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家讲坛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11)杯酒释兵权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十一)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先后顺利平定了李筠、李重进的二李叛乱,给心怀二志的地方节度使以极大震慑,于是他们纷然转向,努力表达对新朝的热情与拥护,这是赵匡胤最愿意看到的。但是他真正担心的还不完全是地方节度使的图谋不轨,因为藩镇暂时还没有足以颠覆中央政府的军事实力。
赵氏之忧,不在藩镇,而在“萧墙之内”。对于一个依靠禁军实力而走向大宋最高权力宝座的人,赵匡胤深知禁军的力量;而且他的成功也给手下树立了一个典范,难保他们不会有一天也学习一下,黄袍加身,所以说这才是赵匡胤内心深处最担忧的。
但是现在统率禁军的将领,都是和他出生入死、拥立他走向皇位的兄弟,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既不伤和气、不激化矛盾,又能成功地解除他们的兵权、实现皆大欢喜的结局呢?
公元961年的夏天,在一场酒宴上,宋太祖赵匡胤于谈笑风生之中,“轻松”地解除了功臣宿将对大宋禁军的掌控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这极具戏剧性的事件,在被广为流传的同时,也留下了太多疑问:为什么赵匡胤只是寥寥数语,这些手握重兵的功臣们就乖乖地自动交出兵权?这场看似平常的宫廷酒宴中究竟暗含着怎样的玄机?
杯酒释兵权作为宋朝初年政治、军事中的一件大事,几乎所有的相关史书都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个戏剧性的故事,很少有人怀疑。
但到上个世纪末,有人开始对这个生动而戏剧性的故事产生了怀疑,开始质疑此事的真实性。
他们认为:杯酒释兵权事件,很可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第十一集《杯酒释兵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