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66年5月,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毛泽东认为这场革命是一次新的“长征”。在文革初期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曾经在韶山滴水洞隐居了十一天。新闻未作任何报道。后来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任务、方针、政策等,是在滴水洞中形成的。
接见红卫兵高呼“人民万岁”
编者按:钱嗣杰直到今天还说:“我跟主席的时候,是中国政局最乱的时候,整天就看见不是你倒了就是他倒了,不是你挨批就是他挨斗,打倒一个人,跟吃一顿家常便饭那样容易。”
1964年7月,钱嗣杰从非洲调回国内,担任毛泽东的专职摄影记者。第一次见毛泽东,是汪东兴带去的。当时,毛泽东正在书房里看报。听钱嗣杰说自己是从非洲回来的,毛泽东眼前一亮,就让钱嗣杰讲讲非洲的情况。
聊了一会儿,又问钱嗣杰的名姓。当他得知钱嗣杰姓钱的时候,忽然呀了一声,幽默的调侃道:“你有钱哦,我是无产阶级。”
毛泽东在两个会议上两种表情
1964年夏天,钱嗣杰第一次跟随毛泽东到北戴河。有时随他一起骑马,有时随他一起游泳。更多的时间,毛泽东喜欢一人坐在海边,静静地望着天海一线的远际。钱嗣杰感到:毛泽东有时很孤独,甚至是寂寞的。和女儿们一起在海边游泳时,毛泽东总会很开心。这样的时刻对于毛泽东来说,就显得太少太少。
相比之下,刘少奇一家给人的感觉其乐融融、温文尔雅。此时的刘少奇已经无法号准毛泽东的脉搏。
1964年12月15日到1965年1月14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工作会议同步召开。钱嗣杰几乎就吃住在会议上。但是,走出人代会会场来到中央工作会议会场时,钱嗣杰发现,毛泽东与在人代会上判若两人。两个会议两种表情,前者笑容满面,和善慈祥;后者板着脸孔、隐含不快。
毛泽东与刘少奇两人一来一回,你一句我一句,语势激烈,就像在吵架一样……两位领导人到底为什么争执?钱嗣杰不得而知。他按动快门的手有些抖动,拍完几张后就急忙离开,不敢在会议室过多逗留。
后来钱嗣杰才知道,这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四清”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这是继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以来党的主要领导人之间一次最严重的争论和斗争。
文革初期在韶山滴水洞闭关十一天
1965年11月12日,钱嗣杰在与家人短暂相聚后,又跟随毛泽东登上了南下的列车。他说什么也没想到,这次跟随毛泽东外出,历时八个月,是历次走的地方最多、走的时间更长的一次“旅行”。直到1966年6月,毛泽东将自己关闭在韶山滴水洞11天,神清气爽出山后,决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的长征。这时,毛泽东似乎获得了一种新生。
1966年6月17日至28日,毛泽东是时光是在韶山度过的。6月17日下午,毛泽东的车队进入韶山滴水洞。毛泽东深深吸进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说:“这个洞子天生一半、人工一半,怕是花了不少钱哪!既然修了就要管理好,不要破坏了。”
然而,这一次毛泽东回故乡,是一件绝密的行程。警卫局在毛泽东与韶山人中间,隔起了一道戒备森严的警戒线。
一次,毛泽东看见不远处有几户老乡家,实在想过去攀谈一番。他不听劝阻,还是继续往前走。钱嗣杰等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责任在身,大家软硬兼施地搀扶着毛泽东,不让他继续前进。望着近在咫尺却不得与之交谈的乡亲们,毛泽东重重地叹了口气。
在滴水洞,钱嗣杰发现,毛泽东与以往不一样,他始终寡言少语、神情凝重,沉思默想,也不与工作人员交谈。
毛泽东在滴水洞的日子,哪儿也没去,什么人也没有见,每天大半的时间都在伏案工作,除了看书、批阅文件外,就是吸烟思考问题。直到下午四点左右,才从楼里出来。走到韶山水库大坝边,站在那里远眺。
26日,毛泽东在滴水孔会见湖南省和湘潭地委、县委负责人。他意味深长的说:“以前我带你们长征,现在我又要带你们长征了。”
毛泽东在韶山住了11天,新闻界未作任何报道。在钱嗣杰拍摄的影册里,毛泽东在韶山滴水洞的照片并不多。
后来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任务、方针、政策等,就是在滴水洞中形成的。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高呼“人民万岁”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钱嗣杰作为摄影记者,他用镜头记录了这一非常时刻,也经历了心灵的震撼。这一天,他看见了一个无比热爱毛泽东的狂热海洋。面对百万红卫兵的狂热,毛泽东也同样表达着激动与兴奋。在巨大的浪潮面前,他不断地挥舞着帽子高呼:人民万岁。向群众回礼。他忘记了自己是73岁高龄,在数百米的城楼长廊上,从东到西,再从西走到东。
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城楼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对中央领导人排列顺序非常熟悉的钱嗣杰,也发现了眼前大起大落的变化,就连陈伯达竟然也排到了朱德、邓小平之前。许多党政军高级领导人和民主人士的脸上都挂着愁容与困惑。
处境最为艰难的是刘少奇。他远远站在毛泽东的一边,满面愁云,不言不语。站累了,他便走进城楼正厅休息。而毛泽东已经先他进入,坐在靠东墙的沙发上看报。两人相距不到两米,可是谁也未开口说话,也没有招手点头示意。
武汉“七二零事件” 毛泽东穿睡衣离开宾馆
1967年7月14日,毛泽东的专列由北京驶往武汉。到武汉后,毛泽东仍然住在东湖宾馆。钱嗣杰发现毛泽东一直在找人谈话,一刻也不休息。这也是毛泽东穿着睡衣谈事情最多的一次。他每次睡醒总是穿着睡衣就开始忙着和人谈话,一谈就是半夜,白天连散步的时间都用来谈话。
本以为在7月16日这天,毛泽东到长江里做一番“故地重游”纪念自己畅游一周年,可等了一天,什么也没有发生。钱嗣杰明白,东湖宾馆的风平浪静,并不意味着武汉就太平无事。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东湖宾馆很快会遭到冲击,而且冲击的人群几乎是全副武装。这是钱嗣杰一生中最为惊骇的时刻。
7月20日,“百万雄狮”两千多人来到武汉军区大院,要求王力接见。但王力窝在东湖宾馆不动身,愤怒的群众决定亲自到东湖宾馆找王力讲理。
当时,所有工作人员的第一反应是保卫毛主席。十万火急。中央警卫局随同人员立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钱嗣杰甚至坐在了毛泽东汽车的副驾驶上,准备随时顶上。
毛泽东得知群众闯进东湖宾馆抓走了王力,并不觉得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他穿着睡衣,缓缓坐进汽车,从容不迫地离开了东湖宾馆。
1969年4月1日,中共九大召开。一曲东方红响起,毛泽东穿着灰色中山装,带着微笑,从容地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钱嗣杰透过镜头,注视着这个被个人崇拜推向神坛巅峰的、同时也被“左”倾狂热包围的毛泽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