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家讲坛 曾国藩家训(二十二)内断于心 自为主持
提到曾国藩,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他的成功:他出身低微,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一直恩宠不衰;最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勇毅侯,成为清朝文人封侯的第一人,也是清朝汉人封侯的第一人。但是有谁知道,在“中兴第一名臣”、“理学大师”这些耀眼的光环之下,曾国藩的成功之路可以说是走得并不轻松?在他的家书中就详细记载着,他曾经三次为众人所唾骂,并遭受过三次军事大失败。但是面对重重困难和挫折,曾国藩之所以能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晚清重臣,成就一番事业,这和他“内断于心自为主持”的处世方法密不可分,也就是心中要“内持定见”。那么曾国藩心中的定见究竟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支持他一路走来?他又是如何教导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做到“内断于心 自为主持”的?
确实纵观中外历史,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人有主见,处事敢决断。一个人云亦云,遇事毫无主见的人永远都不会走近成功。
那么是不是我们心中有了定见,就一定能成功呢?有主见难,能够坚持主见则更加难,当事情越变越复杂,困难也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究竟怎么做才能既内持定见,又不会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呢?
正是因为心中有定见,让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所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洋务运动积极的倡导者。除此之外,曾国藩之所以能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晚清重臣;从一介书生,到一等勇毅侯,成就一番事业,都和他“内持定见”的处世方法密不可分。那么曾国藩心中的定见到底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他又是如何教导他的儿子做到胸中有定见的呢?敬请关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 郦波副教授,为我们继续精彩讲述《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第八集《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