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整饬吏治》节目当中,隋丽娟教授讲到,慈禧冒险重用汉臣曾国藩,把中国的半壁江山交给汉臣统领。曾国藩也不负重望。同治三年六月二十日,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一举攻克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天京的沦陷,使慈禧心上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就在大清朝刚刚度过一场统治危机的时候,一场政治危机又凸现出来。在辛酉政变中赫赫有功的恭亲王奕訢不断遭到慈禧太后的打压。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屡屡打压奕訢?恭亲王奕訢在这次打压中最终的结局如何?
在前面的节目讲到,恭亲王奕訢是道光帝的第六子,咸丰帝的胞弟。奕訢这个人有很多史学家常说,他是一个没有坐上皇位的人。人们也常常设想,如果当时不是咸丰帝做了皇帝,而是恭亲王奕訢的话,大清王朝的历史会不会重写。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它不能假设,我们也无法去假设它,我们希望他做了皇帝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所以面对慈禧的打压,我们不禁要问,慈禧为什么要打压奕訢?奕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恭亲王奕訢这样公开小视慈禧太后,这对于慈禧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然而更让慈禧感到不安是,慈禧重用的汉族官员反而与奕訢的关系更为密切,如果奕訢异军突起,那就意味着慈禧没有了市场,慈禧感到了威胁。所以慈禧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奕訢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搞在一起,威胁自己的权力,于是,慈禧决心扳倒奕訢,让文武百官包括奕訢在内明白,她才是这个王朝的最高主宰。那么,慈禧打压奕訢实施的第一步计划是什么呢?隋丽娟教授又是如何看待慈禧的这步计划呢?
慈禧发表一系列上谕,目的是要明确两宫太后和奕訢在权力上的界定和从属关系。但是恭亲王奕訢对慈禧的压制却置若罔闻。在奕訢看来,他是大清王朝的皇子,赫赫有功的议政王。慈禧奈何不了他。所以一边是慈禧上谕屡下,一边是议政王我行我素。双方这种暗中的争斗,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表面化。这时一些臣僚,特别是那些善于投机经营的人,敏锐地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妄图从慈禧同奕訢的争斗中,邀功慈禧,这时一个惟利是图的小人的出现,使慈禧与奕訢的斗争转向公开化,那么,这个小人是谁?慈禧又是怎样借助他的发难,实施打压奕訢的第二步计划呢?
嗜权如命的慈禧绝不容忍自己的政权受到议政王的威胁。为了捍卫自己的全权,她毅然选择主动出击。而蔡寿祺参劾议政王奕訢的奏疏,适时地为她提供了打压奕訢的借口。精明强干的慈禧开始进行了一番缜密的设计。那么,慈禧打压奕訢所实施的第三步计划是什么呢?
当慈禧拟定的这份诏书公布于众时,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功高盖世的议政王奕訢在一日之间所有的职务荡然无存。如此巨大的政治风暴,竟使朝野上下猝不及防,许多满汉官员不知所措;这时不论是宗室亲贵,还是部院大臣,纷纷上书,为其鸣不平。这时一个重要人物的出现,使慈禧打压奕訢的计划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个重要人物是谁?他的出现能挽回奕訢受打压的局面吗?
哈尔滨师范大学隋丽娟教授将为您精彩讲述大清王朝一次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压制奕訢》。 |
|