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正说多尔衮(七)多尔衮争夺大清帝位之谜02

  上一讲,纪连海老师说到,在第一次汗位争夺战中失利的多尔衮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默默的积蓄力量,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带领八旗铁骑,东征朝鲜、西进蒙古,为清王朝政权在东北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东北的局势的平静,一向雄心勃勃的多尔衮,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了大明王朝辽阔的疆土之上。但多尔衮首先必须攻克的眼中钉,就是已经在长城外坚守数十年的孤城宁远,而它的守将就是威名远震的袁崇焕。

攻无不克的努尔哈赤、皇太极都败在宁远城下,那么,这一次,多尔衮究竟能否战胜劲敌袁崇焕?还有,袁崇焕为明王朝建功无数,为何最终没有战死沙场,却死在了明崇祯皇帝的手里,而且是极为残酷的凌迟处死?这其中究竟发生过什么?曾经发生在明王朝首都的那悲惨一幕究竟又是怎样?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纪连海为您揭示《多尔衮第二次争夺大清帝位失败之谜》(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在争夺后金汗位失败以后的多尔衮,他在此后的17年里,采取了紧紧追皇太极的战术,迅速地取得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地位,不但如此,在他展示杰出才华的过程当中,他还遇到了一个人,一个人对他的支持,这个人是一个汉人,是一个名臣之后,这个人就是我们所说的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

诸位,可被小瞧了这位范文程,这位范文程他的本事可是太大了。在清除,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最有本事的文臣就是范文程。我们前面讲过,在明朝的将军中,也有一个最有本事的人,这个人就是明末大将袁崇焕。袁崇焕这个人厉害,太厉害了,我们可以看到,后金和清,两位大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大汗,几十年面对着一个袁崇焕,那就叫完全没有办法,有袁崇焕在,你不管是叫后金也好,不管叫清也好,不管你是皇太极还是你的父亲努尔哈赤,谁到我宁远城,就此打住,我告诉你,此路不通,有我袁崇焕在,大明朝就不会灭亡,我活着一天,大明朝就不会让你灭亡。袁崇焕厉害吧。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面对着袁崇焕,那是束手无策。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范文程手下却走不了三个回合,范文程三言两语,就能让袁崇焕死无葬身之地。我们可以说,得到了范文程的多尔衮啊,那如虎添翼,不但将来一旦发生皇太极去世的情况,那不但大清朝的江山是他的,而且灭掉大明朝,灭掉李自成,灭掉张献忠,那是易如反掌一般。

1629年,我们知道,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之后,迅速地改变了他父亲努尔哈赤时期的一系列的对汉人的歧视政策,取得了在东北地区的那些汉人的心悦诚服的支持,由此,范文程才能登上政治舞台,才能一显身手,当时的皇太极,认为他自己已经完全控制住了东北,他下决心,这一回,我可再度该跟什么,该跟大明朝较量一番了。

果不其然,这个范文程刚一与皇太极见面,马上就对皇太极说,您这样打不行,您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不但您是错误的,您父亲历来的政策是错误的,您那么打,肯定打一仗败一仗,您必须得长记性,您每次都走锦州,出山海关,奔蓟州,掠三河,过顺义,您每次都这么走,谁不知道啊,是个明朝大将就知道,这沿路之上布上了多少人马在那儿等着您,等您钻口袋,这个是错误的,您再不能这么走了,这条路不通。皇太极说,我爹就这么打的,我也这么打的,我也知道不通,那你说怎么才能通?您不知道,这长城沿线,多少个关口,您非得认山海关啊,除了山海关,您就进不了北京城了?我给您推荐一个地儿,喜峰口。

喜峰口在哪儿?在今天河北的迁西,在迁西县以北40公里的地儿,古称兰陉,等到宋朝的时候,这个地儿叫松亭关,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曾经有诗啊,说三更抚急大叫,梦中夺取松亭关。这个松亭关,指的就是喜峰口。元朝的时候,这个喜峰口改名叫喜逢口,明朝永乐年间,就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这个喜峰口,正式确定名称叫喜峰口,喜峰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还是回来说皇太极这次走喜峰口。

皇太极这次走喜峰口果然不同寻常,迅速地从喜峰口,直奔蓟州,但是这条路上,并不是没人阻挡,如果你单兵独进的话,很有可能孤军冒进,丧命疆场,范文程这个时候,他自己在干什么,他居然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自己亲率一支亲兵,从喜峰口旁边作为侧应,他直扑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大安口,作为皇太极的侧应,两路直扑北京而来。范文程,一个文臣,他会打仗吗?出个主意应该还行,打仗会吗?那我们先稍事休息一下,一会儿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范文程和皇太极是如何进行这场战争,再来看他是如何与袁崇焕斗智斗勇的。

我们还是继续来说皇太极和范文程此次的伐明之役,在这次战事中,范文程独当一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率领的偏师,迅速占领了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还有大安口等五城,当时明军集中全力,对付这个文臣,对付这个范文程。当时的明军,几万大军里里外外,将范文程的驻地大安口,包围了个水泄不通。范文程一想,36计,我这次使用哪个呢?我还是使用诸葛亮出山时候那个计吧,火攻之策,一下解了围,他这边一解围,明军迅速败退,在明军败退的过程中,就乱了。当时我们再说皇太极那边,一下子就没有人阻挡皇太极,结果,皇太极直扑蓟州而来,迅速地奔三河,掠顺义,过通州,沿北运河直铺北京城而来,先头部队到达离北京城两里地之外的南海子,这个时候的明军,那可真是乱作一团,转眼之间,谁都没有防备啊,这个北京城就被清军给包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时明军的总兵满桂亲自率领大军,出德胜门、安定门,沿着我们今天北京城的北城一带,与清军进行较量,当时城上的明军,发炮助威,炮打去,只听得哎呀一声,满桂身负重伤,自己人打自己人,没有办法,满桂连忙命令所有军队撤入城中,就这样,我高悬免战牌,你爱怎么打怎么打,我明军不出山了,就在北京城非常危险的时刻,袁崇焕率领的部队,从宁锦前线,宁远、锦州,从宁锦前线,杀回北京而来,又将皇太极的部队从外部包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例外都是明军,只有中间是皇太极的部队,皇太极亲自到了阵前察看,我不行,我得看看,这个仗我能不能打。当时,皇太极亲自到了阵前,到了袁崇焕所在的部队阵前,单人独骑走了一圈。当时的皇太极,可是被吓怕了,我要用另外一句成语,说皇太极,那可是太恰如其分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他当时就找到范文程,我说范老先生,您这回可得救救我,咱们跑不出去了,咱们完了,您说怎么办,我就听您的,您看,我就被包围了,范文程说,这容易啊,我最会的就是这个啊,36计,您忘了最后一计了啊,走为上,撤啊,跑还是比较快,那边还记着呢,36计总有一计叫穷寇莫追啊,算了,枪口抬高一寸,让皇太极撤,皇太极就这样撤了,范文程当时想的是什么?范文程当时心中想,遇到袁崇焕这样的明军,强攻没有希望,看来,强攻不成,那就只能智取。智取,说得容易,您以为您是谁,您就在东北读了那几本书,也号称叫饱读诗书,您想,人家袁崇焕没读过书,人家好歹也是堂堂进士出身,您家读的暑不比您范文程少,您会的人家袁崇焕啥不会?可以负责任地说,您会的他会,您不会的他也会,您想收拾他恐怕还差点。范文程这回想,我一定得智取袁崇焕,我一定要让你袁崇焕死无葬身之地。

他当时想到了36计中最为歹毒的一个计策,反间计。我为什么说36计中最为歹毒的就是反间计?这个反间计,屡试屡成,没有一次不能成功的,实在不成的时候,您打仗,您就使用反间计,使用一次就成功一次。在封建社会,反间计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什么叫反间计?反间计最早它的原形出自《易经》的《比卦》,原文是这样的,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什么意思呢?我在迷惑敌人的圈套中,再下一层迷雾,让敌人上当,把敌人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这就叫反间计,孙子兵法中也说到了这一点,说反间,因其敌间而用之,这意思就更明确了,就是利用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反间计屡试屡成,中国古代史上的战争,使用反间计的不计其数,比较早的一个,反间计成功的例子,那是在战国时期,燕齐结仇,当时前提是齐国打败了燕国,燕国十年生蓄,十年教训,我套用的卧薪尝胆的词,英国十年生蓄,十年教训,20年之后,燕国率领五国联军,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由乐毅率领,杀奔齐国而来,只有72座城市,转眼不过月余的时间,70座城池就被乐毅率领的五国联军统统拿下,一个强大的齐国此时只有两座城池,其中一座是即墨,即墨守军田单,田单一想,这个乐毅太厉害了,我怎么样才能除去他呢?我打不过,就在这时候,乐毅也怪,他不打了,就剩两座城池的时候,乐毅下令,停下兵来,谁都不允许再打,就这样一搁,三月过去,后面的燕王下令,打啊,打啊,乐毅就是不听,这里到底有什么变故呢?就在这个时候,田单想到了这儿,就是我使用反间计的最佳时间,于是,田单马上派出去很多很多老百姓,到处传播这样的谣言,那打下这两座城池还不容易吗?乐毅不是打不下来,而是不打,为什么不打呢?他想当齐王,因为他想将来这个齐国就是他的了,所以,他要让齐国的老百姓,踏踏实实地听他的话,他要使用怀柔政策了,当所有齐国的老百姓都服从于他的时候,他就打了,将来他灭掉齐国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奔你燕国再灭燕国,他要统一中国了,这个时候,燕王一想,不行,迅速把乐毅给我押回燕京,那个时候燕都就是咱们现在的北京,迅速地把他给我押到燕都蓟来,这个时候,乐毅听说以后,三步并做两步,赶忙跑到赵国去了,五国联军没有统帅,新的统帅正在路上,正在这个时候,田单采用火牛阵,转眼之间,不过一个月时间,一下就拿回了齐国的70座城池,战争到此告一段落。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反间计,它是屡试屡成,什么原因,它就利用了中国封建社会它是家天下,皇帝和大臣他不和,文臣武将不和,帝王将相互相之间不和,利用的就是君王与武将之间的这种微妙的不和心理,我得堤防着点你,你将来一强大起来,指不定什么时候你就灭掉我,我就利用了你这种怀疑心理,所以,我本来就怀疑你,我肯定要怀疑你,我作为君王,然后,别人对方再说你好,那肯定就成功了。但是,问题在于,你范文程懂这个,我袁崇焕就不懂?我袁崇焕不懂,那我们家皇上,崇祯皇帝他不懂?崇祯皇帝何许人也,上台伊始,诛杀魏忠贤,一时间人人喊好,虽然说年轻,但是有为啊,你使用反间计在他那儿能够成功吗?他能够轻信你的反间计吗?你可别忘了,反间计是对方创造出来的,他们不会轻易地让你范文程的想法得逞的。范文程的想法能够得逞吗?我们稍事休息,一会儿再来讲解。

别说,范文程这个计策,还真是就得逞了,范文程实施反间计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儿呢?我们还是话从皇太极撤退开始,皇太极为什么就那么容易听从了范文程的意见,下令迅速撤退呢?原来,范文程告诉皇太极下令撤退之前,跟皇太极耳语了几番,对他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你听我的保证咱们就很快结束战斗,皇太极说,好吧,我就听你的试一试。

皇太极带着部队,向东北撤退,要撤回关外,在撤退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双方打仗,肯定有俘虏,这个俘虏怎么办呢?依原来清朝的想法,最早的时候,悉数杀掉,后来皇太极的时候不杀了,全掠到关外,在这千军万马的俘虏之中,有两个太监,他当了俘虏,有的人不明白,这打仗要太监干嘛?太监怎么跑前面了?这诸位有所不知,明朝的传统,将军打仗,太监监军。这个太监是皇帝最为亲信的人,负责监督军队的一举一动,所以,太监当了俘虏不足奇怪,奇怪的是太监,他一定是皇帝最为亲信的,比信大臣还要信,结果这俩太监当了俘虏,咱们话说,皇太极的部队一边往前走,部队的人,这一路之上,不能一路无话,就听着,这个人叫大将高鸿中,那个人叫大将鲍承先,两个人嘀咕,特小的声音嘀咕,他们俩是负责押运俘虏的,特别小声地嘀咕,你知道吗?知道这次为什么撤退吗?不知道啊,打败了啊,不是那么回事我告诉你,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为什么撤退?咱头两天你记得,咱们皇上,皇太极,咱们皇上单人独骑,上袁巡抚的军队前走了一遭你知道吗?知道啊。这咱谁都知道,对方也知道,那两个太监心说,这我也知道,我也瞧见了,他自己去了。你记得吗?再走到老西边拐了弯的时候,那儿有两个袁巡抚派来的亲兵,俩人说好了,将来裂土为界,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是咱们大清的,黄河以南是他袁崇焕的。明朝存在不了几天了,咱们一回去,那边就政变,然后咱们再一杀回来就完了,打明朝完蛋指日可待了。不知道吧,真不知道。可别跟人说去。说时迟,那时快,这两个太监中的转眼之间,一个太监,姓样的太监撒腿就跑,这边穷追猛打,抓太监啊,可是没抓着,话说这个太监,三步并作两步,转眼之间,冲进了北京城,进了紫禁城,见到了崇祯皇帝,如此这般一说,崇祯皇帝大怒,崇祯皇帝这个人有千般优点,但是就一个缺点,刚愎自用,独断多疑,他本身对所有的大臣产生怀疑,他谁都不相信,怀疑一切,**一切,这么一个人,在这时候,他听到有人说,袁崇焕不好,马上命令把袁崇焕给我押到北京城而来。袁崇焕到了北京,经过崇祯皇帝上下军臣一年多的审讯,毫无结果之后,崇祯皇帝非常生气,下令给我推出去,凌迟斩首。

什么是凌迟啊?凌迟的本意,是低缓的山丘,现在这个凌迟,它是中国古代五种酷刑当中,最残酷的那种刑法,就是凌迟处死,这里我们借用缓缓的山丘的凌迟作为五种刑法之中的一种,您就可想而知它是什么意思了,取其死得缓慢之意。怎么缓慢?那就是我们一句成语,千刀万剐。中国古代明朝之前的历朝历代都使用过凌迟处死,但是这个凌迟处死,最多的没有一千刀,是元朝,它的大元律上规定,凌迟处死要剐120刀,这人才可以死,一刀一刀拉,第119刀这个人不能死,得要会说话,得要破口大骂,到120刀的时候,这个人死了,明太祖继位,觉得什么刑法,120刀这个人就结束了,不行,改。大明律有这么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叫轻其轻罪,重其重罪,什么意思?如果您犯的罪很轻,那就饶了,不处理了,这么点处理什么劲,如果您犯的罪很重,一定比大元朝那个律法还要重,当时明太祖规定,120刀,乘30,3600刀。明初,为这个3600刀杀一个人,给您一把刀,您要用3600刀杀掉一个人,3599刀这个人得会说话,谁弄得了,可难为坏了哪些刽子手了,谁都弄不了,一千刀没到,死了,最后,下面报告,皇上这个没法使,弄不了,那你们给我瞧瞧,谁杀得最多?有一个人说了,我,你用多少刀?3357刀,你好吧,大明朝凌迟处死的规定就是3357刀。

袁崇焕受到的就是如此刑法。3357刀。在明史中记载袁崇焕的死六个字,碎礫,就是凌迟处死的另外一种说法,碎礫崇焕于市,如此而已。千古的奇冤,六个字,掩盖了一切。所幸,后来有一个人叫计六奇,他写了一本书叫《明季北略》,记载得非常详细,他详细地记载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真实过程,前提,我们得首先清楚,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袁崇焕是全国头号汉奸,范文程的这个计策当时无人识破,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真实的,他真的是汉奸,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想,全国的头号汉奸,被皇帝下令凌迟处死,那人是什么样一种感情,就在袁崇焕死的哪一天,1630年8月16,北京城万人空巷,齐聚西市而来,那时候的西市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菜市口,那是杀人掉脑袋的地方,齐奔西市而来,万人空巷,围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你要想挤到前面,得先给刽子手送礼,刽子手开刀,你就跟在刽子手后面,你就鱼贯而入,就可以亲眼看到这个袁崇焕死的真实细节。

历史书上记载说,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一刀一刀拉,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什么意思?每割一块,京城百姓都哗哗地往前面扔钱,我把这钱给你,你把这肉给我,我得吃掉它,生吃,最后,只剩一首,传视九边,只剩下一个头颅,然后传令,长城沿线的九个关口,这叫传视九边,就是告诉你,这就是做头号汉奸的下场。袁崇焕冤枉啊。那是鼎鼎有名的大英雄,为保卫明朝最大的英雄,却被明朝皇帝如此杀掉,惨啊,袁崇焕地下有知,您说,他该把这笔账记在谁的身上?范文程?崇祯皇帝?还是自己?对于明朝人而言,范文程,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大奸臣,鼎鼎有名的汉奸,太可恨了,人家两代帝王,几十万将士,无可奈何的一个人,就被你三言两语落得个如此下场,您太可恨了。我们怎么能不恨呢?站在明朝的角度想,我们怎么能不恨范文程?可是话说回来,我们怎么能恨范文程?你堂堂一代帝王,你连一个小小的反间计你都识不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懂不懂?衷心保卫你的人,如此下场,谁能够再保卫你?这就是一个堂堂皇帝的作为?您说,袁崇焕地下有知,该是怎么个思考。如此的范文程,如此的崇祯帝,你让夹在清朝的范文程和明朝的崇祯帝之间千军万马将来做何打算?说得远一点,十几年以后,1644年,当时清军正在关外,李自成的大军团团包围了北京,就在这个时候,袁崇焕手下的第一大将吴三桂,接到了崇祯皇帝的紧急报告,你迅速给我来京师勤王,此时,您要是吴三桂,您要是袁崇焕的手下第一大将,您会做何打算?我在这里丝毫没有为吴三桂辩护的意思,您会做何打算?当时的吴三桂,接到了命令之后,下令,起兵,慢慢启程。他没有走到北京城,崇祯皇帝就上吊自杀了。大明朝就这样灭亡了,怨谁啊?怨范文程?怨皇太极?怨多尔衮?怨李自成?不怨别人,要怨只能怨你自己,这个王朝不灭亡,还等待何时?

咱们再说此后的范文程,他凭借自己的才干,往明军阵前一站,千军万马,立时投降,你不投降我告诉你,袁崇焕就是你的下场,只要范文程在,那招降,孔有德、耿仲明,什么祖大寿,那是易如反掌,此后的范文程,那官位是一再升迁,范文程和多尔衮之间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公元1643年9月21日夜,皇太极突然之间暴毙身亡,多尔衮,有范文程支持的多尔衮,终于卷土重来了,他又一次参加了争夺大清朝最高统治权的斗争,已经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多尔衮,这一次可再不希望出现第二次失败。有着范文程支持的多尔衮,可以说,拿下清朝的皇位那是易如反掌的,这对于已经给皇太极生了儿子的庄妃来说,就形成了十分重大的威胁。庄妃如何才能够保住自己儿子的大清朝皇帝之位呢?对于多尔衮来说,在江山与美人之间,他又会做如何的选择呢?我们下次再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