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汉代风云人物之女主吕后(十一):功过是非
返回列表
发帖
山东草根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山东草根
当前离线
UID
25
帖子
2087
主题
159
精华
1
积分
456
威望
456
金钱
5234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0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4-9 19:48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 汉代风云人物之女主吕后(十一):功过是非
的
,
之
,
百家讲坛
,
河南大学
,
王立群
吕后的一生非常复杂,她有许多秽政,比如说杀功臣、诛皇子、虐杀戚姬等。
但是,她还有一些德政,就是她也为当时汉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做了一些好事。
那么,这么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人物,我们该怎样评价她?
该怎样认识她?
那么,为什么在吕后掌权期间,虽然上层斗争激烈,但整个社会却表现得相当平稳呢?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功过是非》。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山东草根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山东草根
当前离线
UID
25
帖子
2087
主题
159
精华
1
积分
456
威望
456
金钱
5234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0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4-9 19:49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山东草根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山东草根
当前离线
UID
25
帖子
2087
主题
159
精华
1
积分
456
威望
456
金钱
5234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0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4-9 19:49
|
只看该作者
王立群讲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11: 功过是非
吕后的一生非常复杂,她有许多秽政,比如说杀功臣、诛皇子、虐杀戚姬等。但是,她还有一些德政,就是她也为当时汉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做了一些好事。那么,这么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人物,我们该怎样评价她?该怎样认识她?我觉得这里边应当注意到的就是,在吕后和汉惠帝执政的这十五年间,社会政局比较稳定;斗争的激烈性,主要是表现在上层权力集团的争夺,而整个社会还是稳定的。
[画外音] 在吕后掌权的十五年时间内,她对功臣大开杀戒,对刘姓皇族大开杀戒;又从私欲出发大封诸吕为王,整个宫廷的政治斗争呈现出一片血雨腥风。而一般情况下,封建社会的宫廷政治和江山社稷的稳定总是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为什么在吕后掌权期间,虽然上层斗争激烈,但整个社会却表现得相当平稳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在平定黥布之乱以后,病情是日渐严重。在他最后拒绝医生为他看病的时候,吕后开始询问他身后事了。刘邦一生中间,我们在史书上见到的两次重伤都是箭伤,一次是荥阳会战,一次是平定黥布,特别是他平黥布回来以后,已经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间了。这一天,吕后请医生给他看病,医生问了病情,刘邦问能不能治?医生说可以治。刘邦这个时候就把医生给骂了一顿,高祖骂曰:我提三尺剑起义,有了今天,这是天命;我今天的病到了这个地步,也是天命。然后,给了看病钱,打发医生走了,最后拒绝吃药,不再治了。他伤得那么重,病得那么重,拒绝治疗,这在刘邦一生中间是从来没有过的。吕后已经有预感了,在刘邦最后弥留之际,她就向刘邦问了几个问题,说陛下万岁之后,萧相国(箫何)如果去世了,谁可以继任?刘邦回答,曹参可以。吕后又问,如果曹相国去世了,谁可以继任?刘邦说,王陵可以,但是王陵这个人有一点耿直,认死理,可以让陈平辅佐他;陈平这个人智谋有余,但是不能独挡全面。还有一个人是周勃,这个人厚重少文,虽然不善于言辞,但是他很忠诚,安刘氏者必勃也,最后能够安定刘姓江山的,一定是这个周勃。这个话读起来,总觉得有点后人追记的意思,刘邦临死的时候怎么能想到会出现危机,周勃最后能够安刘氏呢?所以,史书上说的东西,我认为有时候也不可全信。吕后又问了,再往后呢?意思是王陵、陈平、周勃之后呢?刘邦说,再往后也用不着你管了。那意思是再往后,你也不在了。这个故事说明在刘邦弥留之际,吕后最关心的是什么?是相国的人选。汉代的相国权力非常大,我们在前面讲了《大封诸吕》,吕后想封诸吕为王,她问王陵,王陵就以白马盟约为理由拒绝她。吕后就没有办法,尽管她那么大的权力,她想封,王陵一个宰相不同意,她就封不了。最后吕后是把王陵的官升了一下,去做后少帝的太傅,这样腾出位置来,才补了一个丞相,这才完事。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来,汉代的相权非常重要,因为皇帝有时候有一些具体事情都是由相国来处理的。而这个相国的人选是刘邦在遗言中留下来的,正像前面讲的顾命制一样,这几个顾命大臣是刘邦的遗言留下来的。这说明,吕后这个时候考虑的问题,是整个相权的平稳交接,而相权的平稳交接,又意味着政治的连续性,政策的连续性,意味着社会的稳定。所以说,在这十五年间,尽管上层斗争十分激烈,但是,整个社会却是稳定的。同时也说明,吕后这个时候并没有野心,至少说她还没有篡夺刘姓江山的野心。客观地说,吕后这个人有私心而无野心;她有私心,而且有时候私心很重,特别是在汉惠帝去世以后,她觉得孤立无援了,恨不得把姓吕的都给拎上来,做她的左右臂膀。但是,她没有篡夺刘氏江山的想法,她对汉初的政治稳定还是起了作用的。刘邦这个遗言吕后是执行了,刘邦死以后,箫何任相国;箫何死了以后,曹参任相国;曹参死了以后,王陵是右丞相,陈平是左丞相,周勃是太尉。一直到惠帝死了以后,吕后要封诸吕为王,王陵是坚决抵制,这个时候她才把王陵调开。在这之前,她完全是按照刘邦的遗言去做的,应当说,这对当时政局的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保障。而吕后在刘邦弥留之际,别的都不问,只问相国人选,也说明她确有政治家的头脑,眼看着这老头子就要死了,此时她首先想到的是相国由谁来继任,这是很关键的问题。吕后这个人政治眼光是有的,她对稳定汉初的政局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我们应当肯定的。
[画外音] 通过王立群先生的讲述我们知道,吕后不仅仅是一个心狠手辣、只有私欲的女主,她还具有政治家的眼光和气度。在刘邦死后,虽然她诛功臣、杀皇子,但却乱家不乱政,在政治上她稳定了汉初的政局,促进了汉朝的发展。那么,除了稳定汉初的政局以外,吕后在她掌权的十五年时间里,还有哪些对社会发展有作用的政令呢?
我们前面讲的都是她干的那些坏事,这里边我们还是要客观地讲一下。废除苛法。秦朝的灭亡对汉初人的震动非常之大,秦王朝那么强大,就陈胜领着几百个庶卒振臂一呼,天下人一响应,三年时间就亡了。所以,从刘邦建国一直到吕后时代,很多政治家,特别是一些具有政治头脑的文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秦为什么会亡,汉为什么兴,这到底是为什么?后来人们达成一个共识,普遍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一是暴政,二是苛法,秦朝的法律太苛刻了。我们看刘邦打到关中以后,他最得人心的一件事就是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他要把秦朝所有的法律都废除。当然,这个约法三章在当时是个临时性的措施,秦朝的法律是有很详细的法典记载的,一个约法三章根本解决不了很多问题,当时的做法就是为了取得民心,争取关中父老的支持。刘邦的约法三章,就是针对着秦朝的苛法来的,因此这个举措是大得民心。但是,刘邦太仓促了,他没有来得及把所有的秦朝苛法都废除掉,结果,从刘邦称汉王开始,一直到刘邦高祖十二年去世,这十二年间很多法律都是沿用秦朝的,秦法一直沿用到汉初。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法律,就是我们在上一集提到过的诛灭三族。这个罪,在秦代历史上的刑法中叫夷三族,或者叫族诛,就是把这一族,或者若干个族灭掉。族诛是在当时刑法中最残酷的一种,它一杀就是多少族人。刘邦在世的时候,韩信、彭越都是夷三族,夷三族不光是杀人多,而且执行刑罚是非常残忍的,不是把人一刀杀了就了事,它的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步,先在额头和面部刺字,这叫黥;第二步,劓,把鼻子割掉;第三步,把左右手和脚的趾头剁掉;第四步,笞杀之,就是用乱棍打死;第五步,削其首,人死了以后把头砍掉;第六步,已经到这个程度了,还要把死者的尸体制成肉酱。我们讲过彭越死的时候,把他的肉酱分给诸侯们吃,那不是临时想出来的,而是秦朝的法典记载的。夷三族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把人弄死,所以,这个法律是极其残酷的。据历史记载,最早的族诛商代就有了,秦朝就是夷三族。韩信和彭越受夷三族罪是很让人同情的,韩信的死并不是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骑,那个说法不准确,他就是按照这么一步一步被杀死的。
那么这个夷三族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呢?三族都包括什么?这个历史上说法不一。比较早的有一种说法,比如像《周礼》,《周礼》是汉代人郑玄做的注,讲的是父子孙三代,就是父亲这一代、自身这一代、儿子这一代,指的是这三族人;第二种说法是《大戴礼记》的记载,这个说法很普遍,叫父族、母族、妻族,是这三族,这个范围就很大了,和父亲有关系的、和母亲有关系的、和妻子有关系的这三族全要灭族;第三种说法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其中记载了三国时期有一个叫张晏的人作的注释,他说这个三族,指的是父母、妻子、同产。什么叫同产呢?同产就是同一母生下来的兄弟。他这里说的有父母,有妻子,这个妻子是包括妻和子,还有兄弟。这第三种说法范围就小了一点。后来,发展到三族杀得不过瘾,加到五族;五族不过瘾,七族;七族还不够,九族,最后发展到明成祖杀方孝孺,杀了多少?灭十族。这个明成祖真可谓登峰造极。明成祖朱棣本来不该他继位,朱元璋死了以后,朱棣是燕王,他就起兵造反,四年时间打到南京,占了南京以后,建文帝朱允文不知下落了。当时方孝孺在南京政府中是一个威望很高的人。燕王朱棣就要降服方孝孺,他叫方孝孺为他服务写一个诏书,方孝孺就写了四个字:燕贼篡位,就是指的燕王朱棣篡位。朱棣叫他改他不改,然后朱棣就火了,说你不怕死吗?方孝孺说我不怕。朱棣又说,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孺说,别说灭九族,灭十族我也不怕。朱棣一气之下,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又加上了他的学生,他的门生,合起一下子灭了十族,杀了837个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灭十族的来历。在古代社会,刑罚是没有文明进步可言的,在一个家庭中,只要丈夫犯了罪被杀,妻子一定得跟着受诛连,随意滥杀无辜形成惯例,这是毫无道理可讲的。
吕后能够在她主政期间做到废除苛法灭三族罪,应当说是她的德政。她废除的不光是灭三族罪,还有妖言令。这个妖言令也是秦始皇兴的,什么叫妖言?就是你的话说得不合适,我听得不顺耳,就是妖言。这个妖言令也是很厉害的,它等于是用透明胶把你的嘴巴封起来,钳制你的言论,任何人也不能随便讲话,否则就是妖言惑众,这个也要杀。吕后她废除秦朝的苛法,目的是为了缓和当时统治阶级和老百姓的矛盾,客观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另外,她还废除了对商人的很多限制。刘邦在世的时候,对商人有很多的限制,商人不能穿丝绸衣服,商人不能乘车,吕后都给它废除了。中国古代社会历来对商人压制得很厉害,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于国于民都没有好处,吕后废除对商人的限制也是她德政的表现。
[画外音] 在吕后掌握权力的十五年时间里,她实行的一些政治措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她的德政。虽然她也有很多令人发指的残忍行为,但她掌权期间的德政与秽政是并存的。但为什么在人们的印象中,人们只记得吕后在戚夫人身上制造的人彘事件,在功臣韩信、彭越身上制造了灭三族事件,以及吕后对刘姓皇族毫不留情的杀戮事件呢?吕后在人们记忆中的形象如此恶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但是这个历史上非常奇怪的一点,就是吕后的德政,我发现老百姓都没有记住,吕后的秽政人们都记得可清楚了,这个历史的记忆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在读《史记》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吕后这个人尽管确实很坏,但是她还是做过一些好事,只是她做的好事没有被人记住而已。如果今天不在这儿替她说两句,我觉得对她有点冤枉了,当我站在这儿评价吕后的时候,其实心里也很矛盾。吕后要作为一个人来说,她简直就不是个人,但是她确实也做过一些好事,这样的人,该如何评价她?一提起吕后,大家都会想到一个词---人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现象呢?我们对待历史人物,历来都是有两种评价,一种是历史评价,一种叫民间评价;历史评价,是对一个人一生的功过是非都要说到,不能只是片面地说这个人是如何的坏,同时还要顾及到她在历史上的一些功劳。民间评价就不一样了,民间评价看重的是人和人性,特别重视人性,而吕后的民间形象非常恶劣,这就导致了人们疾恶如仇的心理,记不住她有过的德政了。
吕后的民间评价如此恶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觉得这里面有三点:第一,牝鸡司晨。牝鸡就是母鸡,司就是管事,司晨就是那个鸡早上管打鸣,牝鸡司晨翻译过来,就是母鸡报晓。这是有性别歧视的,它专门讽刺的是女性主政,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是传统的男权社会,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的称制者,所以她的行为特别受人关注。比如说,刘邦有八个儿子,那么他至少有八个妻子,其实远不止如此。但是,吕后呢?她有一个宠幸的臣子叫审食其,这个审食其据说是中国十大男宠之首,我们曾经讲过这个问题。刘邦有那么多妻妾,大家觉得很正常;吕后要有一个男宠,就觉得这不得了,这个就不公平。所以,女主主政,特别容易受到人们的诟病、批评;作为一个女性的领导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人们的关注。第二点,人性缺失。民间评价最看重的是人性,而吕后做事她最大的失误,就是缺少人性。我们可以分析她的三件事,比如说杀功臣,在这件事情上,她刚好和民间的评价相背离。民间评价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叫知恩报恩,韩信是吕后的恩公,同时也是汉朝的恩公,没有韩信就没有大汉王朝。当时韩信在齐国统领三十万大军的时候,假如他帮助项羽,刘邦就灭了;结果他帮助刘邦,项羽也就灭了,他是汉朝最大的功臣,但是吕后把他杀了。民间还流传一个说法,说吕后把韩信用一个布袋兜起来悬着,上不见天,下不见地,然后用竹签字一点一点地把他刺死,这个说法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纯属民间文学。但是,民间文学的创作是有来头的,它的来源是源于对吕后残忍的认识,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杜撰出来的。如果吕后是一个很贤惠的人,你杜撰这个没有人相信。这个三不见流传很广,很多人甚至以为这就是正史的记载,其实这是子虚乌有的事。但这事恰恰说明了吕后的民间形象恶劣,她知恩不但不图报,反而是以怨报德,怎么能够得到民间老百姓的善评呢?我们再看她杀戚夫人,戚夫人确有取死之道,我们前面讲过,戚夫人她最大的失误,就是她不应当仰仗着刘邦的宠爱,挑战吕后和太子的位置。但是,这个失误罪不当诛,不至于死,而且她的死是人彘事件。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吕后还让她的儿子汉惠帝去看人彘,汉惠帝实在看不下去,竟然说了一句话:此非人所为,这就不是人办的事。连吕后亲生的儿子都这样看,更何谈老百姓会怎么看待她这件事情?吕后把戚夫人杀了不说还要制成人彘,还要向她的儿子来炫耀,这在她所有的事情中间,数这个人彘事件是她最大的败笔,这在她的人生中间,是最残忍、最黑暗的一幕,也是最不为后人所齿的。民间老百姓有一个很强的心理,就是同情弱者,戚夫人固然有她的取死之道,但她在挑战失败以后,已经是弱者了,对待一个弱者,怎么能这样残酷地虐杀她?吕后这样做当然得不到民间的善评。从这一点上说,她已经不是人性缺失了,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人性,丧尽天良。吕后不光是这样残酷地对待戚姬一个人,而且是极不人道地对待很多人,用我们今天的反人类罪给她戴上,那也是不为过的。
吕后做的第三件错误事情就是封诸吕,这个封诸吕也得不到民间的善评。因为人们在民间评价中间,除了我刚才说的同情弱者,以德报德,知恩报恩以外,民间评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民间评价非常强调的是正统观念。汉朝的江山姓什么?天下人公认姓刘,你姓吕的去拿,姓刘的人就不答应,天下的百姓不认可,后世的人也不认可。如果你吕姓的人立了功被封侯,或者是刘姓的人封王,大家无可厚非。可是你吕姓没有立功,非要占那个王,民间就不认可。从这一点上说,吕后违反了民间评价的重要原则,就是正统的思想观念,她的做法是和正统观念背道而驰的。讲到这里,我倒是真想为吕后提个建议。吕后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让吕姓富贵,并且能够世代富贵。但是,就这富贵二字,吕后选择有误,她可以给吕姓钱,给吕姓地,不一定非要吕姓的人去做王。特别是不能杀一个姓刘的,安排一个姓吕的,再杀一个姓刘的,再安排一个姓吕的,这样做就不得人心了。即使给了吕姓钱,封了吕姓侯,只要不给他们封王,哪怕是封一群侯,也不会引起天下大乱。因为你让他们富,遏制住了他们贵,只有这样吕姓的人才可能平平安安,世代延续下去。一旦封王就是既富且贵,这就犯了大忌,既富且贵这叫逆势而行,这是不可能办到的。当然,吕后她是听不到我这个富而不贵的建议了。
最后我还要再谈一点吕后民间形象恶劣的原因。吕后是有一些德政,也有一些秽政,她的德政是面对全国老百姓的,不是对哪一个人的,所以不容易被人们记住;而她的秽政是面对着一个个具体的人,如戚姬、韩信、彭越、刘如意等人,而且又有很生动的故事,所以很容易被人们记住。假若你给很多的人每人一百块钱,可能谁也记不住;但是你要给一个人一百万,大家马上就记住了。当你做最高君王惠及天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记不住你;但是你对某一个人违反常规,特别破格,人们就记住了,这应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在这一点上说,吕后确实也有点冤枉。以上我们对吕后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就是我认为的所谓全面的一个评价。这个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的女主,她为稳定汉初的社会,推动汉初经济的发展,废除秦朝的苛法做了不少事情,这些事情应当得到肯定。但是这个人也做了许多丧尽天良、人性缺失的事情。但是历史非常奇怪,历史只记住了她的秽政,却很少想到她的德政,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有关吕后,我的讲解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 情感空间音画园 』
『 百家讲坛专辑区 』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