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正说吴三桂(五)一叛再叛之谜

 上一讲,我们谈到了1644年4月29日,年仅32岁的吴三桂归顺了大顺政权;5天以后,吴三桂又背叛了大顺政权!我们知道,这背叛大顺政权并不等于归顺大清王朝啊!而背叛了大顺政权的吴三桂,应该向何处去呢?

  1644年5月3日,吴三桂在永平(今河北卢龙县)西沙河驿站决定,迅速杀回山海关! 5月9日(四月四日),他的军队就从大顺军队的手中夺回了山海关!大顺政权的军队被杀得仅剩八骑逃还北京。而这个时候吴三桂的兵力已达五万人之多,号称十五万。他在演武场阅兵誓师,将李自成的使节李甲斩首,陈乙割两耳后放回!同时,他还亲自给父亲吴襄写了回信,表明与李自成彻底决裂!在给他父亲的信中,他说到:“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明季北略》)

  吴三桂的这封信,明里是针对父亲,实则也是针对大顺政权而写的。他直斥父亲隐忍偷生投降,对他训以非义,断然表示拒绝,并宣布自写信之日即与父亲断绝关系,即使李自成将父亲置于油锅或菜板之上,他也毫不动心,义无反顾。这封信不仅与父诀别,而且也是同农民军的彻底决裂。当然,这封信也有变相保护自己的父亲的意思。

  与此同时,吴三桂还下令收拢关外各地汉民速转移到山海关内各州县驻扎,准备抵抗大顺军队。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将会做出什么样的下一步的动作呢?

  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也曾经为了大明王朝的安危而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他的忠诚与勇敢一直被明朝朝廷视为年轻将领的楷模,但是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昔日勇冠三军、精忠报国的忠勇大将,却在明朝生死存亡的时刻投降了李自成。而更出人意料的是,吴三桂在投降李自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投降了多尔衮所统率的大清王朝,成为了大清王朝开国的得力干将。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还是这个吴三桂,竟然在投降清朝三十年后,却又突然举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再次背叛!他的反叛次数,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创造了纪录。那么,吴三桂究竟是怎么了?这个曾经极其重视气节的人,难道不会知道这样一再叛变所招来的身后骂名吗?难道这样一个一贯精明的吴三桂不知道,这一次次地反叛,会招来杀身之祸吗?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纪连海,将为您揭秘吴三桂《一叛再叛之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也曾经为了大明王朝的安危而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他的忠臣与勇敢,一直被明朝朝廷视为年轻将领的楷模。但是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昔日勇冠三军,忠勇报国的大将,却在明朝生死存亡的时刻投降了李自成,而更出人意料的是吴三桂在投降李自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投降了多尔衮所统帅的大清王朝,成为了大清王朝开国的得力干将。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还是这个吴三桂竟然在投降清朝三十年之后却又突然举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再次背叛。他的背叛次数,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创造的记录。那么吴三桂究竟是怎么了,这个曾经极其重视气节的人,难道不会知道,这样一叛再叛,所招来的身后骂名吗?难道这样一个一贯精明的吴三桂不知道这一次次的背叛会招来杀身之祸吗?
1644年5月3号吴三桂在永平知道他的父亲挨打以后,立即决定杀回山海关。这个时候的山海关已经被先期归顺大顺政权的唐通占领,带着他那8000人,那 么不过6天的时间,5月3号他决定杀回山海关,5月9号就将唐通为首的这8000人杀个片甲不留。只有32个人出逃,其中有8个人逃到了北京。就在这个时 候,吴三桂的军队已经达到了5万人。正规军5万,他号称15万,5月9号当天,他在演武场誓师,在誓师的过程当中总得有个人死,他杀掉了李自成的使者李 甲。以李甲祭旗,还有一个使者叫陈乙,把陈乙的两个耳朵切下来以后,然后给陈乙带了一封信,信不是给李自成的,是给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的,那么在信中,吴三 桂写下了如下三句话:

    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

那么这封信让吴三桂没有想到的是还就是他给他父亲的最后一封信。从这以后,他再也没有见到他的父亲。那吴三桂的这封信明里是与吴三桂的父亲告别,断绝父子 关系,实际上也是针对大顺政权而写的。表面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封信,吴三桂对他父亲归顺大顺政权,在人家打两下你就经不住以后,吴三桂对他父亲的这种行为表 示耻辱,而且还决定与他父亲断绝父子关系。信很长,我们引用了其中很短的一段,这里面他还写道,今后你吴襄不管是遇到什么事,都和我吴三桂没关系。你李自 成把吴襄是放到油锅里给炸了,还是搁到菜板上给剁了,都和我没任何关系。吴三桂在这里就表示了他义无反顾跟大顺政权决裂的这么一个决心。这封信既是他与父 亲决裂的信,也是他与大顺政权决裂的信。当然我们仔细研究,还能够读出点另外一些意味。其实他是在保护他父亲,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封信没能够起到保护的 作用。

被羞辱了的李自成使者狼狈逃回北京,李自成的愤怒可想而知,他与吴三桂之间的一战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这次讨伐吴三桂的大军中,却有着几个神秘的人物随军出发,那么李自成究竟要做什么呢?

5月11号李自成见到了使者,缺了两个耳朵的陈乙,看到了这封信,他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个时候,他自己亲自率领7000 先头部队,后面后续部队20万人集合起来。5月18号从北京的正阳门誓师出发,开往前线,随着李自成走的,有几个怪怪的人,其中李自成身边有三个大小不等 的孩子,这三个孩子,都是崇祯帝的儿子,一个是崇祯帝的太子朱慈烺,一个是三子定王朱慈炯,一个是四子永王朱慈炤,那李自成心想,我有崇祯帝的三个儿子, 你还敢打我吗?你难道就不念旧主之情吗?除了那三个孩子之外,随同李自成到达前线的还有一个老者,这个人便是吴襄。他想你那信我也读出来了,你想变相保护 你的父亲,你怎么也要念一念父子之恩。

山海关距北京350公里,李自成一路走着,一路盘算,一路给吴三桂写信,他可不止写了一封信,每天都在给吴三桂写信,你降了吧。 350公里的路程,李自成走了足足九天。吴三桂面对着这李自成亲自写的招降信,马上决定归降,派六个人前去接洽,这六个人真的是代表吴三桂真的要投降吗? 骗子。吴三桂早已经下好了决心,他对李自成已经不抱任何幻想了,派这六个人的目的就是拖住李自成,让李自成你慢慢走,我好有个回旋的余地。不管怎么说,5 月26日李自成率领的20万大军到达了山海关,吴三桂知道他自己打不过李自成,他会做如何的打算呢?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既然已经与大顺政权决裂,那就必须要考虑后果问题,我怎么办,凭我的区区5万人马,肯定打不过李自成,下一步我将作何 打算?归降大清政权,这是不可能,投降异族,与我受到的传统的思想观念格格不入。归顺大清,我跟他打了十几年,他也没在我前面走胜过,我归顺一个我手下的 败将有损我的尊严。可是我实在是打不过李自成,怎么办呢?吴三桂想到了一个方法,借兵。命令属下书吏,你给我仔细斟酌好了,给我写一封信,给睿亲王多尔衮 的信,信是这样写的:

    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与宫廷,视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抱北朝者,岂财帛,将裂地以 酬,不敢食言。

这封信我们要注意他是借兵的信,不是投降的信。证据四个方面:

第一,写信的名义。亡国孤臣的名义,我们国家灭亡了,但是我是这个国家唯一的一个孤臣,忠臣。名义是亡国孤臣,目的是复兴大明。这里面我们丝毫读不出来他 有归顺大清的意思。

第二,双方的称谓。在信里面双方的称谓很明显,称大清不叫大清,叫北朝,称自己叫我朝中国。所以这里面北朝与我朝中国这两个词完全不一样。立场不能混淆。

第三,他所设计的清军的进兵路线。一个是中协,一个是西协,那肯定还有东协。中协,就是我们所说的喜峰口。听过我讲过多尔衮的都知道这喜峰口这么个地。西 协呢,密云北边有个古北口。也就是说他给大清王朝设计了两条进兵路线,一条你从喜峰口来,一条你从古北口进北京,两路夹击,然后我从山海关东协,咱们三路 夹击。我们知道,清朝自从有了范文程以后,清兵屡次入关犯明,都走的是西协,中协,这两条道他们熟,而东协,最便利的进北京的路线,吴三桂说这个我自己 来。

我不知道读完了这一段您有什么想法,我感觉出来了,吴三桂是一个大大的阴谋家。他为什么如此设计,走中协走西协,你们很熟的路,如果真的多尔衮听了他的 话,出现什么结果?李自成有100万军队,80万在北京,20万在奔山海关的路上,多尔衮的部队从中协,西协进来,李自成的军队100万夹击,大清朝的军 队就全部被消灭光了。李自成的军队也好不了哪去,你们那就叫做鹬蚌相争,我要渔翁得利,大明朝就这样中兴了。

第四,酬劳。吴三桂郑重声明,我朝报答清军的,“兴亡拒绝的扶助”,我拿什么报答你呢,裂地以酬,我把中国割一半给你。割什么啊,割个风,我就压根没想给 你,我不但没想给你,我还想把你那块给要回来。

吴三桂的如意算盘打的的确是不错,但是清朝的睿亲王多尔衮是否会识破吴三桂的计策呢?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多尔衮又将作出怎样的安排呢?

多尔衮一看这信,5月14号接信,5月19号他做出了四项决定:

第一,派人到山海关察看虚实。

第二,改变行军路线。原来是奔西协和中协,马上统统都奔山海关而来。

第三,调取在沈阳的红衣大炮,有多少门运多少门,统统运往山海关。

第四,给吴三桂回信。

多尔衮给吴三桂的回信很长,我们选取其中的四句:期必灭贼,出民水火,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   “伯”,崇祯皇帝调吴三桂到北京,给他封了个“平西伯”,所以这儿叫伯。多尔衮这封信他也很怪,避重就轻。咱们两个人之间有一个共同点,一个共同的基石就 是灭贼。所以这个我要写上,他撇开吴三桂给他谈的条件不提,答应了吴三桂的什么条件呢?灭贼,救民于水火。从而与吴三桂所想的“为君父报仇,与流贼不共戴 天”达成一致。第二,他还给吴三桂开出了条件,你率众来归,我封你为故土,把所有大明朝的土地我都送你,我就替你灭贼,前提是你归顺我,整个大明朝有多少 土地我都给你。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吴三桂,他借兵的目的没有达到,那他下一步将会做什么样的打算呢?我们说这个时候的吴三桂他肯定不是滋味,他的西南方是李 自成的大顺军队,他已经与大顺决裂。他的东北方是多尔衮的大清军队。大顺军队已经跟他决裂,大清军队已经拒绝了他的要求,他会怎么做?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又 命令书吏写了另外一封信,您仔细听好,这封信耐人寻味,一切都在信里边。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三桂承王谕,即发精锐于山海以西要处,诱贼速来,以图相机剿灭,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逆贼可擒。京东西可传檄而定也。又仁义之师,首重安 民,所发檄文,最为严切,更祈令大军秋毫无犯,则民心服而财土亦得,何事不成哉。

这封信不管别人的断句如何,我读出来了也是四个意思。

第一,写信人的身份。前五个字:三桂承王谕,承是什么意思,谕是什么意思,承接皇帝谕旨,还是承认皇帝谕旨。我说我投降了吗?你不投降你写的什么叫“三桂 承王谕”?所以我觉得这个写信的人水平非常之高,满篇都是投降,就是没有投降两字。

第二,进兵的路线。原来是告诉你怎么怎么走,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是什么呢,承了王谕以后,我即发精锐于山海以西要处,我诱贼,谁是主谁是客,主客颠倒, 以图相机剿灭。然后是什么,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我和你首尾夹攻。你是主我是客,咱们夹攻山海关。

第三,要达到的目的。京东西可传檄而定也,民心服而财土亦得。此外,在这第三点里面还有一个词叫什么呢,仁义之师。这义,我们上一封信里面也有个义字,那 个义叫做“示大义于中国”,你帮助我,我万分感谢,您的好意我领了。这叫什么,仁义之师,您是君我是臣了,变成了。

第四,我和你的关系。何事不成哉,您想谈什么谈不成,咱不用谈了。

所以吴三桂的这封信,至始至终没有答应人家的条件,但是字里行间,您得读出字缝里面的意思,你要知道,我投降了。我要顾及我的身份我不能这么说,但是我可 以这么做。

就在这封准备投降的信送到多尔衮手里的时候,李自成的大军已经逼近了山海关,一场血站及将拉开帷幕,那么接到吴三桂降信的多尔衮是否会相信吴三桂?在这 样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候,他会帮吴三桂一把吗?

就在这个时候,5月26日,李自成率大军抵达山海关,双方一场恶战。吴三桂想我都答应了你睿亲王多尔衮的条件,你应该帮我,打了一天一夜,结果怎么样,人 家多尔衮没来,旁边15里地以外看呢。给吴三桂急得,马上冲出阵前,亲自带兵突围,面见多尔衮,见到多尔衮之后谈了三个条件。我酬谢你的三个条件,是这几 句话:勿伤百姓,勿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南北通好。第一个条件,你要寻找到崇祯皇帝的太子,还有他的另两个儿子在南京重建大明 政权。第二,双方以黄河为界,以南归大明,以北归大清。第三,清军入关以后,我们十三陵在你那国家的地界上,你不要伤害到我们的陵寝,不要伤害到原来我们 那儿的百姓。多尔衮说行,咱不讨论那个了,我跟你讨论另外一个问题,我现在分不清哪是你的军队,哪是李自成的军队,你们长的都一样。我跟你提一条件好不 好,不管你真的假的先把头发按照我这模样剃了好不好?只有这样我才能知道我打谁啊。给了吴三桂一个多么好的台阶,吴三桂说行,去的时候还那样头发,回来的 时候头发变了。而且还带几百个理发匠来,吴三桂的军队就这样剃发了。

那5月28日山海关大战,以李自成吴三桂两败俱伤大清王朝坐收渔人之理而告结束。从此以后吴三桂就归顺了大清政权,为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而东征西讨。攻 打农民军的战斗可以说是进行得非常顺利。5月28日多尔衮以顺治皇帝的名义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命吴三桂为先锋,调大清的马步兵一万人给吴三桂,让他立即 出发追击李自成,李自成也恨吴三桂不遵守协议,你事先派了六个人说好的你又投降了,怎么又干这种事,所以在永平城西十公里的范家庄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杀了 以后挑着脑袋示众转了一天。随后, 6月1号,阴历的四月二十七,李自成在北京将吴三桂全集男女老幼三十几口人统统处死。这回可真是国仇家恨了,那吴三桂很快就追李自成而去,1645年6月 吴三桂攻下了榆林和延安。与此同时,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的李家铺河滩北当地的源口寨的一个乡勇头目叫程九百等人杀死。另外一说,李自成在当地隐居 出家。两种说法,我更相信他是出家了。不管怎么说,这支军队主力没了,1662年6月11日吴三桂又在今天的云南昆明篦子坡内杀掉了南明的永历皇帝。十几 年的时间,吴三桂从东北打到了西南,为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立下了特殊的功勋。为了答谢吴三桂,顺治帝在1659年4月14号命吴三桂在云南昆明开藩设 府,永远镇守云南。康熙帝继位以后于1662年6月26日亲自决定加封吴三桂为亲王。在整个大清朝的历史上汉人当亲王两百年间只有两位,一位是平西王吴三 桂,一位是平南王尚可喜。在此之前的1653年,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已经娶了顺治帝的妹妹为妻子。也就是康熙的姑姑,两家合成了一家。这个天下说不好是你 们家的,也说不好是我们家的。也就是说,至此,吴三桂博得了清朝政府的信任。达到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顶峰。

已经成为大清王朝皇亲国戚的吴三桂可以说为清朝在全国政权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清朝朝廷也对吴三桂信任有加。但是吴三桂为什么在三十年之后,却突 然放着好好的亲王不做,却突然起兵,再次背叛呢?

应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在吴三桂在云南开藩设府坐镇云南,权势和声望都达到了顶峰的时候,他与清朝的中央政权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起来。就大清而言我 们说他们之所以任用汉人吴三桂,任用他们目的是什么?让他们协助自己,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走卒来完成一件消灭南明的永历政权,消灭南明各地的支持者和消灭起 义的农民军余部的任务。为了这个目的,我们说大清王朝二十万八旗精兵和汉人六十万绿营兵,在全国打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将农民军余部,终于将南明政权余部统 统消灭,但是您要知道,这个消灭耗费的钱太多了,太能花钱了,战争所花的钱是个无底洞。我们举个例子,康熙帝继位之前的那一年,1660年,清政府正赋收 入875万两,云南一地的开支,吴三桂跟顺治皇帝要了900万两,全国的税收不够吴三桂一个人在云南花一年。后来,康熙帝继位以后形势好转了,毕竟各地起 义都平定了,但是仍然出现了天下之赋,三藩耗其二。因此我们说,没搁您是皇上,搁您是皇上你也会感觉到这国库没钱,我好不容易征的钱都送给吴三桂了,都给 他花了,太能花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撤藩是一个正确的抉择,当时的藩还不止一个吴三桂,三呢。三藩嘛,这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驻防云南,监管贵 州。平南王尚可喜,驻防广东。原来他的任务是对付张献忠余部。晋南王耿仲明。康熙皇帝自认为自己撤藩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为什么,两个事他都解决了。一, 大清朝的外部危险没有了。内部呢,随着1669年鳌拜集团的被清除,那么大清朝的内部也得到了巩固。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说,您要是康熙皇帝,你肯定得想到 两个问题,我这个钱怎么省钱。第一,政治上实行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也就是说,我要往全国各地派我的人马来守卫各地,而不是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要听 话,听话的人才能省钱。第二,裁剪军队。八旗兵不能裁,各地的绿营兵,现在没有仗,六十万人多了,要裁员,要缓解压力。

面对年轻的康熙皇帝及将要开始的裁员计划,已经年过六旬的吴三桂会有什么想法,他也已经拥有了显赫的权势和荣华,即便朝廷裁员,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那 么为什么吴三桂还会再度反叛呢?

但是我们说,康熙这种做法,从大清朝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说是对的,很对。但是咱们要换位思考,你要是从吴三桂这个角度来说呢,你一定会说,康熙你“小毛 闹”,你太过了,你做的事太绝了,你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你想,你要是吴三桂,你也会想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这里从吴三桂想我们可以看到,吴三桂这个人 最大的特点我们说吴三桂是个投机者。简单说是个赌徒,你跟一个投机者你跟一个赌徒做买卖,我们就要注意,这个投机者也好,赌徒也好,他可以先背叛大明归顺 大顺,也可以背叛大顺归顺大清,当然他也可以做到背叛大清。但是不管怎么做,投机者赌徒,他在投机做这笔买卖的时候,他一定是遇到下面两种情况中的一种, 第一,形势对他极为有利。这个时候不出手就赚不着钱了。第二,形势对他极为不利。他再不做他就彻底完蛋了。或者形势一片大好,或者形势一片糟糕,必须得背 水一战。不管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前面形势对他极为有利,他肯定取得胜利。后一种不利,那他一定要使出浑身的解数,一定要跟你进行一番决战。不管怎么说, 你,对手或死或重伤,对你不会有太好的结果。第二我们说,吴三桂这个人,他这一生经历太多太多,他已经无所谓,他背叛过大明,他背叛过大顺,今天他再多背 叛一个,也不多余,他已经完全都无所谓了。而且他会想,我一生60岁,从1644年我归顺你,到1673年我30年,我用了我人生一半时间替你们家打天 下,替你们家维持这个江山,我容易吗?您说给我取缔就给我取缔,您做得太过了。也就是说,从我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撤藩是对的,但是问题在于撤藩之前要想 好怎么撤,你要做好什么呢,撤藩之后原来的藩王原来军队的善后工作。如何给他们安排,如何给他们以出路。否则的话,你康熙皇帝是不是就会被人骂为过河拆 桥,卸磨杀驴。因此这个时候我们说,吴三桂造反责任不在吴三桂,在康熙皇帝。是康熙皇帝把吴三桂逼上了绝路。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由此开始了。后面会 经历一番什么样的变故呢,我们下次再讲。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