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正说纪晓岚(四)纪晓岚发配新疆之迷(下)

  在上一集中,我们说道,纪晓岚因为给贪污官员卢见曾通风报信,而遭到乾隆皇帝的严厉惩罚,被发配新疆。在监牢中的纪晓岚应该与有些记载中的口吃、长相平凡的纪晓岚更为相像一些,那么,那个早已深入人心,铁齿铜牙、风流倜傥的纪晓岚究竟是真是假?1768年的一天,已经在监狱中被关押了多日的纪晓岚终于走出了监牢,即将踏上被押往新疆的漫长道路。此时此刻的纪晓岚在想些什么?在遥远的新疆,等待他的命运会是什么?他还能够回到北京吗?

  新疆对于纪晓岚这个出生在京城附近的人来说,实在是个遥远得难以想象的地方,他并不知道,等待在遥远新疆那一端的命运会是什么?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此时此刻的纪晓岚在想些什么呢?他离开北京时的情景又是怎样?一路上他会遇到些什么呢?

  这样突如其来地变化,实在是让我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纪晓岚在新疆似乎也没做什么呀?乾隆皇帝为什么突然要把纪晓岚调回北京,这其中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和多年前纪晓岚被乾隆调回北京一样,我们也在为纪晓岚担心,不知这一次回到北京,等待他的是福还是祸?

  今天,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纪连海,将与我们一同随纪晓岚上路,踏上发配新疆的漫漫长路,再现纪晓岚生命中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发配岁月,揭示《纪晓岚发配新疆之谜》(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上一讲我们给大家介绍到了,本来就不喜欢纪晓岚的乾隆皇帝,这回终于抓到了纪晓岚的一个把柄,就是纪晓岚通风报信,一怒之下就把纪晓岚发配到了新疆,发配到新疆哪里呢?是乌鲁木齐,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想一想,还有一个人漏网之鱼,那个人我们没有交代,这个人叫王昶,他怎么样呢?乾隆皇帝没有抓住他的任何把柄,但是明知道他走漏了消息,这个消息一说就是没有字,没有盐,也没有茶,怎么办呢?乾隆皇帝很生他的气,但是对他没有任何的过分的处治,只是将他秘密免职,就是你别干了,你回家吧。但是,他回家怎么见人呢,自己又不好意思见人,所以他就在北京囚着,这个时候就有一个人帮助他,天无绝人之路,这个人是谁呢?他的老师的儿子,他两个老师,一个阿克敦,一个刘统勋,是谁帮助了他呢?刘统勋肯定不会做这种事,阿克敦的儿子叫阿桂,大学士阿桂说,哎呀看你挺可怜的,算了,你跟我走吧。当时阿桂正好担任云贵总督,带兵打仗,所以王昶就跟了阿桂。

这样看起来,王昶的命运似乎比纪晓岚好得多,可以免去到新疆发配的痛苦,不过,我们对于纪晓岚这个案子似乎还有一些疑问,在我们熟悉的许多电视连续剧中所表现得情节似乎与我们上一节所说的有一些出入,电视剧里的这些情节究竟是否是真实的呢?

说完了王昶,我们继续回过头来说纪晓岚被发配到了新疆乌鲁木齐充军一事,似乎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案子讲到这儿,他发配的这个案子,因何发配,我们似乎是讲完了,但是且慢,我们还要纠正两种社会上流传已久的两种谬论,一种谬论来源于电视连续剧《乾隆王朝》,《乾隆王朝》的第三十二集,它有三个谬论,我们说《乾隆王朝》作为一种影视艺术,它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跟历史的真实并不相像,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乾隆王朝》它的影响太大了,大到了什么?我们老百姓都认为这里面说的就是真的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搞历史的史学工作者来纠正一下,否则的话,谬种流传,遗害无穷。

《乾隆王朝》这里面有三种错误的典故,关于纪晓岚被发配一事,有三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审案人员错位,到底是谁审的纪晓岚通风报信案,在《乾隆王朝》第三十二集里面,他说的是刘墉查的这个案,而不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这个说法肯定是错误的,因为我前面讲了,刘墉在1768年的时候,他是翰林院的一个七品小官。第一,翰林院不是办案机构,它没有资格审案,它不是刑部,不是大理寺,他不是办案机构。第二,翰林院刑部的七品官也不能审纪晓岚这个从四品的官,你必须得比他规格要高才可以审,所以这里面说的办案人员是刘墉,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个剧里面的第二个错误在于什么呢?是案发原因错位,在这部剧作里,表面上我们知道它这个剧作写的是什么呢?这个案子发生好几十年了,好几十年纪晓岚都掩盖过来了,只是到什么时候呢?到了乾隆皇帝该选择接班人了,也就是乾隆五十九年,必须确定谁是我的接班人的时候,那么我们算了一下这个时间应该是1794年,那么在1794年他是怎么犯的案呢,这个电视连续剧里面写的是他为了躲避当时乾隆的,有两个儿子,都想接乾隆皇帝的班,两个儿子互相之间争的很激烈,说纪晓岚不愿意卷入皇子们之间的这种皇位竞争,而自揭老底,这里面还把纪晓岚给拔高了一下,这个案子谁都不知道,他自己告诉皇上,我曾经办过一件什么什么事,然后人家才派刘墉来审,所以这个原因呢,它说的是两个皇子争皇位,这个不对。案发1768年的时候,皇子才多大,后来继承皇位的嘉庆皇帝,那个时候才八岁,争什么呀,他懂什么呀,案发原因错位。

第三个就是案发时间错位。他那个戏里面很明显,这个案子应该是1794年露馅,然后将纪晓岚发配,但实际上我们查了一下是1768年,与1794年相比前后差了二十六年,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谬误,来源于电视连续剧《乾隆王朝》的谬误。

第二个谬误是来源于一部文学作品《纪晓岚全传》的谬误,这个《纪晓岚全传》,它这上头有一个谬误,《纪晓岚全传》是一个文学作品,文学跟艺术一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本身我们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他这个谬误,以至影响到了什么呢?很多的书上都已经把这个小说中的东西当成真实的,在《纪晓岚全传》里头他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呢?塑造了一个和珅的形象,说和珅盖了个房子,一个新别墅,我们知道这个别墅实际上就是日后的恭王府,这个恭王府是1788年前后建的,说他盖了这个别墅之后,请纪晓岚题字,纪晓岚写了“竹苞”两个字,和珅怀恨在心,于是乎每天盯着纪晓岚的行踪,终于被和珅跟踪到了通风报信这事,和珅上报给皇帝,所以才把纪晓岚发配的。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前面多次说过这个和珅1750年出生,1768年的时候他刚结婚,度蜜月呢,他还没有参加任何工作呢?那个时候他是一个白丁,没有工作的一个无业青年,他上哪儿见皇上去呀,他还盖个别墅,还跟踪纪晓岚,他有那么大胆量吗,那阵他是谁呀,我看到的很多作品都是这样说的,这两种谬误纠正完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纪晓岚是如何到达新疆。

纪晓岚在监牢中,已经被关押了许多天,不久他就要踏上去新疆充军发配的遥远道路,这个时候我们有个疑问,为什么当时发配充军的犯人都要发往新疆,当时中国边远艰苦的地方有很多,为什么偏偏就是新疆呢?

纪晓岚发配到了新疆乌鲁木齐,一路之上如果是您,您会怎么想呢?野史上说纪晓岚在监狱中等待审案的时候,他就找了一个监狱看门的,正好是一个算命先生,会算命,是个测字先生,说会测字,然后看到纪晓岚,谁都清楚是纪晓岚呀,纪晓岚闲来没事,就跟他很无奈的聊天,说你给我测个字吧,说那您得写一个字呀,纪晓岚说我写什么呢?您姓什么呀?我姓董,那我就写您这个董字吧,写了一个董字,算命先生一掐算不好,您要发配了,说为什么?说您看这个字上头是一个草头,底下是一个千,千下面是一个里,您将被发配到几千里外草木丰盛的地方,说我再让您测一个字,那我发配到哪儿呢?说您再写一个字,他就写了一个名,说那完了,您得往西走了,为什么?它是西口呀,名上头是个西,底下是个口,您得发配到西边口外,没有特殊情况是新疆了。

你看这个测字的先生很准吧,说的多准,你不服气不行,我就不服气,让我算我也会,你不用写字我都知道把你发配到哪儿,那个时候你想康熙年间犯案的大臣发配到哪儿,发配到黑龙江,那个时候为什么?康熙皇帝经常在黑龙江打仗呀,所以那个时候都是发往军台效力,乾隆年间你不用算,大臣发配都发配到伊犁去了,为什么?因为伊犁那儿正在打仗呢,我们讲从康熙到雍正到乾隆年间,新疆这个地儿一直不消停,先是噶尔胆叛乱,后是回部叛乱,一直不消停,所以但凡有罪犯都给发到新疆充军,而绝大部分人都是给发配到伊犁去,当然了纪晓岚这个人是个例外,他被发配到了乌鲁木齐,为什么呢?因为1762年乾隆皇帝刚刚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判断,回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维吾尔族,那个时期回部有两个贵族,他违背回部绝大部分人的民意发动叛乱,叛离中央政府企图独立,这两个人自称自己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代,因为只有穆罕默德的后代才可以管自己叫和卓,所以这两个人一个叫大和卓,一个叫小和卓,他们俩人是亲哥俩,结果乾隆皇帝派兵平定了判断,这个叛乱就是在1762年平定的。

纪晓岚这个案子是在1768年案发的,所以这中间差了六年,当时新疆被平定以后,清朝政府在伊犁设置了疆郡,管辖全疆事务,那么全疆事务是在伊犁管辖,它又有南疆,北疆,以天山为限分成南疆和北疆,乌鲁木齐在南北疆的正中间,在天山正中间的盆地里,他就直接负责南疆的军垦工作。你派到新疆那么多军队吃什么呀,吃当地老百姓,当地老百姓都是游牧民族,他不种地,你再跟他要粮食,不就更加容易让人家造反,所以当时的清朝在那里的军队都是自种自食,自己种粮食自己吃,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今天不是也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吗,新疆的军队向来都是自种自吃的,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在那个时候,乌鲁木齐作为一个南北疆正中间的地方,它是主管南疆的军屯工作的一个要塞。

新疆对于纪晓岚这个出生在京城附近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个遥远的难以想象的地方,他并不知道,等待在遥远新疆那一端的命运会是什么,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此时此刻的纪晓岚,在想些什么呢?他离开北京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一路上他会遇到一些什么呢?

我们现在再说纪晓岚从北京出发,在出发之前,毕竟他是罪犯,所以纪晓岚本人心里头闷呀,罪犯出去你什么都不能带呀,罪犯出行只能带什么,衣服,粮食,不能带别的,纪晓岚一想,我是个文人啊,笔不让我带,墨不让我带,纸不让我带,砚不让我带,那您杀了我得了,于是乎几次上书给乾隆皇帝,我错了,我罪该万死,但您让我活着,您让我带个砚台吧,几次给乾隆皇帝上书,您让我带个砚台吧,我就求求你了。结果皇帝发了善心,算了让纪晓岚带个砚台吧,纪晓岚很高兴,当即就在这砚台上刻了几个字,一首诗刻在这砚台上,这叫砚台鸣。

这诗是这样写的“枯砚天嫌似铁顽,相随同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写了四句诗,带了一个砚台,文人发配一路之上萧条呀,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能带着砚台出发,只有这个不会说话,但能被别人写出字来的砚台,与纪晓岚作伴了,纪晓岚带着这个砚台就走了,一路之上他经常的会想,正应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还回得来吗,恐怕我这辈子就交代在新疆了,一路之上经常发出这种感慨,但是转念之间他也经常想起他的朋友董元度,你看看别人身无分文,却能畅游天下,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他能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呢?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与其悲伤还不如潇洒的走一回,这就是董元度对他的最重要的影响,不是当时,而是现在。

这个时候,给他的影响太大了,所以他就高高兴兴的一路之上,一路西行,边行边谈,每走到一个客栈,每见到一个朋友都会主动与人家搭讪,都会主动和人家进行谈话,您这儿有什么风土呀,有什么人情呀,去主动地采风,走一路写一路,两年多下来他就写了一百六十多首诗,这一百六十多首诗当他日后回到北京的时候,他编了一个集子,集子的名字就叫《乌鲁木齐杂诗》,这些诗不是关在屋子里面作出来的,是访出来的,是谈出来的,这些诗的的清新气息是当时文坛上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这个诗一刻出来,立即就是闻名全国。除了这一路,他写了一百六十多首杂诗之外,他还把他的见闻记录下来,记录成笔记,今儿一点,明儿一点,日后当他回到北京的时候,他就把这些作品,把他的作品重新整理,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阅微草堂笔记》。

翻开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内容无比丰富,其中记载了纪晓岚许多有趣的故事以及见闻,但奇怪的是一些现代经济学家,在自己的论文著作中也经常引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内容,那么,经济学家在这本古书里究竟发现了什么可以研究的东西呢?

纪晓岚在新疆,我们说他在新疆的两年多时间里,感触颇多,日后写下了《阅微草堂笔记》,分成了很多卷,很有名气的一本书,在这本书里他记载了当年他在新疆的两个真实的案例,真实的事件,这两个事经常被经济学家所引用,经济学家就拿他这两个案子,拿他这两个事件来说说点点,来评论当初和今天的中国与世界。这两个事件我介绍一个,一个是采金,我们知道新疆是中国两个最大的黄金产地的两个省区之一,一个省山东,山东招远的黄金很多,第二个恐怕就是新疆了,而山东出金是很晚的事,新疆出金那是几百年,几千年的事,新疆出金90%都出自阿尔泰山,阿尔泰山可是一个宝山呀,阿尔泰山位于中蒙俄三国交界,这个山阿尔泰的意思就是“金子”,这个地儿出金子,阿尔泰的每条沟里头都有黄金。

所以,别说从清朝开始,从汉朝开始,很多人在那儿沙里淘金,到清朝依然如此,你没法禁止,每条沟里都有好几百个人在淘金,一共有二十多条沟嘛。纪晓岚被发配到乌鲁木齐的时候,最盛的时候,阿尔泰山有五万多人淘金,在那里淘金,都是什么?流民、百姓,淘完了金,这金子就是自己家的了,也不向政府交税,政府也不知道,转眼之间就是“亿万富翁”。所以,乌鲁木齐大臣很生气,这金子都归他们了,政府的,国有资产呀,白白流失呀,这怎么能行?我得想个办法,谋士们给我出个主意,当时有个谋士,就向这个大臣出了一个主意,这主意有点馊,他说所有去阿尔泰山的人都只有一条道,那您在这条道上怎么办,堵上,人可以进,粮食不能进,不就完了吗,没粮食最后都饿死了,没人淘金了吧,多简单呀。

结果这一堵不要紧,里面这好几万人没饿死,全都跑出来了,他跑出来见谁杀谁,见谁逮谁,见谁抢谁呀,打家劫舍,一下转眼之间五万罪犯,横行霸道啊,没办法,五万人呀,朝廷一看这罪犯有五万,咱再派十万围剿吧,你知道这五五万跑哪儿去了,围追堵截好几年,花费了不知几百万两,几千万两黄金和白银,才最终把这几万人给消灭下去,得不偿失啊。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经济学家每次讲到这儿说,你看多简单的一个问题让他复杂化了,就一条道,在那儿设置一个关口,进进出出的人,进去的不要钱,出来的人交一半,就完了嘛,收点税,我觉得这经济学家说的简单,真做起来他交吗。

第二件事是养牛,新疆我们要注意,它这个新疆的部队是军垦,军垦的军人打仗有马,你见过军人骑牛打仗吗,这个马不会种地的当时,军马只能养着,只能吃,不能干活的,一干活就完了这马,那么种地全都是军人自己种地,谁来帮助他呢,军队你不能又养点牛呀,所以怎么办呢?他是雇牛,一到春耕大忙的时候,到新疆老百姓家,我给你多少钱,你借我这个牛,我干一天活儿,人家新疆人养牛干吗,吃呀,养好多牛,今儿杀一个吃几天,过两天再杀一个,所以家里有的是牛啊,人家新疆人养牛是为了吃的,军队到那儿节牛是为了种地。

结果赶上这一年,这个地开垦得多了,军队地开垦得多了,牛用得多了,可是新疆人牛还得吃呢,相对来说就显得土地多,耕牛少,地和牛的矛盾就产生了。这个时候乌鲁木齐的大臣,手下这个谋士又出了一个很馊很馊的主意,他说你看这新疆人,他把牛都给吃了,你要是不让他吃,这牛咱就能租来了吧,所以,这乌鲁木齐大臣立即下令,任何人不允许宰牛,这牛不宰了,牛没见多,倒少了,人家养牛是为了吃,谁养牛是为了你种地呀,你不让我宰,我不养了,所以转过年来牛更少了,这地更没法种了。

这经济学家也说,你看违背经济规律,你要是按照我们经济学家说的,你给他涨点价,租牛的时候一天原来给五块钱,现在给十块,你涨价不就完了吗,多简单呀,我总觉得这个新疆人他会为这点钱就给你吗,我觉得经济学家说的也有点悬,但是不管怎么说,纪晓岚他在新疆的所见所闻,他的经历还是我们任何人看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都会或多或少的从中受一些益。纪晓岚在新疆两年多的时间,感触颇多呀,新疆的这两年多,是他的,我们用现代时髦的话讲,是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重大改变的两年,这两年多对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尽管在他的笔下,新疆一片歌舞升平,风景秀丽,但是他还是有点住够了,他不想在那儿待了。想来想去还是北京好啊,我有什么功夫回去就好了,这个皇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善心,把我调回去,皇上我求求您,发发善心吧。你别说,老天爷对纪晓岚不薄,纪晓岚想什么人家乾爷就办什么,他这儿正想着呢,人家乾隆皇帝就把他一纸调令,你啊,奉旨回京吧。纪晓岚说回京他就回京了。

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实在是让我们有些摸不着头脑,纪晓岚在新疆似乎也没有做什么,乾隆皇帝为什么突然又把纪晓岚调回北京呢?这其中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和多年前纪晓岚被乾隆调回北京一样,我们也在为纪晓岚担心,不知道这一次回到北京,等待他的是福还是祸呢?

话我们还得从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说起,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我们在《正说和珅》,《正说刘墉》里面都介绍过,但那都是配角,《四库全书》还是纪晓岚修的不是,纪晓岚是总纂官。1770年乾隆皇帝终于想起了要修《四库全书》,为什么呢?他感觉到当时的世界歌舞升平,大清朝康乾盛世已经110年的,110年的盛世在这个时候他认为,老百姓一富了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富而思教,所以他就想一定要提高百姓的觉悟,百姓的水平,知识层次,这个就需要一本特别大的书,同时他还有个自私自利的目的,一定要在自己的统治时期,修成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的一本书,这本书一定要比明朝汉族人修的,比这《永乐大典》要厚,也要比他父亲修的那一万卷的《古今图书集成》厚,一定要比这两本书都要厚,修一部空前绝后的书,以完成自己“三立”的愿望,“立功、立德、立言”,“立功”有十全武功,“立德”,在他的统治之下,老百姓丰衣足食,现在就差“立言”了,所以他本人也深深地知道,思想统治的重要,所以他要下决心修一本书。

这个时候1770年,他就找到了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三部尚书,翰林院的掌院师傅,掌院院士,然后是尚书房的总师傅,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刘统勋在这个时候趁机就向乾隆皇帝提出,您要修书,总裁、副总裁,我们老头们都可以干,挑挑书的毛病,这本书不能写,那本书不能用,这本书应该改,我们都可以改,但是真正的做这总纂官,好几百人抄书的领导,我们这些人都老了,您就得找一个什么,什么书都读过,而且学问很深,还得年富力强的这么一个人,您说这全中国这样人,我跟您说就一个,您要不然就别修这书,您要修这书您就把我的门生给调回来,除了他谁都办不好这件事。结果呢,乾隆皇帝想想也是,算了,那就把他给调回来吧,于是,一纸令下,将纪晓岚调回北京,那命令下得容易,到新疆远着呢,好多天呢,等纪晓岚接到圣旨回来,那就到了1771年。

纪晓岚终于回到了北京,回到了他的家。我们后来所说的阅微草堂,现在叫纪晓岚故居,那个时候纪晓岚他们家大了,连晋阳饭庄那儿都是他们家地盘,纪晓岚终于回到了北京,别说回到北京,就说在新疆这两年多的时间,给纪晓岚的感慨太多了,给他的印象太深了,他将永世难忘他在新疆的这两年多的时间,在他从新疆回来这前后的路上,有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

说到这里,我们刚刚放下的心又替纪晓岚悬了起来,多灾多难的纪晓岚究竟又要经历怎样的磨难,是路途上有什么意外?还是乾隆皇帝又改主意了,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呢?

第一件事情,他的大儿子死了,大儿子纪汝佶病死了,怎么死的,不知道,纪晓岚在他的书中最恨的一个人蒲松龄,写那些妖魔鬼怪的书,也不知道我儿子打哪儿抄来的,瞧、瞧,最后死了吧,纪晓岚这个人对蒲松龄的恨都写在他的书里,他儿子还真是不知道打那儿淘换的,那阵那书是不让印的刚写出来,他是手抄本,这里我要交代一下,一般说来纪晓岚有四个儿子,长子纪汝佶,次子纪汝传,三子叫纪汝似,四子叫纪汝亿,四子来得比较晚,现在纪晓岚家的后代有人说他就三个儿子所以我前面说都认为他有四个儿子,除了纪晓岚有三个儿子之外,历史上记载还有纪晓岚的三个女儿,他的大女儿咱们前面介绍过,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他的二女儿嫁给了山西按察使袁守诚的儿子,叫袁煦,他的三女儿企图嫁给他的同乡同年戈源的儿子,为什么说企图呢?还没成婚,他的女儿就死了,所以我说呢,这是他第一个不幸,儿女先后去世了,都死在他的前面,当然不是说都死了,死了一个儿子,死了一个女儿,这都是在他流放的前前后后,让他很伤心。

第二个不幸就是他的一个爱妾郭彩莲死了,纪晓岚这个人妻妾众多,但是虽然说妻妾众多吧,他最喜欢的还是郭彩莲,那长女就是郭彩莲生的,结果郭彩莲去世了,这样很伤心。第三个不幸的事情,他的一条心爱的狗死了,大家会乐,这条狗我是在前面好几集之前就埋伏好了的,他就说过他养一个狗,这个狗有一个名字叫“四儿”,为什么呢?那阵他那个四儿子还没有呢,他已经有三个儿子了,所以这个狗叫“四儿”,跟他家的三个儿子是平辈,是这么个意思,为什么说这狗死了很不幸呢,我们前面交代了,他流放新疆了,带了一个砚台,不是,除了带了一个砚台之外,还带了一条狗,就是这条狗,这条狗是他在整个发配新疆的路上,还有在那儿住,后来回来,这接近三年时光里,惟一的一个朋友,会叫唤的朋友,虽然说它不会说话,但是它会表达感情,他回到了北京以后,只有这条狗跟着他陪伴着他。

回到北京以后,这条狗就再也容不下别人了,这条狗心里头只有纪晓岚,他们家仆人偷着喝酒,偷着喝他酒,或者偷他东西,这狗天天盯着人,你一喝酒就叫,你一拿人家东西就叫,最后这狗毕竟是狗,还是斗不过人,这仆人就给他点吃的,下了点药,给狗就毒死了,所以我说这条狗死了以后,纪晓岚非常生气,厚葬了这条狗,仆人住在一个屋子里,他找人订做了一个牌匾,上面写了三个大字师犬堂,钉在仆人的大门上,让你们每天过来过去都看看,做人家的仆人应该像条狗一样,他很生气,你们应该向我的狗学习,学习一下这狗怎么看家护院。

当然,让他更不如意的是,回到了北京他就归属于和珅管辖,纪晓岚、乾隆皇帝、和珅,三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这三个人到了一起有什么新的文章可以述说呢?我们下次再见!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