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总 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将道家与道教混为一谈。其实道家与道教是两回事:道家是个学术流派,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代表人物是先秦诸子之一的老子和庄子,其主要学术著作是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周的《庄子》,思想主张主要是“道”和“无为”,所谓“大道无形”(老子),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万物齐一”(庄子)。
道教则是一种中国传统宗教,形成于东汉,创始人物是张陵(后人称为张道陵)。其思想是把中国古代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占卜、图谶、符箓、禁咒等巫术综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很庞杂的体系。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它不同于道家,主要靠学术思想传承。他有自己的法嗣传承,神仙崇拜、宗教仪轨、组织体系和固定场所——道观或洞府。张陵的孙子张鲁建立“天师道”,以自己的祖父张陵为“天师”,其后子孙相传,一直延续到今。
但道家与道教之间也有联系和沟通。道教的思想核心也是“冲渊虚静”,将道家创始人老子尊奉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将庄子尊为南华真人,《庄子》尊为《南华经》,视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有的道教徒如东晋南朝的葛洪、陶弘景及其弟子陆修静道家学派都有精深的研究,并糅合儒家和佛典,形成自己独特的道教思想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