中的最后一“马”。司马师在平叛路途中去世以后,司马昭继承了司马师的职位,但也同样面临着朝廷内外的反对势力,面临着严峻的军事对抗,面临着皇帝的直接反抗。

    那么,司马昭能不能守护住司马家族多年苦心经营的权势?而面对又一次的军事叛乱,司马昭又能不能稳住阵脚呢?司马昭知道,如果平定不了诸葛诞的叛乱,自己的执政地位就会严重威胁,司马氏家族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就会前功尽弃。面对执政以后的第一次军事挑战,司马昭不惜带着皇帝与皇后大举出征,并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围困寿春达半年之久,最终以军事高压和攻心战术平定了这一次的叛乱,诸葛诞在突围时被杀。

    然而,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司马昭却没有想到,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无路可退,因为这一次的对手,正是皇帝本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血气方刚的年轻皇帝曹髦无法忍受司马昭的大权独揽,被迫奋起发击,而身边的大臣却各有各的算盘。深受皇帝信任的这三位大臣接下来会怎么做?而等待年轻皇帝曹髦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司马昭的心思,那就是取代曹魏、改朝换代、司马氏称帝。然而,皇帝被杀毕竟是天大的事情,面对朝廷百官和黎民百姓,作为执政大臣,司马昭必须要有所交代。那么,他会如何处理这个局面?皇帝已死,他又会不会自己登基称帝呢?

  南开大学教授孙立群先生,继续为您讲述《从司马到司马》第六集《司马昭之心》,敬请关注。

    “司马昭之之路人皆知”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司马家族独揽曹魏大权并逐步取而代之的故事。这个成语的主角司马昭就是专权独断、横行已久的司马师的弟弟,是“三马同槽”故事中的最后一“马”。司马师在平叔路途中去世以后,司马昭维承了司马师的职位,但也同样面临着朝廷内外的反对势力,面临着严峻的军事对抗,面临着皇帝的直接反抗。那么,司马昭能不能守护住司马家族多年苦心经营的权势?而面对又一次的军事叔乱,司马昭又能不能稳住阵脚呢?

      正元二年,当时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平定叛乱后,回兵路上眼疾而死去。对于司马昭来说,失去了亲哥哥,对于曹髦来说,失去了控制他的人。司马昭继承了职位。当时,他没有在洛阳,在许昌,曹髦感觉到机会来了。不让司马昭进洛阳,力图避免专权。下令,司马昭看到后,知道是排斥自己,司马昭怎么办?有两个选择,要么听从,不去洛阳了,可是,这样做,朝廷可能另安排辅政大臣,取代他。

     这样,司马昭的父兄经营的家底会毁于一旦。要么领军直接到洛阳,举行兵变,废掉皇帝。可是,时机不成熟,没到时候。怎么办?先斩后奏,置之不理,直接领兵进入洛阳,在皇宫周围安排后,直接进见曹髦,报到来了。曹髦软了。他知道,司马家族说一不二,决定给司马昭升官,先安抚他。于是,曹髦让司马昭担任大将军兼侍中,由他来辅政。司马昭也觉得时机不成熟,不想代曹魏。他也清楚,父子三人在朝中的所作所为不能被拥曹派容忍,反对的势力在暗中准备,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另一支反抗力量。事实果然如此。

    两年之后,257年,又爆发了一次军事活动。这就是诸葛诞,前有王凌,后有毋丘俭,都在淮南。史称淮南三叛。这儿在曹魏最南端,紧靠东吴,军事地位重要。朝中用重兵把守,所以,叛乱往往与东吴呼应。像文钦后来投降了东吴。这次,诸葛诞也与东吴相连。有两个原因:一是诸葛诞是曹魏老臣,屡立战功,忠于曹魏;二是因为他畏惧司马家族。他的好友都被司马懿杀掉了,诸葛诞想到他们,内不自安。所以,有了反心。这样使得诸葛诞反司马的时机逐渐成熟。

     他镇守的是寿春,为了起兵,把城内的粮食分给百姓,拉拢人心;又向朝廷报告,现在吴军要北上,能不能增兵十万?实际上是要兵,为了做准备。司马昭明白,不可能发兵,贾充建议司马昭,现在不如,以朝廷名义下令他回洛阳,给他高官做,解除兵权,这样危险就小了。司马昭觉得行,决定调诸葛诞到洛阳,让他当司空的官,这是三公之一,主管监察执法,不过官是虚衔,诸葛诞明白,与其去洛阳,被抓不如现在反了。所以,在257年5月,正式在寿春起兵。

    司马昭知道,如果平定不了诸葛诞的叛乱,自己的执政地位就会严重成胁,司马氏家族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就会前功尽弃。面对执政以后的笫一次军事挑战,司马昭不惜带着皇帝与皇后大举出征,并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围困寿春达半年之久,最终以军事高压和攻心战术平定了这一次的叛乱,诸葛诞在突围时被杀。然而,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司马昭却没有想到,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无路可退,因为这一次的对手,正是皇帝本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次,与淮南之叛更严重。是在宫中发生的,曹髦亲自带军要杀司马昭。为什么呢?不能不说司马昭专权太专横了。让小皇帝气没法出,话没法说。因为他才二十岁,还有特点,不是像曹芳是个窝囊废,他有头脑,爱思考间题。史载,他特别喜欢读经书,有一次带着间题间当时的淳于俊,没想到,几个间题一提,把经学博士给难住了。曹髦懂礼节,老成持重,在朝廷上得人心。刚刚位时,到洛阳,来到皇城门口,下了车,当时群臣行礼,他赶快回礼,主礼仪的告诉他,君不拜臣,曹髦说,我现在还没登基,我也是人臣,是正常的。

     然后进了宫门,直奔大殿,下车直接到殿上,礼仪官告诉他,可以坐车去,不用步行,曹髦感觉到,是受郭太后召来的,不知道有什么事要做,要亲自走上去。所以这些都说明他很懂得儒家的礼仪,大臣也就有了好感。“百僚陪位者欣欣然”,都有好感了。所以,他不是没有头脑的窝囊废。他受到司马昭的严格控制,实在忍受不住,于是要反抗了。这事的起因就是这些。一天,他在宫中找来三个亲近大臣,都姓王,有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来了,曹髦大吐苦水,诉说不自由。然后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不能再忍受他随意侮辱,今天一起去征讨。

     几位大臣吓坏了,尤其王经感觉到,曹髦哪是他的对手?不是以鸡蛋碰石头吗?他说现在国家大权掌握在司马氏手中,都是他的人,他的这种行动不是一两天的事了。皇上人少力单,怎么可以抗衡呢?这话有道理,真没法比,这番话让曹髦再怒了,他掏出一个诏书,扔在地上,大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天一定要拼了。当时,这几个都愣了。曹髦一看,干脆跑出去,到郭太后那儿打个招呼,招呼手下人,冲出皇宫,直奔司马昭的相府而去。

    血气方刚的年轻皇帝曹髦无法忍爱司马昭的大权独榄,被迫奋起发击,而身边的大臣却各有各的算盘。深爱皇帝信任的这三位大臣接下来会怎么做?而等待年轻皇帝曹髦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

      王沈王业商量现在这形势,曹髦必死无疑,不如赶紧报告司马昭,救个活路,二人跟王经商量。王经是忠臣,他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你们去吧,我不去了。这二人就小跑把曹髦的事报告了司马昭,这时,司马昭得知了消息,司马昭赶快组织军队进行迎击,曹髦的所谓军队就是手下人,内侍宦官,基本是乌合之众,贾充带着军队迎击,当时两支军队相遇,曹髦坐在车上,挥刀边大喊,要杀司马昭,像个疯子,路上正碰到司马昭的弟弟司马恼。

    曹髦要杀司马恼,司马恼逃跑,曹髦觉得不过如此,更有勇气向前冲。见者哪儿看到这种局面呀?都在后面,-悄-悄地走,不敢太靠近。这时贾充喊起来,司马公养你们不就是为了今天吗?今天的事,你们看到了,该怎么办还要我说吗?他在激励手下人立功。这话起了作用。这些人中肯定有愿意立功的。成济感觉应该显示自己了,听了后,马上冲了上去,曹髦没想到士兵会对自己动手。结果长矛刺向了他,这时他才二十岁,被刺死。皇帝亲自上阵,在历史上罕见。曹髦自认为有担当,能力挽狂澜,想干掉司马氏,可惜军队太少,与司马昭无法对抗。曹髦之死,自取灭亡了,也说明司马昭的势力太大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司马昭的心思,那就是取代曹魏、改朝换代、司马氏称帝。然而,皇帝被杀毕竟是天大的事情,面对朝廷百官和黎氐百姓,作为执政大臣,司马昭必须要有所交代。那么,他会如何处理这个局面?皇帝已兄,他又会不会自己登基称帝呢?

      曹髦死的消息传到司马昭传到朝廷内外。司马昭必须出面了。史载,他到了朝廷后,看到尸体,“大惊,自投于地”。这个举动怎么理解?真害怕了,这是第一种可能。因为这是当今的皇帝呀。导致曹髦死亡的就是他,他是幕后。第二,作秀之嫌。

    因为皇帝在他眼中,不过是玩偶。对于司马氏家族来说,废掉皇帝随时可以,现在事成了,对于司马昭来说,为了让人感觉到他是负责任的人,显得必须神色惊慌。当时,他派人请出有地位的老臣陈泰,陈泰来了后,他就间“卿何以处我”?陈泰说,“独有斩贾充,少有可以谢天下耳”,杀了贾充,可以减少天下人的指责。陈泰知道事情的明细,贾充是司马昭的重要亲信,所以,为难了。司马昭说,杀别人行吗?陈泰说,但见其上,不见其下。要杀就杀他,这让司马昭为难了。这看得出古代政治家要想得天下,得豁出去。干脆不理他了。

    甩开陈泰,于是眼睛向下扫,找到亲自动手杀曹髦的成济,“成济弑君,罪大恶极,应诛灭九族”,关键时,都不顾了,抛出成济。成济没想到这样的结果,一帮人押下去了他,杀了。成济成了替罪羊。这个处理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司马昭的独断与凶残。怎么给曹髦下葬呢?他没有皇帝的名号,没什么仪式就下葬了。当时百姓看到这样草草,心里都非常不平静。有些人掩面而泣,感觉天下不公呀。司马昭又做了些什么呢?下次再说。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